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網云
這是“90后”在滇全國人大代表袁海波第二次到北京參加兩會。去年他略顯青澀,而今談起自己的履職經歷和意見建議,他的每一句話都透著堅定的自信。
“今年我來開兩會之前,特地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時間去做了關于外出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問題的調研。走訪了化妝品行業(yè)、電子行業(yè)、五金行業(yè)、服裝行業(yè),聽取了大量外出務工人員的意見?!痹瓉恚@份自信來源于詳實的調研走訪。通過和其他外出務工者面對面交流,袁海波觸摸到了一個“痛點”:外出務工者的子女很難享受到務工地公辦教育資源,同時受一些門檻的限制。
袁海波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他身邊有一對外出務工夫妻,他們有兩個孩子,大的念小學,小的剛進幼兒園?!昂⒆記]辦法進入公辦學校,只能到民辦學校去。每個學期光是學費就得9000元,還沒有營養(yǎng)早餐……”談及此,袁海波皺緊眉頭,表示這一方面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一方面也將阻攔農民外出務工的腳步。“過年后我發(fā)現(xiàn)有幾戶沒再出來了,打電話問才知道,原來是小孩到了上學的年紀。”袁海波嘆了一口氣。
袁海波說,現(xiàn)在大家的思想觀念都有了很大改變,過去不敢也不愿外出務工,現(xiàn)在只要有合適的崗位都想出去闖闖。因此,當下更需關注外出務工者在務工地的權益問題,讓他們不僅能出得來,還要穩(wěn)得住、能融入。“所以今年我建議公辦學校能給予外出務工人員的子女一定的入學名額,讓他們能融入這個城市,和當?shù)厝艘粯酉硎艿竭@個城市的公共資源?!痹2ㄕf,外出務工者對所在地的歸屬感增強了,就不再頻繁流動,更有利于城市發(fā)展。
幫助像自己一樣的打工者,是袁海波除本職工作外做得最多的事。近10年來,他直接或間接帶動了60多名老鄉(xiāng)外出務工,又經大家相互推薦,這一群體如今已近500人。為此,袁海波于去年專門組建了一個名為“云南省外出務工老鄉(xiāng)交流群”的微信群,大家在上面分享招工信息、交流感情,碰到子女入學、異地就醫(yī)、勞務糾紛等難題,也會積極支招,幫忙解決。
袁海波也在不斷幫助別人的過程中迅速成長。他早已不再是那個稚嫩的“90后”,而是老鄉(xiāng)眼中的問題解決專家,更是一名合格的全國人大代表。
在云南昭通市永善縣茂林鎮(zhèn)甘杉村,提起他們的老支書——譚德才代表,鄉(xiāng)親們都紛紛夸贊。
甘杉村是個特困村,最低海拔2300米,最高海拔3150米,氣候高寒冷涼,糧食產量低、經濟效益差。
譚德才在村干部任上為脫貧致富帶領鄉(xiāng)親們拼了十幾年。年近花甲之時,譚德才卸任村支書后,又帶領村民成立了甘杉村永興藥材種植專業(yè)合作社。幾十年來,奔走在脫貧攻堅一線,盡管身有殘疾,但憑著強大信念和鄉(xiāng)親們的支持,譚德才依然步履堅實。
年輕時候的譚德才有個創(chuàng)業(yè)夢。在20世紀80年代,身邊不少人吃了上頓還在愁下頓的時候,譚德才就成了村里第一批走出大山的人,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實現(xiàn)了創(chuàng)業(yè)夢的譚德才看到城里燈火通明,人們看上了電視,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們卻仍然吃不飽飯、用不上電燈。
“能為父老鄉(xiāng)親做點什么?”譚德才幾經思索,下定決心——回鄉(xiāng)!就這樣,譚德才回來了,將自己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幫助鄉(xiāng)親們脫貧致富上。
2003年10月,譚德才因車禍導致大腿、小腿五處骨折,其中兩處粉碎性骨折,傷情較重。住院醫(yī)治半年后,譚德才傷未痊愈就提前出院,一邊躺在床上養(yǎng)傷,一邊張羅著村里的各項工作。
多年來,譚德才帶領鄉(xiāng)親們植樹造林、搞基礎建設、修公路、建電站,現(xiàn)在家家戶戶日子越過越好,大多有了自己的產業(yè),不僅用上了電燈、看上了電視,轎車、卡車也不少。昔日的荒坡?lián)Q上了綠裝,集鎮(zhèn)上矗立著兩座投資上千萬元的工廠,鄉(xiāng)親們親切地喚著譚德才:“你就是我們的主心骨??!”
2013年換屆選舉,譚德才正好60歲,主動要求從候選人中退了出來。
“給年輕人更多機會,我自己也還有一點余力,去幫還沒完全富起來的村民們找找新路子?!弊T德才說。此后,譚德才遠赴甘肅調研考察。經過考察土質、市場技術分析、試種等一系列前期準備,譚德才帶領全村開始大面積承包土地,成立合作社,推廣黨參種植。
2018年,合作社種植中藥材達1200多畝,建起黨參初級加工廠,實現(xiàn)年收入700多萬元,解決了全村300多人的就業(yè)問題,其中大部分是婦女、老人和殘疾人。
“我還能為鄉(xiāng)親們做點什么?”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譚德才始終記掛著這個心愿。今年,他帶來了加大農村殘障人士脫貧幫扶力度、加快山區(qū)經濟產業(yè)發(fā)展扶持、加大山區(qū)退耕還林支持等建議。譚德才說:“來北京參加兩會,要把鄉(xiāng)親們的心里話帶過來,還要把政策信息帶回去?!?/p>
“我們普米族同胞十分勤勞,脫貧內生動力足,通過幾年努力,‘兩不愁三保障’標準已基本達到,教育、醫(yī)療、住房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今年我們一定可以如期脫貧?!痹谌珖舜蟠砗鷦賹毧磥?,普米族整族脫貧指日可待。
胡勝寶說,他的家鄉(xiāng)云南省麗江市永勝縣松坪傈僳族彝族鄉(xiāng)松坪村,普米族人口不算多,只有113戶、463人,1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僅有3戶未脫貧。當?shù)厣礁咂露?,以前種植玉米、蠶豆,村民脫不了貧。在各級各部門幫助下,村里及時調整產業(yè)結構,全村種植花椒等經濟作物,通過幾年發(fā)展,市場打開了、口碑形成了、農民增收了。再加之種植“短平快”的中藥材,村民收入有了進一步提升。目前,永勝縣普米族的人均年收入達到1萬元左右。
說起村里最后3戶貧困戶,胡勝寶表示,這幾家人受了災,家中沒了壯勞力,經濟收入斷了來源,家庭陷入困境。為了讓他們如期脫貧,我們用好教育、就業(yè)、住房、醫(yī)療等方面扶貧政策,解決家中子女上學問題,每家解決一個公益性崗位,做護林員或保潔員,每月收入800元。在社會各界支持幫扶下,在扶貧政策的實施下,在家庭成員共同努力下,目前最后3戶貧困戶也基本實現(xiàn)“兩不愁三保障”。
如今村里成立了專業(yè)合作社,向村民提供經濟作物種苗,再以合理價格收購花椒、藥材等,粗加工后賣向市場。胡勝寶認為,合作社可以有效增強當?shù)剞r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為村民帶來更好的收益。同時,他們了解市場風向,種什么、養(yǎng)什么,合作社可以提前預判,盡可能降低市場風險,確保農民的收入。
“在黨和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我們普米族的日子越過越好,越來越有奔頭。我們會更加努力,把家鄉(xiāng)建設得越來越美?!焙鷦賹毿χf。
“想想過去貧窮落后,如今生活不愁吃和穿,黨的政策勐挺挺,擼起袖子加油干,江三木落?!币皇住栋⒇羧嗣窀悬h恩》唱出了新時代佤族群眾的心聲。
全國人大代表、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縣中課鎮(zhèn)黨委書記魏金龍向記者熱情推薦這首歌。這是他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后,在宣講大會精神、開展脫貧攻堅的過程中,與文藝愛好者們共同填詞的作品。“我們將中課鎮(zhèn)原生態(tài)佤調改編成曲,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于近年來中課鎮(zhèn)發(fā)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峦νΑ切腋0部档囊馑?,‘江三木落’表達美好的祝愿。整首歌表現(xiàn)百姓生活越過越紅火,阿佤人民將攜手奔小康。”魏金龍說。
點開《阿佤人民感黨恩》聆聽,悠揚的曲調與濃郁的民族風情撲面而來。魏金龍告訴記者,歌曲有漢語和佤語兩個版本,當?shù)亟^大多數(shù)百姓都能聽得懂、唱得出。
“形式單一的開會起不到好的宣講效果?!蔽航瘕堈f,人大代表要密切聯(lián)系群眾、聯(lián)系實際,比如全國兩會閉幕后,就該及時把會議精神帶到村村寨寨、家家戶戶?!盀榇宋覀儠iT創(chuàng)作歌舞,編排小品,進行有獎問答,讓老百姓聽得懂。他們有什么問題、困難,也會和我細細地說?!?/p>
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前,魏金龍再次圍繞脫貧攻堅工作進行專門調研。西盟縣脫貧摘帽已經順利通過第三方考核評估,作為脫貧攻堅參與者、見證者,魏金龍如今非常關心脫貧政策的延續(xù)性。
“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責任,脫貧不脫幫扶,但具體怎么加強后續(xù)扶持,鞏固脫貧成果,群眾非常關心,我們基層干部也非常關注。要避免出現(xiàn)群眾今年脫貧明年返貧現(xiàn)象,扶上馬也要送一程。”魏金龍說,連日來他一直在和代表們交流?!昂芏嗷鶎哟矶际谴謇锏臅?、主任,或者來自鄉(xiāng)鎮(zhèn)一級,脫貧攻堅過程中他們既是指揮員又是戰(zhàn)斗員,有很多好經驗?!蔽航瘕堊プ∶恳粋€機遇,積極向其他人大代表“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