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文化部文化市場發(fā)展中心將已故畫家胡潤芝先生列為“中國當代藝術經(jīng)典名家”,并推出了高規(guī)格大畫冊(中國書店出版)、個人遺作展(南昌、北京);其它相關機構和媒體,也紛紛關注到胡老。而2014年天津人美出版影響較大的“中國近現(xiàn)代名家畫集”系列大紅袍畫冊,胡先生也榮列其中。這幾乎是胡老生前想都不敢想的事。人們自可在作品中認識繼黃秋園之后又一位墻內(nèi)開花墻外香的江西大畫家潤芝先生,但筆者作為他的忘年交與同道鄉(xiāng)后學,接觸到的胡老則是鮮活而立體的文人。值此先生九十誕辰之際,特以此文謹表追懷。
一、我與胡先生的前期交往及先生簡歷
1988年,我在老家婺源高中畢業(yè)的暑假,于皖、贛、浙三邊藝術節(jié)的美術作品中,看到一幅中堂國畫《梅花小雞圖》,筆墨渾厚大氣、意境高雅清脫。有人介紹說,作者胡潤芝是婺源人,定居在上饒。從此,我記住了這個名字。
第一次見到潤芝先生,是1989年春,我已入讀上饒師專中文系。在上饒地區(qū)群藝館辦公室里,我請黃永勇先生看我的幾張西畫。這時,進來一位戴著工人帽、衣著也很普通的長者。他手里拎把長柄雨傘,并無多少言語。直到黃先生介紹了一句,我才驚訝于長者就是胡潤芝先生!趕緊向胡老行禮。胡老并未客套答禮,卻主動過來看我的素描:“唔,還不錯呀!”由于他們馬上要開會,我與胡老也就僅是照了次面。
次年起,我開始轉向國畫。中學期間就臨過《芥子園畫傳》,更跑遍婺源山水,于是這時畫的全是山水??嘤跓o老師點評,自然想起胡老,盡管他畫的是花鳥??晌耶敵醪]有趁胡老有印象馬上去拜訪他,一年過去他早該記不得我了呀。顧不上多想,我徑直去地區(qū)文聯(lián)宿舍拜見胡老。他當然不記得了,很感意外。我站在門外把我的畫呈上。他先拿過一本我的速寫翻看:“婺源人?唔……能下鄉(xiāng)去畫這么多速寫,難得啊,看來你真是喜歡畫的了。進來坐吧!”言談間,他強調要多向古代大師學,我應和稱是。他隨后就問起婺源的一些事,我自然據(jù)我所知作答。就這樣,我正式拜識了潤芝先生。我感覺到他的樸素與實在——我和胡老后來能夠成為忘年知交,很大程度正是基于我倆都具樸素、實在的秉性。而他一人獨居,也樂于我時或前去敘談。
潤芝先生1928年9月1日(農(nóng)歷八月十八)生于緊鄰婺源的樂平縣。算命先生測他八字缺火,為他取名煋財。本姓程,后取字佑璋。年幼失怙,母親改嫁婺源秋口洙坦胡家后,他從繼父改姓胡。九歲開始斷續(xù)讀了三年小學,期間跳了兩級。十二歲時,移居弋陽縣漆工鎮(zhèn),讀《胡文忠公遺集》,十分嘆服胡林翼(字潤芝)的文韜武略和為人之道,遂自改名成“潤芝”。這與毛澤東取字潤芝不謀而合。十三歲那年母親病故,他十四歲就去樂平眾埠街雜貨鋪當學徒,開始自謀生計。多年后,他收藏到吳昌碩的“茀堂”一印,以為野草塞路之意與自己坎坷的身世甚相似,遂又自號茀堂(這方印章可謂胡老的鎮(zhèn)室、鎮(zhèn)身之寶,中國美院劉江教授曾特意寫信請他提供該印的印蛻)。1949年6月在贛東北革命干校讀書,畢業(yè)后在江西省軍區(qū)、吉安軍分區(qū)和贛州軍分區(qū)任文職,后轉業(yè)在贛南石油公司、贛南財貿(mào)干校工作。1966年調回上饒,先后在上饒共大沙溪分校、上饒縣文化館、上饒地區(qū)文聯(lián)工作。1988年離休。
胡老對婺源的感情很深。我去先生那里坐,他遞茶給我或開飯時,總是用婺源腔笑呼“?。ǔ裕┎琛薄扒。ǔ裕╋埩恕保疑醺杏H切。胡老在婺源的時間實際很短。他幾次跟我閑談:“我老家本樂平,竟很少回去,而婺源反而去得多,怪不得人家都說我是婺源人了,呵呵?!蔽艺f,一個人自稱是哪里人,恐怕未必一定依據(jù)籍貫或出生地,有時文化認同很重要呢。他似乎同意這點,1998年《二十四喜圖》的落款就是“洙坦胡潤芝”,他臨終前出版的《中國篆刻百家·胡潤芝卷》《胡潤芝國畫集》,均明確署為“祖籍江西婺源”或“婺源人”。
胡老晚年有幅《夜讀》圖,畫著油燈和一本翻開的書,題云“憶兒時情景”。我們可以設想一介少年在這樣的油燈下恭讀著《胡文忠公遺集》的場景。胡老在樂平做學徒時的店老板,頗具儒商情懷。在2002年胡老書錄的一對篆書七言聯(lián)中,他題著:“余幼家貧,十三歲失恃,為生計赴樂平眾埠街為徒。老板徐漁濱頗通文墨,一日出一上聯(lián)‘此木為柴山山出屬余等對之。余略思片刻,以‘白水成泉夕夕多對之。老板微笑頷首。直至六十年代,方知此乃古之絕對,下聯(lián)應為‘因火成煙夕夕多。余無意以水易火,可見絕對不絕?;貞浲辏嘁豢焓乱病H晌绾鷿欀ゲ⒆R?!鄙倌旰鷿欀ピ谶@樣的氛圍中,不僅受到文才之陶染,還利用工余臨池習字,先后苦練柳公權《玄秘塔》、顏真卿《家廟碑》、歐陽詢《九成宮》等碑帖。文、墨,不正是文人書畫家最重要的兩方面基礎嗎?
其實胡老一生都很勤奮,他看到我的大量讀書筆記與書畫習作時,總感慨:“嗯!我年輕時也是很用功的啊,經(jīng)常熬夜?!彼乃囆g年表中記錄了他在部隊、贛南、上饒等各時期致力之具體種種,以及不斷取得的成績。
二、先生作為畫家之可貴
若依世俗的標準,潤芝先生的國級頭銜只有一個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胡老書法以篆體為主,蒼遒古雅,不甜不滯。他寫的最多的卻是題畫的行草小字,信手隨心,看不出具體碑帖的淵源,但意味雋永,文人散逸之氣盎然,格調未必在其篆書之下。一些江西書家說“胡潤芝最厲害的是篆刻”,胡老也確系新中國時期江西篆刻的兩把老刀之一,與許亦農(nóng)并譽。然而胡老至少兩次跟我說:“我的篆刻只是玩玩的,沒想到反倒名聲居然比畫大。”他給我的信中也明確寫到“最怕刻印”。他說“玩玩”固然不是馬虎對待,只是相對他最看重的國畫而言。我們難以簡單評判胡老是篆刻最佳還是國畫更好,然而,無論從致力程度、作品數(shù)量,還是藝術創(chuàng)造性來考察,潤芝先生都首先是一位國畫家。
胡老于畫,主攻花鳥。他晚年能達到那么高的成就,是從小天性愛好而長期自學、四處求教、收藏墨寶并潛心研究的結果。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起,他有機會與程十發(fā)、陶博吾、錢君匋、胡獻雅、陳大羽、顧炳鑫、王伯敏、周滄米等現(xiàn)當代中國書畫界的名流結識,亦師亦友。胡老另一個號“任之”,就是七十年代初到上海拜訪君匋先生時,請他幫忙取的。當時摧毀文化古跡的行為十分普遍,他倆一談到這些就痛心疾首,君匋先生想了片刻說:“就用你名字的諧音取‘任之吧,聽之任之?!焙袭敿唇泻?,這實在是傳統(tǒng)中國文人對現(xiàn)狀的痛心與無奈。在這些卓著的師友中,程十發(fā)先生的指導尤其使他步入正道、藝事日進,胡老特別感激。他晚年自編的畫集,就是程十發(fā)題簽的。我記得胡老的床前掛過一幅著名高齡畫家朱屺瞻的荷花圖,上款題了“潤芝”,他們應該也有過交往吧。
胡老一生都在江西,是建國以來江西國畫、篆刻界屈指可數(shù)的大家。在《胡潤芝畫集》里,有不少作品是他多年前和程十發(fā)、陶博吾、錢君匋、陳大羽等書畫大家的合作,這些師友看了他的畫有時即興在上面加以題贊。當時的書畫圈較如今樸實太多,能夠獲得他們的題贊,非得有真水平不可了。
一般自學成才的寫意畫家,往往直接從寫意開始研習,但胡老早年卻有一批如《春光爛漫》《玉宇澄清萬里?!返葒勒墓すP作品,另有《芙蓉國里盡朝暉》等小寫意也較工細。這些早期作品,在意境上也可見貧苦與軍人出身的胡老對于新中國建設的歌頌。胡老后來專注于寫意畫法,最終卓然而成自家風貌。其花鳥畫中的精品,筆墨功底深厚,筆力沉實、健拔,墨色蒼潤、清新,為中國當代畫家中所少見。中國美院資深教授王伯敏評胡老的畫為“筆墨清華”。就我看來,胡老作為畫家的可貴,可從以下三方面來理解:
其一,胡先生作品中的氣息,是其清雅、高潔、真率心性的自如流淌。畫雞毛撣子(自嘆“被迫和灰塵打交道”)插于青瓶中的《唯吾獨貧》、畫青菜的《不可不知此味》、畫六根竹子的《六根清凈》等眾多作品,題材均寓意高潔。1991年,上饒地區(qū)紀念建黨七十周年書畫展上,胡老僅畫一又窄又長的水墨蓮花條幅,順著下部的荷葉與荷花的稈子往上看,一朵在風中的蓮花正高潔自持;再往上,高高的頂端題著觀者不得不仰視的二字:清廉(蓮)。畫里畫外,個中意味俱無窮,發(fā)人深省。胡老一些作品中的形象又是生動活現(xiàn)的,梅花的清芬、小雞的倔強、古柏的蒼郁、小貓的閑逸、水仙的素凈、金魚的童趣……作者是何等情懷,業(yè)已在筆底形象中折射。清雅、高潔,在當代眾多畫家的骨子里早已蕩然無存,所以尤感可貴。雖然胡老常讓我觀看他的近作,我偶或也坦誠地提點類似“臥筆好像多了些”“詳略是否平了點”等意見,但隨著對畫史和畫壇現(xiàn)狀的日漸深入的了解,我越來越認識到胡老的花鳥畫,在氣息與整體格調上,遠非國內(nèi)一般畫家乃至很多名家能及。進入新世紀后,逐漸也畫花鳥的我,開始后悔當初斤斤囿于山水畫而錯過跟從胡老習畫花鳥之最佳時機。
胡老畫里的真率,還可從題畫詩感受到。如題八哥:“吾年七十多,養(yǎng)群老八哥,我教他說話,他教我唱歌。”題為長子作的瓶梅:“不賣人情不賣錢,嚼噴爛墨膽經(jīng)天。揚州八怪難容我,我是信江一畫癲?!鳖}癸未酒缸野花:“聞君多好色,送君紅綠黃。聞君多嗜酒,送君女兒香。醉時花中臥,醒時抱酒缸?!鳖}貓鼠共處圖:“貍奴緣何睡昏昏,終朝酒肉醉醺醺。鼠子橫行無所忌,從此互稱哥兒們?!薄@些詩往往不拘格律與韻部,總是順口、順心、順手題來,如童謠般打趣,無不見情見性、雅俗共賞。當然,立意并不一定非得靠題句、形象來彰顯不可,八大山人的不少無詩句的佳構固然是卓越的文人畫,胡老筆墨的力與韻,本身就蘊含其人的正氣、逸氣與真率。
其二,胡先生的畫富于創(chuàng)造性,有獨到的技法、體式與立意。他說:“中國畫當立足于人類精神文明領域,欲在世界藝苑中光大其風范,則須善珍惜傳統(tǒng)而又不為傳統(tǒng)所囿”,但“死守傳統(tǒng)則是割斷歷史”。胡老的花鳥,主要走八大、吳昌碩、齊白石一路而又自立新格。胡老最愛畫的梅花小雞圖,梅樹的筆墨揮灑自如而沉實,枯潤相生,枝干蒼勁挺健,有時又夸張枝條的纏繞似老藤;正反角度的梅朵如實際的花形,與通常畫梅的五瓣分明有別;小雞,則兼取八大畫鳥的桀傲和齊白石畫雞之可愛,不僅白眼視人,還總凸胸、拱背,咄咄逼人,結合著利落而老辣的筆墨,最是耐看。他說“非具象,亦非抽象,乃意象也”“不可有傲氣,不可無傲骨”,托此小巧之生靈,猶頌剛烈之氣節(jié)。一般的大寫意荷葉,總是從中心往外運筆,而胡老自創(chuàng)了以大筆觸左右開弓的環(huán)掃打底法,然后才以從中心發(fā)散的大氣筆線畫出葉脈,形成雙維的韻律。這是獨步古今的成功創(chuàng)造。他畫荷,每每蓋上縱向錯落、憨態(tài)可掬的“田田”橢圓大印,紅色呼應紅荷,兩個偏圓形的“田”則似兩片小荷葉,增進了畫面的豐富與和諧。此外,如他飯廳的中堂,曾經(jīng)掛著一張大幅的墨筆老棕櫚。樹身以破筆散鋒扎去,而后加爽辣枝條嵌插,縱橫揮灑,氣象蒼渾,上題一句:“任爾千層剝,意氣自沖天!”愈益強化了氣勢。至于今人已經(jīng)很少能作的指畫,更是胡老一大看點,他擬高其佩的指畫《臥虎圖》幅面達寬94厘米,高179厘米,筆墨不碎,且渾然營構成雄風般之旋律,形式與內(nèi)容相得益彰,難怪錢君匋先生和著名史學家姚公騫教授均樂于題字在上了。
胡老的創(chuàng)造性,在花卉、靜物、動物等的立意上尤有不同凡俗之體現(xiàn),詠物抒情、托物言志,秉承著文人畫最可貴的傳統(tǒng)。錢君匋特為“潤芝老友”的畫集題詞曰“無聲之詩”,充分肯定他的這個方面。除了前述的清冷、孤高一類,有時也借畫以寄發(fā)憐嘆。如畫老花鏡與針線,題為《老伴》,觀者或許呵呵一笑,然在我看來當系自憐多年獨自生活的無奈與辛酸,所蓋“冷暖只自知”一印亦能表明。畫鸕鶿,題句“為誰辛苦為誰忙?”催人省思。胡老畫歡愉情調的亦不乏,這也是他的畫雅俗共賞的重要原因?!吨虢z閑鎖晴窗》畫小雞們搭起三層“人梯”以窺探蜘蛛,《魚戲圖》畫密密匝匝但自成韻律的金魚陣列,《和平共處》畫老鼠得意洋洋地騎貓游戲,《健將》畫兩只猴子比賽拉吊環(huán)……他的不少花鳥作品則巧妙地以數(shù)目來寄寓特殊含義,如《三連冠》畫三株并肩開放的雞冠花以志中國女排的赫赫戰(zhàn)績,《六根清凈》以六根無葉的清朗竹子為喻,《竹林七閑》畫七只小雞閑步與七株翠竹之下,《百吉圖》則畫一百只小雞神態(tài)各異……他賀志強四十二歲生日的《荷花金魚》,金魚不多不少正是42尾!這些作品不僅有趣,更足見他的童心與出色的創(chuàng)意。胡老畫的“搖錢樹”最可謂一絕,我不曾見他人畫過。大概是長期收藏的古今中外各種硬幣,催生了胡老的靈感。不只是好玩,他在送我那幅的款題里吟嘆:“七十余年貧賤身,室無長物腰無銀;如今筆底搖錢樹,豈必跪拜趙公明!”幽默之外,別有一種清貧文人的自嘲。
其三,胡先生不是只靠師承、交游、展覽資歷、媒體關注來虛撐門面之流,與他最痛恨的欺世盜名的庸俗畫家截然不同。胡老至死連個中國美協(xié)會員都不是,他坦言“我的生命是藝術,而藝術則是我的生命”,他是以格調不凡、自出新意的作品來立足畫壇的實力派。譬如《胡潤芝國畫集》封面他畫的古柏、24頁的墨蘭、27頁的芭蕉小鳥、50頁的蛛絲小雞、58頁的紅梅雛雞、61頁的金魚、99頁的蜀葵、106頁的竹雀,《中國當代藝術經(jīng)典名家胡潤芝》108頁的竹林小雞……無論形態(tài)還是筆墨都可謂一流。另有畫柏樹上不同姿態(tài)的喜鵲鳴春的《十二喜圖》《二十四喜圖》,盡管形態(tài)是臨仿前人的,筆墨的高度總還是非同一般吧。面對如許精彩佳作,還會在意他是否為全國美協(xié)會員嗎?我不曾親見胡老作指畫,但我兩度帶他參觀潘天壽紀念館時,他在潘天壽指畫原作前均不住地感嘆“不容易啊……”;我陪他看唐云畫展、周滄米畫展,他也是那么投入,在精品前反復品賞。凡此種種,不難想見長期主要靠自學的胡老是如何走過來的,他對藝術高人的虔敬之情是那般實在。胡老是最痛恨浮夸的,我看到有些顯然違背事實的哄抬文字,竟然將胡老抬到與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并列的高度,其實有損他的形象。
胡老畫山水較少,他偶以指畫或齊白石、朱屺瞻先生法為之,還有一張四尺宣擬黃秋園的。從胡老晚年寄我的畫集以及他去世后其長子整理的作品中,我才知道還另有若干件山水,風格也非單一。
略感遺憾的是,胡老前后的畫集里均有少部分作品不甚精到。無論什么高手,有部分較次作品是很正常的,否則反倒不真實了。但晚年選編的畫集是體現(xiàn)已經(jīng)達到的境界高度,當然要精選,不應求數(shù)量。臨自清人井春芳作品的《十二喜圖》自題為“胡潤芝畫”也失當,至少該在畫冊的該作標題后注明實情。一些頗具名望的老書畫家處在一片叫好聲中,確實難以完全清醒認識自身的某些不足或細節(jié)疏忽。如果我當時在上饒參與編務,定會給他一些具體勸諫的。
胡老總結畫理時每說“四個字:枯、濕、濃、淡”,雖嫌過于簡單,卻也地道。我以為如果再加“繁簡”二字,大抵就涵蓋了中國畫技法的關鍵;先生的一些敗稿,表明他在理念上對“繁簡”的重視還不太夠。當然,謝赫提出的“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是公認的中國畫核心標準,把握好筆墨的力與韻、物象的形與神等關系,當然更重要了。胡老的精品,是他成功運用“枯濕濃淡”之具體佳構。
三、我和胡先生的書畫交
潤芝先生于我,熏陶煦染,亦師亦友。我在上饒師專留校任教后,和他交往更多,每年去小坐八九次,常帶自己的山水畫近稿請他看看。我曾畫過一頭水墨大寫意的牛,胡老說不錯的,我遂請他題了一則識語。我們談論最多的卻是學校、家庭、起居、時政與街巷新聞、婺源近況……或贊或罵,暢所欲言。我有時為他代勞跑郵局之類的雜事,偶爾還帶一兩個學生去打掃他的屋子。胡老受聘在師專藝術系授課時,我只要沒課就去陪同,他中午都在我房間午睡。
1996年我調至杭州,胡老在信中說“失去一位談得來的忘年交,心中往往感到若有所失”。若干年里,彼此頻繁書信、電話,胡先生寄給我的信約20封。期間我又三四次專程赴饒?zhí)酵?,兩度接他來杭州小住。后來,諸累纏身的我不得不對外漸少聯(lián)系,但與胡老的問候仍保持。故我和胡老之交誼,前后實凡十五載。
胡老送我的畫,以即興之作為多。好像是1993年的端午,我去看他,他叫我坐會,就管自走開,我以為他去方便了。不久他笑呵呵回客廳,邊叫“吃粽子嘍!”邊送我一幅剛完成的小品,畫著兩只粽子、一碟切成瓣的咸鴨蛋,有味道!未料十年后,我在杭州收到胡老來信云:“今天是端陽節(jié),我孤獨一人,腳又痛,行動不便。無酒無肉,只好以繪事苦中取樂,請你吃粽子……端陽快樂!”——他畫了一把蒲扇和兩只粽子寄我。還有一個寒假,我專程去上饒陪他過小年。他特別高興,一起舉杯暢敘。飯后我在客廳看書、他又自個溜去作畫了,畫好便在送我的《歲朝圖》上,題記了我倆的年聚。在我長期的單身生涯里,獨自過節(jié),時常想起那個小年。他來杭州,遇我有課不能陪他出游的時候,常在我狹小的廁巢里作畫,將我案邊的紙頭、折扇都畫成了小品送我。較大的作品,有畫了兩張的,如《六根清凈》,也留一張給我。
胡老見我畫得較好的山水,也要我送他。有一幅是特意囑我臨摹送他的石濤《游華陽山圖》,我前后臨過該圖三遍,因無拷貝桌,每遍都下了幾天幾夜的大力氣。胡老七十虛歲時,也叫我畫張畫給他留念。胡老見我鄉(xiāng)土速寫之可愛者,就囑我代為用炭精條勾之于宣紙,而后他親施筆墨,成為國畫,很遺憾的是,其中最好的一組,被一個有著體面身份的客人神不知鬼不覺地偷走了(同時偷去兩方胡老名號印章)。胡老發(fā)覺后,痛惜不已:“光我們合作的就有十二張??!你洋口采風來的那張《清湯擔子》,我畫得很得意的?。 辈⒘⒓磭谖荫R上重勾那批稿,他也趕緊又畫了。但再也找不到原來的鮮活感覺。我至今記得前后兩張《清湯擔子》,后一張由于胡老太想再現(xiàn)被偷那張的精良筆墨,又是在痛恨的心緒下畫的,明顯拘泥、僵氣了。胡老一談到這事就嘆氣。我爬上婺源石耳山頂速寫的采箬皮的山民們掛在樹上的一組午餐飯兜,胡老更是直叫好:“這張一定要勾給我!”我固然照辦了,胡老改題為《采茶姑娘的午餐》。目前我發(fā)現(xiàn)他畫有三幅此題材,一張還是四尺整張的大畫。如果被偷的那十二幅中也有一張,則總共該有四幅了,可見先生對這個素材的重視。
我調離上饒前夕,曾請胡老刻一方我的名號章和一方山水畫用的閑章永作留念,胡老說怕刻印,已經(jīng)寫好了一幅“三友益我”作為送別。這幅大篆橫披,實乃胡老篆書的代表作。我第二次接他作杭州之游后,他寄來幾副篆、隸、行體對聯(lián)說略表謝意。因是在腳痛惡化情境中寫的,均不甚佳。胡老后來為我刻的兩方印章,都是精心之作,白文“江平作”收入了他的篆刻集,另一方是既婀娜又風骨的朱文“筆底云煙”。
知畫家甘苦的我,也有幾次例外開口求畫。我在師專打算辦個人畫展時,首次懇請胡老畫張墨梅,他一揮而就,款題“江平同志雅屬”。因那時和我交情還不深,心態(tài)上隨意大膽,反而算那張的筆墨發(fā)揮最佳、精彩絕倫!我任教后換房間之際,求他畫梅花小雞掛床頭,他題“江平賢棣雅屬”,非當面完成,也可謂精到。又過幾年,請他畫菊花。他在我調杭州的次年寄來了,信中自稱不佳。不久就囑我寄回去重畫;但重畫的那張,他同年的信里又說仍不滿意還要重畫。另一回,他拿出幾幅結合畫、拓手法的《搖錢樹》讓我們看,清貧書生的我“見錢眼開”,遂懇請為我畫一張以求“脫貧”。2001年冬,胡老寄來掛號信,期盼數(shù)年的《搖錢樹》終于收到。附信云:“畫了十余紙,均不稱意,拖久了不好意思,今勉為成之?!焙髞硭陔娫捴性俅握f因這張是我叮囑已久的,他真想畫好,但樹枝反復嘗試都不稱意。令我至為觸動的,是畫上一語雙關錄贈的一首詩:“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恨君生遲,君恨我生早!”——斯人已先去,復憶此事,感嘆何極!
還有一次,是求購他畫梅樹、別人補畫梅妃的《梅妃賞梅圖》。2003年,收到胡老寄來的個人畫集,我于11月4日回信:
……就我個人而言,對《梅妃賞梅圖》至為喜愛!——我這輩子很可能是孤老命,去年破天荒花一百三十元買了一株據(jù)說能吃苦耐旱的虎刺梅供養(yǎng)做伴,可是在冬天凍死了。我處清寒之地,連花神都不愿來,何況大活人呀!認命認命!梅妃乃是正宗梅神,想必能耐得九九嚴寒的?,F(xiàn)實中早已沒有這種女人,梅妃只可畫中求!——請您不要把我以下話當玩笑:請胡老師開個價,只要我能承受,我當真要買!以后估計生活會更嚴峻,但哪怕再窮,此圖我也不拿去賣的,我會視之同發(fā)妻?!覐膩頉]有值錢的東西,沒法換;而這么重的東西您若送我,我更受不起,所以只有買才是辦法。我經(jīng)濟上糟糕得外人不會相信,但我既然面對那么天文數(shù)字的房價,也就不能面對現(xiàn)在至少還能從積蓄里拿得出的一筆錢來買一件精神的圖騰……我今天誠心地請您在5000元(90年代胡老的畫價)的基礎上再加若干———我再說一遍,我從來不考慮買賣轉手這類事,我是將她作為下半輩子的精神圖騰來供奉的,絲毫不帶物質目的?!易约鹤鋈俗鍪聼o愧良知、“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廁巢盡管寒酸,卻也絲毫不玷污于正氣與逸氣交融的《梅妃圖》的。……以前我?guī)状螌δf起“長大以后,我就成了你”(老歌詞),現(xiàn)在我看自己或許太樂觀,因為我預感自己的晚年很可能遠遠比您現(xiàn)在凄涼!……《梅妃圖》一事請考慮,屆時我電話中再問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