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南仁淑
人們普遍認為,我們的今天早在十年前就已經確定下來了。
也就是說,大家都以為除了讀書時期的朋友,進入社會以后,我們很難再找到新朋友。
在讀書期間,我們都很純真,彼此之間雖沒有什么利害關系,卻也能心心相通,這樣的朋友才可能維系一生。而一旦過了這段時期,和再遇到的人相處,總會有一定的局限。尤其是打小一起長大的朋友,關系更加親密穩(wěn)固。這幾乎是所有人認定的成見。
認真想來,在像學校這樣相對封閉的空間里,強迫自己接受一份可維系終生的友情,這本身就是不成立的。
世上的人林林總總,從其中找到一個和我處得來的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學生時代,我必須在數(shù)十名同級生之中找到一個和我情投意合的人,但在這種情況下,更多的時候只能是強制性地讓自己和某一個人成為朋友,而不是自然地和某人走到一起。
由于我們當時都很單純,因此也意識不到自己是在和不對的人生硬地相處,于是在這一過程中,回避沖突或顯得懦弱等做出單方面犧牲的情況時有發(fā)生。
直到成年后,懂得了不少人生道理,我才明白所謂朋友,并不意味著是一種必須忍受痛苦的關系。不知過了多久,那些只讓我感到厭倦和痛苦的關系,才終于得到妥善處理。
有一段時間,我不再過于留意朋友之間的關系,而全身心投入家庭和事業(yè)上。
這樣過了一段時間以后,我從幾年前起,開始和那些與過去結交過的朋友全然不同的人相處。我和這些好朋友彼此分享共鳴,盡情享受著甚至有過分之嫌的友情所帶來的喜悅。我們明白了這樣一個事實:三十來歲時的友情缺乏相應的品質。我們給意氣用事打上終止符,開始盡情享受略顯孤獨的自由。
經過了這樣的自我調整以后,對于人際關系的看法才會變得更加明朗,才會迎來獲得更加成熟的友情時期。這種“全盛期”也降臨到了我的頭上。
學生時代僅以回憶勉強維持的友情,在生活過程中,因價值觀和環(huán)境的變化,逐漸淡漠下來。但是,在人格和所關注的事情都已有所收斂的年齡段所結交的朋友,他們之間的友情有其堅固的一面。他們從經驗上已經認識到相互之間可以授受的限度,因此只要是在這個限度之內,彼此間都可以做到傾囊相授,而無須左思右量。和小時候相比,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上的,能給予的事物更加豐富起來。這是何等美事!
我建議大家不要總是局限于和鄰居或媽媽朋友的子女們打交道,而要通過各種渠道和更多的人相處。在行業(yè)聚會或各種興趣小組、網上聊天吧上遇見人生摯友的情況也并不在少數(shù)。
也不要囿于“只有學生時代的朋友才可以無所不談”的錯誤觀念,而只是到幾十年來才組織一回的小學同學聚會上晃來晃去。人是一種不大容易改變的動物,所以當時就沒什么好感的朋友,到了今天也好不到哪里去?;貞浐陀亚楸揪蛯儆趦蓚€范疇。我們不該因缺乏與某人相遇的勇氣,而一味沉浸在用“回憶”這種堂而皇之的東西包裝起來的過去。讓我們在更加明朗的廣闊天地展翅翱翔吧。
現(xiàn)在是做這件事的最佳年齡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