摘要:目的:探討對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行ICU呼吸道護理管理措施的臨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所接收的106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主體,將其按照抽簽法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分別為53例患者。研究組采取ICU呼吸道護理措施,參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措施,觀察并比較2組患者的病死率以及各項臨床指標。結(jié)果:研究組的病死率1例(1.89%),明顯低于參照組8例(15.09%),研究組的病情緩解時間、離開ICU病房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參照組,且對照均存在P<0.05,有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結(jié)論:對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行ICU呼吸道護理管理措施,促進患者病情恢復,縮短患者住院時間。
關(guān)鍵詞: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ICU呼吸道護理管理
臨床認為,慢性肺心病的發(fā)生主要是由于肺組織、胸廓以及肺血管等慢性病所致,一段時間后患者肺組織將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變化,肺組織一旦發(fā)生變化,將會導致患者肺部血管的阻力不斷增加,動脈血壓也將會隨之不斷升高,動脈血壓的升高將會使得患者出現(xiàn)右心室功能衰竭的癥狀[1]。慢性肺心病多發(fā)生于老年人群,一旦患病,患者將會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痛苦反應,特別是對于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而言,不僅需要給予臨床的對癥治療,同時,還需要結(jié)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ICU呼吸道護理管理措施,進而更加利于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2]。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所接收的106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主體,將其按照抽簽法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分別為53例患者。其中,研究組男性30例,女性23例,年齡在45到66歲之間,平均年齡(58.52±10.93)歲;參照組男性28例,女性25例,年齡在45到69歲之間,平均年齡(58.93±10.45)歲。2組患者資料,并無明顯差異,可以研究分析。
1.2護理方法
研究組采取ICU呼吸道護理措施。首先,對于大部分肺心病患者而言,由于呼吸道感染導致病情發(fā)展和惡化,因此,在進行護理干預的過程中,為了有效控制感染,需要按照醫(yī)囑合理使用抗生素。輸液的過程中,按照每分鐘15到20滴的速度,滴注鹽水,每次注射的鹽水不得超出500ml;為了幫助患者稀釋濃稠痰液,則需要在護理的過程中,確?;颊吆粑篱L時間保持一個濕潤的狀態(tài),利于痰液的排出。同時,為了減少患者的不良反應,護理人員還可以適當進行超聲霧化的處理,但是開展超聲霧化的過程中,需要密切監(jiān)測霧化量、溫度以及時間等,進而避免霧化時間過長,導致患者出現(xiàn)缺氧的情況;最后,為了促進患者呼吸道的暢通,排痰的舒暢,則需要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休息體位,同時,加強氧氣吸入的護理干預,適當于患者鼻腔涂抹水溶性潤滑劑,進而預防鼻腔的干燥。
參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措施。按照醫(yī)囑給予用藥指導,告知患者謹記醫(yī)囑內(nèi)容。
1.3臨床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2組患者的病死率以及各項臨床指標。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如果結(jié)果顯示P<0.05,則可以判定本次實驗存在十分明顯的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2.1對于2組患者的病死率進行比較
研究組的病死率1例(1.89%),明顯低于參照組8例(15.09%),卡方值=5.950,P值=0.015,且對照均存在P<0.05,有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
2.2對于2組患者的各項指標進行比較
研究組的病情緩解時間、離開ICU病房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參照組,且對照均存在P<0.05,有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見表1:
3討論
慢性肺心病作為一種臨床上十分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通常發(fā)生于老年人群,具有反復發(fā)作的特點,臨床認為主要是由于慢性病變所致,患者將會出現(xiàn)肺功能組織異常的癥狀,最終引起心臟病。特別是對于急性加重期的患者而言,血液呈現(xiàn)高粘滯以及高凝固的狀態(tài),臨床上通常采取抗炎、止咳平喘以及抗感染的方式進行治療,但是療效并不確切。因此,臨床上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同時給予護理干預十分重要[3]。
大量的分析,得出以下結(jié)論:研究組的病死率1例(1.89%),明顯低于參照組8例(15.09%),研究組的病情緩解時間、離開ICU病房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參照組,且對照均存在P<0.05,有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由此可見,ICU護理模式的應用,能夠提高護理工作的質(zhì)量和水平,在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護理過程中,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患病情況,同時,通過給予呼吸道的護理管理,能夠有效預防呼吸道的感染和病情的惡化。與此同時,通過給予ICU呼吸道護理管理的措施,確保患者呼吸道暢通的同時,還能夠預防鼻腔的干燥,促進患者呼吸道的暢通[4]。同時,結(jié)合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給予心理疏導,緩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緒,如:抑郁、焦慮以及煩躁等,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利于幫助患者樹立正確對抗疾病的信心。
結(jié)語:
總的來說,通過行ICU呼吸道護理管理措施,能夠縮短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情緩解時間、離開ICU病房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更加利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參考文獻:
[1]陳淑超,林素珠,黃秋婷. 慢性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采用ICU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 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8,9(07):72-73.
[2]黃鳳琪. 評價慢性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ICU護理干預的效果[J].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7,33(02):148+150.
[3]李雪峰. 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呼吸道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 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5,12(01):74+76.
[4]符英. 對急性加重期慢性肺心病患者施行ICU護理干預的效果探究[J]. 中外醫(yī)療,2015,34(15):116-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