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青劍
涂永強:有機化學家。出生于貴州遵義。現(xiàn)任甘肅省化學會理事長和英國皇家化學會著名期刊Chem.Comrnun.副主編。主持國家科技部“973”項目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重點、國際合作項目以及國家外專局和教育部聯(lián)合資助的“藥物化學”創(chuàng)新引智等多項科研項目。在各類國際著名學術期刊上發(fā)表論文二百余篇。
曾獲“中國化學會優(yōu)秀青年化學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香港求是基金會“杰出青年學者獎”“甘肅省自然科學一等獎”等獎項。1996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2000年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資助,2001年獲首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有機化學創(chuàng)新群體”基金并任學術帶頭人且獲得連續(xù)三期資助,2004年獲聘“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在具有生物活性天然產(chǎn)物的全合成、合成方法學(反應)、結構及生物活性研究等領域開展了系統(tǒng)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研究。
貴州遵義播州是涂永強生命世界的起點,而甘肅蘭州是涂永強專業(yè)世界的原點,兩個點,交織成一個高原之子的人生畫卷。
這個當年從貴州來甘肅求學的男子,如今是國際化學領域頗有影響的一名化學家。我要展示的,是他那并不轟轟烈烈但扎實穩(wěn)健的人生足跡。
從本科到碩士到博士,涂永強的人生線條一直在蘭州這座城市劃拉。為何會選擇在第一印象并不佳的蘭州定居,蘭州大學一脈相傳的良好學風,是涂永強成為蘭州城常住居民的一個重要原因。他說,人生奮斗與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其實并不或正相關,當你把人生奮斗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思考和面對的時候,你發(fā)現(xiàn),其實一切都是美好的,盡管地理環(huán)境有許多不如意的地方,但那并不成為影響你的人生走向的因素。
當年輕的涂永強遇到許多在國際學術界聲名顯著的長者,他覺得這座城市的條件已不再重要。尤其是當他把家安在蘭州,他的人生版圖就此基本定格。在澳洲短暫的博士后研究生涯,也沒能讓他對國外的優(yōu)渥產(chǎn)生艷羨,回國后,他又飛回蘭州,用現(xiàn)在流行的話說,叫“踏地有痕”。
是的,涂永強已把自己看成是蘭州人,盡管所有的親人都在貴州。三十多年,從遵義到蘭州,從一個血氣方剛的小伙子漸變成一個國家知名的化學家,這個過程,會因為“大西北”這個概念而打感情的折扣嗎?當然不會。這個“不會”的后面,是對于科學追求的涌動心潮,情歸何處,好男兒自有答案。
作為一個記錄者,我試圖了解的是涂永強的一生。他的這一生是怎樣的,尤其是他如何從一個民辦教師轉身為一個科學院院士的,這其中肯定有著許多精彩的故事。但對于他的學術世界,我惶恐無比,因為對于化學,我簡直就是一張白紙,好在涂永強和他的同事在和我交流時,意識到我對于化學的陌生,盡量把學術的東西講解得通俗易懂。這基本掃除了我的寫作認知障礙。
涂永強是一個嚴謹?shù)幕瘜W家,我把寫好的稿子傳給他,他對許多細節(jié)作了認真的修改,一些詞句還頗有文學色彩。他說,這是有關寫他的完整人生故事的傳記,他要給后人和鄉(xiāng)人留下一個樸實的印象。(編輯/高緯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