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菊,王韻斐,湯化軍,王文義,王文軍
(巴彥淖爾市農牧業(yè)科學研究院內蒙古巴彥淖爾 015000)
近年來,隨著人民群眾膳食結構的改變,羊肉消費逐漸呈大眾化趨勢,據預測,到2020 年,我國牛羊肉需要量將比2005 年增加55.8%[1]。但是隨著肉羊養(yǎng)殖專業(yè)戶的快速增長,羊肉供給與需求進入了極大不平衡狀態(tài),市場價格波動較大[2],2014—2016年,國內羊肉價格持續(xù)下跌,給養(yǎng)殖戶生產生活帶來較大影響。2017 年底—2018 年,羊肉市場稍有起色。2018 年底,巴彥淖爾市育肥羊產業(yè)經歷了一波三折,元旦過后羊肉消費市場走強,屠宰企業(yè)屠宰量急劇增長,激發(fā)了肉羊育肥戶的養(yǎng)殖熱情。
1 月上旬,育肥羔羊胴體價格保持在54 元/kg 左右,自1 月份中旬開始,羔羊胴體價格出現下滑趨勢,近而引起全國市場連鎖反應,春節(jié)前一級羔羊胴體價格降到52 元/kg。雖然1 月份育肥羊價格整體呈下滑趨勢,但是與2018 年同期相比,仍增長了15.6%。2 月份,羊肉價格經歷了短暫下調,3 月份羔羊屠宰價格再次回歸至52 元/kg,育肥羊利潤達到100 元/只。隨著氣溫升高,消費市場相對走淡,屠宰企業(yè)對貨源需求相對降低,4 月中旬,羔羊屠宰價格降到50.4 元/kg,基本降到了本批育肥羊的盈虧平衡點。4 月底羔羊屠宰價格降到49.0 元/kg。進入六月份巴彥淖爾市育肥羊一改前幾年的常態(tài),淡季不淡反漲,漲至55.0 元/kg??v觀上半年羊肉市場基本情況,羊肉價格雖有波動,但整體價格上漲,與2018 年6 月份羊肉價格46 元/kg 相比,增長了19.6%。
自2018 年起,羔羊價格一路上漲。2018 年12 月份毛重15kg左右的本地斷奶羔羊達到50 元/kg 左右,2019 年2 月份降至36元/kg,3 月份回歸至44 元/kg。在此情況下,每只正常生產的繁殖母羊純利潤達到1,000 元以上,正常懷孕母羊價格1,700 元/只,較2013 年降低300 元左右。但農戶養(yǎng)殖基礎母羊的積極性并未達到2012—2013 年水平。4 月份羔羊價格經歷了小幅度下降后,5 月份羔羊再次達到50 元/kg 的歷史高位,市場又出現搶購羔羊熱潮,70%的育羊戶選擇外出收購羔羊。母羊價格在2,000~2,500 元/只之間,但基本情況是有價無市,農戶購買繁殖母羊或育肥戶轉產養(yǎng)繁殖母羊者極少。6 月份,由于羔羊緊缺,羔羊價格一路上揚,毛重13.5kg 左右的公母對半的本地斷奶羔羊進場達到750 元/只(公母6:4),平均價格達到55.4 元/kg。雖然育肥羊和羔羊價格上漲,但巴彥淖爾市繁殖母羊的價格變動不大,交易量較少,基本是有價無市的狀態(tài)。
1)非洲豬瘟的影響還沒有完全消退,部分消費者選擇銷費牛羊肉,使得市場對牛羊肉的需求量增大,導致待宰羔羊緊缺,羊肉價格上漲。
2)4 月份育肥羔羊價格出現短期下調,主要是由于5 月份巴彥淖爾市大部分育肥戶需償還貨款,暫時縮減育肥羔羊量;并且隨著氣溫升高,5-8 月又進入我國羊肉銷費市場相對淡季,大家依據往年規(guī)律對后四個月相對看空,縮減或調整育肥羊規(guī)模和時間,多方因素使得近期羔羊交易走弱,但缺待育肥羔羊的根本現狀沒有質的改變。
3)羊源緊缺。隨著2019 年春節(jié)前羊肉價格沖高到歷史高位,引發(fā)育肥羔羊價格虛高,有部分育羊戶為規(guī)避風險選擇暫時停止育肥,加之春節(jié)的節(jié)日效應,造成4 個月后的5 月底可出欄羊只較少,這是5 月份羊肉價上漲的主因。
4)隨著羊肉價格在波動中增高趨勢的影響,使得本來緊缺的待育肥羔羊價格更是水漲船高。然而基礎母羊戶并未增加,導致本地育肥羔羊緊缺,羔羊質量下降,市場又出現搶羊熱潮,70%的育羊戶選擇外出收購羔羊。
雖然肉羊市場呈價高羊缺的狀態(tài),繁殖母羊價格略有上漲,但目前繁殖母羊基本有價無市,農戶購買繁殖母羊或育肥戶轉產養(yǎng)繁殖母羊者很少,一方面是由于農村勞動力發(fā)生改變,更主要是由于近年來羊病復雜,部分繁育戶繁殖母羊的死淘率高和羔羊成活率低,繁育戶的效益并不顯著。因此根據形勢分析,提出以下發(fā)展對策,減少市場波動帶來的不良影響。
隨著運輸條件的改善和養(yǎng)殖業(yè)發(fā)展的需求,不同地區(qū)間的肉羊調運越來越頻繁,一些疫病可通過外調牲畜進入,對肉羊產業(yè)健康發(fā)展造成危害[3]。因此應加大疫病防控力度,確保肉羊市場的穩(wěn)定運行,實現農牧民收入穩(wěn)定增長。
農牧民在肉羊養(yǎng)殖過程中,大多采用傳統(tǒng)飼養(yǎng)技術,科技含量低[4],導致肉羊飼料報酬低,生產周期長,從而導致肉羊養(yǎng)殖效益降低。因此,如果采取有效技術手段,實行科學養(yǎng)羊的生產方法,對于降低養(yǎng)殖成本,提高養(yǎng)殖效益,應對市場風險具有較大的意義。
隨著飼養(yǎng)時間的增加,肉羊生產成本也在不斷增加。但飼養(yǎng)成本的增加并沒有帶來羊肉銷售收入相同比例的提高。對于不同年齡階段的肉羊.成本收益的差異很大。隨著肉羊年齡的增加,成本收益率基本上呈現遞減規(guī)律[5]。對于農牧戶來說,銷售4~6 月齡階段的肉羊帶來的收益最大,忽略了飼料報酬,只會增加成本、降低效益。為此,適時出欄,把握最佳出欄時間,是使收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