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那致中先生

        2019-04-25 00:34:10陳方競
        滿族文學 2019年2期
        關鍵詞:大伯父詩書畫吉林

        陳方競

        那致中先生逝世快有三十年了。我一直想寫篇文章,寫寫我和他不多的交往,往往寫下三兩行,思路阻塞,難以成文。但他的影像,在我的心目中又是深湛的,不隨歲月的流逝而有絲毫的減損,就像一條掙不脫的紅絲線,每逢他的祭日,緊緊地纏繞著我的心靈。

        我最早一次見那致中先生,是在“文革”尚未結(jié)束的1975年。

        那年我二十七歲,在一所軍工廠子弟中學教語文。婚姻問題成為我邁不過去的一道坎:軍工廠的適齡女工月工資43.5元,比我多6.5元,當時在我所在地方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她們無論如何也不能下嫁一個“臭教書匠”,何況我還有父親檔案里的那些說不清楚的所謂“歷史問題”。我看中的,對方不同意;領導、朋友、家人介紹的,我又不情愿。

        這時候,我在吉林師范學校就讀時的老師皇甫修文,給我介紹了正在該校讀書的學生,即我現(xiàn)在的老伴。認識不久,她就說,要過一關,去見她的大伯父。

        記得是一個周日,我一大早坐6路專線公交車從郊區(qū)趕到市里,與她會合,到了后來我十分熟悉、不足十平米的福綏街小屋。這是一位退休在家的老人,高高的個子,眼睛不大卻炯炯有神,說話語速不快不慢,有板有眼。一見面,就讓人倍感親切、厚重。人長得厚重,為人也厚重。沒說幾句話,就開始張羅喝酒,花生米、黃瓜錢、土豆干……都是下酒菜,記得拿出的是一瓶“永吉原漿”,似乎可不可以過他這關,全看喝酒。我那時還不喝酒,也沒見過這陣勢,就這么一盅一盅喝起來,幾盅下肚,臉就開始發(fā)紅,沒過多久,半瓶就沒了?!翱催@酒品,可交!”一錘定音。那天,我記不得是怎么坐長途汽車回到遠郊的中學教師宿舍的。

        漸漸地,我對“老那家”,特別是這位大伯父有了更多的了解。

        那(Nā)姓,是滿族八大姓氏中的第七個姓氏,出自于音譯的多音節(jié)滿族姓氏納拉氏(那拉氏)。納拉氏是以其歷史上氏族的居住地納拉河冠以姓氏的,散居在葉赫、烏拉、哈達、輝發(fā)等地,輝發(fā)、葉赫兩部與哈達、烏拉兩部雖同屬納拉氏氏族,但并不同宗。葉赫那拉氏出過著名的慈禧太后。據(jù)史料記載,哈達、烏拉兩部的納拉氏族先人,原居住在黑龍江中下游,元末明初之際有過兩次規(guī)模較大的遷徙,落腳地之一是現(xiàn)今的永吉縣烏拉街滿族鎮(zhèn),后續(xù)子孫在這里生活了五六百年,被視為“滿族發(fā)祥之地”,至今留有“烏拉古城墻”“百花公主點將臺”等遺址及其種種傳說故事。

        那致中,滿洲鑲黃旗那拉氏后人,1911年(辛亥年)農(nóng)歷二月二十六日出生在烏拉街滿族鎮(zhèn)靠近松花江的三家子村,字和溥,號松水逸人,齋號晚晴齋。生于詩書禮儀之家,遵從“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的祖訓,6歲入私塾,開蒙教材《三字經(jīng)》《百家姓》,學了“四書”“五經(jīng)”,熟讀《大學》和《中庸》,他作為經(jīng)過系統(tǒng)傳統(tǒng)教育的“中國最后一代傳統(tǒng)的知識分子”,充分領悟了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與詩書畫結(jié)緣,同時,他又深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又是作為一個現(xiàn)代知識分子,開始他的人生之路的。

        我所知道的是,大伯父那致中民國以來成為三家子“那氏家族”的“主事人”,最為這個家族后人念念不已的,是他改變整個家族命運之舉。

        那是林彪部隊“圍困長春”那年,我剛剛故去的朋友白光潤,五歲時就經(jīng)歷了全家七口人九死一生地逃出長春、落腳農(nóng)村的全過程,在他的回憶錄《時代與人生》中生動記錄了這場災難后彌漫鄉(xiāng)間的“城市恐懼癥”。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大伯父那致中說服三家子“那氏家族”老老少少,舍棄全部房產(chǎn)和土地,舉家遷往原名“吉林烏拉”的吉林市,這是需要眼界和膽識的。依依不舍房產(chǎn)和土地的二伯父,到鐵路部門枕木防腐廠當了工人(后全家去了哈爾濱),我岳父以教書為業(yè),輾轉(zhuǎn)于永吉三中、八中任教,姑母隨老姑父去了建筑部門(后調(diào)到大連),大伯父則在吉林市做小買賣艱難度日,“公私合營”后在一個日雜商鋪任會計。這就使“那氏家族”及其子弟在其后接踵而來的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運動中未受波及,家庭成分被定為“城市貧民”,1940年前后出生的子女大多順利考取了國家重點大學,大伯父二兒子甚至進了航空學院,有的順理成章地享有國家助學金,是后來的子嗣艷羨不已、望塵莫及的(雖然文革中所在單位到三家子外調(diào),還有三家子的所謂“追逃”,又被重新劃為“富農(nóng)”,直至“文革”結(jié)束才恢復“城貧”)。

        我真正熟悉了大伯父那致中,并有了深度了解,是1977年后,我以郊區(qū)(今豐滿區(qū))高考總分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吉林師范學院(今北華大學),讀書及留校任教的整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

        讀《那致中詩書畫集》(中國詩詞楹聯(lián)出版社2015年4月出版)以及網(wǎng)上可以搜到的回憶文章,我的一個突出感覺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是大伯父書法藝術的“黃金期”,人們盡可以用“四人幫”粉碎后迎來的“藝術的春天”形容之,真可謂“梅花香自苦寒來”。大伯父侄女、《那致中詩書畫集》主編那常筠教授,對伯父在窘迫生活中癡迷書法有生動的描述:“年輕時因家境貧寒沒錢買紙墨,他就用自做的‘筆蘸水在沙地上練書法。前些年,紙張難買到,伯父上街,若遇到賣宣紙的,想方設法買到手。有一年春節(jié),伯母等著伯父買回干豆腐炒菜,沒想到打開一看竟是一疊淺黃色的宣紙,弄得全家人哭笑不得。家里的報紙、廢書、廢本,甚至買東西的包裝紙等伯父都寫上墨筆字,有時稍不留神,家里連一張能當‘手紙用的紙都找不到?!保ā毒拺巡改侵轮邢壬罚?/p>

        我是詩書畫的“門外漢”,只能精選出書畫界德高望重的先生們的評價,擇要錄之。著名書法家張運城老先生說:

        那老擅寫草書,他是在二王等行草書、特別是《十七帖》上下過苦功夫的人,深得草書三昧。細觀那老所作草書,大氣蒼秀,玉蘊巉崖,倘能瞻山識璞,定能獲知音之快。那老又擅寫榜書,如庚申年為吉林北山所題“泛雪堂”,藏顏寓柳,端凝樸厚,常惹過往行人駐足瞻賞。那老又能以書繪竹,再題上自作詩,書竹相映,樸厚瀟灑之至,如其為人。像那老這樣詩書畫造詣均深之人,在書畫界并不多見(見《神州傳翰墨,海國植風竹——懷念可敬的師長那老致中先生》,收《那致中詩書畫集》)。

        “松江一帆”的新浪博客轉(zhuǎn)載的陳德江、戴景新的文章也可一引。對大伯父的詩、書、畫研究甚深的陳德江說:“那致中帖學獨尊王羲之十七帖,又心摹手追秦、漢、魏、晉碑刻,融碑學、帖學于一體。”又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是那致中先生書法藝術的巔峰期,以行草書和大字榜書載譽書壇。他的榜書奇肆、奇險、奇古,其氣峻宕,其神飛逸。骨力若金石,蒼古若摩崖。解放前,那先生所題匾額就遍布河南街以西地段,特別是北大街、順城街、西大街、德勝街、臨江門,更是隨處可見?!}寫‘泛雪堂匾,以神采之足、氣韻之美享譽江城……那先生亦擅篆刻,為市印刷廠劉美蘭女士所治‘劉美蘭印系其代表作”(《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記著名書法家那致中先生》,見2014年3月27日《江城日報》)。同樣是《江城日報》,2014年4月1日登載的戴景新《深深緬懷永在心——紀念那致中先生誕辰105周年》說:“(那老)晚年喜歡畫梅、蘭、竹、菊。所畫之梅具‘冷艷寒香清徹骨的高潔,蘭有‘超塵拔俗高士風的清雅,竹帶‘勁節(jié)虛心傲骨雄的灑脫,菊含‘堅貞自持晚節(jié)終的操守。他凡畫都自作詩題之,詩、書、畫、印相得益彰,顯示了書畫大家的才華?!?/p>

        2015年“江城四老書法展”的策劃人和主持者王寶林先生,綜合趙連成、張運城等耄耋老人,還有著名書法評論家張瑞田的回憶文章,所寫《江城書壇大布衣——懷念那致中先生》(見“三惜草堂”的新浪博客)對大伯父的詩、書、畫及交友、為師,還有清貧自守,均有言及腠理的評述。我最為贊賞的,是他的文章冠以“大布衣”的稱謂。我是浙江海寧人,清中葉那里就出過著名的“西泠五布衣”(吳穎芳、丁敬、金農(nóng)、魏之琇、奚岡),他們都以詩書畫名世,卻不應科舉,鴻博不就,沽酒街市,寄情山水,逸韻超雋,其一致堅守的布衣精神,就是不畏于勢,不惑于神,不棄尊嚴,不趨炎附勢,孤守、叛逆、自由而曠達。大伯父也是這樣一位可以南北相映襯的“大布衣”,除了深受儒、道思想影響之外,較之“西泠五布衣”,他接受了現(xiàn)代新文化,身上尤重“清貧淡泊,一諾千金,解危濟困”的墨家精神,近代墨學復興是學術界關注的一個重要現(xiàn)象,魯迅說“墨子之徒為俠”——“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呼朋喚友,己諾必誠”的俠義之氣在大伯父身上亦熠熠生輝。

        我想多說一些的,就是大伯父那致中老先生身上的這一面,一個較少為人談及的一面,這也是他生活中的一個“不書法”、只喝酒聊天的世界,這個世界里的親朋好友,有機關干部、搞工程技術的、教書的,也有街頭理發(fā)剃須者、做手藝活的……九流三教,來者不拒;這個世界重親情,友情,親戚朋友之間無論誰跟誰,從不說重話,不同輩份之間有難處,能夠幫忙的,一定幫。

        大伯父很看重我,凡是這個“福綏街小屋”熱鬧一點的聚會,必會通知正在吉林師范學院讀書的我參加。他的通知方式很特別,從不用電話,卻總能以各種方式準確地找到我。一次老姑父從大連來,是我所在系另一班級的一位女同學告我晚上按時到,后來一打聽,讓她通知我的,是幾乎隔三差五、有事沒事都要到“小屋”坐坐的一位“瓦匠”;還有一次,是外系同學繞了幾個彎轉(zhuǎn)到我這里的一張紙條,問出處,回答是某煤場送煤的“車夫”……“福綏街小屋”常常是少長咸集,賓客滿座,圍桌暢飲,其樂融融。正是在這樣的一次次活動中,我更多地知道了吉林古城的今昔,北山風光一時的過往,龍?zhí)渡降牟讲绞堑洹路疬@座城市前前后后、里里外外,沒有大伯父不知曉的。大伯父不僅熟悉他的前輩“吉林三杰”(宋小濂、徐鼐霖、成多祿)的工詩善書,我作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研究者,和他聊起“五四”后的新文化,他則列舉與他同時代的“吉林四大天”(吉林市有四位被認為頗有才氣的現(xiàn)代青年,他們的名號中都有個“天”字,因而被人們稱作“吉林四大天”)對江城現(xiàn)代文化的開拓,說起他們的貢獻來,他更是精氣十足,滔滔不絕,如數(shù)家珍。

        我后來研究“吉林四大天”之一的穆木天,“福綏街小屋”便成了我經(jīng)常登臨之地。

        穆木天就是一個典型的現(xiàn)代知識分子,1900年出生在吉林伊通滿族自治縣,1913年考入省城吉林(市)第一中學,兩年后被該校保送進入天津南開中學就讀,1918年7月畢業(yè),回吉林(市)考取了吉林省公署旗蒙科官費留學資格,往日本留學。翌年9月考入東京第一高等學校(“一高”),1920年升入京都“三高”文科部,1921年與郭沫若、郁達夫、張資平、成仿吾等發(fā)起成立創(chuàng)造社,是發(fā)起人中年齡最小的一個。1923年他利用假期回吉林市毓文中學授課,并與友人創(chuàng)辦了東北最早的新文學團體白楊社,出版了詩刊《白楊》。1929年再度回到吉林市,擔任吉林大學教授兩年。大伯父就講到,穆木天每次上課,開始十分鐘,總要抨擊時政,上至蔣介石賣國,下至張作相腐敗,旁至社會丑聞、市井惡習,痛罵一通才開講。穆木天就是一位杰出的詩人,他把吉林市視為故鄉(xiāng),表現(xiàn)故鄉(xiāng)的自然山水、城市風光、社會生活、民間疾苦,是他創(chuàng)作的詩集《旅心》《流亡者之歌》的一個核心內(nèi)容。我后來在《新文學史料》上發(fā)表《穆木天傳略》《穆木天著譯年表》,在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專著《文學史上的失蹤者:穆木天》,在該書“自序”中說:“我的妻子是滿族人,這使我結(jié)識了很多有‘老吉林之稱的旗人,尤其是我始終敬重的大伯父那致中老先生,他經(jīng)常談到這座古老的江城的歷史、名人和風俗習慣,談到穆木天在吉林市的經(jīng)歷和生活佚事,這些,也有助于我去接近穆木天及其詩歌?!?/p>

        我熟悉、了解的日常的大伯父,無疑更親近這個喝酒聊天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沒有高低貴賤之別,三六九等之分,來的都是朋友,書法只是他結(jié)交朋友的一個重要渠道,如一些回憶所記,1957年被打成右派,從北京發(fā)配到吉林的江學張、竇黎明都成為他的好友,雖沒有資料表明,他們的結(jié)交在右派平反之前,但從他為江學張不幸逝世所作感懷詩,以及竇黎明的那句“能為我?guī)熣撸┠侵轮卸?!”可見,右派與否,不會絲毫減損他們之間的友情。這從一個側(cè)面有助于理解他為什么始終如一“淡泊明志”。同樣來自烏拉街三家子的趙連成在《那致中詩書畫集·序言》中說:“‘偽滿時期,當?shù)卣犝f他識文斷字,在鄉(xiāng)間威信很高,曾多次動員他到偽鄉(xiāng)、縣部門做事,他斷然拒絕。”陳德江回憶,1979年吉林省舉辦建國三十周年書畫展覽,他的兩件行書作品榮獲第一名,并被中國書法研究會(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的前身)發(fā)展為會員(吉林市唯一一位),這無疑是宣傳自己的大好時機,他卻不以為意。1985年春節(jié),中央電視臺來吉林錄制他的書、畫藝術專題節(jié)目,他卻避而不見(見《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記著名書法家那致中先生》)。

        這切合我記憶中的大伯父,他從不以自己為江城“書壇四老”之一自居,不以“著名書法家”的贊譽而自詡,他常常認為自己不過一個普通老人,只是比別人見多識廣一些,他不想被這些“身外之物”束縛身心自由,僅僅把書法作為一種與生俱來的愛好。如他的好友所言,淡然蝸居廬內(nèi),偶有感觸,品酒揮毫,吟詩作畫。這應該是他遺留下的書畫作品真跡非常之少,僅是其他書畫名家作品存世量的幾十分之一,而為書畫界后人慨嘆不已的主要原因。

        可以舉一樁最有說服力的事例以證之。

        大伯父從烏拉街三家子搬遷至吉林市,我以為最適合他喜愛的詩書畫藝術發(fā)展的,是以教書為業(yè)。而且,他也擅長此道,十七歲時在鄉(xiāng)間就延攬族中子弟,在家中立塾講學,小他十余歲的老姑父、我岳父都是他的學生,經(jīng)他之手,把那氏家族“以讀書為重”的一脈傳統(tǒng)傳遞了下去——這個家族后續(xù)子孫時時提起,1977年大連老姑父帶著高考落榜的兒子幾闖教育主管部門,硬是把被漏批的考卷找回來,把兒子送進大連理工大學——我從中看到了大伯父那致中的身影。

        已近“不惑之年”的大伯父到吉林市,是他一生的重大抉擇,那么,他為什么選擇利潤微薄、僅能活口度日的小買賣為生呢?我以為,除了一些偶然因素外,主要源于他的社會人生體味之深重,所求之一,就是不為外物所累的“身心自由”。雖然日后的“公私合營”“三反五反”為他始料不及;靠47元工資供養(yǎng)兩個兒子讀大學,還要時不時接濟告貸上門的親戚,生活之艱難可想而知;更讓人難以想象的,是退休后還要走“五七道路”,老兩口被強行發(fā)配到偏遠的農(nóng)村——我能想到,對于沒有生產(chǎn)技能又缺乏體能和營殖能力的老兩口,在這“苦難的歲月”中親朋好友的重要;只有親歷過如此境遇的人,才最懂得“江湖”與“廟堂”之間,孰重孰輕?何況經(jīng)歷過1949年后歷次政治運動的他,早已把上層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世態(tài)炎涼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七八十年代之交,他的書法如“出土文物”,騰空而起,古色古香,陳德江說當時學“那體書法”成為一種“時尚”,但1980年后的他依然故我,生存方式并沒有發(fā)生什么變化,還是那個“福綏街小屋”,還是那些故友親朋,還是那樣開懷暢飲、肆意而談。從不計較“阿堵物”的他,“酒”依然是不可須臾離身之物,在他口中也有令人不可思議的奇效,王寶林說:“那老善飲,晚年也因飲酒過度造成手顫。為人揮毫時,經(jīng)常是喝一口烈性白酒,含在口中,手竟神奇地不顫了。頃刻間,一幅動靜有致、氣度超然、縱橫捭闔、古樸自然的‘那體書法誕生,引得旁觀者嘖嘖稱贊”(《江城書壇大布衣——懷念那致中先生》,見“三惜草堂”的新浪博客)。

        詩家講“功夫在詩外”,詩人的生存方式、人生歷練、精神特征、生活習性,深深地烙印在他詩歌創(chuàng)作的特有表現(xiàn)方式上,這在大伯父那致中的現(xiàn)代格律詩詞創(chuàng)作中就有表現(xiàn):如他的《詠梅(一)》:“不同百卉爭時艷,無意爭春只報春,冰雪難欺香欲烈,歲寒獨放一枝春?!保ā赌侵轮性姇嫾返?01頁);如他的《題竹(五)》“不論寒暑與秋冬,笑貌長存一色青,千秋由來高格調(diào),不甘俯勢與阿從?!保ā赌侵轮性姇嫾返?03頁)這詩與他晚年喜歡畫的梅、竹交相輝映,不就是他人生的深刻寫照嗎?不就是他精神氣質(zhì)的高度凝縮嗎?如此人生歷練與精神特征,使他的書法藝術達到一個他人無法企及的高度與境界。陳德江先生的概括一語中的:“那先生的書法自成一格,平和之中透出蒼古老辣,被稱之為‘那體”——他“創(chuàng)立了‘那體書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記著名書法家那致中先生》,出處見前文),這是通覽書法界諸多大家后提煉出的一個睿識;郭寶林先生的《沉如鐵鑄重精神——書法家那致中先生逝世三周年祭》認為“‘字如其人這一點在那致中先生身上得到了證明”——“先生流離坎坷一生,耿介正直的性格,大氣凜然的氣質(zhì),對形成其與此相關的藝術風格”至關重要。該文對“那體書法”有鞭辟入里的詳釋,不妨多一些引述:

        先生屬“尚碑”的書家,一位“執(zhí)鐵板唱大江東去”的豪放“大漢”。其書重氣、重質(zhì),形成一種“重、拙、大”的總體風格。以筆勢寫結(jié)構(gòu),形跡風神及審美意趣追求“金石氣”,執(zhí)拗地尋求深沉渾厚、奔放老辣之美,其張力與震顫的“巖味”如刀沖石,透出“陽剛”與“拙重”之氣。盡管“陽剛”與“拙重”在視覺上不那么具有親近感,且需要潛層的審美釋讀與深刻的回味才能接受其“拙重”之美,然而這正是內(nèi)在的大真、大巧、大美。正如我國著名書法家、“當代草圣”林散之對那先生的評價那樣:“起伏跌宕,古拙蒼勁,沉如鐵鑄?!狈巧詈竦墓α?,高深的造詣而難為之,先生堪稱“大手筆”!

        先生屬“尚意”的書家,理智地意識到主觀情感及自我意象表達的重要,從不將“書法”與“寫字”歸于同一范疇。先生最忌雷同、媚俗,不因襲他人,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也不因襲自己,“畫到生時是熟時”。在他的總體風格中,我們看到的是面貌各異的書法作品?!盁o法而法”“沒有風格的風格”?;蚯f或諧,或張或馳,或魏或隸,全憑作品內(nèi)容及屆時之意趣、靈感,全然忘卻自己在寫字,只覺得在創(chuàng)作、在抒發(fā)。個性的心臟不停地跳動。一任宣泄,每每妙墨佳構(gòu)如濕地之蘑,于案頭匆匆而生。

        與古往今來社稷、江山的建功立業(yè)者一樣,在如此而成的詩書畫里挺立起來的,不同樣是一個大寫的“人”嗎?

        〔特約責任編輯 王雪茜〕

        猜你喜歡
        大伯父詩書畫吉林
        13.吉林卷
        吉林卷
        學生天地(2020年31期)2020-06-01 02:32:24
        吉林卷
        學生天地(2019年30期)2019-08-25 08:53:24
        詩書畫苑
        晚晴(2018年6期)2018-11-23 00:28:16
        如果你有一名窮親戚
        中外文摘(2016年11期)2016-06-14 01:45:59
        詩書畫
        中國詩歌(2016年9期)2016-03-06 05:26:52
        詩書畫
        中國詩歌(2016年7期)2016-02-20 09:36:48
        詩書畫
        中國詩歌(2016年4期)2016-02-20 05:33:53
        如果你有一名窮親戚
        讀者(2015年20期)2015-05-14 11:41:09
        吉林出版集團
        全國新書目(2014年7期)2014-09-19 18:18:20
        国产在线高清无码不卡| 偷拍网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一个人免费观看在线视频播放| 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一站| 91成人自拍在线观看| 午夜理论片yy44880影院| 国产天堂网站麻豆| 久草视频在线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女厕偷拍一区二区| 少妇高潮无套内谢麻豆传 | 丁香五月缴情综合网| 1234.com麻豆性爰爱影|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的区| 亚洲va欧美va日韩va成人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影视麻豆|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潘金莲| 自拍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熟妇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一本大道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亚洲最大水蜜桃在线观看|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播放| 免费国产黄线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美女主播在线| 免费观看交性大片| 曰本无码人妻丰满熟妇5g影院| 老肥熟女老女人野外免费区| av在线免费高清观看| 欧美黑人性暴力猛交喷水黑人巨大|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极品| 青青草久久久亚洲一区| 亚洲人成网站色7799| 亚洲黄色电影| 中文字幕av久久激情亚洲精品| 蜜桃传媒免费在线播放| 老熟妇乱子伦av| 亚洲成AV人久久| 91久久国产香蕉视频| 97人妻碰碰视频免费上线|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爆白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