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ure
面對永遠做不完的作業(yè)和刷不完的題目,我經常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刷多少題才能夠心安理得地迎來高考,做到什么程度才能見完所有的題型。可是后來我發(fā)現(xiàn),盲目刷題僅僅是一種無意義的重復:把會做的題目做了一遍又一遍,可不會做的題目遇到了還是不會做,也沒有時間去復習。
痛定思痛下我放棄了題海戰(zhàn)術,開始嘗試“少而精”的做法,做少量的題目,但是要想把這些題目牢牢掌握,就需要借助錯題集的幫助了。
我買了一個很漂亮的本子用來積累錯題。每天,我都保證先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會做的題目就要求自己在最短的時間內一遍做對,步驟規(guī)范,不會的題目就先努力地寫,能做多少是多少,實在做不出來時,就做個記號,等老師上課時講。
做完這一切后,我才開始進行改錯。我發(fā)現(xiàn)平時做的作業(yè)和每周一次的小測驗已經積累了很多錯題,我只需要把這些錯題吃透就行了,不需要我再去額外刷題。
對于錯題集上的錯題,如果能輕輕松松地做出來,并且做對了,而且能確定以后遇到這樣的題目依然可以很快地做出來,那么這個題目就被我PASS掉了,也就是說,我不需要把它放到錯題集里了。
第二種情況,看到題目之后并不能馬上就有思路,這樣的題目就需要被放到錯題集里了。雖然我最終還是能把它們做出來,可是非常不熟練,不熟練就說明知識掌握得還不夠牢固,如果不多復習,很容易忘記。
第三種情況,做幾次還是做不出來的題目。面對這樣的題目,我會先看一看課堂上記下的筆記,沒有記下筆記的話就去問同學、老師,或者自己上網(wǎng)查,有了一個大致的思路之后再自己做一遍。這樣的題目,當然是錯題集的重中之重了,因為它們最能暴露我的問題,幫我尋找知識的盲點。
這樣做之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我的數(shù)學成績就從全班倒數(shù)上升到了中游,偶爾還能考到120分。
隨著學習越來越繁忙,其他幾門功課的學習任務也在慢慢地增加、變難,甚至經常連老師布置的作業(yè)都寫不完。眼看著沒有改完的試卷越來越多,我開始變得非常著急。觀察身邊數(shù)學學得好的同學后,我發(fā)現(xiàn)其實他們并不是每天都改錯,于是我也試著改變,一周集中改兩次錯題,沒想到真的比原來的方法更加有效。而且隔幾天之后再改錯,還可以起到復習的作用,讓自己對錯題的印象更加深刻。
高一結束的時候,我的數(shù)學成績已經基本穩(wěn)定在130分以上了。在暑假,我把這一年積累的錯題集全部重新整理了一遍,只留下了我覺得仍然有價值的題目,并且把它們整理到了一個新的筆記本里。
高二的錯題集沒有發(fā)生什么太大的變化,只是有一些細微的調整。我在整理高一一年的錯題集時,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雖然在題目下面寫了解題的完整步驟,但是除此之外沒有做其他的筆記,導致我在復習的時候,不知道這道題是自己不會做,還是做錯的,又或者是因為它很經典。筆記的缺失,讓我在復習的時候無法做到有針對性地復習,不得不“一視同仁”。
如果我當初有記錄自己為什么要改這道題,復習的時候就會輕松得多。于是我立刻做出了調整,錯題集的每一道題后面,我都會用紅色筆標注一下把它收集到錯題集里的理由。這樣一來,復習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在使用手機和電腦的時候,許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過一段時間,就需要清理一下垃圾,騰出內存,否則運行速度會越來越慢。同樣的,這個道理也適用于錯題集。如果我們不能定時清理錯題集的話,慢慢地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積累了一大堆錯題集,從而讓你根本沒有勇氣翻開它們。
高二結束之后,我的錯題集里一共只有不到兩百道數(shù)學題了。它們是經過我一次次的篩選之后,大浪淘沙留下來的金子。它們比誰都更清楚我學習中的問題,它們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寶典,只屬于我一個人。
進入高三之后,每天的學習都比之前更忙了,但是再忙也要“吾日三省吾身”。很快,我又發(fā)現(xiàn)自己需要與時俱進了。因為新課已經上完了,我們平時做的全部是綜合性的題目,涵蓋了所有的內容,改錯的時候,上一道題是集合與函數(shù),下一道題就變成了圓錐曲線,跳躍性太大了,錯題集里所有的題目都混雜在一起,看的時候很不方便。
而高一高二的時候,因為正在學新課,所以錯題比較集中,一般是一個單元的題目會集中在一起,看的時候可以一次看一個單元,非常方便。
針對這個問題,我采取的措施是買來一個活頁本,開始分類改錯,一個單元的題目放在一起。這樣一來,看上去就簡單清爽有條理多了。高三一年的時間里,我只用了一個活頁本,每一個單元的題目我都分門別類地放在一起。一次可以看一個單元,這樣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很方便地比較同類的題目,對知識點的運用更加的得心應手。
我的改錯一直堅持到高考前的一個月,在最后一個月,我停止了堅持快三年的改錯歷程。當很多同學每天忙著刷各種模擬題、信息卷的時候,我一頭埋進了我的錯題集。我很清楚,題目永遠都做不完,永遠都會有新的錯題出現(xiàn),永遠都會有自己不會做的題。但是,萬變不離其宗,你只要把你所有做過的題都吃透了,就沒什么可怕的了。我把我的錯題集翻來覆去地看了四五遍,里面的每一道題目,題干還沒有看完,我就已經知道它要考查的知識點是什么了。走進高考考場之前,我手里只拿著一本錯題集。
最終的結果證明,錯題集沒有辜負我的努力。我在接近滿分的數(shù)學成績的幫助下,順利地考上了心儀的一所大學。
看著最后留下來的那本粉紅色的陪伴了我近乎整個高三階段的錯題集,我感觸良多。里面的每一道題目我都花了很多的心思,一遍遍地復習,一遍遍地自我檢測。輕輕地合上錯題集,我有點疲憊,但更多的是欣慰。它承載了我高中數(shù)學的進步、退步、眼淚與汗水,見證了我的數(shù)學成績從一開始的不及格到后來的慢慢進步,直到不再是我前進路上的絆腳石。
同時,它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勤奮固然重要,但是勤奮的同時可以有技巧,事半功倍不是不可能。學習如此,其他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