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五石散考

        2019-03-22 15:41:36肇雅琦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 2019年1期

        肇雅琦

        (東北師范大學 文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4)

        五石散,又名寒食散。稱“五石散”是指其成分有五種石藥,稱“寒食散”是說服散后為應對散發(fā)宜冷食冷飲。寒食散的正式得名,如余嘉錫先生在其《寒食散考》中所說,“寒食散之名,始見于《世說新語》。其言語篇載何平叔云……注引秦丞相(余先生按:六朝時無姓秦之丞相,而秦承祖之名見載于《隋志》《太平御覽》等中,此丞相當作承祖,字之誤也)。寒食散論曰:‘寒食散之方,雖出漢代,而用之者寡,靡有傳焉。魏尚書何晏,首獲神效,由是大行于世,服者相尋也?!盵1]182學界對五石散的關注較少,筆者力圖對五石散再作探析。

        一、何謂五石散

        目前學界基本認同五石散由赤石脂、白石英、紫石英、石硫黃、鐘乳五石所制。此配方源于西晉名士皇甫謐,他精通醫(yī)術,又自服五石散,對此頗有研究?;矢χk的五石散方和服用主張是最早獲得普遍認可的,但相似的石方在東漢張仲景《金匱要略》中已經得見。余嘉錫《寒食散考》亦記:“皇甫士安言寒食草石二方,出自仲景”[1]207,并謂寒食草方即侯氏黑散,散中有樊石(此處“樊”疑為“礜”,《肘后備急方》《本草》《諸病源候論》等皆記為“礜石”)、防風、干姜、桂枝等藥;而寒食石方(此方成分較草方多石,故謂石方)即紫石寒食散方,方中有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鐘乳、防風、干姜、桂枝等藥??梢娭倬暗暮巢莘脚c寒食石方中有多味藥相同,兩方石藥合以稱五石,草藥作為五石輔料,五石散即源于此。

        從仲景之方到士安之方,礜石換成了硫黃,這是否意味著五石散之五石并非固定的呢?在比對關于五石散的諸多記載之后,筆者得出兩個結論:第一,中醫(yī)藥方多據服藥者自身需求進行調整,五石散方亦會有所添減;第二,方家丹藥逐漸與中醫(yī)醫(yī)藥融合,服散并不單為治病,也為養(yǎng)生、求仙。

        中醫(yī)行藥時藥方因人因病而異,五石散亦是如此。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謂:“凡人五十已上大虛者,服三石更生,慎勿用五石也?!盵2]14《太平廣記》記仲景五石湯,無鐘乳、硫黃,添寒水石、滑石。另外,五石散方中的石藥也有單服或與其他石藥合服的用法。魯迅先生所說的服藥之祖何晏即將前述仲景兩方合為一方,“妄以為服石既可補精益氣,則并五石服之,當更有力,于是取仲景紫石散及侯氏黑散兩方,以意加減,并為一劑……”[1]208。

        古人服五石散并不單為治病,顯然還有其他意圖。雖然仲景兩方確為治中風、傷寒而作,但在后世的傳用過程中,其成分、服法、服用意圖都發(fā)生了許多變化。

        《三國志》載:“(何)晏尚主,又好色……晏性自喜,動靜粉白不去手,行步顧影。”[3]292何晏服五石散,一為美容顏,二為補房事虛勞,振作精神。而五石中,白石英可“益毛發(fā),悅顏色……壯陽道”[4]510,紫石英可“令人悅澤”[4]512,石鐘乳可“補虛損……好顏色……壯元氣,益陽事”[4]562,石硫黃可“除頭禿……煉服主虛損泄精,壯陽道”[4]661,非常契合何晏的需要。五石散中,硫黃、礜石皆大熱,確實可祛虛寒,令人體內生熱、精神舒暢,不過服散失度也會使人中毒。何晏講述自己服散后身體輕盈、霎時振奮,其實是一種中毒的表現(xiàn),但這種神奇的服藥體驗對后世人有極大的吸引力,導致五石散大行于世。

        何晏之后,更多人相信服五石散可以養(yǎng)生延年,甚至令人長生、成仙。這種現(xiàn)象的成因,不能不歸結于方術丹藥與中醫(yī)醫(yī)藥的合流。雖然古俗即有信巫不信醫(yī)、信醫(yī)不信巫的對立,但方家仙術與中醫(yī)科學最晚在魏晉時期開始融合,醫(yī)家對石藥的品類排名和五石散方的更改恰可證明這一點。

        上文提到五石散配方源自張仲景寒食兩方,其寒食草方中所載石藥為樊石(“樊”疑為“礜”),寒食石方中所載石藥為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鐘乳,而在后世流傳過程中,這五石不同程度地被替換為丹砂(液化丹砂即為汞)、雄黃、曾青、慈石、礜石等。余嘉錫先生認為郝懿行“五石之名,未之前聞,要不越丹沙雄黃云母石英鐘乳之屬”[1]46的說法純?yōu)槠湟鈹M之辭,其實不然。東晉葛洪《抱樸子內篇》金丹卷四九光丹中明確記載:“五石者,丹砂、雄黃、白礜、曾青、慈石也。”[5]69在方家仙術的影響下,許多藥材被認為具有非凡的神效。其一,治百病。吳普《神農本草經》記,丹砂“主身體五臟百病”[6]3。葛洪《肘后備急方》卷七“勝金方”中有礜石、朱砂,此方可“治一切毒”;卷八“治百病備急丸散膏諸要方”中包治百病之藥,如裴氏五毒神膏、蒼梧道士陳元膏、青龍五生膏、葛氏常備藥等皆有朱砂、雄黃等石。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認為五石散可治百病,散發(fā)致死者,乃因不從節(jié)度、不懂將息之法而已。其二,辟邪。《神農本草經》謂,丹砂“殺精魅邪惡鬼,久服通神明不老……”[6]3,雄黃“殺精物、惡鬼、邪氣……勝五兵”[6]59;《本草綱目》記,礜石祛“腹中堅癖邪氣”[4]602,石硫黃“殺臟蟲邪魅”[4]661。其三,輕身延年,令人成仙?!渡褶r本草經》謂,丹砂“煉食之輕身神仙”[6]3;《抱樸子內篇》記,雄黃“服之令人長生……千日則玉女來侍,可得役使,以致行廚”[5]184;《本草綱目》記,白石英“久服輕身延年”[4]510,紫石英“久服溫中,輕身延年”[4]512,石鐘乳“久服延年益壽”[4]562,等等。在這些藥性功用記載中,藥效強、多、神的品種自然被列為上等,更受施藥者和服用者喜愛。醫(yī)書記載藥材按其性質分類,一類中常分上、中、下品,以下即按其品階自上到下的順序舉例。吳普《神農本草經》玉石上品排名依次有丹沙(即丹砂)、石鐘乳、曾青、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等,中品有雄黃、石硫黃、水銀、慈石等,下品有礜石等;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上部(相當于上品)有丹砂、曾青、鐘乳、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等,中部(中品)有水銀、慈石等,下部(下品)有礜石等;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之二(相當于二等石類藥材,以下以此類推)有白石英、紫石英等,金石之三有丹砂、雄黃、赤石脂、石鐘乳等,金石之四有慈石、曾青、礜石等,金石之五有石硫黃等。方術書中的排名與此類似,丹砂、曾青、石英之類排名更是有進無退??傮w而言,丹砂基本位于石類上品前三位,甚至居首位;石英、曾青、鐘乳排名也較靠前,基本排于各部醫(yī)書方書上品內。

        由上觀之,古人服散以長生求仙的意圖可以明確。人多非單純因病服散,故像丹砂、石英、曾青這樣更易于使人“成仙”的石藥便自然而然地代替了五石散方中的普通藥材。

        五石散方的變化原因當然不局限在上述兩點內。筆者推測,當時道家五行學說的流行程度對五石散方或有影響,丹砂、雄黃、曾青、慈石、礜石分別為赤、黃、青、黑、白色,而五石散原石(這里按皇甫謐方論)赤石脂、硫黃、鐘乳、白石英、紫石英分別為赤、黃、白、白、紫色。如果服散人信奉道家五行學說以養(yǎng)生求仙,那么其所服五石是否也會受五行理念影響而變化呢?另外,古時草木藥易得而石藥難求,求一石不止需要財力,亦需明采掘石藥之地理與時令,分辨同一礦中何樣石藥可用而何樣不可用,如朱砂瑩澈者可入藥,雜質多不可分解者只可入畫。服石還須得法,譬如礜石“不煉服,則殺人及百獸”[4]602。醫(yī)書記載筆誤亦可成為散方變化的原因,譬如上文提及礜石誤作樊石(亦礬石),但其實“樊石性寒無毒,礜石性熱有毒”[4]603-604,兩者完全不同。諸如上述,不勝枚舉。

        二、五石散源流

        五石散方雖早在東漢即產生,但自魏何晏起,世人服散才成風。余嘉錫先生在《寒食散考》中對魏至隋間服五石散之人與事的史料搜集比較全面,現(xiàn)將余先生所搜服散人總結于下。魏:何晏;晉:裴秀、皇甫謐、賀循、殷顗、王孝伯、姚光、嵇含、王羲之、王獻之;劉宋:王微、吳喜、王曇、孔琳之;齊:張邵;梁:張孝秀;北魏:太祖拓跋珪、長孫道生;北周:姚僧垣,隋:梁彥光。

        在余先生的基礎上,筆者試增補些許服散相關事跡。

        魏:《殷蕓小說》記魏國太傅鐘繇之子鐘毓、鐘會兩人服散后受魏文帝召見,一人發(fā)汗,一人不發(fā);又有“值其父晝寢,因共偷服散酒”[7]112之事?!度龂摹酚洸懿僭蚧矢β髁睿骸奥勄淠瓿霭贇q,而體力不衰,耳目聰明,顏色和悅,此盛事也。所服食施行導引,可得聞乎?若有可傳,想可秘示封內?!盵8]1068此處曹操所求“服食施行”之法,據傳即服五石散將息之法。名士嵇康亦重服石藥以求養(yǎng)生延年,其養(yǎng)生論曰:“至于導養(yǎng)得理,已盡性命,上獲千余歲,下可數百年,可有之耳……”[8]1324又《晉書》記:“康嘗采藥游山澤,會其得意,忽焉忘反……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嘗得石髓(即鐘乳或石英的變體)如飴,即自服半,余半與康,皆凝而為石?!盵9]1371可見服石藥風盛極。

        晉:《藝文類聚》記載嵇康侄孫嵇含《寒食散賦》一篇,其中有“酌醴操散”[10]1937一句,可證其確實服散。《世說新語》記有“王大”者,王大,即“王忱,小字佛大。晉安帝紀曰:‘忱字元達,平北將軍坦之第四子也,甚得名于當世’”[11]59。其服散事跡見《世說新語》:“王大服散后已小醉,往看桓,桓為設酒,不能冷飲,頻語左右令:溫酒來?!盵11]409可見王氏家族確有人服散。晉時服散成風,甚至成為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征,窮人服不起五石散,卻也學富貴人家散發(fā)的樣子以自抬身價,融入潮流。魯迅先生曾說:“到東晉以后,作假的人就很多,在街旁睡倒,說是‘散發(fā)’以示闊氣”[12]843,其時服散風氣由此可見一斑。

        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專有解散病諸候一卷,共二十六論,其論一記載了皇甫謐服散調息之法及江左道弘道人《解散對治方》(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中記載佚名《解散對治方》更為詳盡,此點余先生書中有提及);其后二十五論皆詳述散發(fā)各癥狀與應對方法,可說是比較全面的服散指南。

        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中對五石散各石藥藥性、服法多有記載。例如:“凡散藥有云刀圭者,十分方寸匕之一,準如梧桐子大也”[2]11;解石藥毒,用“白鴨屎、人參汁”[2]431;另外,此書又專有解五石毒第三卷。余嘉錫先生摘錄了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對五石散態(tài)度的文句,并認為孫氏既已在書中揚言否定五石散,“明其大大猛毒,不可不慎也。有識者遇此方即須焚之,勿久留也”[1]184,而又記五石散方、服散之法,強調服散的好處,是“猶不脫六朝人風氣”[1]208的結果。但筆者認為,孫思邈對五石散的態(tài)度是可以明確的,他對五石散的反對只是建立在五石散石藥毒性難以控制、散發(fā)后調息方法復雜的基礎上,并沒有真正否定五石散的功效,否則為什么要將自己反對的藥方不厭其煩地在著作中詳述呢?他甚至宣傳五石散“令人手足溫暖,骨髓充實,能消生冷,舉措輕便,復耐寒暑,不著諸病,是以大須服?!薄叭瞬环虏患选允谏碇?,萬事休泰?!盵2]432可以得知,孫思邈其實是十分推崇五石散的。韓愈“作文戒服食,而晚年服硫黃而死”[4]661,其外甥在商山迎其出為潮州刺史送至鄧州時,“乃白吏部曰:‘某師在此,不得遠去,將入玄扈倚帝峰矣……問其師,即洪崖先生也。東園公方使柔金水玉,作九華丹,火候精微,難于暫舍?!舨考泳础盵13]331可見,韓愈及其外甥亦對石散丹藥有煉制和服用的興趣。

        宋:《太平廣記》記有“劉根”者,生年無考,于漢孝成帝綏和二年舉孝廉,其傳下有:“凡修仙者,要在服藥。藥有上下,仙有數品……藥之上者,有九轉還丹、太乙金液,服之皆立登天,不積日月矣。其次,有云母、雄黃之屬……”[13]68此處“九轉還丹”,在東晉《抱樸子內篇》金丹卷中亦有記載:“又有九光丹,與九轉異法,大都相似耳?!盵5]69九光丹,即丹砂等五石。此外,有“介象”一人,時代無考,條下亦記有:“聞有五丹經……象入山,谷上有石子,紫色,光綠甚好……”[13]90疑是入山采五石散中紫石英之事。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對五石散諸石藥性、解毒法、附方、服用法有詳細記載,紫石英條下有“無單服紫石者,惟五石散中用之”[4]512之說。另外,書中還記載了五毒藥方:“五毒藥,范汪東陽方變?yōu)轱w黃散,治緩疽惡瘡,蝕惡肉,其法取瓦盆一個,安雌黃于中,丹砂居南,慈石居北,曾青居東,白石英居西,礜石居上,石膏次之,鐘乳居下,雄黃覆之,云母布于下,各二兩末……”[4]521其效只在單味石藥條下有注。

        綜上可知,五石散非但沒有消失于隋唐之際,反而自漢至后世流傳不絕,其散方因時變化,形式、配方更加多樣,而服散方法與散發(fā)對策也在后世醫(yī)書中得到了比較系統(tǒng)的總結。這些現(xiàn)象可以證明,五石散并非僅僅活在魏晉。

        三、服散與散發(fā)

        今人對五石散的印象大多來自魯迅先生《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講義稿。文中提及的五石散,大約與關鍵詞“有錢、散發(fā)、居喪無禮”等相對應。其實魯迅先生所說不錯,不過限于篇幅,該文只說了關于五石散的一部分。怎奈現(xiàn)代學者對五石散極少關注,當年的偶一提及竟在不經意間成為了五石散的全部。稍加推敲即須懷疑,百害無一利又貴重、難服的毒藥,怎么可能流傳千余年仍未喪失生命力呢?

        從上文可以看出,古人的服散原因由最初的治病轉向養(yǎng)生、求仙,并不是因為五石散在流傳過程中喪失了原本治病的功效,而是五石散的功能在時人對長生的渴望、對方家仙術信賴的基礎上由單純治病轉向包治百病和助人延年修仙。固然,服食任何藥物都不能令人長生或成仙,五石散之所以世代傳為神藥完全是建立在古人對它的主觀信任之上的。畢竟并無一人能親見何人服五石散后飛升上天,只不過得見某人服過散且長壽,某人服散隱遁山林而不知所蹤,諸如此類。那么,這種堅定而持續(xù)的信任源何而生?第一,古人相信石藥勝于草、木藥,原因在于草、木可腐,而金石形質長久不變,以服腐物而求不腐當然是不可能的?!侗阕觾绕罚骸胺膊菽緹礌a,而丹砂燒之或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其去凡草木亦遠矣?!盵5]63“……及服草木之藥,可得延年,不免于死也;服神丹令人壽無窮已,與天地相畢,乘云駕龍,上下太清?!盵5]65所謂上藥成仙、中藥養(yǎng)性、下藥治病,草木藥僅可保全性命而已,石藥卻可使人擺脫生老病死之苦而長生成仙,自然能夠得到世人的認可與推崇。第二,五石散藥有確切療效,包括治中風、祛寒、攻瘡傷、除惡肉、益陽事、安魂等。藥方因人調整,或有其他功效也未可知,其治多病、藥效強的特點成為后世宣傳五石散治百病的有力依據。第三,五石散有毒性,服散后會使人產生感官增強、精神興奮、飄飄欲仙的感覺,類似吸毒的快感。不過五石散并不令人成癮,強度也沒有現(xiàn)代毒品那樣高。古人并不知曉這種快感其實是中毒的表現(xiàn),錯把服散后的體驗當作成仙的前兆。第四,服散人中,因散發(fā)而死的畢竟還是少數。雖然余先生推測“五百年間以散發(fā)致死者,無慮數十百萬人矣”[1]186,但服散人更不知是其多少倍,其間人或者未至散發(fā)即因其他事而死,或服散治病反而得效,或無財力長服而積毒不深,或調度得法克制了散發(fā)……總而言之,因散發(fā)死而給后人留下消極印象的例子還不足以打擊他們對五石散的信心。第五,世人所服五石散畢竟是中藥里的五石散,不是方術家的丹。散方當中除了石藥,還有草藥木藥等用以中和藥性,石藥毒性得到壓制。除非長期大量服食,否則很難因累積中毒而死。丹藥直以石煉得,毒性猛烈,其石采集困難又價貴,非帝王及富貴之家無力久服(上文提及石藥分品,而神丹多用上品中之上者,尤其昂貴難得)。中醫(yī)五石散藥價相對低(雖然比神丹便宜,但還是遠貴于市面草藥),功效又多,性價比高,當然更有市場。

        總而言之,五石散并不是百害無一利的昂貴毒藥,現(xiàn)在之所以不再有人以服五石散養(yǎng)生,客觀來講還是因為五石散的諸多弊病。畢竟神奇的光環(huán)已經消散,現(xiàn)代人只從“藥”的角度來看待它而已。

        服散令人中毒這件事,并不可單純歸結于石藥的毒性。其一,同一種石藥亦有精純雜次不同品質,上文提及丹砂雜質多者只能入畫即是此理。古代采集水平遠不及現(xiàn)代,不能保障所用藥材的品質,所以各代醫(yī)書多強調石藥何種為佳、何種可用。如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記,用藥“凡紫石英、白石英、朱砂、雄黃、硫黃等,皆須光明映澈,色理鮮靜者為佳。不然,令人身體干燥、發(fā)熱,口干而死?!盵2]9若石藥品質不純,有雜質渾用入藥,毒性定然大大增強。其二,即使是純凈石藥,其本身亦有毒,不過毒性大小參差不齊?!兑笫|小說》曾記一故事,言礜石藥熱之猛:“魏王北征蹋頓,升嶺眺矚,見一岡,不生百草。王粲曰:‘此必古冢,其人在世服生礜石,熱蒸出外,故草木焦滅?!炝铊徔?,果是大墓,礜石滿塋?!盵7]100其藥熱猛至如此,非??植馈!侗静荨酚洶资ⅲ骸吧褶r:‘甘,’岐伯、黃帝、雷公、扁鵲:‘無毒’”[4]510,而時珍自謂其“但系石英,止可暫用,不宜久服”[4]511,可見其毒性較弱。其三,方內藥相激致毒。中醫(yī)用藥講求藥方成分配合,所謂“凡藥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攝……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有相殺者,凡此七情,合和之時,用意視之。當用相須相使者良,勿用相惡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殺者,不爾勿合用也……”[2]5《備急千金要方》與《本草》等俱記丹砂惡慈石,石鐘乳畏紫石英。慈石壓丹砂,藥性不發(fā),體內積石;紫石英與鐘乳相激,催發(fā)彼此毒性,致人散發(fā)。五石散方內草藥亦有可激石藥毒之成分。例如,紫石英得人參而畏附子,石鐘乳惡人參、白術,雄黃畏黃芩,礜石畏細辛,等等,不過石散草藥中亦有解毒成分用以壓制毒性,譬如桔梗、甘草等亦常見于解石諸藥方中。輕易更改藥方,即有激發(fā)石毒的風險。其四,飲食不慎激發(fā)散毒的也有很多,如羊血激鐘乳、礜石毒,鯉魚激丹砂毒,白術忌桃李及雀肉、大蒜、青魚鲊,細辛忌生菜等等。

        事實上,服散者往往會主動刺激散發(fā),古人相信只有散發(fā)才能證明五石散起了作用。正如《諸病源候論》所說,“其病身不知,是石不和,精華不發(fā),不能致熱消疾?!盵14]167散發(fā)方能生熱,生熱才能消疾,這是服散必須催動散發(fā)的原因。許多人服散后并不能立即散發(fā),不能散發(fā)又再服散,此即上文所謂積石中毒?!凹炔患礋幔畯浂?。是以患冷癖之人,不敢寒食,而大服石,石數彌多,其冷癖尤劇,皆石性不發(fā)而積也?!盵14]167多次、大量服石以期催動散發(fā),若真催動也罷,不效則體內積石越多,中毒越深,冷癖越重。醫(yī)書記對應積石冷癖,應先下石再服散,下石藥方中多屎汁、消石、滑石之類,而消石惡曾青,滑石惡曾青、制雄黃等,藥性相克相激,多有不妥。除續(xù)服散外,也有別的辦法刺激散發(fā)?!督馍χ畏健酚涊d了許多能夠催動散發(fā)的草藥,例如鐘乳對術,硫黃對防風、細辛,白石英對附子,紫石英對人參,赤石脂對桔梗等,對散發(fā)各癥及解法亦有記載??雌饋硭坪跚昂竺?,但正反應出古人對五石散功效的看法,即不以散為毒,不以散發(fā)為毒發(fā),所有因散發(fā)而死者皆因為節(jié)度失調而已?!吨T病源候論》記載了石散內發(fā)的詳細癥候:“人進食多,是一候;氣下顏色和悅,是二候;頭身面瘙癢是三候;策策惡風,是四候;厭厭欲寐,是五候也。諸有此癥候者,皆藥內發(fā)于五臟,不形出于外。但如方法,服散勿疑?!盵14]158-159其態(tài)度顯然,不須再辨,只是這里所謂內發(fā)諸癥候其實就是五石散發(fā)的初級階段而已;所說的為養(yǎng)生延年服散之人須藉散藥發(fā)熱以達目的,于是有上述癥候時必須勤走動(即行散),亦須服溫酒以餌藥。有病在身者,服散散方須有針對,以草藥催動對應石藥,以對癥發(fā)動藥效。這樣的服散者癥候更多,身體更苦,譬如欲治心肝而通腰腳,須服人參以動紫石英。服后,人“心急而痛,或驚悸不得眠臥,或恍惚忘誤,失性發(fā)狂……乍寒乍熱,或耳聾目暗……”[14]162推而言之,所謂寒熱交加、精神恍惚、疽瘡潰爛等癥,其實是五石散內發(fā)加重的進一步癥狀,只不過或自動散發(fā),或主動催發(fā),殊途同歸而已。所謂飲冷水、食冷食、多食、冷浴的調養(yǎng)法,是以外冷鎮(zhèn)壓散發(fā)大熱;而治散發(fā)諸方,是以藥性內在壓制散發(fā)癥候。輕重不同,目的皆為服散者不至因散發(fā)痛苦而死,以續(xù)服散養(yǎng)生,并維護神效石散的聲譽。

        四、結語

        五石散散方自漢起流傳千余年不敗,散方變化因人而異。雖能治病,主效卻為令人延年成仙,其弊病甚多,但仍深為古人信服。世傳諸多激散、解散之法,都是古人逃避病與死的一條出路。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图片| 男女视频网站免费精品播放| 中文字幕34一区二区| 日本天堂免费观看|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视频7| 一区欧美在线动漫| 久久久大少妇免费高潮特黄| 99久久99久久久精品齐齐| 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日韩久久av电影| 福利视频偷拍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蜜夜内射| 大地资源中文在线观看官网第二页 | 老司机在线免费视频亚洲|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牛| 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先锋影院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专区| 美女mm131爽爽爽| 国产精品麻花传媒二三区别|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三不| 国产av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亚洲欧洲三级片A级|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香蕉 | 宅宅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资源在线一区二区三区av| 精品国内在视频线2019| 日本高清不卡二区| 白白白色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 鸭子tv国产在线永久播放| 日本一本久道| 日本成年少妇人妻中文字幕| 免费看美女被靠到爽的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99 | 能看不卡视频网站在线| 少妇爆乳无码专区| 香色肉欲色综合| 国内自拍视频在线观看h|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日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特一级熟女毛片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