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
日本島根縣某醫(yī)院里,一名64歲男子盜竊了一卷價值人民幣1.8元的廁紙,結(jié)果被警方逮捕,處以約合人民幣1.2萬元罰款。
這條新聞無疑讓國人很驚詫,此事若發(fā)生在國內(nèi)會怎樣?1.8元的小事,估計沒人管。即便偷了一箱廁紙,偷竊者都64歲了,大概有人會祭出“老小孩”理論,說什么“老小、老小,老人和小孩一樣,有時會很頑皮”。
出于敬老,大概重話都不敢說,輕描淡寫規(guī)勸幾句,然后禮送老人回家。
“偷盜的事情一旦有了第一次,之后便會帶著僥幸心理繼續(xù)犯罪……”這是日媒對此事的評價。有時納悶,難道只有中國的老人會成為“老小孩”?而小孩難道都喜歡干缺德事?小孩子沒有話語權(quán),不然肯定會抗議將他們污名化。
惡小就可以為?年紀大就有豁免權(quán)?正是這樣的“寬松”環(huán)境,使得極少數(shù)老人常常上負面新聞,繼而招致“壞人變老了”的惡評,從而拖累了老人的整體形象。孩子不能溺愛,對老人也不能“溺敬”。
(月亮狗摘自《今晚報》2018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