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湖北省赤壁市第一中學 童子瑾
大多數(shù)人認為土雞和土雞蛋的營養(yǎng)價值比飼料雞和洋雞蛋的高,有些商家便利用消費者的這種心理,讓消費者花土雞(蛋)的錢買飼料雞(蛋)。
如何分辨土雞和土雞蛋?我進行了一些探究。
土雞生長周期長,雞冠大、直立,色澤鮮艷。飼養(yǎng)雞頭較小且雞冠偏小,顏色紅潤。
若雞冠顏色呈紫色或青色,則表明其是病雞。雞冠若帶血絲,表明可能患有新城疫。
土雞愛活動,腳細少肉,腳底粗糙,有層厚厚的繭。土雞飼養(yǎng)時間越長,小腳趾越長。飼料雞喂養(yǎng)的時間短,腳底比較“嬌嫩”,雞爪比較光滑,少有磨損。
如果雞爪有血絲或裂痕,說明該雞屬于病雞。
土雞雞毛濃密、緊湊、順滑,飼料雞的雞毛比較松散。
土雞雞嘴較尖,帶勾,有磨損現(xiàn)象。飼料雞由于無需覓食,進食容易,所以雞嘴不尖。
土雞雞皮一般為黃色,毛孔細而緊湊,呈網(wǎng)狀排列。飼料雞雞皮較松,毛孔較粗,光潔度較大,顏色偏白。
土雞個頭偏小,體內有雞油,沒有過多的脂肪堆積,肉質薄。飼料雞個頭較大,體內雞油少,有脂肪堆積,肉質厚實。
土雞燉好后湯為金黃色,脂肪團聚于湯汁表面,即使不放調料也會散發(fā)出特殊的鮮香味。飼料雞燉好后湯色較渾濁,雞肉松散,脂肪團聚較少,味淡,沒有濃郁的雞湯香味。
白殼土雞蛋體積小巧,蛋皮顏色以淺紅泛白為主,洋雞蛋顏色深。綠殼蛋難以鑒定是否屬于土雞蛋,只能靠大小判斷,一般較小的為土雞蛋。
土雞蛋蛋黃一般為菜花黃和淺橘色,但不是紅色。蛋黃結合緊密,不會輕易被手指戳裂,不易被攪散。
土雞蛋蛋白結合度高,較黏稠。雞蛋破裂后流出的蛋白少,多吸附在蛋黃上。洋雞蛋破裂后會流出較多的蛋白,黏稠度低。
土雞蛋煮熟后蛋黃顏色均勻,結合緊密,沒有明顯的顏色分層。蛋白光滑緊密,吃起來口感香醇、細膩,蛋香味濃厚。單吃蛋黃還會覺得有點干和噎。用手輕揉蛋殼,蛋殼和蛋白能自然分離。
洋雞蛋煮熟后顏色層次較豐富,用嘴咬會出現(xiàn)斷層,沒有黏性,蛋香味不濃。
事實上,土雞蛋與洋雞蛋的營養(yǎng)價值并無區(qū)別,但由于存在養(yǎng)殖環(huán)境、飼養(yǎng)技術等不可控的因素,土雞蛋受感染的可能性比洋雞蛋大。
(指導老師:吳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