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婕 張林燕
卵巢癌是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僅次于宮頸癌及子宮體癌,但其死亡率卻居于各類婦科腫瘤首位,嚴重威脅婦女的生命健康。因卵巢的胚胎發(fā)育、組織解剖及內分泌功能較為復雜,故而卵巢癌患者早期無典型癥狀,發(fā)現時已為晚期,錯過了最佳的手術治療時間?;熓峭砥诼殉舶┗颊咧兄饕委熓侄危軌驇椭湟种撇≡畎l(fā)展,促進癌性細胞凋亡。但晚期卵巢癌患者多合并有惡性腹水這一臨床癥狀,給予患者全身化療藥物穿透腹膜的難度較大,所以近幾年腹腔熱灌注化療在該疾病治療中取得了顯著價值[1]。本次選取68例晚期卵巢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分別給予不同方案治療,分析腹腔灌注聯(lián)合靜脈化療方案的應用價值,現報告分析如下。
選擇2012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晚期卵巢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納入標準:經病理診斷確診,為Ⅲ~Ⅳ期患者,首次接受化療干預,近一個月內未接受相關治療;排除標準:肝腎功能異常及骨髓造血功能障礙者。將所有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對照組,每組各34例。觀察組年齡30~75歲,平均(56.14±2.11)歲,臨床分期:Ⅲ期22例,Ⅳ期12例;病理分型:漿液腺癌20例,黏液性癌7例,內膜樣癌4例,未分化癌2例,透明細胞癌1例。對照組年齡31~75歲,平均(56.16±2.12)歲,臨床分期:Ⅲ期21例,Ⅳ期13例;病理分型:漿液腺癌21例,黏液性癌7例,內膜樣癌3例,未分化癌2例,透明細胞癌1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患者已完成了知情同意書的簽署工作。
觀察組:腹腔熱灌注聯(lián)合靜脈化療方案。每3周為1個療程,共進行6個療程。第1天,靜脈滴注135~175 mg/m2紫杉醇(生產廠家:Bristor-Myers,批準文號: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110470,規(guī)格:30 mg/5 mL),每個療程的第1天、第8天開展腹腔熱灌注,操作如下:常規(guī)進行消毒、鋪巾及局部麻醉處理,于腹腔置管,最大程度排凈腹水,將2 000 mL濃度為0.9%的氯化鈉溶液(生產廠家:石家莊四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66533,規(guī)格:500 mL∶4.5 g)、37.5 mL/m2的順鉑(生產廠家:江蘇豪森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40813,規(guī)格:6 mL∶30 mg)混合液加熱,溫度控制在42~46℃范圍內,將混合液灌入腹腔內。藥物灌注后,叮囑患者每間隔5 mL變換體位,以便于藥物均勻分布于患者腹腔內。
對照組:常規(guī)靜脈化療。第1天,靜脈滴注135~175 g/m2紫杉醇;第1~3天,靜脈滴注25 mg/m2順鉑,每3周為1個療程,共進行6個療程。
兩組患者用藥期間均給予常規(guī)水化、止吐、利尿等干預,每個療程用藥前對其心電圖、血象及血生化指標進行檢查,在檢查結果允許情況下開展下1個療程的干預,對于部分異常患者需延期用藥?;颊呔?個療程結束后進行效果評價。
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緩解情況,并統(tǒng)計其治療期間藥物毒副反應發(fā)生情況,主要包括白細胞減少、血紅蛋白下降、神經毒性、胃腸道反應、肝功能異常等,按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布的標準[2]分為0~Ⅳ度,分別表示無、輕度、中度、重度、危及生命等程度。
腹水控制效果評價標準[3]:患者腹水消失,臨床癥狀緩解,且持續(xù)時間超過4周,可視為完全緩解(CR);腹水減少1/2及以上,臨床癥狀緩解,且持續(xù)時間超過4周,可視為部分緩解(PR);腹水減少不足1/2,但無增加趨勢,臨床癥狀部分緩解,可視為穩(wěn)定(SD);腹水無變化,癥狀加重,可視為無效(PD),總有效率=(CR+PR)/例數×100%。
卵巢癌效果評價標準[4]:患者腫瘤病灶完全消失,且4周內無新病灶出現,可視為完全緩解;腫瘤病灶縮小一般,多灶性病理改善時未見任何一個病灶體積增加,可視為部分緩解;腫瘤病灶無顯著變化,可視為穩(wěn)定;病灶組織擴大1/4以上,或有新病灶出現,可視為惡化??傆行?完全控制率+部分控制率。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腹水控制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觀察組患者的卵巢癌控制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腹水控制效果比較
兩組白細胞減少、血紅蛋白下降、神經毒性、胃腸道反應、肝功能異常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59、0.283、0.159、0.066、0.095,P=0.808、0.595、0.690、0.798、0.758)。見表3。
卵巢癌屬于女性高發(fā)的一種惡性腫瘤類型,近幾年發(fā)生率不斷上升,且出現年輕化趨勢,手術為患者主要治療手段之一,但術后患者復發(fā)率高,預后不佳,對于晚期卵巢癌患者來說,已經喪失了手術的最佳時機[5]。對于晚期卵巢癌患者給予腫瘤細胞減滅術及術后實施紫杉醇聯(lián)合鉑類靜脈化療成為其治療的標準方案,但遠期療效一般,這主要是由于卵巢癌細胞有轉移、擴散于盆腹腔的特點,所以現階段腹腔熱灌注化療在該類疾病患者中取得了理想效果。腹腔熱灌注化療因局部濃度高且全身毒性低的應用特點在臨床上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6-8]。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實施腹腔熱灌注聯(lián)合靜脈化療方案,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靜脈化療,化學藥物均為紫杉醇與順鉑,其中順鉑有促進腫瘤細胞凋亡作用強且安全高的優(yōu)勢,紫杉醇的作用機制獨特,能夠經促進微管形成及穩(wěn)定,抑制細胞有絲分裂,從而實現抗腫瘤目的[9]。本次觀察組腹水控制及腫瘤控制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給予晚期卵巢癌患者腹腔熱灌注聯(lián)合靜脈化療方案治療效果顯著,主要是由于腹腔熱灌注化療方案的藥代動力學優(yōu)勢較為明顯,且高溫42~43℃可直接殺滅癌細胞[10-12]。卵巢癌患者主要是通過腹腔內播散或彌漫性種植來完成癌細胞轉移的,經腹腔給藥,化療藥物可直接進入患者腹腔內,藥物可以和病灶組織直接接觸,且接觸面較大,局部藥物濃度高、作用持續(xù)時間長,與常規(guī)靜脈給藥相比,患者局部病灶藥物濃度要高出10~1 000倍[13]。腹腔灌注療法實施過程中,部分藥物能夠經淋巴管、毛細血管進入肝臟或腹膜后淋巴結,上述部位的腫瘤轉移灶能夠實現藥物的二次作用,增加化療效果。除此之外,腹腔給藥后,腹膜對藥物的清除速度較慢,癌細胞與高濃度化療藥物接觸的時間可逐漸延長,從而可增加藥物作用。
本次兩組患者的白細胞減少、血紅蛋白下降、神經毒性、胃腸道反應、肝功能異常等毒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患者毒副反應大部分為Ⅰ~Ⅱ級,說明該治療方案的安全性較好?;颊咴跓釕顟B(tài)下免疫系統(tǒng)的血液循環(huán)狀態(tài)改善,機體免疫功能增強,能夠抵御受損因子,提高患者治療耐受性,在保證藥物治療效果的同時,安全性也較為理想。
綜上所述,腹腔熱灌注聯(lián)合靜脈化療治療晚期卵巢癌患者的效果顯著,且毒副反應低。
表2 兩組卵巢癌控制效果比較
表3 兩組毒副反應比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