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賓紅
校園存在欺凌現(xiàn)象,幼兒園也不例外。孩子面對是非雖有 定的識辨能力,但還是比較主觀。在同伴交往中,他們往往通過自己的實踐及模仿來習得交往技能,包括好的、壞的,容易出現(xiàn)偏差。這時,成人的及時引導就很需要。
分享真實感受
老師:你在幼兒園被欺負了,心里是什么感受呢?
夢夢:很害怕。
文文:想哭。
壘壘:很生氣,但是沒有人來幫我,也沒辦法。
嘟嘟:很生氣,但我又打不過他。
老師:是的,當我們被欺負了,心里會很生氣,但是對方比我們大,搶不過又害怕,所以會想哭。
對爸爸媽媽說
從孩子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出,在被欺負的時候,孩子會產(chǎn)生害怕、想哭、生氣等情緒,但是由于欺負人的孩子往往比較強大,所以被欺負的孩子不敢反抗。在傾聽了孩子內心的聲音之后,老師第一時間和孩子產(chǎn)生共情,理解并接納了孩子的情緒,并引出了《不要隨便欺負我》這本繪本。這本繪本具有雙重的教育意義,不僅讓受欺負的孩子學會反抗,同時也讓喜歡“惹事兒”的孩子受到教育。
引出繪本
《不要隨便欺負我》一開始就傳遞著一個負能量球,大象欺負河馬,河馬欺負獅子,獅子欺負花豹,花豹欺負小猴子,這個負能量球在聰明的猴媽媽那里終止,并且經(jīng)由猴媽媽的點撥,負能量球轉化成友誼的接力棒繼續(xù)傳遞。猴媽媽的做法讓孩子學會如何拒絕別人,拒絕不是互相傷害,而是另擇其道,換一種方式和朋友分享。
繪本解讀
故事說的是一只大象去池塘洗澡,趕走了原本在池塘洗澡的河馬,河馬又趕走了路上的獅子,獅子趕走了草叢里的花豹,花豹趕走了樹上的小猴子。小猴子委屈地逃到另一棵樹上,遇到了媽媽,在媽媽的鼓勵下,猴子回到原來的樹上,勇敢地跟花豹說:這棵樹這么大,完全能夠容得下我們兩個,讓我們像朋友一樣分享吧,你以后不可以再欺負我了?;ū饬诵『镒拥奶嶙h,并且學小猴子,把同樣的話告訴了曾經(jīng)欺負自己的獅子。獅子又告訴了河馬,河馬又告訴了大象。最后,大家都學會了分享,歡樂地在池塘里做游戲,特別開心。
1一起閱讀繪本《不要隨便欺負我》至“花豹趕走了小猴子”
教師:故事里誰被欺負?被欺負了以后,它們都是怎么做的?它們?yōu)槭裁匆@么做?
蜜蜜:河馬、獅子、花豹、小猴子。
夢夢:因為個子小,很害怕。
教師:對方很強大,所以害怕不敢反抗。
森森:東西被搶了,它很生氣,就去搶別人的。
教師:因為憤怒,所以就去欺負比自己弱小的動物。
教師小結:每一只動物都在被比自己強大的動物欺負著,因為對方太強大了,很害怕,所以只能離開。但是心里還很氣憤,所以每一只動物又帶著不開心的情緒繼續(xù)欺負著比自己弱小的動物。
2繼續(xù)欣賞繪本至“小猴子和媽媽一起來到花豹身邊解決事情”
教師:故事在小猴子這里有了轉變,大家猜一猜,小猴子接下來會做什么?
蜜蜜:找個更強大的動物來幫忙。
文文:自己躲在一個角落里哭。
凱凱:找媽媽來幫忙。
教師:對的,受欺負的時候,可以向他人尋求幫助。在小猴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啟發(fā)?
森森:遇到別人欺負自己,可以找媽媽來幫忙。
夢夢:不要害怕,要勇敢說不。
嘟嘟:學會分享就能成為好朋友。
教師:對,我們要學會分享,說不定強大的對方也對友情充滿著渴望。
教師小結:當別人欺負你的時候,你要像小猴子一樣尋求幫助,勇敢向對方說不,同時學會和對方友好分享,讓強者和自己成為朋友。
3繼續(xù)欣賞繪本至最后:“為什么后來大家都有勇氣去告訴強者,你不可以再欺負我了?這勇氣來自哪里?”
教師:這時,花豹看到正在睡覺的獅子,它心里馬上有了主意,你猜花豹會怎么做?
嘟嘟:也會用小猴子的辦法和花豹分享,成為朋友。
凱凱:好朋友一起去,就不害怕了。
教師:負能量球轉化成了友誼的接力棒。
教師小結:當被欺負的動物找到了好朋友,就感受到了鼓勵,因此內心開始強大,它們理直氣壯地警告欺負者你不可以再欺負我。最后大家學會分享,都成為了好朋友。
對爸爸媽媽說
通過對繪本的解讀讓孩子產(chǎn)生共鳴:被欺負的孩子要學會拒絕以大欺小,勇敢捍衛(wèi)自己的正當權益。讓欺負別人的孩子意識到:一起分享比獨自占有更快樂,在分享中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
活動延伸——啟發(fā)式提問(角色的轉變)
教師:如果有一天,你是故事里的大象……河馬在洗澡,你也想洗澡,你會怎么做?
夢夢:我會等一等,他洗好了,我再洗。
森森:我會排隊。
嘟嘟:我會問問他,可不可以一起洗。
教師:如果你是大象,你又不想等待,又想洗澡,有沒有讓大家都感覺到舒服的辦法?
文文:我會和河馬做朋友。
蜜蜜:我會和河馬商量,洗澡的時候還可以你幫幫我,我?guī)蛶湍恪?/p>
嘟嘟:跟他說兩個人一起洗澡會更有趣。
對爸爸媽媽說
角色的轉變能幫助我們了解孩子的想法,面對弱者又是什么態(tài)度?啟發(fā)式問題能引導孩子運用讓大家都感覺舒服的方式來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