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臨床抗菌藥物的合理運用,是目前醫(yī)療衛(wèi)生改革的主要內容,也是各大醫(yī)療機構關注的焦點話題。原衛(wèi)生部相關法律、法規(guī)也明確提出要求,各醫(yī)療機構應加強藥學干預,不斷完善臨床用藥的監(jiān)督與干預機制,重視對臨床藥學的培訓,切實實行藥學干預,以促進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進而提高臨床效果,確?;颊哂盟幇踩榱隧憫獓姨栒?,各大醫(yī)院積極開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建立了一系列抗菌藥物管理措施并狠抓落實,有力促進了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現就我院圍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情況進行分析,并對比有無實施藥學干預的臨床效果,總結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200例手術患者,均于圍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均為100例。對照組:男48例,女52例;年齡16~54歲,平均(37.4±5.2)歲;就診科室中,普外科62例,婦科24例,骨科14例。觀察組:男49例,女51例;年齡16~54歲,平均(37.6±5.1)歲;就診科室中,普外科61例,婦科25例,骨科14例。納入標準:(1)臨床資料完整、有效;(2)符合手術指征,順利完成手術;(3)患者對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器質性病變;(2)血液系統(tǒng)疾??;(3)精神疾病。本研究已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不實施藥物干預。觀察組實施藥學干預,即參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1]和《2013年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方案》等相關標準要求,制定抗菌藥物管理制度與藥學干預方法[2],主要內容包括:(1)建立管理機構,完善相關管理制度:成立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委員會,下設“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小組”“臨床合理用藥領導小組”等,明確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責任人[3]。定期召開藥事管理工作會議,每年至少4次。制定《圍術期抗菌藥物預防應用規(guī)范》《抗菌藥物使用管理規(guī)范》等一系列規(guī)章制度。每年簽訂抗菌藥物合理應用院科管理責任狀,設定各科室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管理控制指標,每月納入科室、科主任、二級醫(yī)師績效考核[4]。(2)嚴格實行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和審批制度:實行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定和定期調整抗菌藥物分級管理目錄。醫(yī)務部組織全體醫(yī)師開展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知識培訓、考核,合格后分別授予相應級別抗菌藥物處方權限[5]。(3)建立并完善抗菌藥物處方點評制度:定期組織藥學、感控、醫(yī)學等相關專業(yè)專家對有抗菌藥物處方權的醫(yī)師所開具的醫(yī)囑、處方進行點評,點評結果及時反饋給臨床科室和醫(yī)師個人,納入科室、科主任、二級醫(yī)師和醫(yī)師個人績效考核,并在《藥事簡報》、OA系統(tǒng)和廉潔風險防控網進行公示,對不合理用藥者依據醫(yī)院相關制度予以處罰[6]。(4)加強醫(yī)務人員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知識培訓和宣教:定期組織院內和院外專家教授開展抗菌藥物知識的培訓并考核。編寫、發(fā)放抗菌藥物合理應用宣傳手冊,在院內宣傳欄、微信公眾號、OA系統(tǒng)及官網等渠道宣傳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知識[7]。強化醫(yī)務人員的個人素養(yǎng)培訓,以不斷提升其責任意識、法律意識以及職業(yè)素養(yǎng),讓其真正意識到臨床合理用藥的重要性與必要性。(5)充分發(fā)揮臨床藥師的藥學服務作用:堅持臨床藥師查房,查詢醫(yī)院信息管理系統(tǒng)并對圍術期抗菌藥物使用進行事前干預,同時對運行病歷定定時追蹤,及時發(fā)現問題并與臨床醫(yī)師溝通,督促醫(yī)師盡快糾正[8]。每月對圍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進行總結與點評,及時反饋,不斷提高質量控制效果。
對比兩組患者的抗菌藥物給藥時間、用藥療程、不合理使用率以及感染率。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抗菌藥物給藥時間、用藥療程對比,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觀察組患者的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率與感染率(2.0%、1.0%)均低于對照組(9.0%、4.0%),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率與感染率對比 [例(%)]
圍手術期為了預防感染,臨床上常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以抑制耐藥菌的產生[9]。然而,隨著抗菌藥物在臨床應用中的推廣與普及,其不合理使用情況越來越多見,這不僅無法起到預防感染的目的,且會導致患者出現一系列的不良反應,進而導致患者治療時間延長,同時也增加了治療費用[10]。
為了提高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水平,延緩細菌耐藥,衛(wèi)生部自2011年4月起在全國開啟了為期3年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11]。全國各大醫(yī)院針對該項活動開展了抗菌藥物管理,過程中對圍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實施了藥學干預,獲得了顯著效果。通過建立管理機構并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嚴格實行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和審批制度、建立并完善抗菌藥物處方點評制度、加強醫(yī)務人員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知識培訓和宣教、充分發(fā)揮臨床藥師的藥學服務作用等管理措施,強化對圍術期抗菌藥物使用的藥學指導與管理,大大提高了臨床使用抗菌藥物的合理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發(fā)生感染的幾率,同時了縮短了患者的治療療程,減少了治療費用[12]。
對比藥學干預未實施時(對照組)的圍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情況,結果顯示,藥學干預實施后(觀察組)患者的抗菌藥物給藥時間更為合理,用藥療程明顯縮短,且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率與患者的感染率均大大降低。因此認為,實施藥學干預有助于促進圍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
綜上所述,圍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實施藥學干預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可明顯提高給藥時間的準確率、縮短用藥療程,減少不合理用藥情況發(fā)生,降低感染率。
表1 兩組患者的抗菌藥物給藥時間、用藥療程對比 [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