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德軍
(淮南師范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 安徽 淮南 232001)
學生管理工作是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一方面要緊扣學生的身心特點,從學生的實際表現及成長目標出發(fā),采取有效措施,另一方面則要立足于時代的發(fā)展態(tài)勢,加強新技術、新方法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對于當前的學生管理工作而言,大數據技術是最為重要的技術之一,是構建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新路徑的主要依靠。高校要從大數據時代的背景出發(f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創(chuàng)新大學生管理工作。
大數據(Big Data)在目前是一種熱門趨勢,是有別于傳統(tǒng)數據的一種數據形態(tài)。當前,有關大數據的研究文獻數不勝數,但對這一定義并未形成統(tǒng)一的觀點。從宏觀定義的角度而言,大數據是有效捕捉與處理數據的集合。根據肯尼斯庫克耶和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等編寫的《大數據時代》可知大數據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具有海量性,大數據涵蓋所有層面、所有環(huán)節(jié)的數據,數據總量巨大;二是具有多樣性,不僅包括傳統(tǒng)的結構化數據,還包括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三是具有高速性,大數據依托于分布式云計算,處理速度比傳統(tǒng)數據更快;四是具有低價值密度性,大數據囊括了所有數據,但是缺乏甄別與選擇,單位數據的價值密度低;五是具有真實性,大數據的數據質量高。大數據技術是以大數據為處理對象的技術,以數據的全面處理為主要特點。隨著大數據理念的高度普及與大數據技術的廣泛應用,當前社會已經步入大數據時代。
大數據時代下,數據信息具有海量性、多樣化、速度快和價值大的顯著特征。簡而言之,與以前的數據相比,其數據量不斷增長,并且不單純表現為單一文本,還包括圖片、視頻等數據類型。大數據平臺能夠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在看似無關的數據中能找到關聯,進而找到有價值的信息,更及時地滿足管理需求。在學生管理工作中,許多高校將大數據技術應用于大學生管理工作,并且正有序深入推進,大數據收集和挖掘工作已成為大數據技術應用于高校大學生管理實踐的依據,最典型的是智慧校園建設。例如,江蘇省政府在2018年出臺并實施了《江蘇省高校智慧校園建設指導意見(試行)》,南京大學等高校制定實施了智慧校園建設規(guī)劃方案。智慧校園建設是為了實現對校園物理環(huán)境、大學生個體特征進行感知和分析,利用云計算和物聯網等先進的大數據信息技術,通過海量校園數據庫的應用,對大學生涉及的新信息進行推理和測算,不僅能滿足師生的個性化服務,而且能實現高校的科學化管理。
隨著物聯網、互聯網的迅速發(fā)展,人、物、機這三方面的高度融合使得數據規(guī)模有了爆發(fā)式的增長,社會發(fā)展步入了網絡化的大數據時代[1]。早在2010年,國外大數據研究專家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在《大數據時代》一書中前瞻性地指出,“大數據帶來的信息風暴正在變革我們的生活、工作和思維,大數據開啟了一次重大的時代轉型”,并指出大數據將帶來管理變革[2]。目前,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正面臨著大數據時代難得的發(fā)展機遇。
首先,大數據運用在高校大學生管理方面有著很好的政策支持。面對日趨激烈的國力競爭,世界各國普遍關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國民素質和增強國家創(chuàng)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國出臺了促進大數據產業(yè)發(fā)展的兩大重要政策,分別是國務院于2015年8月發(fā)布的《促進大數據發(fā)展行動綱要》和2016年12月發(fā)布的《大數據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20年)》,大數據發(fā)展已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fā)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蔽覈逃母锖桶l(fā)展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zhàn),2016年教育部新建了“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的本科專業(yè),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破解制約我國教育發(fā)展的難題,促進教育的創(chuàng)新與變革。通過大數據的推廣運用,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領域,促進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目前國內各大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快速發(fā)展,各種校園大數據應用影響著師生的學習、生活和管理,海量數據分析處理為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設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機遇,有助于進一步提升我國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水平[3]。
其次,高校大學生管理運用大數據有著豐富的數據資源。隨著數據爆炸式的增長,我們正被各種數據包圍著,正確利用大數據將給人們帶來極大的便利,一切事物都可以被數據化,思維、行為模式、認知、溝通、聯系等都變成了數據,其維度之密、頻度之高,為大學生管理領域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極為豐富的資源。大數據環(huán)境下的檔案資源的云計算和云存儲的技術變革,有效、豐富的互動性和直接性檔案資源,更為大學生管理提供了專業(yè)科學的決策參考智慧庫。學生管理研究范圍也在不斷擴展,很多學生管理問題如思想動態(tài)、高校輿情、主觀幸福感、個體行為偏好、個體認知、人際互動和人際關系等借助大數據都能得到更為準確的結果和可視化呈現,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研究的起始點[4]。
最后, 高校大學生管理運用大數據有著較多的技術支撐。國內外專業(yè)的大數據公司發(fā)展迅速,現在已經有許多大數據上市公司,如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巨頭,華為、浪潮、中興等國內領軍企業(yè),涵蓋了數據采集、數據存儲、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以及數據安全等領域,他們可以開發(fā)適合學生事務管理的大數據分析工具,實現學生數字檔案資源的有效挖掘與利用,推進高校管理科學化、信息化和精細化建設[5]。
總體而言,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高校變革大學生管理工作、優(yōu)化大學生管理工作路徑提供了技術支撐,有著良好的發(fā)展前景。但相比于技術層面的發(fā)展,管理活動的變革具有一定的滯后性。當前不少高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仍然沿用舊有方式,大數據時代對傳統(tǒng)的管理方式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
首先,信息環(huán)境的挑戰(zhàn)。進入新世紀以來,信息化建設成為高校建設的重點內容,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高校信息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果,并形成了集硬件設備及軟件系統(tǒng)為一體的管理環(huán)境。大數據技術作為信息技術在新時代的產物,對硬件設備及軟件系統(tǒng)的需求與傳統(tǒng)信息技術有著很大的差別。換言之,當前的信息環(huán)境并不能很好地滿足大數據技術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需求。以高校教務部門的軟件系統(tǒng)為例,其涵蓋多個不同類別的管理子系統(tǒng),如網絡學習管理系統(tǒng)、專業(yè)管理系統(tǒng)、考試系統(tǒng)等,各系統(tǒng)由不同企業(yè)研發(fā),數據之間缺乏銜接,無法實現數據完全整合的目標。
其次,數據處理難度提升。信息時代數據成為學生管理中的重要資源,數據處理是實現數據價值的核心路徑。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得數據處理難度呈幾何級數上升,因為大數據將大量的半結構化數據、非結構化數據均納入數據處理的范疇,增加了數據搜集的難度。以微信朋友圈信息為例,大學生每天發(fā)布的朋友圈信息少則一兩條,多則十余條,管理者每天面對的數據量極為龐大。與數據量激增相伴而生的是數據質量的下降,特別是單位數據的質量呈顯著下降的態(tài)勢,海量數據中有大量的無效數據或者干擾數據,也增加了數據處理的難度。
再次,對管理隊伍的要求提高。對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而言,管理隊伍主要由兩個部分構成:一部分是專業(yè)教育領域的師資隊伍,包括課程教師以及學校教務部門人員,另一部分是輔導員隊伍。在信息時代,管理隊伍大都具備一定程度的信息意識以及信息技術操作技能,能夠從事簡單的信息管理工作。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傳統(tǒng)的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顛覆性的影響,個性化管理、預防性管理等成為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趨勢。而大數據挖掘及處理技術都需要具有計算機專業(yè)知識的人員操作,而管理隊伍的專業(yè)能力與職業(yè)素養(yǎng)有時并未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而得到有效提升,管理隊伍在大數據時代的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力不從心之感,影響了管理效果。
最后,大數據應用的技術平臺建設相對滯后。科學技術的關鍵在于應用,涉及大數據應用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技術支持,如獲取數據、存儲數據、計算數據、傳送數據、挖掘數據、應用數據和安全管理數據等環(huán)節(jié),各技術環(huán)節(jié)之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且有序銜接,這是合理利用大數據的關鍵。很多組織機構隨潮流搭建網絡管理平臺,不僅對系統(tǒng)的技術架構和技術實現方案不夠了解,工作中也未能聽取下層管理者的建議,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此外,技術平臺采集數據的質量差導致數據分析結果不客觀,數據分析存在錯誤、具有誤導性或者數據達不到量化的目標也會導致不能完全、實時反映大學生的真實狀況[6]。
信息時代的到來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教育信息化也成為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關鍵,學生管理的信息化則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內容。歷經多年的信息化建設,高校大學生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已經得到了顯著提升,數據在管理資源中的地位與價值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與重視。但當前學生管理工作中所依托的數據多為結構化數據,且在數據的分析中以因果關系的分析為主。事實上,信息時代的數據具有海量性,結構化數據雖然單位價值密度大,但總體價值顯然低于總體數據。并且數據之間的關系呈現多樣化,因果關系并不能呈現出數據間關系的全貌,不利于學生管理工作的深入開展。因此,大數據時代下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新路徑的建設必須增強大數據意識,以數據搜集為前提,緊扣大數據時代學生管理工作的需要,增強數據搜集的意識。一方面,要重視數據搜集的全面性。大數據時代下,任何數據均有特定的價值,是構成數據總量的組成部分,因此在數據搜集中要具有全局視野,將所有相關數據均納入搜集的范圍,形成數據資源庫。另一方面,要重視數據搜集的全過程性。學生管理工作具有很強的動態(tài)性,任何階段均可能產生大量的數據,在數據搜集中要立足于各階段的特點,使數據搜集工作覆蓋學生管理的全過程,確保數據搜集總量的完整性。
大數據涵蓋了結構性數據、半結構性數據、非結構性數據,具有大容量、多樣性和復雜性等特點,是傳統(tǒng)的信息工具無法處理的數據形態(tài)[7]。大數據的基本特征決定了處理方式必須有別于傳統(tǒng)的處理方式,否則不僅會出現處理效率低下的問題,也會影響大數據價值的充分實現。因此,在大數據時代下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新路徑的建設中,數據處理效率的提高必須作為重點,讓大數據時代的信息數據處理在總量上更大,在速度上也更快。對此,高校首先要創(chuàng)新數據處理方式,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做好大數據的云計算工作。云計算是數據信息分布式計算和并行計算等融合發(fā)展的產物,是一種全新的計算方式,它以按用量付費為主要特點,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網絡訪問模式。它可以有效地進入可配置的海量計算資源共享池,其計算方式是與大數據技術相匹配的,對于大數據價值的發(fā)掘與應用意義深遠。同時,高校也要重視新型數據處理工作的使用,結合大數據技術的發(fā)展趨勢及其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動態(tài),選擇適宜的新型數據處理技術,引導管理者掌握數據發(fā)掘、分析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從而提升學?;诖髷祿夹g的學生管理工作水平,使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真正緊扣時代的發(fā)展特點,凸顯學生管理工作的時代性、技術性、標準性。
信息時代的到來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社會的交往方式,大學生群體越來越依賴信息平臺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觀點,并且不同的信息平臺在表達內容上也有一定的差別,比如微博就具有公開性、開放性較強的特點,而微信朋友圈具有更強的私密性,僅有圈內好友能夠看到消息,還可以指定好友看見某條消息。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高校搜集學生的各類信息提供了巨大的便利,管理者可以將學生管理與輿情管控有機結合起來,整合各網絡平臺中所留下的學生信息,借助大數據技術的數學算法,發(fā)掘海量信息中的有效資源,預測相關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或者已經發(fā)生事情的危害性,從而構建學生管理的預警機制。這有助于推動學生管理問題從事后應對向事前防范轉變,顯著提升學生管理工作的效果[8]。不僅如此,大數據技術在群體性問題的分析中也有著重要的價值,借助大數據技術強大的信息搜集與處理能力,能夠對不同年級、不同專業(yè)、不同性別的大學生群體所面臨的共性問題進行歸納整理,提升學生管理工作的效率。比如一年級學生剛從中學階段步入大學階段,大都存在適應性問題,不少學生未能有效融入大學生活,并且在學習環(huán)境陡然轉變的條件下,出現消極懈怠的心理,因此掛科的學生不在少數,管理者要善于見微知著,從大數據分析預測的結果出發(fā),采取積極的防范應對措施。
無論以何種技術作為學生管理的基礎,管理隊伍都是大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擔者與實際負責人,因此管理隊伍自身的專業(yè)素質以及職業(yè)素養(yǎng)對大學生管理工作的質量與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以及大數據技術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為管理隊伍創(chuàng)新管理模式提供了便捷條件,當然也對其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滿足大數據時代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新路徑構建的需要,高校需要加強管理隊伍的建設,具體可從以下幾點出發(fā)采取有效的措施:首先,增強大數據意識。大數據不僅僅是指數據的總量大,更是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管理隊伍要增強大數據意識,在深入了解大數據的內涵、價值、特點和運用方法的基礎上,真正認識到大數據之于大學生管理工作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重要性。其次,提升大數據技術的操作能力。在大數據技術深入發(fā)展與廣泛應用的宏觀背景下,高校大多具備了綜合性的信息管理平臺,在教務管理、學生管理等工作中均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高校要著力提升管理隊伍的信息搜集能力以及信息分析能力,提升管理隊伍的操作技能,使大數據技術成為創(chuàng)新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式。最后,提高大數據分析結果的應用能力。大學生管理者要以數據分析結果作為學生管理工作的參考借鑒,以數據分析結果來提升管理工作的針對性。
在大數據時代,各種結構化、半結構化乃至非結構化數據成為學生管理的重要資源,高校在重視數據管理作用、充分發(fā)揮數據管理價值的同時也要從大數據時代的特點出發(fā),落實學生管理制度的建設,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便是加強數據安全制度建設[8]。事物都有兩面性,大數據是把雙刃劍,它可以服務于管理,但同時隱藏著非常大的信息風險,如果將大學生的隱私泄露,給大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極大。大數據以數據來源的廣泛性以及數據總量的龐大性為主要特征,其中不少數據具有很強的私密性,比如大學生社交工具中所發(fā)布的信息,一旦被泄露會導致嚴重的信息安全事件。因此,高校要設置專門的數據安全管理員,全面負責學生數據的安全管理工作。以數據存儲為例,傳統(tǒng)的存儲方式已經難以滿足大數據時代的需要,還容易出現損壞、丟失的現象,高校要借助云存儲技術,將海量的學生數據保存到云端,同時加強各種數據安全技術在學生數據管理中的應用,比如數據加密技術、雙向認證技術等,最大限度地降低數據泄露現象發(fā)生的概率[9]。大數據在為管理者提供數據支撐與技術支持的基礎上,也對管理者的職業(yè)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數據使用環(huán)節(jié)是數據泄露的主要環(huán)節(jié),管理者有意或無意的疏忽,均可能出現學生信息泄露事件,給學生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比如防不勝防的電信詐騙。因此,高校應加強大學生管理者的思想素質建設和信息保護安全教育,對管理者的行為需要制度來進一步約束,而作為管理者要恪守職業(yè)準則,有效保護大學生的隱私。
高校學生管理正處在全球化、網絡化、信息化的背景下,大數據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以及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路徑的變革與創(chuàng)新提供了條件[10]。從大數據時代的技術發(fā)展水平出發(fā),加強大數據技術與學生管理工作的融合,成為提高高校管理工作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高校需要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構建學生管理的新平臺,有效利用智慧校園、智慧課堂等新載體,不斷創(chuàng)新與完善基于大數據技術的學生管理工作路徑,增強學生管理工作的效果,為高校發(fā)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