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 婕,張 健,孟永霞,藺尾燕,楊 靜,何 靜,鄧文葉
(1.新疆環(huán)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烏魯木齊 830011; 2.新疆環(huán)境污染監(jiān)控與風險預警重點實驗室,烏魯木齊 830011;3.新疆清潔生產(chǎn)工程技術(shù)研究中心,烏魯木齊 830011;4 新疆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科學學院,烏魯木齊 830046;5.新疆農(nóng)業(yè)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烏魯木齊 830052)
目前,大部分關(guān)于大氣DOM 工作主要集中于氣溶膠類腐殖物質(zhì) ( Humic-Like Substances,HULIS ) 及水溶性有機碳 ( 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WSOC) ,但氣溶膠并不能完全代表大氣中的有機組分。降雨/雪是濕沉降的重要形式,因此對其中有機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國內(nèi)目前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內(nèi)陸沿海區(qū)域、降雨DOM來源受季風性氣候影響明顯,而有關(guān)干旱半干旱地區(qū)降雨中DOM 的研究甚少報道。
本文以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區(qū)烏魯木齊市為代例,運用紫外-可見光譜、三維熒光光譜方法對夏季降雨樣品中的DOM進行光譜性能表征,探討烏魯木齊夏季雨水中 DOM等物質(zhì)含量、化學組成之間的關(guān)系,并對其來源進行解析。
2018年6月-2018年8月,在新疆環(huán)境保護科學研究院(東經(jīng)87°34′、北緯43°52′)辦公樓樓頂平臺,連續(xù)采集雨水樣品。在采樣過程中,同時觀測采樣點位大氣的溫度、壓力、相對濕度、風向、風速等氣象參數(shù)。
采用經(jīng)過專用集雨器收集雨水,每次降雨事件收集3~6個樣品合并成為1個樣,間歇小于3 h降雨視為同一降雨事件。每次收集后,雨水經(jīng)0.45 λm濾膜過濾去除顆粒物,樣品裝入棕色樣品瓶,4 ℃冷藏遮光保存以備用。由于降雨中DOM的特殊性,整個收集及分析過程嚴格按照超凈工作程序操作,防止樣品污染。
(1)紫外可見光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樣品放置于1 cm石英比色皿中,波長掃描范圍200~800 nm,以超純水作空白,對水樣進行掃描,得到DOM樣品的吸收光譜。
(2)三維熒光光譜。用同步三維熒光掃描-吸收光譜儀Aqualog分析其三維熒光光譜,測試參數(shù)為:激發(fā)光源為 150 W氙弧燈,PMT 電壓-700 V,信噪比>-110,帶通λEx=5 nm,λEx=5 nm,響應時間為自動,掃描速度為1 200 nm/min,掃描波長范圍-λEx=200~500 nm及-λEm=200~500 nm,掃描光譜儀自動校正,每個樣品分別掃描3次,同時記錄λEx=350 nm和λEx=450 nm 處的熒光強度; 同步熒光光譜掃描范圍為250~600 nm,取互定波長差(Δλ=30 nm) ,掃描速度為 240 nm/s。
本研究采集了2018年夏季6月、7月、8月三個月雨水樣品,共觀測降雨4場,獲取有效樣品25個,每場降雨時的基本氣象條件見表1。
烏魯木齊夏季3場典型降雨樣品中DOM的紫外可見吸收曲線如圖1所示。由圖可知,DOM樣品的紫外可見吸收曲線線型沒明顯區(qū)別,均表現(xiàn)出吸光度隨波長呈指數(shù)衰減的趨勢。這同梁儉[2]、吳秀萍[3]等對天然雨水樣品研究相同。
圖1 降雨樣品中DOM的紫外可見吸收曲線Fig.1 UV-Visible spectra of DOM samples in rainwater samples
根據(jù)紫外可見光譜數(shù)據(jù)擬合計算得到光譜斜率系數(shù)S,相對于不同吸收波段的比值如A250/A365(指250 nm與365 nm 吸光度的比值) ,多點的數(shù)據(jù)擬合減少了單一數(shù)據(jù)點計算的偶然誤差。光譜斜率S的計算公式(1):
αλ=αλ0es(λ0-λ)+K
(1)
式中:為αλ0波長300 nm時的參考值;K是擬合的背景參數(shù),以αλ對λ(240~400 nm) 作圖,得到斜率S。其中αλ=2.303Aαλ/L,Aαλ是相應波長對應的吸光度,L是路徑的長度。Zhao C.等人研究指出S值反應DOM指數(shù)吸收的衰減程度與相對分子質(zhì)量信息,其中S值DOM相對分子質(zhì)量成反比[4]。
目前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的研究主要用來表征DOM的理化性質(zhì)。本研究選取300 nm處吸光度(A300)和400 nm處吸光度(A400)的比值A(chǔ)300/A400來表征有機質(zhì)腐殖化程度[5]。選取250 nm處吸光度(A250)和360 nm處吸光度(A360)的比值A(chǔ)250/A360來表征有機物的來源[6],當A250/A360小于3.5時,有機質(zhì)中胡敏酸的含量大于富里酸;當A250/A360大于3.5時,有機物中富里酸的含量大于胡敏酸[7]。選取240 nm處吸光度(A240)和420 nm處的吸光度(A420)的比值A(chǔ)240/A420表征有機物分子縮合度,其中有機物分子縮合度與A240/A420比值成反比[8]。DOM樣品中相關(guān)指數(shù)見表2。
表2 降雨中DOM的紫外可見光譜相關(guān)指數(shù)Tab.2 UV-Visible spectra l correlation index of DOM in rainwater
烏魯木齊夏季3場典型降水中,各DOM樣品的S值范圍在6.37~33.62 。由于目前未見有關(guān)烏魯木齊市降雨中DOM表征研究,故本研究中的紫外光譜分析選擇類似同研究進行對比。
Miller C等[9]測得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未經(jīng)萃取的天然雨水S值為18.9±2.8 ; Santos等[10]測得葡萄牙阿威羅鎮(zhèn)天然雨水中S值范圍 11.6~22.7 ;Kieber R J[11]測得卡羅萊納州雨水S值為8.3~30.6 ;梁儉等[2]測得重慶北碚雨水中S值范圍7~20;Zhao C.等[4]測得北京市徑流雨水中S值范圍7.99~19.68。由上可知本研究中烏魯木齊夏季降雨中DOM的S值同文獻中其他地區(qū)DOM的S值無明顯差異。由于S值與DOM分子量成反比,由此可見烏魯木齊6月雨水中的DOM分子量相對較小。
雨水樣品中DOM的A300/A400值取值范圍在1.89~2.60之間,其中,7月A300/A400值最大,表明7月雨水樣品中的腐殖化程度較高。趙晨[12]對北京研究區(qū)徑流雨水進行研究,結(jié)果表明各功能區(qū)徑流雨水樣A300/A400平均值為3.92,表明本研究雨水樣品中的腐殖化程度總體較低。
雨水樣品中DOM的A250/A360取值范圍在2.63~4.73之間,表明6月、7月雨水樣品中DOM胡敏酸的含量比富里酸含量大,8月雨水樣品中DOM的富里酸含量比胡敏酸的含量大。A240/A420取值范圍在5.84~9.04之間,低于楊楠[13]等對城市河流沉積物孔隙水沉DOM的A240/A420值7.22~11.35,表明雨水樣品中DOM的有機物分子縮合程度較高。
雨水中的 DOM 含有大量的生色基團(各種官能團的芳香環(huán)結(jié)構(gòu)以及未飽和脂肪鏈),可以用熒光光譜來表征其結(jié)構(gòu)與組成,三維熒光光譜中DOM各熒光峰位置及命名見表3。
表3 三維熒光光譜中DOM各熒光峰位置及命名Tab.3 Descriptions and excitation / emission maxima of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DOM
圖2 降雨中DOM三維熒光光譜圖Fig.2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contour spectra of rainwater sample
對2018年烏魯木齊夏季采集的雨水樣品DOM的三維熒光光譜分析表明,DOM雨水樣品表現(xiàn)出相似的三維熒光光譜譜圖,見圖2。
雨水樣本中,熒光指數(shù)雖有一定的差異,但整體上相似,均有4個熒光峰,表明盡管雨水中DOM的組成比較復雜,但對固定區(qū)域來說DOM來源又相對一致。6月、8月雨水樣品熒光光譜圖中可以看出,腐殖酸熒光峰A和C是雨水熒光的主要貢獻者,尤其是峰A,對于大部分水生環(huán)境中的溶解類腐殖質(zhì)而言,峰A在性質(zhì)上被認為低芳香性,常見于農(nóng)業(yè)和工業(yè)廢水中,峰C是具有較多芳香性的陸源腐殖質(zhì)所產(chǎn)生的熒光信號。7月雨水樣品類色氨酸(類蛋白)熒光峰T是雨水熒光的主要貢獻者,類蛋白組分作為降雨中DOM重要組成部分主要來源包括陸地植物、細菌、酵母菌、孢子及花粉等[14],反映出生物源的輸入是本次降雨DOM的主要來源。
本研究參考水體中DOM熒光特征參數(shù),分別運用腐殖化指數(shù)(HIX)、熒光指數(shù)(FI)、生化指數(shù)(BIX)、r(A/C),評價降雨中DOM腐殖程度、DOM來源、DOM自生來源的相對貢獻和DOM結(jié)構(gòu)發(fā)育成熟度[4]。其中,腐殖化指數(shù)(HIX)是激發(fā)波長在254 nm時,發(fā)射波長在435~480 nm與300~345 nm波段內(nèi)的熒光強度積分值(或平均值)的比值[15];熒光指數(shù)(FI)是激發(fā)波長370 nm時,發(fā)射波長在450 nm與520 nm處的熒光強度比值;生化指數(shù)(BIX)是激發(fā)波長310 nm時,發(fā)射波長在380 nm與430 nm處的熒光強度比值[16];r(A/C)與DOM結(jié)構(gòu)和發(fā)育成熟度有關(guān),是紫外光區(qū)類腐殖酸熒光峰(A)與可見光區(qū)類腐殖酸熒光峰(C)的比值。
表4 三維熒光光譜中DOM熒光特征參數(shù)Tab.4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of DOM
Huguet A等[17]指出,當HIX小于4時,DOM主要由生物活動產(chǎn)生,腐殖化程度較弱,以自生源貢獻為主,水體自身生產(chǎn)力貢獻相對較低;當HIX高到10~16時,DOM具有顯著的腐殖質(zhì)特征,以為外來輸入為主,水體自身生產(chǎn)力貢獻相對較低,腐殖類物質(zhì)外源輸入主要包括經(jīng)微生物分解的一部分動植物殘體,但主要可能來源于與人類活動相關(guān)的污染物,如汽車尾氣、煤炭的燃燒、垃圾滲濾液等[18,19]。由表4數(shù)據(jù)可知,7月雨水DOM的HIX值最高為13.79,表明 DOM 具有較顯著腐殖化特征,高于6月、8月的HIX值(2.31,和4.23)。這同紫外可見光譜分析雨水樣品中DOM的A300/A400比值變化趨勢相似。這種差異可能是由于DOM來源和老化過程的不同所造成的。
雨水樣品FI值在1.51~1.87范圍之內(nèi)。McKnight等[20]曾指出陸地來源和微生物來源兩個端源的FI值分別為1.4與1.9,說明雨水樣品中的DOM既有陸源輸入,也受到微生物活動的影響。
Huguet A的研究表明,BIX是反應 DOM 中自生貢獻比例的指標[4],小于1.0表明DOM中含有較少的自生組分,大于1.0表明DOM具有較強的自生源特征,其主要由動物或細菌活動產(chǎn)生[21]。雨水樣品的BIX值在0.74~1.19之間,說明雨水中有機物陸源輸入和自生組分比例相當。
Huguet A研究表明[4],r(A/C)的值可以反映DOM中類腐殖組分的發(fā)育程度,r(A/C)值越小,腐殖化組分中穩(wěn)定組分含量就越小。雨水樣品r(A/C)值在1.43~2.31,表明雨水樣品中均以紫外光區(qū)類腐殖質(zhì)占優(yōu),腐殖化組分中穩(wěn)定組分含量較小。
(1) 紫外可見光譜分析烏魯木齊夏季3場典型降水中DOM樣品。S值范圍在6.37~33.62 ,6月降水中的DOM分子量相對較小。A300/A400值取值范圍在1.89~2.60之間,其中7月雨水樣品中的腐殖化程度較高。A250/A360取值范圍在2.63~4.73之間,其中6月、7月雨水樣品中DOM的胡敏酸的含量比富里酸含量大。A240/A420取值范圍在5.84~9.04之間,表明雨水樣品中DOM的有機物分子縮合程度較高。
(2)三維熒光光譜圖中可以看出,雨水中DOM的組成比較復雜,但對固定區(qū)域來說DOM來源又相對一致。6月、8月雨水樣品腐殖酸熒光峰A和C是雨水熒光的主要貢獻者,7月雨水樣品類色氨酸(類蛋白)熒光峰T是雨水熒光的主要貢獻者。
(3)7月雨水DOM的HIX值13.79,表明DOM具有較顯著腐殖化特征,同紫外可見光譜分析雨水樣品中DOM的A300/A400比值變化趨勢相似,這種差異可能是由于DOM來源和老化過程的不同所造成的。降水樣品FI值在1.51~1.87范圍之內(nèi),說明雨水樣品中的DOM既有陸源輸入,也受到微生物活動的影響。雨水樣品的BIX值在0.74~1.19之間,說明雨水中有機物陸源輸入和自生組分比例相當。雨水樣品r(A/C)值在1.43~2.31,說明雨水樣品中均以紫外光區(qū)類腐殖質(zhì)占優(yōu),腐殖化組分中穩(wěn)定組分含量較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