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大學體育學院 寧夏 銀川 750000;淮陰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江蘇 淮安 223300)
所謂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由于各種條件限制,把子女留在戶籍所在地生活和學習,這部分被留在農(nóng)村的由未成年兒童組成的特殊群體稱為留守兒童[1]。由于當?shù)芈浜蟮慕逃腿狈和楦械呐囵B(yǎng),導致留守兒童的健康出現(xiàn)了諸多方面的問題。本文主要從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入手,以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現(xiàn)狀為基礎,積極采用各種體育鍛煉活動為手段,再加上對已有的一些研究進行深入分析,以最適合的方式促進農(nóng)村留守兒童身心健康成長。
體育鍛煉實際上就是對身體施加的一種運動刺激。在運動的刺激下,引起了機體的多種反應,并隨著運動刺激的增加與實踐的延續(xù),負荷量與強度的增長,使人體在形態(tài)、機能、素質、體能等方面,產(chǎn)生適應性的變化和增強。研究表明,體育鍛煉不僅能強健我們的身體,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等身體健康方面促使我們機體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tài),其重要價值還在于在心理健康方面使我們健全人格、健康心靈、改善我們的生活方式、生命活動、心理品格和實現(xiàn)人的現(xiàn)代化,使人的本質力量得到體現(xiàn),不僅從身體上,也從精神上、社會適應上達到人的健全、健康狀態(tài)。
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qū)農(nóng)村留守兒童為研究對象
1.文獻資料法。通過中國知網(wǎng)、淮師圖書館等近20年內(nèi)的有關農(nóng)村留守兒童問題、體育干預的文獻130余篇,了解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現(xiàn)狀和體育干預的方法、手段,為本研究的順利進行打下了良好的理論基礎。通過借鑒、學習前人的研究成果,確定本文的研究目標、路徑及方法等。
2.訪談法。與留守兒童進行座談,了解他們對體育鍛煉認識及其開展情況,并在問卷調查前和問卷發(fā)放過程當中對農(nóng)村留守兒童的部分監(jiān)護人和所在學校的體育課教師進行訪談,進一步為調查提供真實、可靠的實證資料。
3.問卷調查法。留守兒童的心理指標測試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又名90項癥狀清單(SCL-90),包括9個因子,有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問卷發(fā)放情況:前期發(fā)放SCL-90問卷68份,回收68份,有效問卷56份,有效率82.35%。后期發(fā)放SCL-90問卷68份,回收68份,有效問卷61份,有效89.71%,選取有效問卷61份。依巴比的觀點,問卷回收率在60%以上為良好,70%以上為非常好,因此本課題的調查問卷的回收率與有效率都非常高,能夠滿足研究需要。
4.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法
對所有問卷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Windows2003Excel辦公軟件、spss17.0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整理。
5.教學實驗法
對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qū)68名留守兒童進行體育干預。采用的體育干預項目主要為現(xiàn)代體育項目,有籃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健美操、跆拳道等,學生根據(jù)自身的興趣愛好,選擇相應的項目興趣班。實驗總共歷時三個月,每周三節(jié)體育課,每節(jié)課45分鐘,注重運動技能與運動興趣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掌握基本技術,為終身體育打下基礎。在主體教學的同時,組織學生建立課外興趣小組,在老師的引導下自行組織練習,此外還穿插組織各類球賽、拔河比賽、跳繩比賽、踢毽子比賽、健美操、跆拳道展示等。干預前后,利用心理健康自評量表(SCL-90)對實驗對象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測試,并對測試結果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統(tǒng)計。
留守兒童從小缺乏父母的關愛,長期處于弱勢環(huán)境下,心理障礙逐漸滋生,主要體現(xiàn)為人格系統(tǒng)發(fā)展不健全,具體表現(xiàn)為內(nèi)向柔弱、自卑孤僻、消極悲觀;情感淡漠,逆反心理嚴重、任性妄為、攻擊性強;情緒敏感多疑;人生觀、價值觀偏移,道德意識的薄弱;心理受創(chuàng)致使社會適應能力偏低等。
對留守兒童進行為期三個月體育干預,將干預前后的各心理因子指標進行比較,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體育干預前后留守兒童各心理因子統(tǒng)計結果(X±S)
注:p<0.05“*”,顯著性差異;p<0.01“**”,非常顯著性差異。
表 1 數(shù)據(jù)顯示:鄉(xiāng)土體育干預三個月后,調查對象的心理因子得分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抑郁、偏執(zhí)因子呈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強迫、人際關系、焦慮、敵對、恐怖呈顯著性差異(p<0.05);軀體、精神病性因子不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說明,體育鍛煉干預能有效改善和提高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
(一)體育鍛煉對留守兒童焦慮的影響。體育鍛煉對焦慮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長期保持體育鍛煉可有效降低特質焦慮和狀態(tài)焦慮。與其他緩解焦慮的方式相比,長期鍛煉降低特質焦慮的效果最為明顯。魯雷、季瀏[2](2012)研究表明: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大學生與很少參加運動的大學生在特質焦慮水平上有顯著差異。通過體育鍛煉來降低大學生特質焦慮水平是有效的。
(二)體育鍛煉對留守兒童抑郁的影響。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人群極少出現(xiàn)抑郁癥,而且患有抑郁癥的人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緩解。Farmer[3](1988)發(fā)現(xiàn),靜坐不都鍛煉或鍛煉較少的人群在未來8年中患上抑郁癥的可能性是經(jīng)常參加鍛煉人群的2倍。何穎(2003)[4]對大學生體育鍛煉與抑郁水平的研究表明,平時不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大學生的抑郁水平顯著高于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大學生。
農(nóng)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學習焦慮、對人焦慮、沖動傾向、身體癥狀和恐怖傾向等。實驗證明,體育鍛煉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與價值,對緩解留守兒童的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等心理障礙效果顯著,但對于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而言,最好的方式就是父母的陪伴和親情的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