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內(nèi)外》高中版×魏瀟
提到德國,你首先想到的或許是柏林,或許是球隊,又或許是牧羊犬,多半不會是耶拿這座歷史老城。
但如果提起歌德、席勒、格爾、費希特、馬克思這些享譽中外的名人,必定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而這些各個領(lǐng)域的大師們,都來自坐落于在耶拿市的耶拿大學。
在大連上學的魏瀟參加了學校的交換留學項目,告別了故鄉(xiāng)和父母,
從中國的遼東半島飛到了西半球的德國耶拿,走進了這所盛產(chǎn)大師的百年老校。
她將在這里度過兩年的留學生活,在這座歷史底蘊豐厚的小城里進修德國文學,
讓自己逐漸融入這座城市的文化之中,為中德交流做出一份小小的貢獻。
01.沒法視金錢如糞土但糞土約等于金錢
課高:在德國留學期間,有遇到什么文化差異比較大或者說比較意外的事情嗎?
魏瀟:在異國他鄉(xiāng),文化差異肯定是有的,不過只要以一種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主動去適應(yīng)新的環(huán)境就好了。讓我感到最意外的事情嘛應(yīng)該是我剛來德國的時候遇到的一件事。那一次,我跟其他的留學生同學一起去麥當勞吃飯,吃到中途我去了一趟衛(wèi)生間,才發(fā)現(xiàn)在德國的麥當勞上廁所是要收費的!
課高:在麥當勞上廁所居然要收費!我還真的是第一次聽說!
魏瀟:對?。‘敃r我還以為自己遇到騙子了呢。后來我問了其他學生才知道,在德國,很多公共廁所,包括一些快餐店的衛(wèi)生間都是付費使用的。用一次大約0.5歐到1歐,據(jù)說是為了提高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這件事還是讓我挺意外的,畢竟在國內(nèi)的餐飲店用衛(wèi)生間都是免費。
課高:大家都說去歐美留學要花很多錢的,原來是這么回事啊哈哈,那你有沒有感覺生活開銷負擔特別重?
魏瀟:哈哈哈,完全沒有哦!我個人覺得,德國應(yīng)該是歐美發(fā)達國家中學費、生活費、教育質(zhì)量綜合起來性價比最高的國家了。
課高:怎么說?
魏瀟:雖然德國早就說,教育制度要改革,但到目前為止,還是只有極少數(shù)大學在收學費。絕大部分高等學府從大學本科到研究生都是完全免費的,除非你修了第二學位,學校才會對你的第二學位征收部分學費。不過,德國還有一些大學,比如我們學校,也會對很久都畢不了業(yè)的學生征收學費。當然了,這可能也是為了變相促進學生專心讀書,好好學習啦!
課高:哇,實名嫉妒德國的學生!在中國,應(yīng)該只有免費師范生不用交學費吧!
魏瀟:哈哈,在德國上學的話,還有一個特別的開銷,那就是每個學期都要交一定金額的學籍注冊費。其實價格也不是很貴,而且這個費用里面還包括了市內(nèi)交通費,類似于我們國內(nèi)辦的學生公交卡吧。
課高:這樣算起來,你的日常花費應(yīng)該都是在衣食住行上了,一個月的開銷大概有多少啊?
魏瀟:按每月計算的話,房租大概250—300歐,日常飲食大概200歐,偶爾買衣服和學習用品大概100歐,每個月去附近城市旅行大概100歐。所以,如果按照我個人的開銷來看的話,每個月大約只需要700多歐就足夠生活得很好了。
課高:聽起來還不錯呀。????
魏瀟:是的,如果想過得更舒服一點,更好地體驗一下德國人原汁原味的生活,比如租房選單身公寓,隔三差五下館子,一有空就出去旅行的話,每個月的開銷一般也不會超過1000歐。節(jié)約一點的話,在德國生活的開銷也不算特別難以承受。
02.在德國吃中餐要學會用刀叉
課高:有些歐美電影里吃西餐很繁瑣,在德國吃飯有什么必須遵守的禮節(jié)嗎?
魏瀟:其實還好,德國的就餐規(guī)矩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繁瑣,但有些特殊的禁忌還是要注意的。比如德國人吃飯的時候,都是要把食物用公共餐具放到自己的餐盤里,再用自己的餐具吃。不同食物所用的餐具也盡量不要混用,比如吃魚和肉用的刀叉就不要用來吃甜品或奶酪。
課高:嗯,確實沒有很復雜,并且很好地杜絕了食物之間互相串味。
課高:德國有什么必吃的美食呀?求介紹!
魏瀟:最著名的肯定是德國香腸和啤酒呀!除此之外,還有馬鈴薯豌豆湯、德式生魚片、烤雜肉、酸菜鍋、蘋果酥、煎甜餅等等。
課高:食物的味道怎么樣?還能適應(yīng)嗎?
魏瀟:德國的日常飲食以豬肉和土豆為主,主食一般就是面包,菜肴比較油膩,以酸、咸口味為主,調(diào)味較為濃重。雖然味道還是能接受的,但對于吃慣了山南海北的中國胃來說可能真有點單調(diào)。德國的一些商業(yè)區(qū)有中餐館,如果想念家鄉(xiāng)的味道,可以去點兩單回味一下,小攤販賣的披薩餅、漢堡、熱狗等快餐也是物美價廉的好選擇。
課高:選擇還挺多的嘛。
魏瀟:可是!這里必須“可是”一下了,因為不少中餐館在口味上已經(jīng)被德國化了,吃的時候只給刀叉,沒有筷子你敢信?剛來德國的時候,用刀叉吃飯的感覺真的是超級不適應(yīng)??!只想跪求上帝或食堂大媽賜給我一雙筷子,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就逐漸習慣了,剛回國的時候反而發(fā)現(xiàn)筷子用得不太順手了,哈哈。??????
課高:食堂飯菜感覺怎么樣?性價比高不?
魏瀟:耶拿大學有很多座食堂,分別坐落在耶拿市的各處,不同的食堂口味也各有特色。平均來看,飯菜口味還是很不錯的,大廚都發(fā)揮得很穩(wěn)定,價格也比較平易近人,跟國內(nèi)的大學食堂差不多。
課高:會自己做飯嗎?
魏瀟:剛開始是不會的,但是后來因為生活所迫,就自己做了。我剛來德國的時候,口語不太好,經(jīng)濟也不太寬裕,基本上三餐都是在學校食堂解決的。雖然食堂價格不貴,但后來我還是跟室友一起買了炊具,自己在家做飯了。這樣不僅能在伙食費上節(jié)省不少,能夠吃到的食物種類也更豐富,而且最最最重要的是,想吃中國菜的時候可以隨時做來解饞!
03.每天工作五小時輕松變身萬元戶
課高:你會經(jīng)常去歐洲其他國家旅行嗎?又下館子又出去玩會不會生活費不夠花?
魏瀟:如果我制定好了旅行計劃,就會提前在假期的時候出去打工賺錢。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果想去歐盟其他國家旅行肯定就要先攢錢啊。不過我覺得因為歐盟的存在,到歐洲其他國家玩一圈的開銷其實和在國內(nèi)到旅游城市玩一圈的價格也差不了太多。
課高:這倒是真的,聽朋友說在歐洲國家旅行,機票不會特別貴,還很方便。
魏瀟:而且大學的假期很長,平時我打工的薪水也很高。我個人覺得,留學生除了日常學習和生活之外,如果有條件的話是一定要出去旅行一下的。
課高:一般都有哪些兼職???選擇多嗎?
魏瀟:選擇還蠻多的,除了最常見的餐廳服務(wù)生和便利店收銀員之外,在一些大學里也會有很多教授定期公開招收學生兼職,做一些教輔和整理信息等相關(guān)的工作。時薪雖然比公司或店鋪稍低一些,但工作也比體力活要清閑,收入呢,也能偶爾讓自己美美地吃上一頓。
課高:這個真的很棒啦!在學校里就可以把錢賺了,方便又快捷。????
魏瀟:是的,像是我們學校的教授研究組,就經(jīng)常招收學生兼職,做一些電腦編程等相關(guān)工作,時薪10—15歐。留學生如果身負電腦技術(shù)等一技之長的話,是很容易在大學里找到輕松又賺錢的兼職的。除了大學之外,很多德國企業(yè)也會經(jīng)常放出一些專供大學生兼職的職位,上學期間或假期時都有,薪酬通常也是按小時計算。一般如果在假期做全職工作的話,每個月工作160個小時,就能賺到1500歐以上的工資。
課高:為什么我有一種在德國賺錢很容易的錯覺。
魏瀟:哈哈哈,理論上是這樣的。所以,如果家境條件不太好但是又想去德國學習的話,也不必太過擔心經(jīng)濟負擔的問題。只要讀書足夠用功,打工時不怕吃苦,選擇在上學時半工半讀,或者利用假期去企業(yè)做全職、兼職,都是可以完全cover自己在德國上學期間的所有費用噠!
課高:半工半讀不會很累嗎?
魏瀟:累肯定是有點累的,但是習慣了之后會覺得這樣的生活很充實。況且德國對于留學生打工還是很友好的,留學生在上學期間,按照規(guī)定,每周可以參加20個小時以內(nèi)的兼職工作,假期時則可以參加每周40小時的全職工作,而且可以直接投簡歷上崗工作,完全不需要另外申請工作簽證,十分方便。
課高:又是念書又是打工,還要出去旅游,我覺得你的交換生活應(yīng)該很充實。
魏瀟:確實是的,見見世面,體會一下異國的風土人情和美食美景,又或者兼職打工,自己賺錢自己花,這些經(jīng)歷都不會白費。它們都會成為我人生中的一部分,豐富人生的層次,讓我的眼界更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