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秀梅
【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第104頁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通過情景游戲,了解集合的特點,體會集合的作用和價值。
2.體會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觀察、比較、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
3.滲透集合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難點】了解集合的特點,體會其作用和價值,運用集合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游戲?qū)?,激發(fā)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玩黑白配的游戲嗎?
生齊:喜歡。
師:我們就請3個同學上臺玩一玩。
師:我們再請一個同學上來與獲勝者玩剪刀石頭布的游戲,看看誰贏到最后。(李發(fā)展)(學生留在臺上。)
二、問題質(zhì)疑,探究新知
(一)問題質(zhì)疑。
師:老師這就有個問題想問大家:現(xiàn)在有5個同學在玩游戲,對嗎?
生齊:不對
師:怎么就不對了?
生1:剛有4個同學
師:我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師生一起數(shù)確實得4人。
師:剛才是幾人在玩黑白配了?
生齊:3人
(師把剛才玩黑白配的3個學生拉在一起。)
師:那是不是李發(fā)展自已玩的剪刀石頭布呢?
生齊:不是
師:是跟誰玩的?
生齊:黃俊美
師:又把黃俊美拉過來與李發(fā)展一起。
師又問:那黑白配是不是兩人了?
生齊:不是
師:又把黃俊美拉回來。
師:這邊又少一人呢!
(師這樣,把黃俊美拉來拉去。)(學生們都笑了)
嘗試表示,初步體會集合的作用和價值。
師:怎樣表示玩黑白配有3人,玩剪刀石頭布又有2人的這種情況呢?大家在草稿上把自已的想法表示出來。
師:請有想法的同學到黑板上板書并說想法。
生1:? ? ? ? ? ? ? ? ? ? ? ?生2:? ? ? ? ? ? ? ? ? ? ? ? ? ? 生3:
生1:我把黃俊美平均分,這樣一半在黑白配這邊,一半在剪刀石頭布這邊。
師:我們問下黃俊美同學,他愿意嗎?
黃俊美:不愿意
生齊:被分成兩半了。(都在笑)
師:看來這種方法不理想。我們再來聽聽第二個同學做法。
生2:我把黃俊美放在中間,并涂上黑色,因為黃俊美比較特殊,他可以是黑色白配的人,也可以是剪刀石頭布的人。
師:這種方法大家理解嗎?
生齊:理解
師:好想法。我們再來聽聽第三個同學的想法。
生3:我把黃俊美放在中間,再用兩個圈圈起來,兩個圈都包括有黃俊美。
師:你是怎么想到用這么好的方法來表示的?
生3:科學老師講過。
生4:是的,科學老師講過一次。
師:表揚同學3,他把老師教過的知識記住了,并運用到了現(xiàn)在需要解決的問題中,非常棒!
師:那你們知道這兩個圈叫什么嗎?
生齊:不知道
師:老師告訴你們,它們叫:集合圈(板書)
(二)認識集合圈的特點。
師:我們來看看集合圈里,中間的黃俊美表示什么呢?
生:兩個游戲都參加了。
師:對,我們來標上:兩個游戲都參加。
師:左邊圈的曾欽迎和葉映志表示的是什么呢?
生:參加黑白配的
師:準確地說是:只參加黑白配的。(板書:只參加黑白配的)
師:右邊圈的李發(fā)展表示什么呢?
生1:表示只參加剪刀石頭布的。
師:非常棒(板書:只參加剪刀石頭布的)
師:如果要求一共有多少人玩游戲?該怎樣列式?大家在草稿上列一列。
師:我們請有不同想法的同學寫一寫自已的算式并說想法。
生A:2+1+1=4人
生B:3+1=4人
生C:3+2-1=4人
生A:用只參加黑白配的2人加上中間的黃俊美,再加上只參加剪刀石頭布的李發(fā)展,就得一共4人參加了。
生B:我是用參加黑白配的3人加上只參加剪刀石頭布的李發(fā)展1人,就得了4人。
生C:我先把兩樣游戲的人加起來,再減去重復(fù)的黃俊美,就得到4人了。
師:都講得非常好
(三)提高層次,應(yīng)用集合圈。
師:在上周運動會上,我們進行了很多的集體項目比賽,大家開心嗎?
生齊:開心
師:其中的兩項:“快樂大腳丫”和“同紙張奔跑”分別有下面的同學參加:
師:這兩項比賽一共有多少個同學參加了?請大家用剛學過的集合圈先表示,再列式算一算。
師:我們先在4人小組里交流欣賞作品。
師:請一個同學來展示作業(yè)。
生1:我先把兩樣都參加的放在中間,
再把只參加其中一項的放在旁邊。
師:大家同意這樣的表示方法嗎?
生齊:同意。
生1:列式:7+3+5=15人
師:還有不同列式方法嗎?
生2:我是10+8-3=15人
生3:我是10+5=15人
師:會這樣畫集合圈,得數(shù)也一樣的請舉手。
(絕大部分生舉手。)
三、鞏固提升
同學們到動物園游玩,參觀熊貓館的有25人,參觀大象館的有30人,兩個館都參觀的有18人。
(1)填寫下邊的圖。
(2)去動物園的一共有( )。
(3)你能提出其他數(shù)學問題并解答嗎?
師:大家先獨立完成。
師:哪個同學來展示你的作業(yè)?
生1:我先填寫中間兩個館都參加的18人。
再集合圈左邊填參觀熊貓館的25人,
在右邊填參觀大象館的30人。
師:大家有不同看法嗎?
生2:老師,我的不同,在左邊我是填7人,
因為已經(jīng)有18人在中間了,
我用25減去18等于7人。
右邊我填12人,用30減去18等于12人。
師:大家認為誰的做法正確呢?
生大部分:同學2的對。
師:大家說對了,是同學2的做法才對,我們來看看中間的18人,它既是誰的,又是誰的呢?
生齊:既是參觀熊貓館的,又是參觀大象館的。
師:參觀熊貓館的25人和大象館的30人里面包括18人嗎?
生齊:包括
師:我們來看看第二問題,哪個同學愿意來展示你的作業(yè)呢?
生3:25+30-18=37人
是先把參觀兩個館的人數(shù)全部加起來,
再減去重復(fù)的18人,就得去動物園的人數(shù)了。
師:條理非常清晰。
生4:7+18+12=37人
生4:把只參觀熊貓館的7人加兩個館都參觀的18人再加上只參觀大象館的12人,就得出去動物園的37人了。
師:說得特別棒
生5:25+12=37人
用參觀熊貓館的25人加上
只參觀大象館的12就可以了。
師:老師喜歡你這種方法,簡潔!按照同學5的方法,你還能想到哪一種方法?
生齊:30+7=37人
師:真聰明!我們再來看看第3個問題。哪個同學來數(shù)學問題?
生1:參觀熊貓館的人數(shù)比參觀大象館的少多少人?
生2:參觀大象館的比參觀熊貓館的多多少人?
師:這兩個問題我們都可以用什么方法解決呢?
生齊:減法
師:好
四、回顧全課,總結(jié)升華
(一)內(nèi)容回顧: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生1:我認識了集合圈,而且會畫集合圈。
師:學得認真,好樣的。
生2:我知道用集合圈表示更簡潔。
師:知道了集合圈的作用,更準確地說用集合圈來表示兩組相關(guān)聯(lián)的數(shù)據(jù)更簡潔。
(二)教師小結(jié):
師:大家學得開心嗎?
生齊:開心。
師:這節(jié)課老師跟你們一樣很開心,希望大家今后能主動用今天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更多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