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浩
雞爪霜,在我眼里已不是三個字,而是一幅水墨小品,一痕遠山隱約著數(shù)點茅舍,枯草兩叢,疏木幾株,雞爪濃濃淡淡,散落在留白處……頗具況味。
霜,若少了幾枚雞爪印,想來味道會大減,不過,以腳爪狀霜之厚薄,沒有生活經(jīng)驗,恐怕實難想到,雞爪與霜,表面看上去,似乎怎么也聯(lián)系不到一塊去,事實上,偏偏又發(fā)生了聯(lián)系,一如雞爪霜,讓我莫名地想到“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的詞句來一樣,能令人由此及彼地產(chǎn)生聯(lián)想的物事,一定有其內(nèi)在的聯(lián)系。
白露為霜,霜乃水汽遇冷凝結(jié)而成的,怕陽光,想接近霜,需起早,“起早”一詞,似乎又不只是字面上那么單純,它暗含著勤勞、吃苦、發(fā)奮的意味。
過去,在鄉(xiāng)村,雞,扮演著義務司晨的角色,“雞叫了,天明了,老頭起來上城了,老太起來補衣裳,一補補到牛皮上?!币皇子腥ね{,似乎透露出諸多的信息,最凸顯的,莫過“起早”兩字,天剛麻麻亮,掌燈費油,不掌燈,屋里有點昏暗,老太太為了省油,結(jié)果把衣裳補到了牛皮上,老頭出門上城,干什么呢?可以自由發(fā)揮,估計是去賣東西的,推著獨輪車,咬著煙管,踏著雞爪霜。煙火的日子,過的就是有一個奔頭。
讀書的時候,曾有段走讀的時光,尤其在下半學期,秋冬季節(jié),日短夜長,雞叫三遍起床上學,月還掛在村頭的老槐樹梢上,滿目白霜皚皚的,其實,雞比人起得還早,霜上早已留下了雞爪痕。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边@碗雞湯,我曾經(jīng)常喝,記得還有一碗,那便是有關(guān)祖逖的一個勵志故事——聞雞起舞,都與雞有關(guān),無外乎一個“早”,那是“勤奮”一詞所不能涵蓋的,好像沒怎么覺得有多大補益,不過,平心而論,三分鐘熱度還是有的。
說到勵志,現(xiàn)在流行這么一句: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務實的時代,勵志的話也很直白赤裸,我總覺得早起的鳥兒多半是餓了,溫飽的鳥兒,估計不大會早起,即便早起了,也未必就會急著找蟲吃,大約會在枝頭嚶嚶成韻。其實,所有的勵志故事,都有著具體的環(huán)境,離開了具體環(huán)境,勵志,便成了一味精神安慰劑。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睖赝ン蕖渡躺皆缧小分械脑娋洌u鳴、冷月、寒霜,都有了,可以說是唐詩中數(shù)得著的佳句名句,北宋文學大家歐陽修極為推崇,他的 “鳥聲梅店雨,野色板橋春”,極具刻意模仿之能事,其結(jié)果,差溫庭筠豈止是一個朝代!溫庭筠人送雅號溫八叉,滿腹的才學,卻不得志,好友徐商鎮(zhèn)守襄陽時,讓他過去做個巡官,此時,溫庭筠已過知天命了,身世飄零,閱盡人事滄桑。此詩,便是溫庭筠赴襄陽投奔徐商,一大早途經(jīng)商山時所作,水瘦山寒,枯樹敗草,白霜染道,此情此景,不免讓溫庭筠感懷身世,“茅店月”“板橋霜”,實乃溫庭筠飄零的身影,醉翁沒有此等境遇,也只能刻意去模仿了。
有首歌,這么唱著“不經(jīng)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每個成功者的背后,無不有一段不可復制的人生際遇,就像寒霜,水汽遇冷的結(jié)果,若冷度不夠,或成霧,或為露,獨不能成為霜,便是有霜在,若不起早,也不會看到霜,更無從談起雞爪霜了。
我也弄不清,有多久沒見過雞爪霜了,三更燈火還伴著我,翻翻書,敲敲字,以寧浮躁之心,只是沒了雞聲報時,好在,雞爪霜,總會在我閉目時,呈現(xiàn)在我的眼前,不分時序,讓自己知道,心還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