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乾隆年間,貢生出身的顏希深為官清廉,謹守“三十六字官箴”,上受朝廷的信任,下受百姓的愛戴。
②乾隆十八年,24歲的顏希深出任山東泰安府知府,第二年,他主持創(chuàng)建了泰安試院。
⑤乾隆的船隊到了濟寧,山東巡撫前來迎接,獨不見時任濟寧知府的顏希深。乾隆大怒,命山東巡撫把顏希深及他的母親找來接駕。
⑥顏母向乾隆及皇太后坦陳,因運河突發(fā)大水,淹了不少村莊,顏希深正在鄉(xiāng)下救災,來不及趕回來接駕。
③在泰安時,顏希深偶然看到顧景祥于明孝宗弘治十四年刻下的 “官箴碑”,深感有理。于是,他依照原碑文重新銘刻,立碑于官署西廂房,當作自己為官的座右銘。
④乾隆二十六年,乾隆前往江南巡視,各種船只達一千多艘,前后長達十公里,沿途州府隆重接待,運河兩岸種上鮮花異草,呈現(xiàn)一片國泰民安的景象。
⑦顏希深趕來后,從頭到腳都是泥水,面色疲憊,見了皇帝就叩頭請罪,向乾隆道出受災實情。
⑧乾隆聽罷,對顏希深以民為先的做法極為贊賞,經過調查核實了受災的事實,認定顏希深“清操自勵”“他時可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