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宇, 張怡然, 陳卓然, 魏振彥
(1. 天津泰達水業(yè)有限公司, 天津 300457; 2.天津泰達津聯(lián)自來水有限公司, 天津 300457)
水廠的前處理工藝中投加氯進行預氧化,既可氧化部分有機物,還能提高混凝沉淀效果[1-2]。但預氯化過程中會產(chǎn)生鹵代消毒副產(chǎn)物,當水源中酚類物質含量較高時,易生成具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氯酚類物質[3]。與其他常用的化學氧化劑相比,臭氧具有較強的氧化能力,可以氧化分解水中許多有機污染物,且具有殺菌、脫色、除藻和改善絮凝等作用[4-8],已經(jīng)逐漸應用于對原水的預氧化處理。筆者通過考察相關水質指標,對比分析了預氯化和預臭氧化工藝在水廠實際運行中的效果。
天津某水廠總設計產(chǎn)水能力為32.5×104m3/d,分三期建成。二期采用常規(guī)處理工藝,即:預氯化—管道式靜態(tài)混合器—雙層回轉隔板反應池—斜管沉淀池—V型濾池和濾前濾后兩點加氯消毒[9]。
三期工程設計產(chǎn)水能力為15×104m3/d,于2009年7月底建成通水[10],原水與二期工程相同。其水處理工藝為:預臭氧—機械混合—上向流炭吸附脈沖澄清池—V型濾池—紫外線+氯聯(lián)合消毒處理,其中紫外線+氯聯(lián)合消毒技術是國內(nèi)城市凈水廠工程中首次投產(chǎn)使用[9]。
如圖1所示,在三期工藝設置5個取樣點,分別記為原水、預臭氧、濾前臭氧、濾后臭氧和UV+氯。二期工藝設置4個取樣點,分別記為預氯化、濾前氯、濾后未加氯和濾后加氯。
圖1 水廠工藝流程與取樣點示意Fig.1 Process flow of waterworks and sampling sites
試驗期間,原水處于高溫高藻期,濁度較高,藻類數(shù)量較大,水質見表1。
表1 原水水質Tab.1 Quality of raw water
pH:玻璃電極法,Mettler Toledo 320型pH計;濁度,分光光度法,HACH 2100N濁度儀;UV254,紫外分光光度法,HACH DR/4000U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藻類,固定染色計數(shù)法,Nikon SMZ1000顯微鏡;葉綠素a,分光光度法,HACH DR/4000U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濁度主要是不溶性的絮狀物或膠狀物[11]。從圖2可以看出,原水經(jīng)預臭氧化處理后,濁度并未明顯下降,有時反而會略有升高。這是因為在臭氧氧化有機物的過程中,有機物分子中許多碳原子的位置由氧原子占據(jù),形成羧酸、醛、酮、醇。這些產(chǎn)物比未經(jīng)臭氧處理的化合物具有更高的極性,能夠與氫結合,提高分子量,與鐵、鋁這類多價金屬陽離子接觸后會導致氧化產(chǎn)物出現(xiàn)絮凝現(xiàn)象,引起濁度升高[12]。
圖2 各工藝單元對濁度的去除效果Fig.2 Removal effect of turbidity by each process unit
原水經(jīng)過預氯化處理后,濁度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去除率可達到30%~50%,減輕了后續(xù)常規(guī)處理的壓力。經(jīng)過三期和二期工藝處理后,出水濁度分別在(0.183~0.602)和(0.250~0.502) NTU,最高去除率分別為99.06%和97.42%。雖然預臭氧化處理對濁度的去除效果微弱,但整套工藝對濁度的去除效果較高。預臭氧化工藝具有一定的助凝效果,有利于后續(xù)工藝對濁度的去除。
圖3 各單元對UV254的去除效果Fig.3 Removal effect of UV254 by each process unit
經(jīng)過整個三期工藝處理后,UV254去除率最高可達70.85%,平均去除率為55.29%,出水最低UV254為0.014 4 cm-1。而整個二期工藝對UV254的去除率較低,最高去除率為55.92%,平均去除率只有33%。可見,預臭氧化對UV254有明顯的去除作用,整個預臭氧工藝對UV254的去除效果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的預氯化工藝,有助于降低消毒副產(chǎn)物的生成。
藻類會影響混凝和沉淀的處理效果,高濃度的藻類會提高混凝劑投加量,并造成濾池的堵塞,縮短濾池過濾周期。此外,藻類容易致臭并產(chǎn)生藻毒素,和氯作用形成氯化消毒副產(chǎn)物,降低飲用水安全性[16]。試驗期間,灤河水大都處于高溫高藻期,如何去除原水中大量的藻類成了該水廠的一個難題。
原水經(jīng)預臭氧化處理后,藻類數(shù)量有了較大幅度下降,去除率在12.50%~73.76%之間,平均去除率為40.37%,見圖4。臭氧能夠破壞藻類細胞組織,氧化藻細胞內(nèi)的葉綠素,提高藻細胞的可沉降性,這也有利于后續(xù)混凝除藻[17]。而預氯化對藻類去除效果較差,平均去除率僅為27.73%。原水經(jīng)三期工藝處理后,藻類去除率最高可達96.53%,平均去除率為87.54%。二期工藝對藻類的最高去除率為93.75%,平均去除率為84.90%。相對于預氯化,預臭氧化可以使藻類釋放胞外有機質,使藻細胞變小,并且有效減少藻類的數(shù)量,減輕后續(xù)處理單元的負荷。
圖4 各單元對藻類的去除效果Fig.4 Removal effect of algae by each process unit
葉綠素a數(shù)值的高低與水體中的藻類密度有直接關系,并可反映水體富營養(yǎng)化程度。從圖5可以看出,原水經(jīng)預臭氧化處理后,葉綠素a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最高去除率可達93.95%,平均去除率為55.53%。預氯化對葉綠素a的最高去除率為84.99%,但平均去除率高于預臭氧,為82.31%。
圖5 各單元對葉綠素a的去除效果Fig.5 Removal effect of chlorophyll-a by each process unit
原水經(jīng)過二期或者三期工藝處理后,對葉綠素a的最高去除率都達到了100%,平均去除率分別為99.23%和96.93%。這說明,雖然預臭氧化處理對藻類的去除程度顯著高于預氯化,但是單獨預臭氧化對葉綠素a的去除效果不如預氯化單元??傮w上,三期整個工藝對葉綠素a的去除效果略好于二期工藝,這也間接說明預臭氧化工藝更有利于藻類的去除。
① 預臭氧化單元對濁度和葉綠素a的去除效果不及預氯化單元,但“預臭氧化—紫外線+氯聯(lián)合消毒”工藝對兩者的去除率略高于傳統(tǒng)的“預氯化—加氯消毒”工藝。
② 預臭氧化單元對UV254和藻類的平均去除率分別為34%和40.37%,優(yōu)于預氯化單元的9.35%和27.73%。預臭氧化不僅大大減輕了后續(xù)處理單元的負擔,還有助于減少消毒副產(chǎn)物的生成,提高飲用水的安全性。
③ 水廠三期“預臭氧化—紫外線+氯聯(lián)合消毒”工藝對UV254和藻類的平均去除率分別為55.29%和87.54%,優(yōu)于 “預氯化—加氯消毒”工藝的33%和8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