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桐城文學淵源撰述考》閩籍作家考

        2019-03-15 17:07:18杜東花

        杜東花

        (閩南師范大學文學院,福建漳州363000)

        《桐城文學淵源撰述考》這本書缺載了部分作家的名氏、籍貫、功名等,書中以方框符號排印標識。截至2017年8月,汪祚民先生在《〈桐城文學淵源考〉作家缺名補考》《〈桐城文學淵源考〉作家缺名續(xù)考》《〈桐城文學淵源考〉作家缺名再考》中對63位作家的缺名進行了重要考補。本文將繼續(xù)考補《桐城文學淵源撰述考》中部分閩籍作家的著作卷數(shù)、字號等缺載或訛誤部分。此外,按原書體0例予以增補劉國柱、魯仕驥兩位桐城作家。文中先摘錄1989年版黃山書社校點本《桐城文學淵源撰述考》中閩籍作家缺載部分的記載原文并標注其頁碼,原文缺字用“口”表示,然后逐條進行考補。

        一、閩籍作家著作考

        1.高騰撰述:《九皋草堂文》三卷、《轂音初集》口卷、《漢學咫聞》廿卷、《漢學咫聞》三卷。第525頁。

        按,本條中《轂音初集》卷數(shù)缺載,《漢學咫聞》卷數(shù)訛誤。

        據(jù)光緒《光澤縣志》卷之十七《高騰傳》載:“高騰,字鶴年,號九皋,晚易海樵父經(jīng)祖,騰聰穎絕人?!毒鸥薏萏梦摹啡?,《轂音初集》二卷,并《漢學咫聞》二卷藏于家?!保?]1112-1113《桐城文學淵源考》卷十二載:“高澍然,字雨農(nóng),光澤人,騰子,嘉慶辛酉舉人,官內(nèi)閣中書,其父授以從朱仕琇所受古文法,……撰《抑快軒文集》七十三卷、《光澤縣志》三十卷、雜著口中?!保?]259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知縣事烏程鈕承藩為光緒《光澤縣志》所撰《序》載:“余不敏,承乏茲邑。既下車與紳老接詢及此邦記載,則以志書進且出,其增修刊稿謂前書成道光季年,距今年五十余?!式?jīng)事簡而成功易。蓋前志為邑鄉(xiāng)賢高雨農(nóng)(即高澍然)孝廉手筆,體制精詳無庸竄。”[1]1-6據(jù)這些記載可知,高澍然為高騰子,其曾重纂《光澤縣志》三十卷,光緒《光澤縣志》以高澍然所修《光澤縣志》為底本遞修,因此光緒《光澤縣志》卷之十七《高騰傳》中對《轂音初集》《漢學咫聞》卷數(shù)的記載可信度較高。據(jù)此,可初步考得《轂音初集》二卷、《漢學咫聞》二卷。

        又考光緒《邵武府志》卷之二九《藝文》載:“《漢學咫聞》二卷,高騰撰”“《古今文》六卷、《轂音集》二卷,高騰撰?!保?]810-811同治刊本《福建通志》卷七十九《明國朝經(jīng)籍》載:“《古今文》六卷,高騰撰?!遁炓舫跫范?,《漢學咫聞》二卷。騰,乾隆丁酉舉人?!保?]1608這兩處關(guān)于《漢學咫聞》《轂音初集》卷數(shù)的記載與光緒《光澤縣志》的相關(guān)記載一致,進一步確證了《漢學咫聞》《轂音初集》的卷數(shù)。

        綜上所述,不僅可以補本條《轂音初集》卷數(shù)之缺和糾正《漢學咫聞》卷數(shù)之訛誤,還可增錄《古今文》六卷、《轂音集》二卷。

        2.陳庚煥撰述:《童子摭談》一卷、《莊岳談》一卷、《閩學源流說》一卷、《氣稟說》一卷、《閩學贅說》一卷、《易堂隱德錄》六卷、《師門瓣香錄》口卷、《尊聞錄》口卷、《于簏塾讀》口卷、《崇德同心錄》一卷、《五經(jīng)補義》口卷,《二十二史人物表》口卷、《二十二史圖經(jīng)》口卷、《二十二史年表》口卷、《日記古人言行錄》口卷、《畜德隨筆》口卷、《北窗隨筆》口卷。第540頁。

        按,本條中《師門瓣香錄》《尊聞錄》《于簏塾讀》卷數(shù)缺載。

        據(jù)同治刊本《福建通志》卷二百三十八《陳庚煥傳》載:“陳庚煥,字道由,號惕園,高祖驤,字叔舉,其父被累入獄,驤匍匐往請,以身代事,解奉親避居九仙山下。能詩,與兄騄從許友修平遠臺詩社,著有《中軒薊游》二集。庚煥少好學,父夆勖之曰:秀才補之時務(wù),授以官,如暮夜徒行,豈非俗學之誤耶。故庚煥天文地理樂律兵法水利河防,以及農(nóng)桑方技之書,無不讀。嘗擷錄其可行者,既從蔡容游,又與謝金鑾交,所學益務(wù)實踐。……嘉慶元年,郡縣議舉孝廉方正,辭,后郡縣又議舉實學,未終喪不應。以歲貢生,終年六十四,道光六年祀鄉(xiāng)賢?!保?]4299此條記載清楚地交代了陳庚煥的家世與生平,但是沒有提及陳庚煥的著作情況。其著作情況主要載于同治刊本《福建通志》卷六十九《國朝經(jīng)籍》:“《于簏塾讀》一卷、《師門瓣香錄》一卷、《尊聞錄》一卷、《林大孺人言行略》、《惕園文稿》十六卷、《外稿》一卷、《詩稿漫存》四卷。庚煥,嘉慶閩貢生。”[4]1412據(jù)此,可補本條作家著作卷數(shù)之缺:《于簏塾讀》一卷、《師門瓣香錄》一卷、《尊聞錄》一卷;此外,《惕園文稿》十六卷、《外稿》一卷、《詩稿漫存》四卷等也可據(jù)此增錄。

        3.何則賢撰述:《藍水書屋叢筆》一卷、《讀經(jīng)札記》口卷、《晉史補略》口卷、《球使禮服答問》口卷、《涉史漫筆》口卷、《史通》口卷、《何氏偶箋》口卷、《名人軼事隨錄》口卷。第545頁。

        按,本條中《球使禮服答問》卷數(shù)缺載。

        據(jù)民國《閩侯縣志》卷四七《藝文上》載:“《球使禮服答問》一卷、《藍水書塾筆記》一卷、《藍水書塾詩文集》。何則賢著,字道甫,道光乙未舉人,官訓導?!保?]150此條記載著作下面附有作者的簡介,那這里的何則賢和《桐城文學撰述考》卷四中此條作家是不是同一個人呢?翻閱劉聲木《桐城文學淵源考》卷十二載:“何則賢,字道甫,道光乙未舉人,師事高澍然,受古文法,其為文質(zhì)實堅栗,詞遠鄙倍哦,以神為主,撰《藍水書塾文鈔》口卷,雜著口種。”[2]360這兩處關(guān)于何則賢生平的記載相一致,說明他們同為一人。

        據(jù)此,可補本條《球使禮服答問》一卷;此外,可增錄《藍水書塾筆記》一卷、《藍水書塾詩文集》。

        4.何高慰,字孟思,光澤人,長聚子,道光丙午舉人,官永安縣學教諭,詩文皆有家法,以典籍自娛,撰《企園文稿》口卷,《詩稿》口卷,《草澗吟》口卷。第367頁。

        按,本條中《草澗吟》卷數(shù)缺載。

        據(jù)光緒《光澤縣志》(見《中國地方志集成》)卷十三《經(jīng)籍略》載:“《草澗吟》四卷。國朝何高慰撰。”[1]1013據(jù)此,可考得本條中《草澗吟》的具體卷數(shù):《草澗吟》四卷。

        5.李云誥,字鴻儀,建寧人,諸生。師事張際亮,受古文法,稱高第弟子,工詩,古文詞,兼精于《易》,通河洛理數(shù),所言多奇中。撰《太華山人剩稿》口卷、《續(xù)稿》口卷。第367頁。

        按,本條中《續(xù)稿》卷數(shù)缺載。

        據(jù)光緒刊本《邵武府志》卷二一《李云誥傳》載:“李云誥,字鴻儀,恩貢生,好學,抱負不凡,嘗肄業(yè)福州鼇峯書院,屢試為諸生,冠一時士大夫多與之,游學詩于張亨甫,為門下高弟。晚年交益廣,足跡所至多目為大儒居家。性孝友重倫常,于詩文外兼精于《易》,通河洛數(shù)。咸豐寇獲,云誥為聊董勝敗先卜之,《易》所言多奇中,其歿之先。數(shù)月,與友朋語自知某日某時死。至期,果病,自整衣冠而逝。著有《太華山人剩稿》數(shù)卷、《續(xù)稿》一卷、《續(xù)訂建寧耆舊詩鈔》十四卷?!保?]472這條記載清楚地記錄了李云誥的生平。據(jù)此,可考知《續(xù)稿》為一卷。另外,光緒刊本《邵武府志》卷之二九《藝文》載:“《太華山人集》,李云誥撰?!保?]818

        綜上所考,不僅可校補本條《續(xù)稿》的卷數(shù);還可增補《續(xù)訂建寧耆舊詩鈔》十四卷、《太華山人集》。

        6.張際亮,易名亨輔,字亨甫,建寧人,道光戊戌舉人,八旗官學教諭,師事族兄張紳,受古文法,私淑方苞、劉大櫆、姚鼐、李祥庚四人,志在經(jīng)世,喜為詩,其詩才氣橫溢,情致綿邈,變化馳驟,有票姚飛動不可控抑之勢,而仍不鶻于法,撰《張亨輔集》口口卷、《思伯子堂詩集》口口卷。第366頁。

        張際亮撰述:《松廖山人集》口卷、《婁光堂詩稿》口卷、《婁光堂文稿》六卷、《婁光堂雜錄》口卷、《婁光堂別集》四卷、《婁光堂駢體》一卷、《婁光堂賦》一卷、《南來草》口卷、《翠微亭稿》一卷、《思伯子堂詩集》口卷、《制藝》二卷、《交舊錄文》二卷、《黃壚錄文》一卷、《駢體文》一卷、《童言》一卷、《緝鹽事宜》一卷、《金臺殘淚記》三卷、《日記》十卷、《政書自序》口卷、《耆舊鈔記》口卷、《國朝建寧耆舊詩鈔》口口卷。第546-547頁。

        按,本條中《張亨輔集》《思伯子堂詩集》卷數(shù)缺載。

        據(jù)《桐城派編年》載:“張際亮卒(1799—1843),際亮榜名亨輸,字亨甫,號華胥山人、松廖山人,福建建寧人。幼穎異,陳壽褀主鰲峰講席,極器重之。年二十七,選拔貢。道光十六年(一說十八年)舉人。有狂名,鄉(xiāng)試時易名亨輔始得中式。摯友姚瑩因事被逮,偕至京師,周旋患難。及瑩事白,狂喜日轟飲,遂以醉死。詩歌沈雄悲壯。所著……《思伯子堂詩集》三十二卷、《張亨甫集》二十七卷等?!保?]515《清代詩文集匯編總目錄·索引》載:“第六〇一冊:《思伯子堂詩集》三十二卷、《張亨甫文集》六卷?!保?]93據(jù)此,可考知《張亨輔集》《思伯子堂詩集》的卷數(shù)分別為二十七卷、三十二卷。

        又考《思伯子堂詩集》(《清代詩文集匯編》第601冊)附錄的《張亨甫傳》載:“張亨甫,名際亮,建寧人。少孤,繼母撫之,父嘗賈鄭州,伯兄繼業(yè)。亨甫幼穎異,……亨甫詩已刻者《婁光堂稿》、《松廖山人集》、《南來錄》,未刻詩文尚多。嘗語余欲編為全集,卒后余收遺橐于行笥,將成志焉。……余稱其有經(jīng)世之才,人未之信,后見盧厚山、林少穆二帥亦稱之,然后知余非私言也?!保?]1-3《建寧縣志》卷十六《張際亮傳》載:“張際亮,字亨甫,別號松廖山人……初有《蠶繅集》一卷……所著詩文全集《思伯子堂詩集》傳世?!保?]172民國《建寧縣志》卷廿五《雜著》載:“《耆舊詩鈔》,張際亮原輯,李云誥續(xù)纂?!保?]277這些記載,較為詳細地介紹了張際亮的生平、著作情況,我們可據(jù)之增錄本條沒有收錄的著作。

        綜上所述,可補本條《張亨輔集》二十七卷、《思伯子堂詩集》三十二卷;且足以增補《張亨甫文集》六卷、《婁光堂稿》《南來錄》《蠶繅集》一卷、《耆舊詩鈔》。

        7.呂世宜,字西村,號不翁,同安人,道光壬午舉人,師事周凱、高澍然,受古文法,……佐修《廈門志》,撰《愛吾廬文鈔》一卷、《題跋》一卷、雜著二種。第211頁。

        按,本條中《廈門志》卷數(shù)缺載,《愛吾廬文鈔》卷數(shù)訛誤。

        周凱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所撰《序》云:“凱以道光十年冬,親察閩南政事……凡十又六卷,名曰《廈門志》。”[9]2道光刊本《廈門志》之《纂修廈門志姓氏》載:“總纂:福建分巡與泉永海備防兵道:周凱”“分輯:同安縣廩生:林焜煌”“總校:壬午科舉人,呂世宜?!保?]24此兩條記載明確交代了周凱主修《廈門志》卷數(shù)為十六卷,清楚地記錄了呂世宜參與道光刊本《廈門志》的編輯,任總校。據(jù)此,可考呂世宜佐修的是道光刊本《廈門志》,共十六卷。

        呂世宜在《愛吾廬文鈔》之《自序》云:“少從敬堂周夫子學,間有古文法,未習也,自是溺于八比廿余載。壬辰間,游蕓皋師之門,傳以義法,復得劉五山、高雨農(nóng)先生緒論,偶有作,亦不多。淚蕓皋師、五山、雨農(nóng)相繼謝世,益寥寥寡黨,間與東谷、誠甫質(zhì)證一二,復秘而不宣,諛而少實,可悲也。計錄若干首,分為兩卷,存諸笥,以見自少而老,所得止此,亦敝帚自珍也。”[10]5此處明文記載了《愛吾廬文鈔》的卷數(shù)。因是呂世宜本人所作之《序》,可信度極高。據(jù)此可正《愛吾廬文鈔》卷數(shù)之誤:《愛吾廬文鈔》非為一卷,而是兩卷。

        清人林樹梅為《愛吾廬筆記》所撰《跋》載:“右《愛吾廬筆記》一卷,孝廉呂西村先生著。先生授徒鄉(xiāng)里,以高致稱?!室詷涿孵r見寡聞,弗克當斯大任,第念先生與樹梅同里居,又同受業(yè)于谷士、云皋、雨農(nóng)三夫子之門。茲者三夫子并歸道山,樹梅亦將遠別,撫今追昔,不勝存亡離合之感,于是卒讀先生之著,愈服先生之讀書立品成其高致。於虖!先生之風邈然遠矣。道光戊申三月既望,林樹梅謹跋。”[10]168清人林維源為《愛吾廬題跋》作《小引》曰:“《愛吾廬題跋》一卷,吾師西村呂先生之所作也。維源既刊師《古今文字通釋》告竣,復取其稿,序以時代,分別部居,編而刻之?!剿鶗端氖攀椒渴獭?,得者比之璜琥,零縑段素亦往往尚多。都是編者,可以知先生筆法之妙之有自來矣。光緒五年杪秋,門人林維源謹識于板橋別墅之汲古書屋?!保?0]171林熊光為《愛吾廬題跋》撰《重刊跋》云:“丙申之變,家藏盡散。迨余有知,搜求先生手澤,唯存墨跡一二外,他無所得。正憾先生遺志之不繼,昨歲忽得睹先生所著《古今文字通釋》十四卷、《愛吾廬題跋》一卷,系叔祖時甫公所刊?!澲斀B祖志,重刊此書而廣于世。若夫《文字通釋》,則卷帙浩繁,請期之與他日?!保?0]212林樹梅、林維源、林熊光或為呂世宜同窗友人、或為其學生、或為其同鄉(xiāng),因此這幾條記載較為可靠。據(jù)這些資料,可補本條沒有收錄的著作。

        綜上所述,可考補《廈門志》十六卷;還可正《愛吾廬文鈔》卷數(shù)之訛誤,即《愛吾廬文鈔》兩卷;此外,可增補《愛吾廬筆記》二卷、《古今文字通釋》十四卷、《四十九石山房石刻》。

        8.張甄陶,字希周,一字惕庵,福清人,乾隆乙丑進士,官昆明縣知縣,主講五華、貴山書院二十年,師事方苞,受古文法,請讀未見書,學宗程、朱而博綜旁通,亦不為茍同。撰《正學堂經(jīng)解》口口卷,歷十年始成,又《松翠堂文集》三十卷。第126頁。

        按,本條中《正學堂經(jīng)解》卷數(shù)缺載。

        據(jù)同治刊本《福建通志》卷二百三十八《張甄陶傳》載:“張甄陶,字希周,一字惕庵,籍福清,拔貢生。父捷春,乾隆丁卯舉人。自幼躬經(jīng)勵志,不屑為世俗之,學為漳浦蔡世遠所器?!缣赵谠颇蠂L芟薙《通志堂經(jīng)解》,存其精要,曰《正學堂經(jīng)解》,百余卷。又請以《古今圖書集成》萬卷貯書院?!保?]4299-4300此傳記大概記錄了《正學堂經(jīng)解》的成書過程,交代了《正學堂經(jīng)解》為百余卷。又考《萇楚齋隨筆》四筆卷六《通志堂經(jīng)解節(jié)本》載:“桐城方望溪侍郎苞,于晚年節(jié)錄《通志堂經(jīng)解》,治之三反,始刪其繁蕪,去三之二,理明詞達,學者易于觀覽,惜其書不傳,予已載入《桐城文學淵源考》中。桐城蕭敬孚徵君穆《□□札記》云:「當咸豐□年,桐城初陷于粵匪之時,自己竭力收桐城人撰述,曾得見侍郎《通志堂經(jīng)解》,刪節(jié)原本數(shù)十大冊,約少全書三之二,急購藏桐城鄉(xiāng)間。后屢經(jīng)粵匪焚掠,所收數(shù)萬卷盡為灰燼,深為可惜?!乖圃啤B暷局敯福簩幓瘏乔宸驈V文賢鄉(xiāng)《甚德堂文集》中,有《張?zhí)桠窒壬鷤鳌吩疲骸笍堈缣仗柼桠?,侯官人,舉丙辰鴻博,乾隆乙丑進士,選庶吉士,改編修,旋改知縣,歷主云南五華、貴州貴山書院。丁酉歸里,適梅崖先生以病去講席,延先生代之,于是主鰲峰三年。先生歿,士奉主,與梅崖先生同普院祠。先生邃于精,主五華時,常芟薙《通志堂經(jīng)解》,存其精要,為一百六十卷,刊之,名《正學堂經(jīng)解》,蓋歷十年而書始成?!埂保?1]794此處非常具體地記錄了《正學堂經(jīng)解》的形成過程,以及在動亂中的保存情況。據(jù)此,可進一步明確《正學堂經(jīng)解》的卷數(shù)為一百六十卷。

        9.高熙晉,字進階,光澤人,官太常寺主薄,澍然從孫,肆力古文,思追從祖之業(yè),尤好學……撰《自娛齋文集》六卷、《詩集》二卷。第366頁。

        按,本條中未收錄《自娛齋詩集》二卷。

        據(jù)光緒《光澤縣志》卷之十三《經(jīng)籍略》載:“《自娛齋詩集》二卷。國朝高熙晉撰?!保?]1014據(jù)此,本條可增補《自娛齋詩集》二卷。

        二、閩籍作家生平考

        1.周凱,初名愷,字營道,一字仲禮,號蕓皋,富陽人,嘉慶辛未進士,官湖南按察使,……撰《內(nèi)自訟齋詩鈔》八卷、《文鈔》十卷、《自訂年譜》一卷、《廈門志》十六卷、《金門志》口口卷、《雜著》口種?!狙a遺】周凱,主進剡山書院,受經(jīng)于張惠言,能得其傳,師事高傅占,受古文法,復與劉儀、陳善以古文相切磋,時高澍然以朱仕琇古文倡導后進,凱延至廈門,主講口口書院,與群士之茂異者以為師資?!染嬂怼5?05頁。

        按,本條中書院名缺載。

        據(jù)民國《同安縣志》卷之三十一《呂世宜傳》載:“呂世宜,字西村,廈門人,博學多聞,富陽周凱任與泉永道,見而奇之,館于玉屏書院,與莊中正林焜煌、葉幾等同修《廈門志》?!保?2]道光刊本《廈門志》記載,孫云鴻在道光十九年(1839年)所撰《序》云:“提軍與蕓皋觀察共事七年,同寅協(xié)衷嘗共倡修玉屏書院,今又與半樵先生完蕓皋觀察生平未了之心。”[9]16據(jù)這些記載可考知,周凱曾經(jīng)倡修玉屏書院,且在福建任與泉永道時把呂世宜收為學生。此處雖提及周凱主修《廈門志》時,呂世宜于玉屏書院中佐修《廈門志》,但未明確交代周凱主講玉屏書院。

        周凱去世后,呂世宜悲痛不已,曾為其寫過兩篇情真意切的祭文,分別為《公祭周蕓皋先生文》《祭蕓皋夫子文》。其中,《公祭周蕓皋先生文》載:“懿矣我公!自襄蒞止。愛才如命,視民猶子?!衿習?,在城東隅。榱崩棟折,庭宇荒蕪。公以廉倡,人爭樂輸;乃穹其宮,乃葺其廬。公為作記,教與戒俱。士為端士,儒為真儒。其時高公,以古自命。公為諸生,今之人鏡。延以為師,既忠且敬;賓嘉主賢,一孔、一鄭。循循善誘,文學德行。數(shù)十年來,于斯為盛?!洳凰溃瑏硐韥砼R!尚饗!”[10]66-67呂氏在此回憶了其師周凱的一生,飽含感情地表達了對其品德的尊敬。其中著重寫了周凱在廈門倡修玉屏書院的情形,以及在玉屏書院教書育人的成就。據(jù)此,我們可以考知周凱延至廈門,主講玉屏書院。

        光緒刊本《富陽縣志》卷十九《人物志》載:“周凱,字蕓皋,系出宋道國元公濂溪氏,曾祖關(guān)錫由錢唐遷居富陽?!断尻栐娂钒司?,又探訪與情咨諏父老,求時事之興廢,考前人之得失,積成卷帙,名曰《襄陽集》?!渚w卷中之尤切治理者,別為一卷,曰《襄陽必告錄》,以遺后來之官?!砟攴盅查}海,又交高舍人澍然,高亦治古文者也。其《內(nèi)自訟齋詩鈔》,舍人曾為之序。[13]據(jù)此記載較為完整地記錄了周凱的著作情況,據(jù)之可補本條未收錄的著作。

        綜上所述,可補此條書院名的缺載,即玉屏書院。同時,可補充《襄陽詩集》八卷、《襄陽集》《襄陽必告錄》一卷。

        2.伊光華,字留璞,光澤人,口口口口口口,師事張紳,受古文法,篤信其說,工詩,撰《留樸詩存》口卷。第365頁。

        按,本條中《留樸詩存》卷數(shù)缺載,籍貫訛誤。

        據(jù)光緒《光澤縣志》卷之十三《經(jīng)籍略》載:“《留樸詩存》二卷。國朝伊光華撰?!稄埣澬颉罚毫翳泵馊A,姓伊氏,先世寧化人,自其高祖時賈光澤,遂留家焉。留璞少孤,為縣學生,……為之編集而刻之者,其友何煥奎、何慎思也。”[1]979-981張紳為《留樸詩存》所作《序》中明文記載了伊光華的名諱、籍貫、功名等情況,其中提及伊光華的祖籍是寧化,而非光澤。因張紳為伊光華的老師,張紳關(guān)于伊光華的籍貫為“寧化”之說可信度較高。又考光緒刊本《邵武府志》卷之二一光澤縣《伊光華傳》載:“伊光華,字蘊芹,一字留璞,其曾祖富由寧化遷為邑人。光華少孤,奉母兄甚謹。性靜摯,不茍言笑,無羨無忤,而淵然若有思,其處事謹以周,勇而不激。……工詩善篆,寧化宗人秉授詩字名海內(nèi),眾謂光華可嗣其筆,為諸生六年,年二十七而卒,聞?wù)呦е!保?]462光緒刊本《邵武府志》卷之二九《藝文》:“《留樸詩存》二卷,伊光華撰?!保?]811此兩處記載與《光澤縣志》的相關(guān)記載一致,進一步確證了伊光華的籍貫與《留樸詩存》卷數(shù)。

        據(jù)此,可補本條《留樸詩存》二卷;并可正其籍貫之誤:伊光華,字留璞,寧化人。

        3.張孟詞,字口口,口口人,口口口口進士,口口口口口口,師事伊朝棟,撰《山海精良》口卷。第134頁。

        張孟詞撰述:《山海精良》口卷。第425頁。

        按,本條中《山海精良》卷數(shù)、功名時間缺載,字名訛誤。

        據(jù)同治刊本《福建通志》卷八十《國朝經(jīng)籍》載:“《山海精良》二十卷。張騰蛟撰。案是書取宋章如《愚山堂考索》、王應麟《玉?!罚瑒h益之,名曰《山海精良》?!稄埫显~遺集》一卷?!蹲㈨n居實話》:孟詞乙卯赴補殿試,卒于都。生平不多作詩,亦不惜隨手棄去。卒之前日,乃自訂古近體二十余篇,并《山海精良》。書付其友孝廉方正吳清夫(即吳賢湘)進士,為刑部郎金蘭畦光悌持去,無副本,后從楊二樵孝廉收得數(shù)十首?!保?]1620此條記載清楚地記錄了《山海精良》的卷數(shù)、名字的由來、成書情況。雖然注明其作者名為張騰蛟,在具體介紹時又稱“孟詞”。結(jié)合時人稱呼他人時只稱字號不稱名的習慣,張騰蛟的字為“孟詞”。據(jù)此,本條中的“張孟詞”極有可能就是張騰蛟。孟詞是其字,而劉聲木先生誤以為是其名。

        又據(jù)同治刊本《福建通志》卷二百三十九《張騰蛟傳》載:“張騰蛟,字孟詞,善屬文,乾隆四十六年大興太傅朱珪視學福建,得其文奇之,召之授業(yè)焉。癸卯舉鄉(xiāng)試第一。自是珪仕宦所至常與偕。騰蛟為人溫而介,才高而苦學。珪以經(jīng)術(shù)古文詞雄,天下進御之作間屬騰蛟為之。瑰簏稱其體,愛之如子,他弟子莫及也。癸丑成進士,覆試為要人所斥,停殿試,乙卯歲病,卒于都,年三十八?!小渡胶>肌贰瓪{后,稿均為人攫去,獨傳其詩二十余篇?!保?]4326此傳記所記載張騰蛟的人生經(jīng)歷與《注韓居實話》相一致,因此可進一步確證本條中的“張孟詞”即“張騰蛟”,“騰蛟”為其名,“孟詞”為其字。

        綜上所述,可考補本條《山海精良》二十卷;可正其字號之訛誤、補充其功名時間:張騰蛟,字孟詞,乾隆癸丑進士;還可據(jù)此增錄《張孟詞遺集》一卷。

        4.孫欽昂,字口口,滎陽人,口口口口口口,官興泉永道,師事張調(diào)元,受古文法最早,調(diào)元授學上不邑鄉(xiāng)問佩渠精舍,欽昂少即授業(yè)。第155頁。

        按,本條中字號、功名缺載。

        據(jù)民國《續(xù)滎陽縣志》卷八《孫欽昂傳》載:“孫欽昂,字子定,號師竹,樹之長子也,少隨父禹城任內(nèi),讀書目數(shù)行下,道光己酉拔貢,朝考一等,以戶部小官京用,咸豐乙卯中順天鄉(xiāng)試,丙辰成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己未散館授編修?!瓪J昂乃捐廉置義田若干畝,廈民觀咸葬皆如期。未幾告歸,士民攀留罷市,有泣下者年七十二,卒于家?!保?4]此傳記中的籍貫、人物經(jīng)歷等與本條原文相一致,可知他們?yōu)橥粋€人。據(jù)此,本條作家字號及功名可補:孫欽昂,字子定,號師竹,滎陽人,道光丙辰進士。

        5.謝代壎,字口口,建寧人,口口。師事金榮鎬,受古文法,潛心《易》義,親承指授,心悅神怡,以為有益后學。第360頁。

        按,本條中字號、功名缺載。

        據(jù)光緒刊本《邵武府志》(見《中國地方志集成》)卷之二十《謝代壎傳》:“謝代壎,字虞賡,以廩貢生,任政和訓導,升彰化教諭移鳳山。謫臺,匪滋事,奉委弩獲首犯。擢廣西賀縣縣丞,以卓異擢天河縣知縣,歷知上林武緣等縣,卒于官,襄囊橐蕭然,惟國書數(shù)卷而已。”[3]444據(jù)此傳記,本條作家缺字和功名可補:謝代壎,字虞賡,官政和訓導。

        6.葉化成,字東谷,海澄人,口口口口舉人,師事周凱、高澍然,受古文法,能古文,與呂世宜以古文相質(zhì)證,佐修《廈門志》。第212頁。

        按,本條中功名時間缺載。

        葉化成與呂世宜同游周凱門下,他曾為呂世宜的《四十九石山房刻石》題跋,結(jié)為好友。據(jù)上文呂世宜條考證,呂世宜佐修道光刊本《廈門志》,凡十六卷。據(jù)此可知葉化成佐修道光刊本《廈門志》;同治刊本《福建通志》卷百六十四《國朝舉人》載:“道光十五年(乙未),海澄葉化成?!保?]2907據(jù)此,可知其功名時間為道光乙未(1835年)。又《呂西村先生年譜》載:“清道光十五年乙未(1835年),五十二歲。友葉化成中舉人?!保?0]221這進一步確證了葉化成的功名時間。綜上所述,本條所缺功名時間可補:葉化成,字東谷,海澄人,道光乙未舉人。

        7.蔡廷蘭,字香祖,號口口,(中國)臺灣人,道光丁酉舉人,官峽江縣知縣,后在越南隱居著書,師事周凱、高澍然,受古文法,凱并告以前人讀書法,最為契合,撰《口口文稿》口卷、《詩稿》口卷。第217-218頁。

        按,本條中字號缺載。

        據(jù)《(中國)臺灣府縣志輯5》之光緒刊本《澎湖府志》卷七《蔡廷蘭傳》載:“蔡廷蘭,字香祖,學者稱秋園先生……因見聞所及,成《海南雜著》一卷?!饩w四年,主講文石書院,金門林豪為搜其《惕園古近體詩》兩卷,《駢體文》、《雜著》各若干卷?!保?5]216此處記載沒有提及蔡廷蘭的號。又考其友人呂世宜的年譜,《呂西村先生年譜》載:“清嘉慶六年辛酉(1801年),十八歲。友蔡廷蘭出生。蔡廷蘭,字香祖,號秋園,祖籍金門,由金門遷澎?!保?0]384-386據(jù)此,可知本條作家的號為“秋園”。又《(中國)臺灣府縣志輯5》之光緒刊本《澎湖府志》卷六《蔣鏞傳》載:“蔣鏞,字懌弇,湖北黃梅人……與諸生蔡廷蘭、陳大業(yè)輩,輯《澎湖續(xù)編》一書?!保?5]364-365.《桐城文學編年》載:“蔡廷蘭,生卒年不詳。字香祖,(中國)臺灣人?!碇小稖S溟紀險》、《炎荒紀程》、《越南紀略》、《海南雜著》一卷?!保?]467據(jù)這些記載,可增補本條沒有收錄的著作。

        至此,我們不僅可補本條作家字號,還可增錄《海南雜著》一卷、《惕園古近體詩》兩卷、《海南雜著》一卷、《駢體文》《雜著》《澎湖續(xù)編》《淪溟紀險》《炎荒紀程》《越南紀略》。

        另附:民國《閩侯縣志》卷七八《儒林》載:“劉國柱,字立中,號素堂。少刻苦自勵,肄業(yè)龍峰講院,受知于山長朱仕琇。乾隆庚子由太學生舉于鄉(xiāng)。六上公車報罷歸,教子慈而有法。聚書數(shù)千卷于墨莊書屋,令弦詞其中,朔望取朱子、小學,正襟危坐,為講論生平跬?!保?]319民國《建寧縣志》卷廿六《魯仕驥傳》載:“魯仕驥,字絜非,江西新城人。嘗至松谷受業(yè)梅崖居士,為古文辭后成進士,以古文名?!保?]287同治刊本《福建通志》卷二百四十七《國朝僑寓》載:“魯仕驥,字絜非,江西人。受業(yè)于建寧縣進士朱仕琇,為古文辭。桐城姚鼐稱其文沖淡和易,卓然成家。”[4]4501光緒刊本《邵武府志》卷之二四《寓賢》載:“魯仕驥,字絜非,江西新城人。受業(yè)于邑進士朱仕琇,為古文辭。桐城姚鼐稱其文沖淡和易,卓然成家?!保?]586據(jù)這些記載可考,劉國柱、魯仕驥均師從朱仕琇,受古文法,承繼古文文脈,可歸為桐城派作家。據(jù)此,可增補加以著錄。

        以上考證出高騰、陳庚煥、何則賢、何高慰、李云誥、伊光華、張際亮、周凱、呂世宜、張甄陶、張孟詞、孫欽昂、謝代壎、葉化成、蔡廷蘭、高熙晉等16位閩籍桐城作家的字號、著作卷數(shù)、籍貫等相關(guān)信息,可補原著之缺誤;此外,閩籍劉國柱師從朱仕琇,受古文法,民國《閩侯縣志》有傳。贛籍魯仕驥雖非閩籍,但亦師從朱仕琇,且與桐城作家交往密切,承繼古文文脈,民國《建寧縣志》、同治《福建通志》、光緒《邵武府志》均有傳。按原書體例,可予以增補?!锻┏俏膶W淵源撰述考》中其他作家的字號、著作卷數(shù)、籍貫等缺載或訛誤部分,俟考。

        色悠久久久久综合欧美99|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乱码| 中文无字幕一本码专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桃蜜| 日本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入口|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av海量| 成人片黄网站色大片免费观看cn|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美女| 中国免费av网| 中文无码免费在线| 国产夫妻精品自拍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在线观看 | 综合图区亚洲偷自拍熟女| 97人妻中文字幕总站| 麻神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琪琪| 国产97色在线 | 亚洲|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 久久国产亚洲AV无码麻豆| 久久久精品2019免费观看| 成人一区二区三区激情视频| 久久天堂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日韩av在线播放| a级黑人大硬长爽猛出猛进| 日本欧美在线播放| 国产V亚洲V天堂A无码| 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国产|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特黄aa级毛片免费视频播放| 色窝窝手在线视频| 青青草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国产无遮挡又爽又刺激的视频老师| 精品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久| 亚洲a人片在线观看网址| 免费国产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啊啊| 亚洲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 日日摸天天碰中文字幕你懂的| 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大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