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樂理作為學習音樂的一項必備技能,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隨著音樂作品的旋律展開分析,便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樂理相關的理論知識。本文主要就音樂作品旋律、形態(tài)以及表現形式進行論述,并對樂理教學中音樂作品的旋律進行詳細的分析,以更好地將樂理教學理論與實踐進行結合。
[關鍵詞]樂理課程;音樂作品;旋律
[中圖分類號]G61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9)02-0036-02
“樂理”作為音樂教育專業(yè)中的一項基礎理論課程,可以實現對基礎音樂語法進行簡單的概括?!靶伞眲t是基礎音樂語法在音樂作品中最重要的表達方式,也是作者將作品思想進行傳遞的一種重要手段。與其他的音樂表現手法相比,旋律中所涉及的基礎樂理知識更加全面,能夠直接地表現出基本音樂語法在作品中的運用。因此,對旋律中樂理要素的剖析也成為樂理教學的重要內容。以音樂作品的旋律分析入手,從復雜的音樂表達中發(fā)現和認識樂理要素的形成和運用,是樂理教學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新的嘗試。
一、音樂作品的旋律形態(tài)分析
1下降型旋律形態(tài)
其體現在旋律線條呈下降的方式進行運動,運動形態(tài)多為直線或曲線。緩慢、平和是下降型旋律的基本特征,多是一種消極的情緒表達。以我國經典的二胡曲目《二泉映月》為例,這一作品所表達的是對命運進行叩問,由此對生命進行感嘆,是一種悲愴的表達。阿炳通過二胡樂器與這種下降旋律相配合,將悲傷之情體現得淋漓盡致。
2上升型旋律形態(tài)
常被應用到環(huán)境緊張、情緒激動的場景中來,多體現一種積極的情緒表達。上升型旋律形態(tài)可表現為兩種形式,分別為跳進上升型、級進上升型,這兩種形態(tài)中更具有一定的推動力,能夠讓人情緒變得高漲起來,音樂形式也更加強烈;而前者則體現為情緒的高亢、激昂,多被應用到合唱的進行曲中,如《義勇軍進行曲》的上升型旋律就將軍人想要取得勝利的決心進行很好的表達,旋律的線條中滿滿的力量和動感,能夠鼓舞作戰(zhàn)的士氣,給人以作戰(zhàn)力量。這首進行曲出現較久,但即便在今天聽來,依然可以帶給人們強大的力量,其穿透力更強,辨識度更高。
3混合型旋律形態(tài)
其是由上述二者旋律共同構成的,當下的音樂作品中也多采用這種旋律形式,這種混合型的旋律很好地將上升型旋律與下降型旋律的優(yōu)勢進行結合,能夠將情緒的起伏變化進行很好的表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是旋律線條中最為重要的一種形式。不論是我國還是國外的音樂家都通過混合旋律的方式將其功能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4水平型旋律形態(tài)
這種旋律方式多表現在相同的音調圍繞一條水平線進行來回運動,通過對相同的音調的表現,更好地對音樂進行表達。水平型旋律通常用來表達以中正平和、安靜、莊嚴的情緒。此外,水平型旋律所表達出的形式還可以對不同的樂理要素進行差異化的處理,通過對音速、節(jié)奏、力度合理把控,具有較強的意志精神。一般來說,水平旋律可以更好地將音樂作品的節(jié)奏進行展現。
二、旋律的表現方式
1主題旋律
主題旋律會始終貫穿音調與節(jié)奏的全過程,并與各種音樂素材相結合,主題旋律具有一個明顯的優(yōu)勢,就是便于表達,不僅可以將主題進行很好地展現出來,還可以讓人感受旋律的生動之處。主題旋律表現方式,可以將眾多的音樂作品的主題進行很好的表達,有助于對音樂作品的旋律及內涵進行豐富,將旋律中的素材很好地提煉出來。我國古典音樂的音樂旋律多是細致而又悠遠,其音樂主題也多表現出延伸性與擴展性的特征。
2性格音調
音樂作品中,音調可以將不同的旋律進行不同的情感表達,每一個音樂作品的性格音調都是不同的。性格音調多體現在:一是包含不同情感的音樂語言式音調,它通過一種從弱到強形式來表現音樂,通常強度不超過四個度,有著一定的號召力,強烈的旋律會給人以鼓舞并激勵人們;二是先下降而后又上升三到四個度,這種音調形式使音樂以一種疑問的形式進行表達。以音樂劇為例,劇情的發(fā)展都是利用音樂的基調變化來表達的,音樂劇中所展現的音樂旋律就可以利用二度下行或連續(xù)下行方式將人們內心的惆悵以及消極的情緒進行表達,也可模擬大自然的聲音,使之展現出能夠與大自然基調相近的聲調將人們心中的大自然進行展現。當聽到類似大象的號角聲時,仿佛親臨大自然中,這些豐富多樣的音調就是音樂劇中多樣化的音樂元素的體現,所呈現的正是性格音調旋律的多層次性質[1]。
3旋律中蘊含的樂理要素
高效樂理教學中對樂理知識中的旋律展開分析時,不難發(fā)現其多側重節(jié)奏、音色、音高等,更強調教育的實用性。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學生認知特點、興趣愛好等,從實際出發(fā),不斷對樂理知識的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使學生都能積極地對樂理知識進行學習。
4節(jié)奏
節(jié)奏可以將旋律形態(tài)進行很好地展現出來,音樂作品中,節(jié)奏可以實現將不同的音進行組合,使其成為一種全新的旋律形態(tài)。如在旋律分析中了解“節(jié)拍”,教師可以在播放一段旋律后,讓學生在五線譜中將剛才所播放旋律的拍子寫出來,做到在旋律中分析節(jié)奏,再從旋律中對樂理要素進行掌握。值得注意的是,節(jié)拍作為旋律表達的重要因素,應結合不同的旋律要求,添加更適合的旋律,使音樂作品能夠完整地展現出來。
5音色
音色、音高都屬于音樂作品的物理屬性,能夠將音樂作品進行分別展現出來,在高音的情況下,旋律會以一種高昂的形式進行展現;反之,在遇到低音的時候, 相對較低的音,則會帶給人們深沉、堅實的情感體驗,兩者的結合可以使其表現力得到極大的提升。如教師在給學生們放一些抒情的音樂作品時,可以一種情景創(chuàng)設的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一種良好課堂氛圍,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便于對樂理知識進行理解[2]。
6音程
音程可以對旋律的起伏起到一定的決定作用,每個音程都有與其相適應的旋律形態(tài)。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挑選出適合的音樂作品,作品中的音程多包含兩方面內容,一種是緩緩音程,二是跳進音程。教師應積極地去引導學生體會這兩種音程所表達的情感,更好地來豐富學生的音樂情感,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學習旋律中的樂理知識,使旋律的作用得以充分發(fā)揮出來,對學生樂理知識的全面掌握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3]。
三、樂理教學中的旋律分析
在樂理教學的過程中,應對旋律的形態(tài)、構成要素及其表現手法進行深刻地分析,將對音樂的體驗與樂理教學相結合,這樣才能使抽象的理論知識變得更加具體生動,使學生也能夠更深刻地對音樂理論知識進行理解,進而實現樂理教學的目標[4]。
1從旋律分析中學習樂理知識
旋律作為音樂作品的重要構成要素,可以對音樂風格進行正確的辨別,旋律作為音樂作品中重要的表現手段,最明顯的特征是旋律的形態(tài)也就是旋律的進行。通過分析不同的旋律形態(tài),找到樂理中相關的知識點,更好地去理解二者之間的關系,分析樂理要素在旋律形態(tài)中的運用。如在旋律分析中對節(jié)奏與節(jié)拍展開認識時,應從旋律的形態(tài)及其表現手法進行分析,節(jié)奏就像是音樂的“骨架”與旋律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密不可分的。通常情況下,表現輕松、跳躍旋律的節(jié)奏時間較短且較為緊湊;遼闊、舒展的音樂形象則多寬廣的節(jié)奏來進行表現,時間較長;律動的旋律通常附點節(jié)奏。此外,通過對旋律的分析不難看出,旋律的表現多通過節(jié)拍來進行制約。表達歡快、高興心情多通過二拍子來進行表現;舒緩、輕盈旋律多通過三拍子來進行表現;遼闊、莊重的情緒多通過四拍子來進行表現;等等。
2用所學的樂理知識分析旋律
旋律中的樂理要素,會對旋律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旋律的構成也與這些要素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它們共同作用到旋律中。從已知的樂理要素入手分析音樂作品中的旋律,是樂理教學中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重要方法。將樂理要素放在旋律形態(tài)和表現特征中進行剖析,使人們可以對樂理要素有著更深刻的認知,民歌中不同旋律所體現的感情也是不一樣的,當學生在“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的歌聲時,那歌聲中所描繪的畫面瞬時融入到學生的腦海中,使學生仿佛置身在遼闊的草原中,看到了那朵朵白云和奔馳的駿馬,同時也聆聽到了牧羊人的心聲。
結語
綜上所述,要想真正地實現樂理教學改革,不應僅是對課程內容的革新,還應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一個全新的教學環(huán)境,將音樂作品與音樂旋律緊緊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更好地對音樂進行理解、認知。
注釋:
[1]崔憲.為創(chuàng)作而思考的音樂理論研究——童忠良學術成果的研究特色[J].音樂創(chuàng)作,2015(02):15—21.
[2]魏曉蘭.學界傳美名音苑留佳音——“黃虎威教授教學與科研創(chuàng)作成果學術研討會”綜述[J].音樂探索,2014(02):11—14.
[3]陳驍雄.淺談英皇鋼琴考級作品的教學理念——以2013-2014年版第五級3首典型作品為例研究[J].民族音樂,2015(06):77—78.
[4]劉雪松.淺談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J].讀與寫(上,下旬),2015(24):453—454.
(責任編輯:郝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