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路線
在蒙特羅索乘坐火車可穿過該地區(qū)的5個村鎮(zhèn)。
氣候
地中海氣候:6月和7月30℃;11月和12月很少在10℃以下。
不容錯過的風景
5個海岸村鎮(zhèn);海岸小路;位于拉斯佩齊亞灣河口的韋內(nèi)雷港的羅馬港口;阿帕亞高地的圣彼得大教堂群島之旅。
北部的龐塔梅思科與南部的卡拉迪蒙特內(nèi)格羅之間有一條長15 千米的海岸線,沿著意大利利古里亞海岸覆蓋了39 平方千米的區(qū)域。五漁村,這個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的國家公園有著獨一無二的海岸風景,也是幾個世紀以來人類夢寐以求的風景。五漁村這個名字源于蒙特羅索、韋爾納扎、科爾尼利亞、馬納羅拉及里奧馬焦雷這5 個村鎮(zhèn)。
這個有著多色砂巖的山區(qū)美景,大約形成于2500 萬年前的第三紀時期。風雨的不斷侵蝕造就了深谷峭壁以及大量的小海灣和岬角。由于這里斜坡險峻陡峭,不易修建干道也不利于人類定居,因此這5 個村鎮(zhèn)里的房屋要么是緊密相連,要么就建在山峰頂部。幾個世紀以來,這里的農(nóng)民把山坡變成了一層層壯觀的分層梯田,有的只有1 米寬,梯田的土壤是從很遠的地方運來的,且進行了積聚和夯實,以便種植葡萄藤和橄欖樹,并且每創(chuàng)建1 平方米的可耕地,就需要用1 立方米的砂巖來建立1 米長、50 厘米寬、2 米多高的干石墻。
海拔100 至150 米處的梯田很狹窄,因此管理葡萄藤是一項很艱辛的工作。然而,正是這些較高的地方才能長出最好的葡萄,人們用這些葡萄釀造出了舉世聞名的夏克特拉酒。早在中世紀,葡萄酒就已經(jīng)在科爾尼利亞和韋爾納扎聲名遠揚,不僅在羅馬當?shù)貍涫芮嗖A,到中世紀末,這些葡萄酒還出現(xiàn)在了法國以及英國高貴的宮廷里。
幾百年來,人們只有經(jīng)海上或懸崖峭壁上彎曲的小徑才能到達這5 個村鎮(zhèn)。19 世紀末,鐵路通到了五漁村,許多貧困的農(nóng)民因此離開當?shù)?,遷移到了拉斯佩齊亞,越來越多的土地無人耕種,費勁建起的干石墻倒塌了,全部的梯田也就隨之荒棄。后來地中海植物迅速占據(jù)了這片被遺棄的梯田,南歐海松和栗子樹獲得了一席之地,這片地區(qū)的土壤上長滿了楊梅樹、石楠花和金雀花。在這一地帶,野生動物已經(jīng)沒有立足的機會,僅僅有些野豬穿梭在茂密的叢林中。
懸崖半山腰的小路從一個村鎮(zhèn)通往另一個村鎮(zhèn)
坐落在海岬上的韋爾納扎鎮(zhèn)展現(xiàn)出奇幻的色彩
沿海岸有一條小路可以從蒙特羅索到達里奧馬焦雷,在跨過梯田、村鎮(zhèn)以及遙遠的海域時,人們可以欣賞到令人心醉的美景。懸崖峭壁直插海里,而部分小路就是在這些巖壁上鉆刻而成的。
背對韋內(nèi)雷港的東南方是景色如畫的帕爾馬里亞群島、蒂諾島和提尼托島,而海拔186 米的地方備受當?shù)鼐用褚约奥糜握叩那嗖A。蒂諾島是一個軍事基地,僅在每年9月13日的圣維納里歐時節(jié)才對游客開放。
五漁村的海域是一處海洋保護區(qū)。海底的峭壁暗礁和無數(shù)的淺灘為豐富多樣的海洋生物提供了理想的棲息場所,其中,這些海洋生物就包括無數(shù)色彩斑斕的海扇(柳珊瑚團),它們有的呈黃色、紅色、深紫紅色,有的呈橙色和粉色。
蒙特羅索是海岸邊巖石的意大利名稱
這里還有耀眼的塊狀白色海扇,不過這種海扇在地中海區(qū)域卻在逐漸減少。即使在淺灘,也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珊瑚叢,其中就包括非常稀少的黑珊瑚。
選自《環(huán)球TOP100》,海豚傳媒出品,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本刊被授予選載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