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幸子
【摘 要】視唱練耳是提高學生整體音樂素質的基礎課程。本文從視覺和聽覺、演唱和演奏及音樂審美能力等綜合因素的角度,論述了視唱練耳在培養(yǎng)學生音樂聽覺分析能力、音樂感受能力、音樂表現(xiàn)能力等各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強調它是音樂學習的必經之路。
【關鍵詞】視唱練耳;聽覺;感受;表現(xiàn)
中圖分類號:J613.1? ?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05-0035-02
音樂通過聲音和聽覺表達情感,是對藝術的感知。正因為此,在音樂課程的教學中,要讓學生在聽、唱、彈、跳時,能敏銳地感知各種不同風格的音樂有著各具特色的美。這就使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一定的音樂聽辨、聽記能力和視唱能力顯得特別重要。因此,視唱練耳是學生參與音樂的途經,是音樂的感受與表現(xiàn)的重要方式。
從目前來看,國內外對視唱練耳的理論研究出版過一些學術專著和論文,例如董焰的《樂感與視唱》、王持毅的《高師視唱練耳讀譜教學新途徑初探》等等,都認為視唱練耳水平與音樂活動行為狀態(tài)呈顯著的正相關,視唱練耳的學習將影響其他音樂科目的學習行為。但是依現(xiàn)在的音樂教學來看,其中能夠認識到音樂基礎理論重要性的人并不多,尤其是人們對視唱練耳的理解較淺。從在校的音樂專業(yè)學生相關調查中了解到,絕大多數(shù)學生因對視唱練耳的學習感到困難,故而對音樂的學習缺乏信心,從而影響其音樂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視唱練耳作為一門基礎理論課程,具有較強的技術訓練能力,它就像一座建筑的地基。高建筑物的地基越深越牢固和穩(wěn)定。學習質量對其他課程的學習和學生的音樂素質有很大影響。
一、關于視唱練耳
通俗地說,音樂是抽象的,學習音樂必須通過聽覺才能實現(xiàn)。我們每個人對音樂有不同的感受和反應。因為人類本身是一個聲樂體,具有社會意識和自我意識,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他們學會了用聲音來表達無數(shù)微妙而復雜的情感,所以任何一個感知音樂的人,都會從音樂中聆聽到來自靈魂的聲音。
(一)聽覺。你從聲音中聽到的內容越多,你的音樂感越豐富。如果想感知、真正理解音樂,你必須有有一對“音樂耳朵”。但是,“音樂之耳”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通過科學系統(tǒng)的訓練才能獲得。因此,想要敲開音樂的大門,感受音樂的魅力,可掌握音樂的內在規(guī)律和正確的嚙合音樂,必須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獲取不同程度的聽力訓練。
聲音是構成音樂的物質,這是音樂的本質特征。傾聽是獲取音樂思想、藝術風格和藝術美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音色、強弱、速度、節(jié)奏、風格等等。音調、節(jié)奏、音色和表現(xiàn)力等因素也需要通過聽覺來確定和調節(jié)。由此可見,傾聽是音樂藝術最基本的特征,培養(yǎng)“聽”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視唱。視唱也是聽覺訓練的一部分,它通過讀譜(演唱)生動地再現(xiàn)樂曲,以達到訓練音樂聽覺之目的,這是一種綜合性的技術訓練。
“視唱和練耳”密不可分。視唱練耳訓練最終要在“耳朵”中進行,它指的是對心臟聽覺的感知,如音色、音高、和聲、速度、強度、節(jié)奏等。這些可以通過視唱練耳訓練課程來實現(xiàn)。
不管是聽覺上的訓練還是視唱上的訓練,都要認真、耐心、反復磨練,不然想要達到良好的效果幾乎是不可能的。先調動學生獨立地看、聽、想,積極地練習識譜;然后通過視唱大量的音樂旋律,使學生積累大量的音樂材料和數(shù)據(jù),逐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獨立閱讀音樂和唱歌水平,增加音樂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在練習過程中,要以高度集中的精神反復歌唱,將優(yōu)美的歌唱與泛唱相結合。多經過這種方式的練習,將會大大提高視唱與聽音的能力,對于學音樂的人來說,這是必不可少的。
二、關于演唱和演奏
(一)音樂的感受和表現(xiàn)。音樂的情感和表現(xiàn)力是密切相關的。除了需要音樂感知、記憶、想象之外,還需要有一定的表演技巧。在表演中,音樂感覺的好與壞,是評價表演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在音樂學習過程中,音樂問題一直困擾著許多學生。這一問題如不能順利地解決,那么作為演唱(奏)者來說,他的作品就會平淡無奇,長期下去學生表演的積極性就會隨之減弱。那么,如何提高學生感知音樂的能力呢?對于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想法,例如,多聽、多看、多想象等。但這些都可以歸結為消極的感覺。沒有音樂意識的學生,不是不能欣賞作品的美,而是不能表達音樂的美。這也是這類學生的一大問題。
(二)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是通過動感的音樂語言,使人們在情感體驗的過程中產生情感共鳴,從而使靈魂得到凈化和教育。它不僅讓人們記住一些優(yōu)美動聽的旋律,而且在欣賞、感受、體驗和理解美的過程中,將人的智慧、理智、道德情感和美感融為一體,創(chuàng)造出一個絢麗多彩的情感世界。
沒有良好的聽覺,就不可能進一步欣賞和學習音樂。人們感知美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感受音樂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學會感知就是要用捕捉美的耳朵去發(fā)現(xiàn),去探尋音樂作品的美。
音樂美學的培養(yǎng)可以通過課程、練習視唱、技能的練習,學生的音樂聽覺感知能力可以在此過程中得到很大的發(fā)展。這種感覺不僅包括對音高和速度的感覺,而且還包括對節(jié)奏、音色、和聲的感覺,以及辨別音樂味道的能力。音樂審美的感知能力直接影響音樂美學的效果。具有較好音樂感知能力的學生對音樂作品有更詳細具體的聽覺感知和更生動深入的情感體驗。
三、關于“二度創(chuàng)作”
第一創(chuàng)作是指作詞、作曲家譜寫出一首作品,二度創(chuàng)作又稱第二次形象的傳達。聲樂表演是二次創(chuàng)作的主要手段,其實質是賦予聲樂作品以活生生的一般生命形式。它的創(chuàng)造性不僅在于忠于原作,還在于通過再生產來豐富和補充原作,把自己的感覺和情感融入到這個聲樂作品中,只有這樣才能使作品有血有肉,更具有感染力。
聽唱與視唱,又稱視聽結合,是作品創(chuàng)作中常見的技巧之一。將視覺與聽覺聯(lián)系起來,通過聽覺感受畫面,通過視覺感受聲音,使感官同步,形成藝術欣賞感。演唱(奏)時也如此,在演唱(奏)過程中,想辦法把自己心中的意象風景用音樂表現(xiàn)出來,以達到自己滿意的音色效果。
四、關于綜合素質考核
近年來,各電視臺舉辦了很多媒體性的比賽,賽事中又增加了一個對參賽選手的“綜合素質考核”。藝術素質的評價包括視唱練耳和聽覺訓練。除考核參賽選手本身的專業(yè)水平(演唱技巧和舞臺表演)之外,更突出他們自身的整體素質。
或許有人會說,歌手只要唱得好。但這顯然是不全面的。無論是流行唱法、民謠唱法、美聲唱法,都屬于音樂文化領域,能給人們帶來精神世界的美妙享受??v觀藝術家的成長歷程,不僅要依靠優(yōu)秀的人才,還要通過多年不懈學習各種文化理論知識,使自身積淀豐富的文化底蘊,提升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層次,因此在演唱中賦予歌曲的二度創(chuàng)作,使其成為不朽的經典之作。另一方面,一首自認為好的音樂歌曲,本身文化背景淺,還不愿花時間和精力增加內涵,渴望一舉成名,那么它必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人們遺忘。所以,藝術細節(jié)的缺失必然會影響到個體的成長和發(fā)展。
以上就視唱練耳在音樂的感受與表現(xiàn)等方面的作用做了一些探討。視唱練耳無論在人的感受、審美方面,還是在演唱、演奏、表現(xiàn)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不但可以發(fā)展學生的音樂聽覺能力、感覺能力、審美能力、表演能力,而且作為一門必修的理論課程,還提高了學生的音樂整體素質,開發(fā)了學生的音樂潛能,搭起了人類與音樂之間的橋梁。因此,視唱練耳是學好音樂的“門階”,音樂專業(yè)的學生必須要對視唱練耳引起重視。
參考文獻:
[1]董焰.樂感與視唱[J].西安音樂學院,2001(6).
[2]王持毅.高師視唱練耳讀譜教學新途徑初探[J].湘江歌聲,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