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巴克利進入太陽隊的榮譽之戒(類似球衣退役的榮譽),現場巴胖子對著球迷一通深情告白:“你們是我熱愛菲尼克斯的原因,是你們讓我每晚都保持能量,為球隊奮戰(zhàn)?!?/p>
在那一刻,當年巴胖子和球隊球迷撕過的逼似乎突然煙消云散,一如3年前76人為他球衣退役時一樣,那時,巴克利甚至對著鏡頭留下淚水,全然忘了當初自己當初辱罵老板怒吼隊友時是多么想逃離這支“該死的球隊”
也許對于超級巨星來說,時間真能撫平一切,人們會選擇性記得他們的傳奇,忘記傳奇背后的齷齪,可以想見的是,未來雷霆十有八九也會退役杜蘭特的35號,邁阿密和克利夫蘭也可能同時升起勒布朗的戰(zhàn)袍。
但這種退役真的會和未來韋德的球衣高掛是同樣的一回事么?雷吉-米勒說了,杜蘭特是在用無價之寶換廉價的戒指?!拔逸斀o過喬丹,輸給過尤因,輸給過伯德,輸給過托馬斯,輸給過奧尼爾和哈達威,但我想要這樣的對抗,即使我沒有贏?!?/p>
然而實際上,戒指和忠誠都想要才是符合球員人性的要求,就拿米勒來說,在他批評杜蘭特的時候,2007年悄悄訓練為了加盟綠軍的事就可以一筆勾銷?(當時步行者老板甚至對他發(fā)布了一條言辭激烈的“警告”)承認吧,力有不逮才是米勒沒有選擇背叛的真實原因,忠誠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
所以我們又回到了那個自相矛盾又無比爛俗的“忠誠”問題上,要不,咱去問問雷霆的尼克-科里森,熱火的哈斯勒姆,步行者杰夫-福斯特(已退役)為什么他們沒有被交易吧,難道是因為他們比杜蘭特、韋德、小奧尼爾更忠誠么?答案不言自明。
可球迷不管這些,該燒球衣燒球衣,該打標語打標語,回到主場,舉牌子究竟是reggie one more year 還是 queen james 也不是靠什么道理能掰扯清楚的。有人說:“公道自在人心”,可LBJ以叛徒到回到克利夫蘭馬上就重新君臨天下的故事早就告訴我們,只要你夠強,劇情翻轉就根本不需要什么邏輯。
所以還是把話題回到巴克利身上吧,1996年,當他第一次回到太陽隊主場時,太陽隊準備了一個“盛大”的歡迎儀式,在“歡迎視頻”中,太陽隊的吉祥物走進更衣室,收拾巴克利留下的東西,其中一個標有“總冠軍”卻空空如也的盒子,引起了球迷的哄堂大笑。
巴克利就站在場邊看著這一切,然后帶著可怕的沉默上場。全場比賽,巴克利只投了8個球,但他卻用瘋子一樣搶板發(fā)泄著自己的苦悶和憤怒,賽后,技術統(tǒng)計單上寫著:巴克利:20分(8中5,14罰10中)33籃板(太陽隊全隊30籃板)2封蓋。
巴克利選擇用最激烈的態(tài)度表達了對老東家的抗議(估計我們也能從新賽季的韋德身上看到這一幕),而事實上他本來就不虧欠太陽什么,1996年的太陽經過管理層的折騰已經日薄西山,賽季只有堪堪41勝,巴克利季后賽場均24+13也難阻首輪出局,對于一個32歲的人來說,此時離開根本毫無道德負擔,更何況他本來還有合同在身,根本走不了。
火箭隊當時則非常需要巴克利的加盟,該賽季火箭隊身為衛(wèi)冕冠軍卻在西部半決賽被超音速橫掃,鋒線缺人導致奧拉朱旺被圍剿致死就是火箭的命門,而巴克利正好能補上這一塊的空缺,因此自從球隊被淘汰開始,火箭隊就一直在瘋狂追求巴克利,不斷給太陽隊加價。
太陽隊對于交易的態(tài)度開始是欲拒還休的(期間他們還試圖拉來掘金做三方,打算挖來穆托姆博)。最后則變成類似07年狼隊轉賣加內特的態(tài)度,從火箭隊挖走了霍利、卡塞爾、馬克-布萊恩特和恰奇-布朗。
于是就這樣,巴克利成了所謂的抱團“始祖”,而事實上他并沒有逼太陽做什么,加盟火箭伊始,他還不得不處理媒體“如何面對加盟曾連續(xù)兩次淘汰你的火箭”的尷尬提問,對此巴爵士自我嘲諷道:“打不過他,你也就只能加入他們了唄。(couldn‘t beat them , you had to join them)”。
后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巴克利為了戒指犧牲了金錢、名聲、健康和球隊地位,卻什么都沒有得到,抱團抱的極其失敗,但至少太陽隊的球迷最后原諒了他。而相比之下,厄爾-門羅的遭遇就堪稱硬幣的另一面了——他收獲了戒指,總冠軍,錢,但直到27年后,象征他榮譽的球衣才得到退役。
子彈隊不愿意放過他是有原因的,因為門羅和子彈隊分手的理由很簡單,就是錢不夠。在廣受ABA沖擊的70年代,有地位的球員想要高點的待遇無可厚非,但子彈隊老板波林認為門羅過于自私,拒絕給門羅加薪,于是門羅一怒之下,威脅離隊。
對于一心掙錢的門羅來說,彼時的北美籃球圈真是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消息剛放出來,ABA的步行者就找上門,而門羅自己則想去大城市,洛杉磯的陽光沙灘,芝加哥的和風細雪,費城的高樓大廈,都是他向往的新天地。
但問題是,在70年代,球員的從屬關系還沒有類似現在NBA這樣明細的劃分,球員轉會還留有類似歐洲足球轉會的“轉會費”補償遺風,而因為門羅去意已決,當時無論步行者、76人、湖人,都不樂意給子彈提供簽約補償,唯一能給予子彈補償的……是死敵尼克斯。
然后門羅就去尼克斯了,事后人們將這次轉會形容為NBA歷史上最無恥的叛逃,但刻意忽略了門羅并不像后來的勒布朗和杜蘭特一樣有完全自主選擇的能力,從某種程度來看,老板波林甚至是故意把他送去尼克斯讓他背黑鍋的(當然他本人對于去尼克斯這并不太介意)。
日后,媒體評價門羅的這次離隊為:“1985年湖人把魔術師交易給了凱爾特人?!钡敃r的門羅卻提出了一句日后被不少球迷不斷重復的話:“人們總是要求球員忠誠,而球隊卻從來都不必對球員忠誠?!?/p>
在與老板波林的口水戰(zhàn)中,門羅還把此事上升到了種族主義的程度上,波林搬出韋斯特為例子稱門羅貪婪,打球自私,不為球隊著想。而門羅則回擊到:“韋斯特從未落入我們的境地,他不是黑人,不會像我們一樣擔心退役后的生活,我必須賺夠以后生活的錢?!?/p>
然而不管怎樣,這種轉會死敵的行為從來都會被解讀為惡意惡心球迷,也最為球迷不恥(所以即使雷-阿倫有無數理由,凱爾特人的球迷也依然會罵他叛徒),而火上澆油的則是門羅自己,在之后幾年的季后賽中與子彈的比賽中,他連續(xù)幫助尼克斯在關鍵時刻取分,這無疑加深了球迷對他的仇恨。
當然,子彈不原諒門羅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雖然尼克斯在得到門羅后奪得一冠,但打不死的子彈隊在78年奪冠了,而且熬到尼克斯分崩離析的79年,子彈隊還能殺進總決賽。作為笑到最后的勝利者,他們自然有無視門羅這個叛徒的驕傲。
所以在27年后,等到老波林去世,門羅才等來了他的球衣退役儀式,而現場只有稀稀拉拉挽尊般的掌聲,此時給他退役球衣的球隊也已經不是他效力過的巴爾迪摩子彈,而是面目全非的華盛頓奇才——對于新的首都球迷來說,門羅的傳奇早已成為風華破碎的雕像,隨風消散——對于一個名人堂球員來說,沒有什么比這更殘忍的了。
把杜蘭特今夏做的事情拆成三份:如果說巴克利完成的是加入擊敗自己的球隊(1/3);門羅完成的是投入死敵懷抱(2/3),那摩西-馬龍完成的就是最關鍵的部分:裸投一支超級強隊(3/3),1982年,摩西拿下MVP,賽季結束他就和76人簽約。火箭只得到一枚首輪簽和一個龍?zhí)鬃鳛椤把a償”。
這樣做過分么?一支57勝的強隊憑空長出一個MVP你說過分不過分?最終76人常規(guī)賽一路橫掃,季后賽更是完成了傳奇的fo-fi-fo奪冠。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偉大的成就,也許未來杜蘭特和勇士也會取得類似的成功,再經過大概三四十年時間的洗刷,這段的歷史也會被打扮成一段佳話,畢竟勝者通吃嘛。
但是,歷史的真相往往隱藏在細節(jié)中,上文提過,與現代球員不同的是,當時乃至之后很多年的NBA球員并沒有主動選擇球隊的權利,大多數情況下(甚至是自由球員),球員也只能被動的等待球隊交易自己去其他球隊,甚少有人能主動決定自己的命運。
事實上,勒布朗2010年直播決定時就有NFL的球員力挺說球員終于可以自己決定自己的去向了,而早在門羅轉會尼克斯的70年代,賈巴爾&大O和他們的雄鹿隊在隊內也為此進行過一次激烈的辯論,有多達一半的球員支持門羅(所以你也不難理解為什么很多球員力挺杜蘭特的轉會)。
摩西當時的情況比門羅也主動不到哪里去,在1982賽季結束后,摩西作為MVP身價飆升,當時火箭隊表態(tài),不管其他球隊給摩西-馬龍開任何身價他們都會匹配。
有了這顆定心丸,摩西整個夏天都留在休斯頓,他不覺得自己會去其他地方,期間甚至還去休斯頓大學和當時還是大學生的奧拉朱旺玩對練,給了大夢進入NBA之前最初的教導。
然而在76人瘋狂砸出6年1320萬的大合同(當時的NBA歷史最高,相當于如今的康利)之后,火箭隊的老板卻慫了(他們只愿意開均薪170萬的合同),馬龍就在這種情況下一臉懵逼的收拾裝備去了費城,意外的和J博士、奇克斯、安德魯-托尼“抱了團”。
如今這次轉會已經被認為是NBA歷史上最蠢的超級中鋒離隊事件之一,雖然摩西的離隊讓火箭戰(zhàn)績一路狂跌,從事實上給火箭新雙塔的成立制造了客觀條件,但摩西在離隊后依然保持了連續(xù)7個賽季的場均20+10貢獻,并直到90年才退出一流中鋒行列。1981年火箭還靠他進了總決賽,如果堅持下來呢?
摩西故事的最終結果是,一個“外來的”巨星始終還是無法得到球隊的完全尊重,離開火箭的摩西職業(yè)生涯后來顛沛流離,先后被76人、老鷹、雄鹿等多隊轉賣,成為了被球隊“不忠誠”傷害的典型案例,而文章最開始提到的巴克利,則成了他在76人隊的關門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