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羅鳳鳴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全科醫(yī)學科,成都 6004;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成都 6004
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IIM)主要包括多發(fā)性肌炎(polymyositis,PM)、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免疫介導性壞死性肌病、包涵體肌炎、結締組織病相關肌炎及其他原因(感染、藥物、惡性腫瘤)等相關性肌炎,是一組以全身骨骼肌炎癥病變?yōu)樘卣鞯淖陨砻庖咝约膊。渲蠵M和DM最常見,表現為進行性、對稱性肌無力。而在DM中,無肌病性皮肌炎(clinical amyopathic dermatomyositis,CADM)是臨床常見亞型。據報道,IIM除了骨骼肌及皮膚受累以外,也可累及肺、消化道、心臟、腎臟、關節(jié)等臟器,其中以肺間質性病變(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最常見,19.9%~78%的IIM患者合并間質性肺病(IIM 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IM-ILD)[1],IIM-ILD的病 死 率高,5年累計病死率高達50%[2],早期診斷對提高治療效果及改善預后十分關鍵。
IIM-ILD的病因、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據報道可能與多種基因相關聯(lián),并且存在遺傳易感性,也可能與免疫機制、細胞因子、環(huán)境因素、內質網應激系統(tǒng)、細胞凋亡、自噬作用等有關,可能是患者體內免疫復合物、免疫球蛋白都在肺泡間隔部分有沉積,造成組織損傷,與疾病發(fā)生和進展有關聯(lián)。免疫復合物能增強肺巨噬細胞活性,促進趨化因子的生成與釋放,促使大量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在肺部聚集并產生氧自由基、蛋白酶類物質,對肺間質結構造成破壞和損傷;病情進展過程中可發(fā)現成纖維細胞活性大大增加,發(fā)生增殖異常,破壞彈性蛋白、膠原蛋白代謝平衡,從而發(fā)生彌漫性肺纖維化[3];文獻報道[4-5]抗合成酶綜合征(anti-synthetase syndrome,ASS)可能是引起肺間質纖維化的重要病因之一。多篇文獻報道年齡是IIMILD發(fā)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年齡越大,病死率越高[6-7],同時也有研究發(fā)現低蛋白血癥是IIM合并ILD的死亡預測因子[8]。
IIM-ILD臨床癥狀不明顯或者無特異性,活動后胸悶、咳嗽為呼吸系統(tǒng)受累的常見臨床表現,聽診聞及肺底爆裂音,伴有細菌感染時出現高熱,晚期肺不可逆纖維化,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可導致呼吸窘迫。IIM-ILD根據臨床病程可分為急性/亞急性肺間質病變(acute/subacut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A/SIP),也稱快速進展性肺間質病變(rapidly progressiv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PILD)和慢性肺間質病變(chronic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IP),不同的IIM患者合并ILD的臨床表現差異很大,其中PM-ILD常表現為慢性病程,其起病隱匿,常表現為慢性肺進行性肺纖維化,預后相對較好,而DM-ILD常表現為進展性,特別是CADM合并抗黑色素瘤分化相關基因5(melanoma differentiation associatedgene 5,MDA5)抗體陽性的患者,常早期出現咳嗽、發(fā)熱、進行加重的呼吸困難,預后差[9]。臨床上ASS主要臨床表現:肌炎、ILD、雷諾現象、發(fā)熱、多關節(jié)炎、技工手[10],其中ILD是ASS發(fā)病的主要原因,可以在沒有肌炎的情況下發(fā)生[11],故患者合并雷諾現象、發(fā)熱、多關節(jié)炎、技工手等臨床癥狀,應及時進一步行肺功能或者影像學等檢查明確是否合并ILD。
3.1 實驗室檢查 IIM患者體內存在多種自身抗體,主要包括肌炎相關性抗體(myositis associated antibodies,MAA)和肌炎特異性抗體(myositis specificity antibodies,MSA),肌炎相關抗體主要包括抗PM-Scl抗體、抗U1-RNP抗體、抗KU抗體等,對肌炎診斷無特異性,MAA陽性更多提示患者可能重疊其他結締組織疾病。而MSA是IIM特異性抗體,在非IIM患者中罕見。MSA抗體包括抗氨?;?tRNA合成酶(anti hreonyl-tRNA synthetase,ARS)、抗信號識別顆粒(抗SRP抗體)和抗Mi-2抗體,其中最常見的是抗ARS抗體,其中臨床中可以檢測的抗ARS抗體包括:抗Jo-1、抗PL-7、抗PL-12、抗EJ、抗OJ、抗ZO、抗KS、抗Ha等[12]。25%~42%肌炎患者中抗ARS抗體陽性,抗ARS的自身抗體與ILD密切相關,ILD幾乎可見于各個抗ARS抗體陽性皮肌炎患者中,抗ARS抗體陽性的PM/DM患者發(fā)生ILD的概率為79%~95%[13];其中抗Jo-1的研究最多,抗Jo-1抗體陽性的患者ILD的發(fā)生率達90%[14],同時國外一項薈萃研究資料表明血清抗Jo-1、抗PL-7、抗PL-12、抗EJ、抗KS陽性的PM/DM患者合并ILD發(fā)生率分別為84%、95%、84%、100%、100%[15]。對于抗Mi-2抗體,張寅麗等[16]報道抗Mi-2抗體陽性的IIM患者ILD發(fā)生率較低,為8.3%~16%,而王濤等[17]研究報道抗Mi-2抗體陽性者ILD的發(fā)生率并不低,尤其對于抗Mi-2α-抗Mi-2β+者,高達57.14%,并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因此,關注血清中上述指標,能提高臨床及亞臨床IIM-ILD的檢出率,對IIM-ILD的早期發(fā)現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抗MDA-5抗體是目前公認的新型MSA,與DM和CADM有關。據多項研究報道抗MDA-5陽性的患者DM/CADM容易并發(fā)ILD,特別是出現RP-ILD,起病呈急性或者亞急性,發(fā)病率高,病死率高[9,18-21]。因此,關注抗MDA-5抗體能提高DM/CADM-ILD的檢出率及早期判斷預后。
據報道,肌炎相關性抗體抗PM-Scl抗體、抗U1-RNP抗體、抗KU抗體與IIM-ILD亦相關,但目前國內外相關文獻報道量少,需要更多的樣本前瞻性研究。其他血清標志物如血清表面活性蛋白A(surfactantprotein A,SP-A)、血清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proteinD,SP-D)、血清鐵蛋白、血清涎液化糖鏈抗原6(krebs von den lung-6,KL-6)、IL-18等非抗體型血清標志物對IIM-ILD的早期診斷亦有一定價值[9,18-22]。
3.2 肺功能檢查 肺功能是一項簡單的檢查,可以判斷有關呼吸的生理和病理狀態(tài),肺功能檢測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一秒鐘用力呼氣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肺 總 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和一氧化碳彌散量(Diffusing capacity of carbon monoxide,DLCO),IIM-ILD患者肺功能檢測中發(fā)現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和彌散功能減低,FVC、DLCO下降同時伴有TLC下降[23],對早期的IIM-ILD有一定的診斷價值。
3.3 影像學檢查 高分辨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是目前臨床上診斷IIM-ILD最常用的非侵入檢查,亦能早期發(fā)現沒有臨床癥狀或無血清學及肺功能改變的患者,特異性高,故患有IIM的患者應該常規(guī)推薦,以便了解是否合并ILD。據統(tǒng)計,通過HRCT掃描和肺功能檢查發(fā)現多達三分之二的IIM患者合并ILD[24]。根據HRCT可將IIM-ILD分為4種類型:(1)非特異性間質性肺炎(non-specif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NSIP),主要分布在雙下肺的斑片實變影及磨玻璃影改變;(2)普通型間質性肺炎(usualinterstitial pneumonia,UIP),主要分布外周和雙肺底的網格狀改變、牽拉支氣管擴張以及蜂窩肺改變; (3)機化性肺炎(organizing pneumonia,OP),不均勻實變,磨玻璃密度影;(4)彌漫性肺泡損傷(diffuse alveolar damage,DAD),彌漫性片狀的磨玻璃密度影,伴實變和小葉間隔增厚。其中最常見的組織學亞型是NSIP,隨后是UIP、OP、DAD[23]。雙下肺斑片影和磨玻璃影常提示病理類型為NSIP,是IIM-ILD常見病理類型,并且分析發(fā)現PM-ILD更易出現磨玻璃影,磨玻璃影通常反映ILD早期或活動期改變,提示預后較好;而DM-ILD患者容易出現蜂窩影,推測DM-ILD患者治療反應及預后比PM-ILD差[25]。
3.4 支氣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fluid,BALF)檢查 BALF分析也是結締組織疾病間質性肺疾病(interstitial1ungdisease associated with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ILD)常用的診斷方法之一,與高分辨CT和肺功能檢查相比較,BALF檢查敏感度更高,而與肺活檢相比較,BALF檢查創(chuàng)傷小,安全性更好。BALF檢查是獲取下呼吸道炎癥細胞及分泌物的最安全和有效的方法,在CTD-ILD診斷中得到廣泛應用,CTD-ILD的肺損傷與炎癥細胞、免疫細胞在下呼吸道聚集導致肺泡炎有關,之后發(fā)展為肺泡間質結構不可逆的破壞,出現臨床ILD的表現,所以肺泡炎是ILD始動的最早期的異常。據報道,15%的PM/DM患者HRCT尚無ILD表現,但BALF中已經有中性粒細胞或淋巴細胞比例增加[26],50%~100%IIM-ILD患者會出現BALF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升高,同時還發(fā)現BALF中CD8淋巴細胞比例增加的IIM-ILD患者,血清抗Jo-1抗體陽性的比例也明顯增加。研究發(fā)現BALF中性粒細胞增加與臨床預后不佳有關,對治療沒有反應的患者較治療后改善的患者BALF中性粒細胞比例明顯更高[27]。因此,關注BALF的結果,能提高PM/DMILD患者的檢出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斷預后,對臨床診療有價值。IIM-ILD患者的BALF中有明顯的CD8+淋巴細胞,說明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可能是IIM-ILD中主要的肺部炎癥細胞,也是其主要的治療靶點[28]。
3.5 肺超聲(lung ultrasound,LUS)檢查 近幾年,肺超聲作為一項新的超聲技術,被應用于在CTD-ILD的臨床診斷和隨訪。Song等[29]檢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數據庫,研究肺超聲對CTD-ILD的診斷準確性的一項薈萃分析結果提示:肺超聲對ILD的檢測具有高精確度,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89.5%和79.6%,同時還表明肺超聲與HRCT評分有很好的相關性,在CTD-ILD診斷中起著重要作用。最近研究發(fā)現[30-32],在系統(tǒng)性硬化癥(systemic scleroderma,SSc)和類風濕關節(jié)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ILD的患者中,LUS與HRCT間質性病變評分有較好的一致性。最近一項研究通過對37例CTD-ILD(21例ASS,16例SSc)患者進行肺超聲檢測,也證實LUS檢測對ILD有較高的診斷價值[33],因此,肺超聲檢測可以成為常規(guī)篩查和監(jiān)測的工具,值得臨床推薦。
此外,雖然肺活檢是診斷IIM-ILD的金標準,但由于活檢具有侵入性,臨床上不常規(guī)推薦。
目前尚無確切的診斷標準用于IIM相關ILD的確診,主要是風濕科、呼吸科、放射科等多學科醫(yī)師分別對IIM和ILD進行診斷,通過詢問病史、查體、結合血清標記物、影像、肺功能、支氣管肺泡肺泡灌洗、肺超聲等檢查排除感染、腫瘤、心臟疾病、藥物、過敏等引起的肺間質性病變,最終確診IIM-ILD。
綜述所述,IIM-ILD是一類預后差的疾病,可以通過詢問病史、查體、實驗室檢查、影像學、肺功能等及時早期發(fā)現炎性肌病患者是否合并間質性肺病,早期篩查、早期診斷可以最終改善IIM-ILD患者的預后和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