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杰
父親生于上個世紀50年代,那時溫飽問題都很難解決,更別提給父親過生日了,何況父親三歲喪父,六歲喪母。一個沒爹沒娘的孩子,生日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淡忘了。對于自己的生日,父親也不太清楚,后來還是我和母親經(jīng)過詢問本家?guī)讉€長輩才得知大概是6月13日,至于是農(nóng)歷還是陽歷就分不清了。
2003年我工作后,每年陽歷6月13日都會給父親簡單過個生日,說是過生日,其實也就是全家人在外面吃個便飯而已。古人說,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父母的身體狀況,應時刻掛念在心上?;蛟S一聲祝福、一頓飯對我們算不了什么,但對父母來說,這聲祝福、這頓飯卻比什么都美好、都難忘。
今年,我由于借調(diào)到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6月13日當天趕不回去,就趁著端午休假回家補上,剛好遇上了父親節(jié),妹妹也趕了回來,一家六口人給父親過了一個簡樸溫馨的生日。
日子在指尖間不經(jīng)意流走,父親花白的頭發(fā),深深的皺紋,微微的老年斑映現(xiàn)出歲月的痕跡。在父親的呵護下,我和妹妹長大成人,我兒子今年都11歲了。父親一生飽嘗了生活的艱辛,卻為我創(chuàng)造了美好的生活。從小將我?guī)нM縣城讀書,那時雖然一家人蝸居在單位十幾平米的宿舍里,但父親一直在努力地改善條件。我上初三時,父親開始停薪留職經(jīng)營門市搞百貨批發(fā)生意,印象最深的是每次從西安進貨回來都是晚上,為了節(jié)省裝卸費,整整一車的貨都是父親和母親卸貨。二三十袋貨物,每袋一百來斤,全靠父親一人肩扛,我曾試圖幫忙扛過幾袋,可父親總是吆喝著:“明天還要上學,趕緊去睡覺,不用你卸貨?!痹诟赣H的努力下,家里的經(jīng)濟條件越來越好,整個高中、大學我從未因錢受過委屈。
父親是個懂得感恩的人,當年爺爺奶奶去世早,家里窮困。1970年,村支書為18歲的父親爭取到了招工名額,中學畢業(yè)的父親進入了供銷社工作。幾十年來,父親一直記著支書的好,每逢過年回老家,都要帶著我去看老支書。對于兄長的養(yǎng)育之恩父親更是感激不盡,大伯去世后父親料理了一切后事,每到清明父親都回去祭奠大伯,寄托哀思。
2011年,父親不幸患了結腸癌,幸虧發(fā)現(xiàn)早,手術及時,恢復得很好。記得手術前一天晚上,父親拉著我的手說:“原來準備幫你把孩子帶大,讓你安心工作,沒想到這身體不爭氣,以后你可要照顧好你媽和你妹妹,挑起家庭重任……”現(xiàn)在每每想起父親的話,我都禁不住淚流滿面,父親即使躺在病床上,想的還是我們,卻從未為自己考慮。如今我已是不惑之年,工作后的十幾年里,我?guī)缀鯊奈床傩倪^家里的事,換燈管、買面、交水電費等事情,事無巨細都是父親做的。去年我買了新房子,父親給我付了大半的錢,裝修后父親去打掃衛(wèi)生,將窗子縫隙間的灰塵都用刷子一點一點刷得干干凈凈。
這次父親節(jié),單位要制作專輯“我與爸爸的小故事”,需要和爸爸的合影,我沒找到,想想真是愧疚,自己竟未和父親單獨合過影。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在父母的有生之年,我要常常陪伴在他們身邊,祈愿二老開心、健康、長壽!
——選自《西部散文選刊》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