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蔓姝,韓遠山,王宇紅
(1.湖南中醫(yī)藥大學(xué) 藥學(xué)院,湖南 長沙 410208;2.湖南中醫(yī)藥大學(xué)第一附屬醫(yī)院,湖南 長沙 410007;3.湖南省中藥粉體與創(chuàng)新藥物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湖南 長沙 410208)
丹參(Salviamiltiorrhiza)為唇形科鼠尾草屬植物丹參干燥的根及根莖,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上品[1]。丹參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經(jīng)、清心除煩等功效,為活血化瘀的著名中藥[2]。現(xiàn)代藥理學(xué)研究表明,丹參中作用于心血管的主要有效成分為水溶性酚性物質(zhì)[3-4],其中尤以丹酚酸B含量最高,活性最強。傳統(tǒng)丹酚酸的提取方法為水回流提取,得到的水溶性雜質(zhì)多,且純化工藝步驟繁瑣,操作復(fù)雜,成本高[5]。大孔樹脂是近年來發(fā)展起來的一種以吸附和分子篩原理相結(jié)合的分離材料,具有穩(wěn)定性高、選擇性好、再生處理方便、吸附速率快、不受無機鹽類、強離子和低分子化合物影響的優(yōu)勢[6-8]。利用大孔樹脂吸附分離技術(shù)對丹參提取液進行分離純化,以丹酚酸B含量為指標(biāo),通過靜態(tài)和動態(tài)吸附-解吸附變化,考察最佳分離純化條件,并優(yōu)化其工藝,現(xiàn)報道如下。
AY120 Shimadzu電子分析天平(Shimadzu Corporation Japan);98-1C型數(shù)字控溫電熱套(天津市斯特儀器有限公司);SHZ-Ⅲ型循環(huán)水真空泵(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旋轉(zhuǎn)蒸發(fā)儀(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RE-52A );TL9900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SK2200HP超聲波清洗器(上??茖?dǎo)超聲儀器有限公司,功率250 W,頻率30 kHz);PHS-25酸度計(上海雷磁儀器廠);TU-1901型雙光束紫外分光光度計(北京普析通用儀器責(zé)任有限公司);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譜儀(美國HP公司);Hypersil BDS C18色譜柱(Thermo)(4.6 mm×200 mm,5 μm);HA121-50-01型超臨界萃取裝置(江蘇南通華安超臨界萃取有限公司);SA-6000自動血流變測試儀(北京賽科希德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丹參酮IIA(批號:110766-201520,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純度≥98%);丹酚酸B(批號:111562-201615,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純度≥99%);丹參藥材(由湖南中醫(yī)藥大學(xué)第一附屬醫(yī)院提供);色譜甲醇(SPECTAUM);色譜乙腈(SPECTAUM);冰醋酸(湖南匯虹試劑有限公司);大孔吸附樹脂:D101(天津農(nóng)藥股份有限公司);HPD100,HPD600(滄州寶恩化工廠);AB-8,NK-II,SIPI905(南開大學(xué)化工廠)。
SPF級雄性SD大鼠48只,體重180~220 g,購自湖南斯萊克景達實驗動物有限公司(動物許可證號 SCXK(湘)2013-0004)。
2.1.1 乙醇超聲提取 參照《動植物藥有效成分提取分離和藥理活性篩選匯編》方法[9],取丹參藥材100 g,加10倍量乙醇浸泡12 h,再加5倍乙醇超聲提取2次,每次1h,合并提取液,減壓濃縮至干,加水溶解后,采用大孔樹脂吸附純化,以50%乙醇洗脫,得洗脫液,減壓濃縮至干,編號為①。
2.1.2 不同濃度乙醇提取 參照《中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復(fù)方丹參片中丹參提取方法,取丹參藥材100 g加8倍量乙醇回流提取1.5 h,過濾,濾液回收乙醇,減壓濃縮至干,備用;藥渣加6倍量50%乙醇回流提取1.5 h,過濾,濾液回收乙醇,減壓濃縮至干,備用;藥渣加6倍量水提取2 h,過濾,濾液減壓濃縮至干,備用;合并上述浸膏,編號為②。
2.1.3 SFE-CO2萃取 取丹參藥材100 g,采用SFE-CO2萃取,以萃取壓力22 MPa、溫度40 ℃、解析壓力22 MPa、溫度40 ℃、夾帶劑為30%藥材量的乙醇的條件對丹參脂溶性成分進行萃取,得萃取物備用;藥渣同“2.1.1”項下處理,所得浸膏與萃取物合并,編號為③。
以丹參酮IIA和丹酚酸B的提取量為考查指標(biāo),對3種工藝制備的樣品進行化學(xué)成分比較研究。參照中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丹參項下丹酚酸B、丹參酮IIA含量測定方法進行檢測。
2.2.1 色譜條件 丹酚酸B: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乙腈-0.02%磷酸水為流動相,進行梯度洗脫;柱溫為20 ℃;檢測波長為270 nm。丹參酮IIA:用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乙腈-0.1%磷酸水(22∶78);柱溫為20 ℃;流速為1.2 mL/min;檢測波長為286 nm。兩者理論塔板數(shù)均不低于6 000。
2.2.2 對照品溶液制備 精密稱取丹酚酸B對照品10 mg,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水(8∶2)至刻度,搖勻,即得(丹酚酸B濃度0.1 mg/mL)。精密稱取丹參酮IIA對照品10 mg,置于50 mL棕色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2.5 mL,置于25 mL棕色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丹參酮IIA濃度20 μg/mL)。
2.2.3 供試品溶液制備 取上述3種樣品浸膏,精密稱定,置于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 mL,密塞,稱定重量,加熱回流1 h,取出,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溶液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用0.22 μm微孔濾膜過濾,取續(xù)濾液,即得。
2.2.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兩種對照品溶液與三種供試品溶液各10 μL,依次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結(jié)果表明,采用SFE-CO2萃取后藥渣再醇提的方法優(yōu)于其他兩種提取方法。見表1。
表1 不同提取方法對提取率的影響
注:指100g丹參藥材中丹酚酸B、丹參酮IIA的提取量;丹參藥材中丹酚酸B的含量不少于3.0%、丹參酮IIA的含量不少于0.25%。
2.3.1 動物造模方法及分組 先給予大鼠皮下注射大劑量腎上腺素模擬暴怒時機體狀態(tài),再以冰水浸泡模擬寒邪侵襲,二者綜合作用可迅速復(fù)制出血液流變性呈黏、濃、凝、聚的模型[10-12]。因血瘀模型形成較迅速,故采用預(yù)防性實驗治療[13],即先給藥7 d,待活血化瘀作用出現(xiàn)時,再開始造模。取雄性SD大鼠48只,按體重隨機分為空白對照組,血瘀模型組,陽性藥物組(復(fù)方丹參片),丹參①、②、③組。給藥組每日灌胃給藥1次,連續(xù)給藥7 d,空白對照組和血瘀模型組大鼠給予等體積生理鹽水。第7 天給藥1 h后,除空白對照組外,其他各組大鼠均皮下注射鹽酸腎上腺素注射液0.08 mL/100 g,共2次,每次間隔4 h,在兩次注射之間,將大鼠放入0℃冰水中,浸泡5 min后取出??瞻讓φ战M大鼠皮下注射等體積的生理鹽水,且不放入冰水中。
2.3.2 測定指標(biāo) 所有大鼠禁食12 h,次晨股動脈采血,3% EDTA抗凝,測定纖維蛋白原,另用肝素抗凝,采用血流變測試儀測定血液流變學(xué)指標(biāo)。
2.3.3 結(jié)果 模型組大鼠全血黏度、血漿黏度、紅細胞壓積指數(shù)高于正常對照組。與模型組相比,藥物組大鼠全血黏度、血漿黏度、紅細胞壓積指數(shù)、纖維蛋白原,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等明顯降低。組間比較可得,丹參①和丹參③具有較好的改善血液流變學(xué)的作用,兩者之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效果皆明顯優(yōu)于丹參②??紤]工藝的簡化和穩(wěn)定以及節(jié)約成本因素,宜選擇乙醇超聲提取。見表2、表3。
表2 丹參不同提取液對大鼠血液流變學(xué)參數(shù)的影響
注:與空白對照組比較,++P<0.01,+P<0.05;血瘀模型組比較,**P<0.01,*P<0.05。
表3 丹參不同提取液對大鼠血液流變學(xué)參數(shù)的影響
注:與血瘀模型組比較,**P<0.01,*P<0.05。
2.4.1 供試品溶液制備 取“2.1.1”項下干浸膏粉末,加水溶解成濃度為0.3 g生藥/mL(含丹酚酸B為9.9 mg/mL)的供試品溶液備用。
2.4.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丹酚酸B對照品,加蒸餾水制成0.12 mg/mL濃度的溶液,備用。
2.4.3 大孔樹脂前處理 稱取適量各型號大孔樹脂,無水乙醇浸泡24 h后裝柱,加乙醇靜止浸泡4 h后,以2 BV/h流速通過樹脂柱至洗脫液加水不出現(xiàn)白色渾濁,蒸餾水洗至無醇味;5%HCl浸泡洗脫4 h,體積流量4 BV/h,蒸餾水洗至流出的洗脫液呈中性,0.2%NaOH浸泡洗脫4 h,體積流量4 BV/h,蒸餾水洗至流出的洗脫液呈中性。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0.5、1.0、1.5、2.0、2.5、3.0 mL,分別置于10 mL量瓶中,加蒸餾水至刻度,搖勻,作為不同濃度的對照品溶液。分別于286 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以濃度為橫坐標(biāo),吸光度為縱坐標(biāo),繪制標(biāo)準(zhǔn)曲線,回歸方程為Y=0.03824X+0.001 7,相關(guān)系數(shù)r2=0.9995,表明丹酚酸B在10.0~90.0 μg/mL濃度范圍內(nèi)與吸光度值線性關(guān)系良好。
比上柱量S:達吸附終點時,單位質(zhì)量干樹脂吸附夾帶成分的和。S=(上柱液中成分質(zhì)量-過柱流出液中成分質(zhì)量)/干樹脂質(zhì)量。
比吸附量A:單位質(zhì)量干樹脂吸附成分的總和。A=(上柱液中成分質(zhì)量-過柱流出液中成分質(zhì)量-洗脫成分質(zhì)量)/干樹脂質(zhì)量。
比洗脫量E:吸附飽和后,用一定量溶劑洗脫至終點,單位質(zhì)量干樹脂洗脫成分的質(zhì)量。E= 洗脫成分質(zhì)量/干樹脂質(zhì)量。
2.7.1 吸附樹脂的篩選 按照“2.4.3”項下的方法對5種樹脂進行預(yù)處理,取適量(相當(dāng)于1 g干樹脂)處理后的樹脂,裝入玻璃柱中。將質(zhì)量濃度為9.9 mg/mL的丹參樣品液1 mL,加于各柱頂,先用水以相同的流速洗脫,再用10%、20%、30%乙醇梯度洗脫,分段收集過柱殘液與水洗液,供含量測定用。根據(jù)計算結(jié)果可知,不同樹脂對丹酚酸B的吸附與解吸附效果有差別,其中在SIPI905與D101樹脂的比上柱量和比洗脫量都較大,說明這兩種型號的樹脂吸附與解吸附的性能較強,較宜選擇使用。見表4。
表4 丹酚酸B的吸附和洗脫量
2.7.2 吸附速率測定 按照“2.4.3”項下的方法對5種樹脂進行預(yù)處理,取適量(相當(dāng)于1 g干樹脂)處理后的5種樹脂,置于具塞錐形瓶中,加樣品液2 mL,至恒溫震蕩器中室溫振蕩,分別于0、2、4、6、8、18 h取樣,測定樣品液中丹酚酸B的含量,計算樹脂對樣品的比吸附量,根據(jù)以下公式計算吸附速率。結(jié)果表明,SIPI905樹脂的吸附速率最快,綜合考慮2個因素,以選擇SIPl905樹脂為佳。見表5。
Kt=-ln(1-Qt/Q)。注:Kt:吸附速率常數(shù);T:吸附時間;Qt:t時間內(nèi)的吸附量;Q:平衡吸附量。
表5 不同樹脂類型對丹酚酸B的吸附速率 K(h-1)
2.7.3 樣品濃度對吸附效果影響 按照“2.4.3”項下的方法對SIPI905樹脂進行預(yù)處理,稱取6份處理后的樹脂,濕法裝柱。將6份丹酚酸B質(zhì)量濃度為0.5750、0.8625、1.1500、1.4375、1.7254、2.3000 mg·mL-1的樣品液2 mL,分別加于各柱頂,用水以相同流速通過大孔樹脂,待完全吸附后,測定吸附后樣品液中丹酚酸B含量,計算比吸附量。從結(jié)果可以看出,隨著樣品液濃度的增加,比吸附量也相應(yīng)增加,且比吸附量與樣品的濃度之間符合弗蘭德里希(Freundlich)吸附等溫式和朗繆爾(Langmuir)方程,由此可見二者之間主要以物理吸附為主。見表6。
表6 樣品濃度對大孔樹脂吸附的影響
注:C0上柱樣品丹酚酸B的濃度,X/M比吸附量。對Frendlich公式擬合:lgX/M=1.0265lgC0+0.8562,r=0.9818;對Langmuir公式擬合:1/X/M=0.1289/C0+0.0092,r=0.9723。
2.7.4 鹽溶液對吸附效果的影響 按照“2.4.3”項下方法對SIPI905樹脂進行預(yù)處理,稱取5份(相當(dāng)于1 g干樹脂)預(yù)處理后的SIPI905型樹脂置于具塞錐形瓶中,加入2 mL丹參樣品液,再分別往瓶中加入質(zhì)量分?jǐn)?shù)為0%、4%、8%、12%、16%NaCl溶液1 mL。于25 ℃、120 r/min水浴恒溫恒速振蕩1h,抽濾得上清液,測量濾液中丹酚酸B含量并計算樹脂的比上柱量。從表7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鹽溶液的存在會使比上柱量減小,因此樣品液中應(yīng)避免鹽類。見表7。
表7 鹽溶液濃度對大孔樹脂吸附的影響
2.7.5 溫度對吸附效果的影響 按照“2.4.3”項下方法對SIPI905樹脂進行預(yù)處理,稱取5份等量(相當(dāng)于1 g干樹脂)預(yù)處理后的SIPI905型樹脂置于具塞錐形瓶中,并加入2 mL丹參樣品液,放置在120 r/min的振蕩器中,于20℃、30℃、40℃、50℃、60℃條件下震蕩1 h,抽濾得上清液,測定濾液中丹酚酸B含量。結(jié)果表明,溫度對吸附純化的效果影響較大,在室溫范圍內(nèi)對吸附影響較小,比上柱量隨著溫度的升高而下降。見表8。
表8 溫度對大孔樹脂吸附的影響
2.7.6 最大上樣量的確定 按照“2.4.3”項下方法對SIPI905樹脂進行預(yù)處理,稱取處理后的SIPI905型樹脂適量5份(相當(dāng)于5g干樹脂),分別裝入5根層析柱,加樣品液5、10、15、20、25 mL,靜置30 min,流出液重吸附3次,再用蒸餾水、20%乙醇各100 mL洗脫,收集20%乙醇洗脫液,測定丹酚酸B含量。結(jié)果表明,上樣量達15 mL后,洗脫液中丹酚酸B含量無顯著性增加,即超過樹脂的吸附容量,因此15 mL為飽和上樣量。見表9。
表9 上柱量對丹酚酸B得量的影響
2.7.7 最佳吸附時間的確定 按照“2.4.3”項下方法對SIPI905樹脂進行預(yù)處理,稱取處理后的SIPI905型樹脂適量5份(相當(dāng)于5 g干樹脂),分別裝入5根層析柱,取15 mL丹參樣品液上樣,流出液重吸附3次,5根層析柱分別靜置10、15、30、60 min,依次用蒸餾水、20%乙醇各150 mL洗脫,收集20%乙醇洗脫液,測定丹酚酸B含量。結(jié)果表明,靜置30 min時,洗脫液中丹酚酸B含量最高,時間過短,吸附不完全,時間過長,解吸附難。見表10。
2.8.1 洗脫溶劑選擇 按照“2.4.3”項下方法對SIPI905樹脂進行預(yù)處理,裝柱(柱內(nèi)徑與長度比為1∶10,干重10 g),取15 mL丹參樣品液上樣,依次用蒸餾水、10%、20%、30%、50%乙醇各200 mL梯度洗脫,流速為1 mL/min,每50 mL收集1份,共20份;分別蒸干,加蒸餾水溶解,過濾,定容至5 mL,編號,測定丹酚酸B含量。以樣品編號為橫坐標(biāo),丹酚酸B含量為縱坐標(biāo),繪制洗脫曲線。結(jié)果表明,20%~30%的乙醇洗脫液中丹酚酸B含量較高,占總得率的88.2%,且解吸附能力20%乙醇強于30%乙醇,故確定洗脫條件為先用蒸餾水洗去雜質(zhì),再用20%乙醇洗脫丹參中丹酚酸B。見圖1。
表10 吸附時間對丹酚酸B得量的影響
圖1 丹參樣品液洗脫曲線
2.8.2 洗脫溶劑用量的選擇及洗脫率的測定 按照“2.4.3”項下方法對SIPI905樹脂進行預(yù)處理,裝柱(柱內(nèi)徑與長度比為1∶10,干重10 g),取15 mL丹參樣品液上樣,靜置30 min,先用250 mL蒸餾水洗脫,再用20%乙醇250 mL分次(50 mL/次)洗脫,洗脫液流速為1 mL/min,共收集5份,分別蒸干,用甲醇溶解,過濾,定容至5 mL,分別測定丹酚酸B得量。結(jié)果表明,丹酚酸B集中在前150mL內(nèi)被洗脫,故確定20%乙醇洗脫劑用量為150 mL。見表11。
表11 洗脫溶劑用量對丹酚酸B得量的影響
2.8.3 驗證試驗 取同一批藥材,按照優(yōu)選的工藝條件進行大孔吸附樹脂吸附的驗證試驗,結(jié)果洗脫液中的總固體物得率分別為5.56%、5.49%、5.62%,平均值為5.56%;丹酚酸B得率分別為3.78%、3.57%、3.48%,平均值為3.61%,丹酚酸B得量占固體物量的64.98%,表明大孔樹脂的純化工藝基本合理。工藝條件為1 g丹參提取物,丹參中丹酚酸B的最大上樣量(即比吸附量)為9.20 mg/g,洗脫劑為20%乙醇,用量為150 mL。
2.8.4 樹脂再生的考察 按照“2.4.3”項下方法對SIPI905樹脂進行預(yù)處理,取適量(相當(dāng)于1 g干樹脂)處理后的樹脂,裝入玻璃柱中。取1 mL丹參樣品液進行上柱、吸附和洗脫,在同一根樹脂上重復(fù)操作5次,分別計算5次丹酚酸B的吸附量。結(jié)果表明,樹脂經(jīng)連續(xù)使用3次后吸附率下降,應(yīng)考慮對樹脂進行再生處理。見表12。
表12 樹脂重復(fù)利用次數(shù)對丹酚酸B吸附量的影響
本實驗采用3種提取方法同時提取丹參中兩種有效成分丹參酮IIA和丹酚酸B,以兩者的提取率,結(jié)合抗心肌缺血實驗的血液流變參數(shù)為評價指標(biāo),考察并確定該兩種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藝。采用超聲技術(shù)提取丹參有效成分,利用超聲波的特性可加速藥物有效成分進入溶劑。脂溶性成分丹參酮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14],但對熱不穩(wěn)定,在提取、純化、干燥過程中易降解,若要提高其保留率,需采用超臨界萃取工藝??剐募∪毖饕幮г囼灲Y(jié)果表明,SFE-CO2萃取樣品較乙醇超聲提取樣品的藥效作用稍強,但經(jīng)統(tǒng)計學(xué)處理組間無顯著性差異,為降低成本,簡化工藝,保證質(zhì)量穩(wěn)定,宜采用乙醇超聲提取。
在此基礎(chǔ)上,本實驗從樹脂選擇、上樣流速、樣品濃度、溫度等方面考察并得到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的最佳純化工藝參數(shù),通過驗證表明其純化效果較好。SIPI905大孔樹脂具有吸附“大、快、高”及再生處理方便等優(yōu)點,其吸附性與篩分性相結(jié)合的特點尤適合于丹參中丹酚酸B的分離、純化。樹脂對有效成分的吸附一般分為四個階段:①溶液中外擴散;②樹脂表面液膜擴散;③樹脂內(nèi)部孔徑擴散;④吸附和解吸附。丹酚酸B在大孔樹脂上的吸附隨著溫度的升高,吸附量下降,說明該吸附過程屬于放熱過程,降低溫度有利于吸附。吸附量與藥液符合弗蘭德里希(Freundlich)吸附模型和朗繆爾(Langmuir)方程,即在達到平衡吸附之前,同一溫度下,濃度越大,吸附量也會增大。
大孔樹脂吸附分離技術(shù)已日益顯示其獨特的效果,不僅為中藥制劑質(zhì)量控制研究提供了更有效、可靠的純化富集手段,更重要的是改善了傳統(tǒng)中藥制劑“粗、大、黑”的外觀和服用量過大等缺點。目前,實驗室階段的研究日益增多,有助于后期工業(yè)化的大規(guī)模應(yīng)用,今后若大孔吸附樹脂技術(shù)可以與其他技術(shù)相結(jié)合,將能為中藥的分離純化、產(chǎn)品開發(fā)提供更可靠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