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術琴
【摘 要】目的:研究對高血壓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對其焦慮及抑郁的影響。方法:研究對象為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來我院確診為高血壓的患者62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一組是采取常規(guī)護理的常規(guī)組,31例;一組為采取心理護理的心理組,31例,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及血壓改善情況。結果:心理組患者的焦慮、抑郁的改善情況及血壓改善情況均優(yōu)于常規(guī)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對高血壓患者采取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舒張壓及收縮壓,效果顯著,可推廣應用。
【關鍵詞】心理護理;高血壓;焦慮抑郁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8--02
高血壓是心血管內科較為常見的慢性病,也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發(fā)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由于該種疾病的并發(fā)癥居多,發(fā)病率較高,所以,不僅給患者的生活上帶來了嚴重的影響,更是對患者的心理造成了傷害。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的不斷進步,護理已經從單純的疾病護理轉變成現(xiàn)在的心理護理,更多影響治療效果的因素多為患者的不良心理所導致,因此,對慢性疾病在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的同時,還應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提高治療效果。本文研究對高血壓患者采取心理護理的效果,現(xiàn)做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來我院確診為高血壓的患者62例為本次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采取心理護理的心理組與采取常規(guī)護理的常規(guī)組,每組各31例,心理組31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4例,最小年齡48歲,最大年齡86歲,平均(50.98±2.01)歲;常規(guī)組31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15例,最小年齡46歲,最大年齡84歲,平均(49.86±3.31)歲,兩組患者均確診為原發(fā)性高血壓,均知情并同意參與本次研究,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性別、年齡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guī)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護理方法,主要內容包括:1、飲食護理: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飲食要以低鹽、低脂、清淡為主,多吃新鮮的蔬菜及低糖水果。2、知識宣教:可定期舉行健康知識講座或發(fā)放相關疾病的知識書冊,使患者更加了解自身疾病。3、用藥護理:告知患者該種疾病所用藥物的名稱、注意事項及用藥劑量,切記更改藥量或中途斷藥等。
心理組患者在常規(guī)組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內容包括:1、情緒護理: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家屬、好友等,多給予患者情感上、心理上及經濟上的支持與鼓勵,使患者可以有效宣泄自己的不良心緒,減緩壓力,是患者能積極有效的配合治療。2、運動訓練:護理人員可根據各個患者的個人喜好,制定合理的運動方法,如:慢跑、散步、太極等,根據自身情況而定,每周三次左右,半個小時為宜。3、放松訓練:護理人員可針對患者的個人愛好、興趣等,與患者進行探討,或指導患者看報、讀書、聽舒緩的音樂等,緩解患者壓力,釋放情緒。4、認知護理:護理人員應采取主動積極的方式與患者進行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是患者了解自身疾病,雖治療常見長,但可治可防,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使其做到自我控制,積極配合治療。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的SAS評分與SDS評分,以及治療后的舒張壓與收縮壓情況。
SAS評分與SDS評分越高,說明患者焦慮及抑郁情緒越高,滿分100分。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所得數據均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采用t檢驗的計量資料以()表示,當設定p<0.05時,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血壓情況
心理組患者的舒張壓及收縮壓改善情況均優(yōu)于參照組,舒張壓p=0.000<0.05;收縮壓p=0.002<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SAS 評分及SDS評分 心理組患者的SAS評分及SDS評分均低于常規(guī)組,p=0.000<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討論
高血壓是一種可控可治可防的心血管疾病,導致高血壓的因素很多,如:肥胖、長期食用過咸食物、酗酒、年齡、或遺傳因素所導致。其臨床表現(xiàn)根據個人病癥輕重,各不相同,早期患者多無明顯癥狀,較為常見的有,頭痛、頭暈、疲勞等,高血壓情況僅在情緒緊張或勞累過后出現(xiàn),稍作休息后即可恢復正常,隨著患者的患病時間延長,血壓逐漸升高,會導致越來越多的癥狀出現(xiàn),導致患者極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近年來,臨床上多采取心理護理的方式來改善高血壓患者的焦慮、抑郁等情況,心理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緒,從而提高治療效果。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對高血壓患者采取心理護理方式,不僅改善了患者的血壓情況,更是降低了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實施心理護理的心理組患者的SAS評分及SDS評分均低于常規(guī)組,血壓緩解情況均優(yōu)于常規(guī)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綜述所述,采取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高血壓患者的焦慮及抑郁情況,改善血壓情況,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鄭波.心理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不良情緒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16,32(8):119-120.
劉蘭素.心理護理對社區(qū)老年高血壓病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6,4(25):120-121.
張鑫.心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及血壓的影響[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7(11):1393-1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