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澤昕
四十多年前,一位母親帶著一個小女孩從北京回到了故鄉(xiāng)。但是因為小女孩的母親身體不好,所以她從那之后再沒回去過,這是小女孩唯一一次去母親的家鄉(xiāng)。
那個小女孩就是我的媽媽,那位母親就是我的姥姥。
四十多年過去了,姥姥已經(jīng)去世二十幾年了,但媽媽始終對姥姥的故鄉(xiāng)——河北易縣的一個小鄉(xiāng)村,念念不忘。不知從何時起,媽媽的腦子里萌生出了再回姥姥的故鄉(xiāng)看看的念頭。于是,在假期的一次外出旅行時,我跟著媽媽和她的朋友們一起準備再次回姥姥的故鄉(xiāng)看看。
一早,我們跟著導(dǎo)航開車來到了易縣縣城,稍作停留,便奔向姥姥的家鄉(xiāng)。車在坎坷的山路上奔馳,跟著導(dǎo)航時有時無的信號,我們來到了一個岔路口,一塊寫著“黨恩”的大石頭立在路中間。正當我們不知該向哪里走時,碰到了一位老伯伯,正巧這位伯伯是姥姥的同村人。媽媽從他那里知道了這幾十年家鄉(xiāng)的變化。那位老伯伯又讓他兒子帶我們?nèi)チ艘粭澐孔忧?,那里住著媽媽的表姨?/p>
媽媽見到了她的表姨,像個小孩子一樣哭了出來。我看到這一幕,心里五味雜陳,淚水不由得涌上了眼眶……終于,媽媽圓了四十多年來的夢想。
從媽媽的表姨那里得知,媽媽上次回來時住的那棟老房子并沒有拆掉,保存了下來。聽到這個消息后,我們便決定去尋找那棟老房子。
我們根據(jù)媽媽表姨的講述,順著山路一直往里走,大概又走了五六里,看到郁郁蔥蔥的青山下一條干涸的河道。現(xiàn)在的河里已經(jīng)沒有水了,只剩下一塊塊鵝卵石。但是媽媽說她五歲來的時候,河里的水很多,村里人吃水全靠這條河,這里原來是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奇怪的是院子的圍墻都是石頭做的,我問爸爸為什么,爸爸說:“這里交通不便,蓋房子只能就地取材。”我們一路走一路問,終于找到了母親小時候住過的房子,因為常年沒人住,院墻已經(jīng)倒了一大段。院里長滿了半人高的荒草,但是兩棵大樹依然枝繁葉茂,杏樹上還有零星的幾顆杏子。三間房子門窗都已經(jīng)沒有了,主人不在了,房子也沒了生氣。媽媽圍著院子走了一圈又一圈,像是在尋找她兒時的記憶。
一天的時間很快過去了,山里天黑得早,我們怕山路不好走,就起身回城了??粗鴭寢屢酪啦簧岬臉幼樱医K于知道了故鄉(xiāng)在一個人心中的地位和分量,以及一個人對故鄉(xiāng)的牽掛有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