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安英
煤炭、火車、蒸汽、夕陽、礦工,這已然是一幀電影畫面。哪里可以拍到?鐵嶺調兵山。調兵山的蒸汽機車,這個已經退出運輸舞臺的大家伙,從1960年4月1日鐵法礦區(qū)三家子至大明鐵路線建成通車到2002年,40年間,承擔了鐵法礦區(qū)2.5億多噸煤炭的運輸,以及這期間職工的上下班通勤。
蒸汽機車離不開煤炭,煤炭由礦工開采,礦工上下班乘坐蒸汽機車。這穩(wěn)定的互相依靠,隨著科技進步,內燃機車和汽車的普及,以及遼寧鐵法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的發(fā)展轉型,各自重新定位。于是有了“調兵山蒸汽機車旅游節(jié)”“調兵山蒸汽機車博物館”。來自世界各地的攝影愛好者到這里拍照,來體驗“礦工通勤車”,乘坐鐵煤集團那臺二戰(zhàn)末期聯合國支援中國經濟建設的KD6487。這是當時援助的50臺機車中目前僅存的一臺。
蒸汽機車旅游不僅盤活了陳舊的設備資源,而且成為鐵法能源公司新的經濟增長點?!督▏髽I(yè)》《東方》《一代宗師》等100多部影視劇都曾在這里取景拍攝。而這,也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一座城——鐵法(調兵山市的原名),一個企業(yè)——鐵法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原鐵法礦務局)。
講起鐵法和煤炭,有一個人不得不提,這個人叫周毅。周毅的父親從河北省闖關東,來到遼寧法庫縣當中醫(yī)。生了個女兒,取名周毅,這個頗顯英氣的名字與周毅的學識和能力很是般配。周毅當過老師,嫁人后成為隨軍家屬,后來調到撫順礦務局保衛(wèi)處三科擔任內勤。盡管是內勤工作,卻也掌握了一些礦業(yè)知識。
1956年3月,周毅到法庫縣出差,忙完公事,就請假回家探親。這次探親,有了一個重大發(fā)現。起初,周毅聽說村民在大明安碑村打深井,打出不少黑石頭。黑石頭?難不成是被譽為“烏金”的煤塊?
當時撫順、阜新煤田的勘探已經結束,撫順礦務局向職工傳達了國家煤炭部的指示,要地質勘探隊多找煤、找好煤,發(fā)現新煤田,人人有責。此事刻不容緩,周毅約上弟弟周樹啟趕往打井現場。哪有成堆的“黑石頭”?。恐芤悴桓市?,看見泥沙就去扒拉,還真被她發(fā)現不少黑色碎塊。旁邊的挖井人瞅見周毅在找東西,就問她,她反過來問挖井人。得到的答案是“幾乎每天都能從這兒的井里挖出黑色石頭。”
盡管還不能確定,這些黑石頭是否煤炭,但這個發(fā)現已經讓周毅興奮得無法入眠了。躺下一會兒后又起來,打開手絹,看看包回來的“黑石頭”和地質標本,生怕這些寶貝不見了。
第二天天沒亮,周毅就往撫順趕,帶著標本找到東北煤炭管理局一○一勘探隊的總工程師田水純,匯報了情況。據資料記載,田水純聽完周毅的匯報,反復用手彈著煤塊,認真對比著她帶回的其他地質標本,最后激動地說:“周毅同志,從你講的情況來看,你的發(fā)現,很可能為國家又增加個大煤田,你可立了頭等功啊!”
就這樣,一○一勘探隊組織普查組,帶著勘探設備在鐵嶺、法庫之間進行了探礦普查,并很快見煤。1958年7月1日,就在周毅發(fā)現煤塊的北山上,大明1號斜井動工興建,當年產煤137噸。這個產量在今天是個小數目,在當年則是一份矚目的成績。背后,有太多人為了這份成績,付出了太多。
今年已經84歲的劉德才和小他一歲的妻子,是1958年從撫順來鐵法參加煤田開發(fā)建設工作的。那時候,他們吃的是窩窩頭,喝的是河泡水,步行沼澤地,住著“干打壘”。這些來自撫順、阜新、本溪、北票、南票等兄弟局的開發(fā)建設者用“土法上馬”的辦法,手握鋼鍬大鎬、肩擔土籃大筐,“戰(zhàn)天斗地”的風貌被形象地總結為:“破土沒炮用鎬刨,運巖沒車用肩挑,交通不便靠雙腳,辦公沒房挖地窖,通風沒有風扇就用風車搖,提升沒有絞車就用轆轤絞。”
當時,國家正急需煤炭,鐵法煤田在邊勘探、邊設計、邊施工的條件下,開創(chuàng)了飛躍的場面。就在1958年,大明一、二、四井相繼簡易投產,年末曉明豎井破土動工,隔年3月大明三井興建。1960年,鐵法礦務局成立,隨后建立了曉明衛(wèi)生所、工人技術學校,建成了鐵法第一條鐵路線,搭建了簡易的職工住宅,鐵法的創(chuàng)業(yè)者才有了安身之地。然而,當時時間緊迫,移交標準低,生產環(huán)節(jié)不配套,造成了鐵法礦“先天不足”,邊生產、邊建設、邊改造,給后期生產帶來了諸多困難。
1960年冬,鐵法煤田被誤認為是“串珠狀”“雞窩煤”,開礦“得不償失”,導致發(fā)展步伐趨緩,并開始精簡機構,下放職工。在國家投資緊縮的情況下,鐵法礦側重解決基本建設問題,進行礦井配套工程和技術改造。礦區(qū)的供電、供水、運輸、機修、通訊等輔助設施以及職工的生活福利、文教衛(wèi)生等系統開始有了初步發(fā)展。這個叫做鐵法的小鎮(zhèn)也逐漸有了興旺的模樣。
文革期間,鐵法礦的發(fā)展再次陷入低潮,正在籌建的曉南豎井中輟。1970年,遼寧省基本建設局施工隊從鐵法礦區(qū)退出,在建的大隆豎井改由鐵法礦務局自營。這對依靠煤礦養(yǎng)家糊口的工人們來說是莫大的打擊,前景渺茫,守著煤田卻又無法施展。
直到1973年,中央軍委批準中國人民解放軍基本建設工程兵第41支隊開赴鐵法,承擔新井建設施工任務。職工俱樂部、文化宮、第一中學、實驗小學、職工住宅等地面建筑也相繼完工。1978年10月,鐵法礦務局成立曉南籌備處,經上級決定,安排撫順礦務局近3000名職工到鐵法支援生產建設。隨著人力、物力、財力的增加,鐵法礦務局得到快速發(fā)展,原煤產量突破500萬噸。曉南礦被當時的煤炭工業(yè)部列為全國15個現代化樣板礦建設礦井之一,機械化、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采掘機械化裝備水平和標準化建設位居全國同行業(yè)先進行列。
馬忠生就是在這個時期參加的工作,從1982年起,他一直扎根在掘進一線,從一名普通的掘進工成長為班長、工長、隊長。無論職位怎么改變,馬忠生扎根井下、沖鋒在前的工作熱情始終沒變,哪里有急、難、險、重的工作,哪里就有他的身影。馬忠生每月下井30次以上,最多一個月下井42次。擔任隊長的25年來,馬忠生在井下所走的路,累計超過10萬公里。別人一年在井下穿破兩三雙靴子,他穿破七八雙;他從不當脫產干部,工人干多少他干多少。2007年,馬忠生患上了強直肥大性脊柱炎,領導和家人都勸他別干了,他沒同意。他說:“我這病,要是仨月倆月能治好,我就去治了??纱蠓蛘f這病叫做不死人的癌癥,既然死不了,我就一直干下去。”正是因為有像馬忠生這樣錚錚鐵骨的榜樣和默默奉獻的勞動隊伍,鐵法礦才能在半個多世紀的歷程中披荊斬棘,砥礪前行。
1996年,鐵法礦務局實現了歷史性突破——扭虧為盈,當年盈利4011萬元。
20年后,中央供給側改革,鐵法礦成為去產能、調結構的主戰(zhàn)場。鐵法能源公司最老的煤礦——大明礦,資源逐漸枯竭,于2016年10月31日關閉退出。1700多名職工,含淚相送。時任大明礦業(yè)發(fā)展分公司綜掘二隊隊長的林立平清楚地記得,礦上給工人們雇了大巴車,工人們拿著工作服在一邊等待,礦領導含著眼淚說了一句“走吧”。自此,這片曾經空曠的土地上建立起的一切,似乎都在遠去,礦區(qū)小鎮(zhèn)又回到了它之前的模樣——樸實的大地。對于在這里生活多年的礦區(qū)人來說,仿佛那繁華一夜間形成,而今又一夜間消失。
與冷清的大明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鐵法能源公司的主力礦井大平礦,這里仍然一派繁忙景象:全力生產更高級的洗選加工后的產品,提升優(yōu)質煤、精品煤在產品中的占比,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穩(wěn)定了市場,增加了效益,“強健”了煤炭主業(yè)。2017年域外煤炭產量同比增加了187萬噸。鐵法能源公司從單一以煤炭開采為主,逐步發(fā)展成為集煤炭生產、煤層氣開發(fā)利用、建筑安裝、機械制造加工、建材、電力、化工于一體的全國500強大型能源企業(yè)。
一個甲子的光陰,幾代人的堅韌求索,隨著“揚煤吐氣”戰(zhàn)略的深入實施,鐵法能源公司煤炭主業(yè)的發(fā)展踏上了一個新征程。而它攻堅克難、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那些創(chuàng)造歷史的勞動者的光榮,以及為國家經濟建設所做的奉獻,深深鐫刻在共和國煤炭工業(yè)的史冊上!
【典典滴滴】
1999年10月14日,經遼寧省政府批準,鐵法礦務局改制為債轉股公司,組建鐵法煤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鐵法礦務局由“工廠制”轉變?yōu)楣局啤?008年,鐵法礦區(qū)開發(fā)建設50周年,大明礦、曉明礦、曉南礦等礦區(qū)合力生產原煤2140萬噸。
2009年1月20日,設立遼寧鐵法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為省屬國有獨資公司。原鐵法煤業(yè)集團成為其控股子公司。 2011年,鐵法能源公司原煤產量2570萬噸,主要經濟指標比2007年翻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