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
遠見
名言速記:德不優(yōu)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醭?/p>
東漢時期,洛陽一帶常年荒旱,瘟病流行,人們缺醫(yī)少藥,不少人都被病魔奪走了生命。這事傳到了張仲景的耳朵里,他不顧自己年邁多病的身子,堅持從南陽來到洛陽行醫(yī)。
一個冬天的早晨,天剛蒙蒙亮,張仲景家的門就被一個叫李生的孩子叩響了。衣衫襤褸、骨瘦如柴的李生見了張仲景后,怯生生地說:“大人,您是神醫(yī),求您可憐可憐我這個無依無靠的孤兒,給我看看病吧!”于是張仲景讓李生坐下,拉過他的手,認真地把起脈來,然后又看過舌苔、氣色,最后肯定地說:“你沒病?!?/p>
“我有病!我有窮病,請大人為我醫(yī)治!”李生聲淚俱下地說。原來他父母早亡,他賣掉了全部家產才勉強安葬父母,可現在地主又逼著他還賬。他萬般無助之下,來懇求張仲景為他開一劑靈丹妙藥,醫(yī)治他的“窮病”。
張仲景聽完李生的哭訴,很久都沒說話。他行醫(yī)多年,治好的病人不計其數,但要治窮病的還是頭一回遇見。他讓弟子給李生取了兩個饃,又沉思良久,才寫下一個藥方:白茅根,洗凈曬干,塞滿房屋。
李生看到這個藥方后,十分納悶,但又不好多問。他回到自己住的破廟后,就召集窮苦人家的孩子,一起到茅草地里刨茅草。沒過多久,他們就把村子附近的茅草都刨完了,破廟里里外外都被茅草根塞得滿滿當當。
這年冬天,洛陽一帶沒落一片雪,第二年春天,也沒下一滴雨,天氣干燥,疫病開始蔓延。洛陽城的達官貴人都爭先恐后地請張仲景去看病。張仲景讓弟子在洛陽城里接診,自己則來到李生所住的村子,為窮苦百姓看起病來。
針對這次疫情表現出來的病征,張仲景開的方子里都少不了白茅根,少則三錢,多則一兩。其他的大夫見張仲景如此用藥,也都暗中效仿。就這樣,沒過多久,白茅根便成了奇缺的金貴藥材。藥鋪里賣斷了貨,張仲景師徒就介紹他們去李生那里購買。李生見窮人來買,就少收或不收錢;見富人來買,就高價出售。
這場瘟疫過去后,李生大賺了一筆,他用這筆錢到京城買回糧食,分發(fā)給窮苦的百姓們。因李生為鄉(xiāng)親們辦了好事,鄉(xiāng)親們便合力幫李生修建了一間茅屋。從此,李生有了自己的住處,過上了安穩(wěn)的生活。
李生感念張仲景的恩德,更驚嘆他的先見之明,便問張仲景是如何判斷出疫情的。張仲景這才不慌不忙地說出了其中的道理,原來他根據一冬無雪、氣候干燥、百病雜生的現象,推測出來年春天瘟疫定會流行,而那荒郊野生的茅草根有清伏熱、消瘀血、利小便的功能,正是治瘟疫的良藥。
素材分析:
立志、思索、行動,是人生的三步曲。立志是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思索是如何成為自己希望成為的人,行動是向目標前進。張仲景的先見之明來源于自己對生活的經驗與積累,這也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