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莉欣,李月芬,黃宇金,劉泓杉,張玉樹
1.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長春130061;2.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福州350013
土壤鹽堿化是導致草地退化和草地利用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會造成土壤板結,土壤肥力下降等問題。吉林西部天然羊草草場,長期以來受到過墾、過牧等人為活動的干擾,草地堿斑顯著增加,土地鹽堿化明顯,草地退化愈發(fā)嚴重,亟待修復。該地區(qū)的優(yōu)勢種—羊草(Leymuschinensis)屬于禾本科賴草屬,是耐鹽堿、耐踐踏、耐放牧的一種優(yōu)質牧草,對不同鹽堿生境有著不同的適應程度。在一定程度上,羊草草地退化會伴隨著土壤鹽堿化的發(fā)展,且隨著土壤退化程度加劇[1],周道瑋[2]等通過對比未退化羊草群落、次生鹽生植物群落及鹽堿裸地的表層土壤鹽分含量,發(fā)現未退化羊草草地土壤各層的鹽分含量最低,說明羊草的群落特征可直接反映草地退化程度。鹽堿脅迫對植物的傷害可分為滲透脅迫、離子毒害以及高 pH 脅迫[3],羊草種子萌發(fā)和幼苗生長與土壤pH密切相關,最佳pH范圍在8.0~8.5內[4]。因此,土壤pH環(huán)境是否適合羊草生長發(fā)育,成為判斷能否采用羊草修復鹽堿化草地的重要前提條件之一。
養(yǎng)分添加是修復退化草地生態(tài)系統的一種有效手段[5]。前人研究指出,植物生長發(fā)育主要取決于土壤中的有機質和氮、磷含量以及這幾者之間的供給比例,養(yǎng)分失調會阻礙植物的正常生長發(fā)育[6];寧虎森等[7]對位于新疆甘家湖的梭梭林中的碳、氮、磷、鉀元素從生態(tài)化學計量學角度進行研究,發(fā)現該地區(qū)土壤較為貧瘠,氮、磷元素尤其匱乏,梭梭生長主要受氮的限制。在對不同營養(yǎng)級限制性營養(yǎng)元素的研究中,施肥試驗是驗證植物生長元素限制的有效方法之一[8,9]。白玉婷[10]等以呼倫貝爾羊草草甸天然割草場為研究對象,采用不同種類肥料和不同施肥量處理,發(fā)現從植物群落和土壤的化學計量比角度來看,限制其生長的可能是N,并得到該地土壤C∶N∶P生態(tài)化學計量學特征。此外,作物的耐鹽堿性也與合理的養(yǎng)分添加密切相關,施加不同比例的氮肥、磷肥、鉀肥不僅影響作物的產量,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作物的耐鹽堿性[11]。目前國內有關于植物生態(tài)化學計量特征的研究主要采取控制施肥條件這一方法,但對于控制多個變量進行實驗得到生態(tài)化學計量特征的研究卻較少。
因此,通過盆栽實驗,監(jiān)測在不同的鹽堿脅迫條件下(分別控制培養(yǎng)基質pH、施肥條件及脅迫時間間隔)羊草的生長情況,從生態(tài)化學計量學的角度,對其地上部分的全氮(TN)含量、全磷(TP)含量以及N∶P變化規(guī)律進行分析,得到可靠的實驗數據并揭示羊草對脅迫的響應與適應機制,以期為進行鹽堿化草地改良和退化羊草地修復提供科學參考依據。
實驗場地位于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內特制實驗棚內(由厚透明塑料布搭建)。設定實驗時間為2017年8月7日~11月6日。長春位于43°05′~45°15′N,124°18′~127°05′E,居北半球中緯度北溫帶。氣候介于東部山地濕潤與西部平原半干旱區(qū)之間的過渡帶,屬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類型。氣候特點是春季干旱多風,夏季溫暖短促,秋季晴朗溫差大,冬季嚴寒漫長。年平均氣溫4.6℃,全年無霜期為140~150 d,全年冰凍期為5個月。
本研究的羊草根據實驗要求進行控制盆栽實驗。為排除土壤中的無關雜質干擾,選用養(yǎng)分貧乏的細沙作為培養(yǎng)基質,再經10目和75目的篩子過篩和多次蒸餾水淘洗,使細沙中的營養(yǎng)物質基本消除。培養(yǎng)器皿選用倒圓臺形的花盆,平均直徑為30 cm,高23 cm。為了避免不同裝土量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待沙子晾干后定量(充填細沙至花盆2/3處)裝入完全相同的塑料培養(yǎng)盆內,盆底的小孔用防水布貼合。
為提高種子的萌發(fā)率,采用催熟劑處理。打破休眠期后均勻分散到各個營養(yǎng)盆中,并適當補充水分。待種子發(fā)芽后,定時定量澆灌處理液(霍格蘭營養(yǎng)液加相應濃度的氮肥和磷肥),處理液施加頻率為兩天一次,每次200 mL,均勻澆灌,并保證每一個花盆里的基質環(huán)境相同。每組處理液設9盆,共90盆。氮處理液中的磷元素濃度(1 mmol/L)相同,利用硝酸銨粉末配置不同氮元素濃度;磷處理液中的氮元素濃度(14 mmol/L)相同,利用磷酸二氫鉀粉末配置不同磷元素濃度。
表1 不同組別處理液中的N、P元素濃度Table 1 Concentration of N and P elements in different groups of treatment solution
注:Ni×j中的i代表第i組氮處理液;j代表脅迫時間間隔。Pi×j同理.
待羊草長到成年期后,進行脅迫實驗。用NaHCO3分別配置pH=7.5、8.1、8.4、8.7、9.3的處理液,用以模擬吉林西部土地鹽堿化的多個階段。設定在一個實驗組中,施加脅迫的時間間隔相同,但用不同濃度的NaHCO3處理液對羊草作澆灌處理,即一個實驗組的羊草會受到5次不同程度的鹽堿脅迫。以Ni×j實驗組為例,即Ni×1脅迫時間間隔為14 d,Ni×2為17 d,Ni×3為23 d。Pi×j實驗組完全相同。
由于受到氣溫和光照條件的限制,脅迫試驗在第四次采樣后結束。樣品均是在每一次環(huán)境pH梯度變化時采集,采集方式為在3盆重復組中隨機選取一定數量的羊草,從植物莖部剪斷后,立即用自來水沖洗并在通風陰涼處曬干,稱重后分別放至紙袋中做好標記。紙袋中的植物樣品被立即送往植物分析實驗室,用鼓風干燥箱105℃殺青30 min,然后降溫至65℃烘干5 h。處理后共得到P實驗組70袋和N實驗組65袋樣品。待樣品冷卻到室溫,進行稱量并記錄干重,然后將樣品粉碎,經100目篩子篩選后,稱重封存用于測定羊草的TN和TP含量。植物的全氮測采采用凱式定氮法,全磷的測定采用鉬銻抗比色法測定。
在對培養(yǎng)基質pH、施肥條件及脅迫時間間隔與羊草地上部分的TN含量、TP含量及其比值關系分析時,用Spss19.0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實驗中所有的數據采用Sigmaplot 14.0進行統計。
經相關性分析發(fā)現,本實驗中,脅迫時間間隔對羊草地上部分的TN含量、TP含量及其比值的影響極弱。因此,平均處理在脅迫時間間隔相同,施肥條件和培養(yǎng)基質pH不同條件下的TN含量、TP含量及其比值的數值,得到平均值再進行分析。故在下文中,用N1~N5(P1~P5)代表相同時間間隔的氮(磷)處理液。
由圖1可知,在施加氮處理液條件下,隨著培養(yǎng)基質pH的升高,羊草的地上部分TN含量也隨之上升。但不管施加的氮元素濃度是多少,在pH=8.4時,均出現該條件下的TN含量最高值。
在施加磷處理液條件下,羊草地上部分的TP含量隨著培養(yǎng)基質pH升高,出現先升后降的特點。除P3(c(P)=1.2 mmol/L, c(N)=14 mmol/L)外其他磷處理液下培養(yǎng)的羊草TN含量均在pH=8.4時出現最高值,P3的最高值則出現在pH=8.7時,即在該磷處理液條件下生長的羊草能抵抗更高一級的堿性環(huán)境。
由圖2可知,在施加氮處理液條件下,在施加N1~N3(c(N)=2~8 mmol/L, c(P)=1 mmol/L)的背景下,隨著pH的升高,羊草地上部分的TP含量在培養(yǎng)基質pH=8.4時達到最高點后下降。當施加高濃度氮處理液時,則情況不同。處理液中的氮濃度為16 mmol/L時,最高值出現在pH=8.7;當氮濃度為32 mmol/L時,羊草地上部分的TP含量呈不斷上升的趨勢。
圖2 不同施肥條件,不同培養(yǎng)基質pH條件下TP含量變化Fig.2 Changes of TP content under different fertilizer conditions and different pH of culture substrate conditions
在施加磷處理液條件下,當處理液中磷濃度為0.3 mmol/L或0.6 mmol/L時,最高值均在pH=8.4時出現。當處理液中的磷濃度>1.2 mmol/L時,羊草地上部分的TP含量隨著培養(yǎng)基質pH的升高而不斷增加;在磷濃度為2.4 mmol/L或4.8 mmol/L,基質pH=8.4時,TP含量出現第一個峰值,后在pH=9.3出現最高值。說明鹽堿脅迫不斷加深時,羊草會吸取更多的磷元素對抗逆境。
由圖3可知,隨著pH值的增大,除施加N3(c(N)=8 mmol/L,c(P)=1 mmol/L)及P3(c(P)=1.2 mmol/L,c(N)=14 mmol/L)處理液條件下,其他施肥條件,N∶P均呈現下降趨勢,這是由于氮元素可以促進羊草對磷元素的吸收。在施加N3或P3處理液條件下,培養(yǎng)基質pH值的變化對N∶P的影響較小,說明羊草對基質pH梯度變化的響應不明顯。在這兩個施肥條件下生長的羊草能較好地控制N∶P值,有較強對抗鹽堿的能力。
堿性環(huán)境會抑制植物對土壤中P的吸收。在本實驗中,在施加氮處理液(c(N)=2~8 mmol/L,c(P)=1 mmol/L)條件下,當基質pH>8.4時,pH的升高明顯抑制了羊草對磷的吸收;但當處理液中的氮濃度>16 mmol/L時,羊草地上部分中的TP含量反而呈現上升的趨勢,因為氮肥的過量添加會降低土壤中的pH[12],同時植物體內氮含量的升高,也會導致植物對磷更好的吸收[13]。
實驗中,在施加同一濃度肥料的條件下,當培養(yǎng)基質pH=8.4時,羊草中的TN或TP含量基本都達到最高值,同時從形態(tài)上觀察也是羊草長勢最好的時候,這與很多學者的研究結論一致。在黃立華等[14]的研究中,pH為8.5以下的弱堿性土壤環(huán)境有利于羊草的生長,但隨著土壤pH的升高,其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均呈下降趨勢。李晴宇[15]也通過實驗發(fā)現,在適度施肥條件下,羊草生長最好的pH范圍在7.0~8.4。雖然在培養(yǎng)基質pH=9.3時,實驗數據測得部分施肥條件下的羊草地上部分TN或TP含量較高,但所記錄的生長情況顯示羊草處于衰敗的狀態(tài),地上部分整體矮小,葉部枯萎凋落,莖部泛黃。因為在鹽堿脅迫中,植物首先受到傷害的就是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16],羊草的含水率和葉綠素含量隨脅迫的加重,整體呈下降趨勢,導致細胞膜透性增大[17]。
因此,在利用羊草進行鹽堿地改良時,應先評測草地土壤的鹽堿化程度是否適合羊草的生長發(fā)育,再進行鹽堿地修復。然后,依據原生羊草的生態(tài)化學計量特征所指示的草地退化狀態(tài)與土壤pH,適當選用土壤肥料種類與用量進行養(yǎng)分補充,提高羊草的內穩(wěn)性,以保證修復的效率和質量。
本實驗中得到的羊草地上部分N∶P范圍(2 (1)本實驗中,當培養(yǎng)基質pH=8.4時,羊草生產狀況相對較好,說明適當的鹽堿環(huán)境有利于羊草地上部分的氮磷累積。 (2)本實驗中,在N3(c(N)=8 mmol/L, c(P)=1 mmol/L)或P3(c(P)=1.2 mmol/L, c(N)=14 mmol/L)條件下,羊草N∶P受培養(yǎng)基質pH變化的影響相對較小,說明羊草在此條件下的生態(tài)化學計量內穩(wěn)性較好,可通過生理和生態(tài)調節(jié)適應基質環(huán)境的變化。 (3)羊草具有較好的耐鹽堿性,在適宜的土壤環(huán)境及施肥條件下,可以成為部分鹽堿化草地改良和退化羊草地修復的重要工具。4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