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浩
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它的面積比意大利還大,但它不是一個完全連續(xù)的結(jié)構(gòu),而是由多達2800多個獨立的珊瑚礁組成,其中包括400多種珊瑚。這些珊瑚由微小的珊瑚蟲分泌鈣質(zhì),世世代代積累、堆積而成。
與珊瑚蟲共生的蟲黃藻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為珊瑚蟲提供營養(yǎng)。珊瑚蟲密集地覆蓋在珊瑚的表面,它們自身的色素蛋白為它們帶來了亮色甚至熒光色,而蟲黃藻則為它們帶來深色。這些顏色調(diào)和在一起,形成了美麗的珊瑚礁。一旦珊瑚蟲死亡,珊瑚也就失去了色彩。
事實上,蟲黃藻對溫度變化非常敏感。因為全球氣候異常加上海水的酸化,大堡礁正面臨嚴(yán)峻的威脅。從1985年到2012年間,大堡礁海域珊瑚以3.4%的速度衰減,當(dāng)前覆蓋率僅為14%。以此速度估算,在幾十年內(nèi),大堡礁的珊瑚將全部死亡。
推而廣之,當(dāng)前全球的珊瑚礁情況均不容樂觀,造礁珊瑚蟲正在迅速死亡,珊瑚礁正在失去斑駁的色彩而變得灰白。在印度洋-太平洋暖水區(qū),目前僅有22%的礁面被珊瑚蟲覆蓋,全世界有11%的珊瑚礁已經(jīng)徹底死亡,16%已不能發(fā)揮生態(tài)功能,而活珊瑚面積則以每年2%的速度回縮。這個養(yǎng)活了300萬個物種(估計),周邊約2.75億人口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正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