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倩
雨停了,我和媽媽去集市買菜,在小區(qū)門口的路上看到好幾只小蝸牛正在慢悠悠地過馬路。我蹲下身好奇地觀察,發(fā)現(xiàn)小蝸牛背著褐色的“小房子”,這座房子就是它的殼。它的身體一遇到危險就馬上縮進殼里,要過好長時間才會小心翼翼地探出頭來。小蝸牛頭上長著兩對觸角,一對長一對短。短觸角在它爬行時會一下又一下地觸碰著地面,就像兩根探測棒在仔細地察看地面有沒有危險。那對長觸角的頂端長著它的小眼睛,正在好奇地打量著這個世界。
我還發(fā)現(xiàn),蝸牛的行動十分緩慢,一下一下慢慢地蠕動,并且爬行時腹部會分泌一種黏液,所以蝸牛爬過的地方會留下銀色的痕跡。蝸牛是個膽小鬼,就連吃東西也不例外,我把一片樹葉放到它面前,它小心翼翼地試探后才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觀察蝸牛讓我發(fā)現(xiàn)了大自然的秘密,以后我要更加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
老師小評
小作者筆下的小蝸牛真可愛,背著的殼是它的“小房子”,長觸角上的“眼睛”,在“好奇地打量著這個世界”。吃東西時小蝸牛要先“小心翼翼地試探”,然后“才會狼吞虎咽地吃起來”。小作者觀察細致,了解了蝸牛的基本特征,有趣味的語言讓習(xí)作既有科學(xué)性又充滿童趣。
【作者系廣東中山市石岐第一城小學(xué)三·3班學(xué)生,指導(dǎo)并置評:李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