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妍鷺,矯承媛
食積咳嗽是小兒常見疾病,為肺、脾兩經之病,多由于小兒飲食不節(jié),致脾胃失調,釀生成痰濁,上貯至肺;也可因食積日久,郁而化熱,煉津為痰,從而使肺失宣降,發(fā)為咳嗽[1]。該病臨床癥狀常多表現(xiàn)為夜間多發(fā)咳嗽,伴有咯痰、腹脹、食欲下降、夜寐不安、手足心腹部發(fā)熱、腹脹及口氣酸臭等。近年來,祖國醫(yī)學在治療食積咳嗽的優(yōu)勢逐漸顯現(xiàn),本研究通過觀察保和散對食積咳嗽患兒的治療效果,以期為該病的中西醫(yī)結合臨床治療提供依據。
1.1 研究資料 以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確診并治療的食積咳嗽患兒141例作為研究對象,見表1。
表1 研究對象基線資料對比
注:兩組年齡、身高、體重的差異用Mann-Whitney U秩和檢驗;中醫(yī)證候評分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性別采用卡方檢驗
研究對象均符合以下標準:①主要癥狀為咳嗽,可伴咯痰、納呆腹脹、便秘便臭、手足心熱等;②符合中醫(yī)小兒食積咳嗽診斷標準;③年齡為6個月~7歲;④無其他嚴重疾??;⑤患兒監(jiān)護人知情同意加入本研究。
將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保和散治療組,69例)和對照組(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治療組,72例),兩組患兒的年齡、性別、身高、體重及中醫(yī)證候評分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中藥保和散(南寧培力藥業(yè)提供的農本方單味中藥顆粒)加減治療,藥方:焦山楂15 g、萊菔子15 g、神曲10 g、茯苓10 g、陳皮6 g、姜半夏6 g、雞內金10 g、枳殼6 g、生麥芽10 g,連翹8 g。隨癥加減,流清涕者加荊芥8 g、紫蘇子8 g,流濁涕者加蒼耳子10 g,腹痛者加白芍10 g,腹脹者加厚樸6 g,枳實8 g。根據患兒年齡酌情確定劑量,每日0.5~1劑,分2次服用,開水充分溶解即可,每5 d為1個療程。對照組僅采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
1.3 療效評價 痊愈:咳嗽、咯痰癥狀消失,肺部聽診無啰音,食欲正常;有效:咳嗽、咯痰癥狀顯著減輕,肺部聽診無干濕啰音,其他癥狀消失或顯著減輕;未愈:癥狀未見改善或加重。
1.4 統(tǒng)計分析 計量資料比較根據資料類型采用t檢驗或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所有統(tǒng)計分析均采用SPSS 22.0軟件完成。
2.1 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 觀察組痊愈57例,有效7例,未愈5例;對照組痊愈57例,有效7例,未愈5例。觀察組的總有效率(92.75%)高于對照組(80.5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50,P=0.03),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患兒的癥狀改善情況 治療前,兩組各癥狀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癥狀評分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咳嗽、咯痰、納呆腹脹和手足心熱的癥狀評分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3。
小兒食積咳嗽纏綿難愈,影響患兒的生活質量。中醫(yī)理論認為,小兒形氣未充,肺臟嬌嫩,脾常不足,飲食不節(jié)則易食積氣滯,氣逆犯肺,或食滯困脾,痰濕內生,繼而引起食積咳嗽,表現(xiàn)為咳嗽、咯痰、腹脹及食欲下降等癥狀[2-4]?,F(xiàn)代醫(yī)學認為,小兒生長發(fā)育迅速,脾胃功能及負擔均與成人不同,消化能力較差,當喂養(yǎng)方式不當或飲食無節(jié)制時更易產生腹脹、反酸等食積表現(xiàn),繼而刺激鼻咽喉、氣管及肺組織等靠近食管上端器官的咳嗽感受器,從而引發(fā)咳嗽等呼吸道癥狀[5-6]。
小兒食積咳嗽的西醫(yī)治療方法與治療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方法相近,多采用質子泵抑制劑聯(lián)合促胃動力藥,但該療法起效較慢且易產生不良反應,對兒童患者的適用性不佳。中醫(yī)辨證論治方法根據食積咳嗽的病因病機分為不同證型,采取不同的治療方式,更加適合此類疾病的治療[1,7],顯示了良好的療效[8-11]。
保和散作為中藥的經典方劑,以楂肉、萊菔子、神曲、陳皮、姜半夏、生麥芽等為主,并根據癥狀加減荊芥、紫蘇葉、蒼耳子、白芍、枳實等,其中楂肉為君藥,甘酸性微溫,主消食健脾;萊菔子辛甘而平,可消谷面之積,兼降氣化痰;神曲性溫,可消食健胃,善化酒食陳腐之積,此3種藥物主要起消積導滯的功效,可使痰熱無源。陳皮、姜半夏、生麥芽等則起到理氣化濕、和胃止嘔、散節(jié)潤腸、宣肺散氣的作用。諸藥合用,起到消積和胃、宣通氣機、化痰止咳的功效,加之保和散藥性平和,無偏寒、偏熱之弊,泄而不峻,補而不膩,更適合小兒使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西醫(yī)治療基礎上增加中藥保和散治療食積咳嗽患兒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咳嗽、咯痰、納呆腹脹和手足心熱的癥狀評分改善情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與黃日香等[12]研究一致。
表3 兩組患兒的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綜上所述,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小兒食積咳嗽的臨床療效好,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