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建筑工程,分析建筑工程基礎與結構設計對其造價造成的影響,并提出保證工程造價合理性的措施方法,旨在為實際的結構設計提供可靠參考借鑒。
【關鍵詞】建筑工程;基礎設計;結果設計;工程造價
建筑工程造價往往很大,如果工程設計中出現一點變化,工程造價可能產生很大改變,因此可以說,設計是建筑工程造價主要影響因素,需要引起相關人員的高度重視。
1、建筑基礎設計及其對工程造價造成的影響
1.1建筑基礎設計
地基在建筑物中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在建筑工程造價中也占據很大比例,一般為30%左右。另外,由于地基是隱蔽工程,如果出現質量問題,將造成嚴重后果?;诖?,必須選擇技術可行且經濟合理的基礎方案。選擇具體基礎形式時,應考慮建筑地域性,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還應參考該地區(qū)既有建筑項目的基礎設計資料,根據現有的設計資料,結合相關工程經驗,選擇適宜的基礎形式[1]。
設計中,基礎方案對工程造價有直接影響。在基礎方案設計與優(yōu)化過程中,應嚴格遵循下列基本原則:第一,保證基礎質量,比如當基礎處于深厚飽和土層時,建議選擇預制樁或人工挖孔樁;第二,使工程造價達到最低,不同的基礎方案都和經濟性直接相關,而工程的經濟性則主要體現在造價方面,能否滿足工程的實際要求,取決于樁基自身承載力,因此,設計指標選擇必須根據造價達到最低的基本原則進行。
因樁基礎設計相對簡單,而且還有很高的安全系數,所以在建筑工程中十分常用,但部分設計單位在沒有綜合考慮的情況下直接選擇樁基礎,即便可以采用天然基礎也不予采用,導致投資浪費。相關資料表明,相較于樁基礎,采用天然基礎能節(jié)省30%-70%的工程造價。
1.2基礎設計對工程造價造成的影響
不同種類的基礎形式往往對應不同的工程造價,因大多數建筑工程的基礎造價都在總造價中占據較大比例,所以基礎設計是影響工程造價的主要因素。建筑工程在選擇具體基礎形式時,一般會受到地基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如若地基條件較差,需采取加固措施對地基進行處理,則會使基礎部分的造價明顯增加,如表1所示。
由表1數據可知,相比之下板式基礎的造價相對較低,只有8.70元,只有樁基礎50%左右。然而,這種基礎形式主要適用于工程規(guī)模相對較小的建筑,且對鋼筋的需用量很大,如果鋼材價格很高,或有很大的波動,采用這一基礎未必可以進行工程造價。由此可見,選擇具體的基礎類型時,需要以市場中不同建筑材料價格實際情況為依據進行綜合考慮[2]。
除了建筑基礎,上部結構也是基礎選擇時需要考慮的因素。以鋼筋混凝土為例,因需要使用很多鋼材與混凝土,所以會增加上部結構重量,此時只有選擇承載力很大的基礎形式才可以保證建筑穩(wěn)定與整體性;當采用磚混結構時,雖然層高不高,但墻體大多由實心磚填充而成,所以上部結構荷載依然很大,仍對基礎承載力有著很高的要求;而鋼結構由于自重較輕,所以對基礎的承載力要求遠小于以上兩種上部結構形式,既能減少工程量,又能降低工程造價。當建筑選址條件完全相同時,選擇不同上部結構形式會使上部結構自重產生明顯變化,進而使基礎受到的荷載完全不同,為達到要求,需要完成的工程量及造價均有所不同。根據相關資料,當建筑主體結構為磚混結構時,采用樁基礎需要196.66元/m2的造價,而在完全相同的情況下,若能將鋼結構作為建筑主體結構,則只需要96元/m2的造價[3]。
2、建筑主體結構設計選型及其對工程造價造成的影響
目前,常用的建筑主體結構形式主要包含以下三種:
2.1磚混結構
磚混結構主要優(yōu)點為材料易于獲取,施工也比較簡單,這樣能節(jié)省造價,縮短工期;缺點為結構自身抗剪與抗拉強度相對較低,而且由于砌塊使用較多,所以結構自重往往很大,在高層建筑中并不適用。就目前而言,磚混結構主要用于農村住戶,城市建筑已經極少使用。磚混結構各分部分項工程的造價占總造價的比例如表2所示。
2.2鋼筋混凝土結構
這種結構形式主要將鋼筋和由水、水泥與骨料混合而成的混凝土作為原材料,其主要優(yōu)點包括:整體性好、抗震性墻、經久耐用,是目前最常用的建筑結構類型,通過技術的不斷改進,以及設計上的優(yōu)化協(xié)調,該結構類型對應的工程造價將越來越低[4]。
2.3鋼結構
鋼結構,即將鋼材作為主要原料的建筑結構,是現階段比較新穎的結構類型,其主要優(yōu)勢包括:強度大、自重輕、可靠性好、抗震性強、節(jié)能環(huán)保、污染少、造價低,現在很多具有標志性的建筑均使用這一新型結構形式,尤其是大面積廠房,對鋼結構的使用很多。然而,鋼結構的穩(wěn)定性比鋼筋混凝土略差,另外由于使用了大量鋼材,所以對防腐和溫度穩(wěn)定性都有著極高的要求,為了達到這些方法的要求,可能需要投入更多資金,使工程造價增加。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不同結構形式對應的工程造價有所不同,為節(jié)省造價,避免投資浪費,一方面要通過設計,選擇適宜的基礎類型,充分考慮不同結構類型具有的優(yōu)勢特點,并結合工程自身施工條件;另一方面還要做好綜合比選,在所有可行方案中選擇一種最佳的結構方案。
除此之外,還要切實做好設計管理,首先是要加強設計合同管理,合同是約束雙方的重要法律文件,也是使工程設計達到最佳的基本保證。設計合同需要包含以下內容:(1)工程的名稱、所在地點、建設規(guī)模與投資;(2)設計的范圍與內容,在合同中要對工程進度要求予以明確;(3)工程的建設與設計雙方需要提供完整的資料內容;(4)在合同中要確定取費基本依據,還要確定相應的取費標準與付款方式;(5)合同雙方必須嚴格履行各自義務與職責。其次要對設計內容進行嚴格審查,需要審查(下轉241頁)(上接239頁)的內容包括:(1)實際的建筑面積是否和任務書完全符合;(2)工程建設能否滿足其基本使用要求;(3)建筑的平面布局是否合理,平面布局能否達到設計委托書提出的要求,建筑的水、電、暖通和室外管線實際布局情況能否達到要求;(4)建筑電氣設備選型與相應的生產廠家能否達到要求;(5)建筑的整體造型能否和周圍自然環(huán)境相協(xié)調;(6)建筑工程造價是否合理;(7)建筑設計所選結構形式是否安全,構造是否得當,施工是否方便,是否滿足后續(xù)維修及正常使用要求[5]。
結語:
綜上所述,設計作為建筑工程建設重要階段,其對工程造價有很大影響,這就要求工程設計人員形成較高的造價意識,在保證設計合理性與可行性的基礎上,優(yōu)先考慮可以節(jié)省造價的方案,以避免浪費。
參考文獻:
[1]吳振興,李一品,孫貽昭.建筑設計對工程造價的影響分析[J].中國住宅設施,2019(08):57-58.
[2]孫波.建筑工程結構設計對工程造價的影響探討[J].江西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32(04):19-20.
[3]馮學剛,張修廣,謝玲君.建筑工程中結構設計對工程造價的影響[J].居業(yè),2019(02):23.
[4]楊焜,黨偉,楊曉新,馬寧.建筑結構設計優(yōu)化對工程造價的影響[J].居舍,2018(28):88.
[5]董驍.分析建筑結構設計中的工程造價控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8(21):52.
作者簡介:
趙志鵬,男,1985年9月,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建筑工程結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