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正聚 彭萍萍
人民群眾是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失去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共產黨的事業(yè)和一切工作就是無源之水和無本之木。20多年前,有著近2000萬黨員、執(zhí)政74年的大黨老黨蘇聯共產黨轟然垮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蘇共執(zhí)政后期官僚主義盛行、形式主義泛濫,阻隔了蘇共與群眾的關系,動搖了執(zhí)政根基。
官僚主義是共產黨人的天敵
歷史上第一次對官僚主義的本質作出科學解釋的是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他針對黑格爾沒有考察官僚政治的內容提出批評。馬克思指出,在私有制社會里,官僚政治是一個誰也跳不出的圈子,官僚主義以官民之間的對立為基本特征,并在社會生活的各方面表現出來,呈現出形式主義、例行公事、等級森嚴、盲目服從等形態(tài)。馬克思恩格斯始終認為,官僚主義是一種反民主的制度、機構和作風。
隨著國際共運形勢的發(fā)展,以列寧為代表的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俄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在不到20年的時間里,布爾什維克黨在極其嚴酷的斗爭中能脫穎而出,關鍵是民心所向,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
列寧對反對官僚主義的深邃思考和卓越探索
列寧在《國家與革命》中提出社會主義必須消滅官僚機構的原則,指出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應當使所有人都來執(zhí)行管理和監(jiān)督的職能,使所有人暫時都變成“官僚”,從而使任何人都不能成為“官僚”。他本人是一個大公無私、勤政愛民的典范,從來不搞特殊化。
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列寧逐漸察覺到黨和政府機關內官僚主義等不良現象的滋生和蔓延,并表示嚴重關切和憂慮。在1921年3月召開的黨的第十次代表大會上,列寧指出:“官僚主義在我們國家制度中已經成為一種膿瘡?!?922年12月,列寧第二次中風癱瘓脫離工作崗位后,躺在病床上仍然在思考和擔憂官僚主義泛濫的問題,堅持利用每天僅有的5至10分鐘的口述時間,口述了《給代表大會的信》《怎樣改組工農檢查院》《寧肯少些,但要好些》等文章,對如何改善國家機關、防止官僚主義問題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指示和建議,為反對官僚主義進行過不少探究和努力。
傾聽群眾呼聲,轉變工作作風。列寧十分重視群眾信訪制度,在繁忙的工作中抽時間親自接待群眾來訪,批閱大量人民來信。例如,1919年初正值傷寒流行,列寧不顧危險親自接待52人,和來訪群眾談了5個多小時,農民滿意而去。其中一位農民高興地說:“我們現在有一個英明的指揮者了!農民的道理他也懂?!?922年10月到12月間,列寧接待群眾125次,他的辦公室也被美國記者稱為“世界上最大的接待室”。
精簡機構,改善國家機關工作。列寧認為,防止官僚主義蔓延必須改善國家機關工作。他指出,在中央和莫斯科的蘇維埃機關中,“英勇肯干的人可能只有幾十個,而游手好閑、怠工或半怠工、鉆在公文堆里的人卻有幾百個,這種對比往往使我們生氣勃勃的事業(yè)斷送在文牘的汪洋大海里”。要真正解決機構臃腫、人浮于事、官僚主義和拖拉作風的問題,就要“毫不留情地趕走多余的官員,縮減編制,免去不認真學習管理工作的共產黨員的職務”。
健全監(jiān)督機制,加強對領導干部的監(jiān)督。列寧主張把媒體輿論的監(jiān)督、國家權力機關的監(jiān)督和工農群眾的監(jiān)督結合起來,建立起黨、蘇維埃和群眾三位一體的、從下至上和從上至下相結合的監(jiān)督和檢查制度體系。要有計劃地利用蘇維埃和黨的報刊對領導機關的工作進行經常性監(jiān)督,揭發(fā)懈怠、受賄等各種錯誤甚至犯罪行為。列寧十分重視建立、完善國家監(jiān)督機構。在他的親自領導下,1918年設立了監(jiān)察人民委員部,1920年改組為工農檢查院。但讓列寧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作為國家監(jiān)察機關的工農檢查院竟也變成了一個具有濃厚官僚主義習氣的機構。于是在身患重病的情形下,他于1923年1月口授了《怎樣改組工農檢查院》一文,提出了具體的改革意見:把工農檢查院和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合并;從工人和農民中選出優(yōu)秀分子加入新的監(jiān)察機構;監(jiān)察委員由黨的代表大會直接選舉產生,獨立地行使職權。重點在于加強對主要負責人的監(jiān)督和制約。
純潔黨員和干部隊伍,嚴懲腐敗。列寧指出,要利用蘇維埃的法律跟官僚主義和拖拉作風作斗爭。對于那些不能與官僚主義作斗爭并且妨礙這種斗爭的共產黨員,他主張清除出黨。列寧強調,徒有其名的共產黨員,就是白給也不要。寧肯少些,但要好些。列寧要求司法人民委員部在執(zhí)行匯報制度時,要用確切的數字說明他們是怎樣懲辦那些“只會講空話和擺架子而不會工作的‘共產主義壞蛋”的。對玩忽職守的行為要追究法律責任。列寧特別痛恨貪污受賄的腐敗行為。他說:“只要有貪污受賄這種現象,只要有貪污受賄的可能,就談不上政治。在這種情況下甚至連搞政治的門徑都沒有”,因為“一切措施都會落空,不會產生任何結果”,連實施法律也“只會產生更壞的結果”。針對某地黨組織縱容姑息一些腐敗現象的問題,1922年3月列寧滿懷義憤地給中央政治局寫信指出:“可恥和荒唐到極點:執(zhí)政黨庇護‘自己的壞蛋!”對那些濫用職權、受賄行賄、串通賄賂以及諸如此類的腐敗行為,不管違法亂紀者的職位多么高,都要“及時嚴懲直至槍決”。
應該說,列寧關于反對官僚主義的思考是相當全面深刻的。但他逝世以后,蘇聯黨和國家機關中的官僚主義弊病卻未能得到消解反而更加發(fā)展,最后成為導致共產黨喪失執(zhí)政地位、國家解體、社會主義失敗的一個重要因素。原因何在?研究者普遍認為,是因為后繼的蘇共領導人沒有執(zhí)行和落實好列寧的指示和建議,中斷了由列寧開創(chuàng)的反對官僚主義、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事業(yè),沒有從體制上、法治上、文化上等探索出一條成功之道。
蘇共官僚主義表現及危害
官僚主義導致形式主義,形式主義助長官僚主義。在蘇共官僚主義盛行的年代,形式主義泛濫,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嚴重侵蝕著黨的肌體,也敗壞了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
放松自身建設,官僚主義蔓延。列寧去世之后,蘇聯逐步建立健全了一套高度集中的體制,使本已高度集權的運行機制進一步強化,黨內民主生活窒息,黨群關系緊張,官僚主義逐漸擴散?!耙恍┎惶珗远ǖ墓伯a黨員有了權之后,開始濫用自己的權力,在他們的行為中開始出現和共產黨人格格不入的一些征候:高傲起來,輕視勞動人民的利益,出現官僚主義。這些人開始成為騎在人民頭上的、首先追求自己個人利益的官吏。甚至黨的監(jiān)督也不能使部分國家機器的官僚主義蛻變過程完全停止,況且,許多黨的領導干部在成為國家活動家之后,也沾染上了老爺作風和官僚主義這些毛病?!边@從當時政府官員的工資標準可窺一斑:一位工業(yè)部長的月薪是27000盧布,比教授的薪水高出6至7倍,比工程師、醫(yī)生、熟練工人的工資高20至25倍!斯大林時期,最高工資與最低工資之比甚至超過50倍。同時,一些官員還可以得到相應的數額巨大的“紅包”。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1935年到莫斯科訪問時發(fā)現:連無產階級偉大作家高爾基也被當作貴族供養(yǎng)起來,在金碧輝煌的別墅里,為高爾基服務的有四五十人之多,他家里每天有親朋食客數十人。羅蘭斷言:“這個黨今后還會繼續(xù)其特殊化,且日益突出。”
工作作風浮夸,形式主義嚴重。在勃列日涅夫時期,蘇共機構臃腫現象日益嚴重,政府部門人浮于事的現象非常普遍。1971年至1975年間,機關工作人員增加了近22%。機構多、人員多、文件多,文牘主義蔓延,遇事議而不決、決而不行,推諉扯皮之風日盛。據俄社會學研究所的材料,當時蘇聯黨政機構決議能得到執(zhí)行的充其量不到1/10。在輿論宣傳和實際工作中,形式主義主要表現為“假大空”。勃列日涅夫執(zhí)政后期,蘇聯有報紙8000多種,發(fā)行1.73億份;雜志5000多種,發(fā)行2億多份;各類電臺每天廣播的總時間超過1300個小時。但是,黨的號召往往流于形式,缺少可操作性,完全回避了現實中的尖銳問題和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輿論宣傳表面上轟轟烈烈,實際上內容空洞無物。
一些干部脫離群眾,形成特權階層。勃列日涅夫時期,特別是其執(zhí)政后期,由于體制僵化和干部終身制,由于黨內外民主和群眾監(jiān)督機制的削弱和破壞以及腐朽思想對干部的侵蝕,特權階層開始形成。特權階層掌握著一些黨政軍領導機構和企業(yè)、農莊的絕對領導權。他們不以享有比一般規(guī)定的高級干部待遇還要大得多的特權為滿足,而是以各種方式侵吞國家財產。特權思想不斷滋生蔓延,黨員隊伍中的見風使舵者、追求名利者、牟取私利者明顯增多,與黨的理想信念宗旨格格不入,只有官僚意識,沒有公仆精神。伴隨著權貴階層的形成過程,蘇共逐漸走上了腐敗變質的道路,切斷了同人民群眾血肉相連的關系,使權力異化。概括講:一是理想權力化。即背棄革命理想,單純地追求權力。二是權力特殊化。就是把人民賦予的權力變成個人的權力,變成為自己謀取私利的工具。三是公仆官僚化。許多黨的領導干部關心的不是人民,而首先是自己的官運,自己的地位,自己的物質享受和獎賞,自己的特權。四是權力商品化。改革浪潮興起以后,公開的和秘密的權錢交易惡性蔓延開來,就連派赴阿富汗軍隊的軍官也從事武裝走私活動,問題之嚴重可想而知。
黨內風氣敗壞,腐敗猖獗。腐敗在制度僵化、政府壟斷權力的情況下特別猖獗。蘇聯的官僚特權階層在得勢的幾十年間,紛紛把公有財物變成自己的家產,一些官員和企業(yè)負責人暗中合作,成為貪婪的掠奪者和腐化的寄生蟲。在勃列日涅夫當政的18年間,蘇共黨內風氣的敗壞和各級官員的種種腐敗事件廣為流行,貪污受賄、任人唯親、盜竊國庫等毒素迅速蔓延,不僅黨內高官涉嫌腐敗,就連勃列日涅夫的家人和他本人也都身陷其中。正是有此變化,蘇聯社科院后來的民間調查顯示:認為蘇共代表工人的占4%,代表蘇共黨員的占11%,而認為代表官僚的占85%。
一些干部貪圖安逸,享樂奢靡之風盛行。官僚主義盛行催生了蘇共黨內貪圖安逸、追逐名利的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在勃列日涅夫當政的18年間,蘇共黨內的精英階層逐步從人民公仆蛻化為既得利益集團。勃列日涅夫本人喜歡豪華轎車、錦衣美食、打獵,僅在莫斯科郊外就有8座別墅。由此,上行下效,大多數黨內精英追求的不是社會主義理想,而是如何拿到高薪,配有汽車和助手,住進豪華別墅。博爾金在《戈爾巴喬夫沉浮錄》中描繪了黨的高級領導干部在醫(yī)療、住房、交通、食品、津貼、休假等方面享有的特權。在許多特供店、內部服裝店,蘇共高級干部及其家屬可以不受數額限制買到所有的進口商品。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市面上空空如也的貨架和等候購物的長隊。據全蘇市場行情需求科學調查研究所的統計,1989年末,在989種大眾消費品中,只有11%的商品能夠勉強供應。在大多數居民生活水平緩慢而不斷下降的情況下,黨內官員享有的福利和特權自然引起民眾的強烈不滿。人民群眾和普通黨員對政治逐漸產生冷漠態(tài)度,也對蘇共失去信心。
蘇聯解體后,前蘇共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在反思自己的錯誤時承認:“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就失去了主要的資源,就會出現政治冒險家和投機家。這是我犯的錯誤,主要的錯誤?!睉撝v,他說的這句話是結合自己的切身體會而深刻反思的結果??上В盁o可奈何花落去”,說這話為時已晚。
(本刊編輯部摘自《紫光閣》)
責任編輯 / 陳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