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漢宇,仇天雷,魏建華,張殿朋,陳剛
(1.北京市農(nóng)林科學院北京農(nóng)業(yè)生物技術(shù)研究中心,北京 100097;2.北京市農(nóng)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環(huán)境保護研究所,北京 100097;3.北京市農(nóng)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北京 100097)
植物不同器官呈現(xiàn)紅、紫、藍等色是植物體內(nèi)花青素種類、輔色劑和液胞中H+相互作用的結(jié)果。在植物生長過程中這些因素變化及彼此相互作用受植物體基因調(diào)控[1]。花色苷屬于酚類色素,賦予植物鮮艷的顏色以利于授粉和種子傳播等[2]。
玉米是單子葉植物,最普通是黃玉米,主要含類胡蘿卜素,而黑玉米主要是花色苷和黑色素?;ㄇ嗨仡愇镔|(zhì)在不同pH環(huán)境下其結(jié)構(gòu)能發(fā)生互變異構(gòu)現(xiàn)象,對光的吸收特征改變而使顏色發(fā)生變化,酸性條件下呈紅色,中性、近中性條件下無色,堿性條件下呈藍色[3]。主要含天竺葵素、矢車菊素糖苷提取物會呈現(xiàn)橙到紅色,含有甲基花青素糖苷為深紅,含飛燕草素、矮牽牛苷配基和錦葵素糖苷則會顯出紅色,而糖苷基團?;赡軙幸环N藍化效果[4-5]?;诖?,文中以前期選育的花青素基因C1穩(wěn)定表達的F5代株系及不同雜色玉米F2代、京501自交系、HiⅡ×京501雜種為材料,對其農(nóng)藝性狀、籽?;ㄉ仗匦缘冗M行研究,旨在為進一步開發(fā)利用提供參考。
京501玉米自交系由北京農(nóng)林科學院玉米中心陳剛研究員選育,京501×HiⅡ雜種來自北京農(nóng)業(yè)生物技術(shù)研究中心,含花青素基因的F5代株系參照馮漢宇(2018)[6],雜交F1代種子來自北京海淀區(qū)的商店,代號編為 QHX1-3,MLM1-3,HL1-3,QHDY11-3,QHDY21-3,QHDY31-3。
在北京市房山基地發(fā)現(xiàn)一些各種顏色的穗子(F4代),由于轉(zhuǎn)基因存在下一代是否還是不同色問題,即用小袋分裝種子在海南三亞市崖城玉米研究中心基地播種,并以京501為對照;此外,為了明確非轉(zhuǎn)基因彩色玉米在田間自然授粉或人工授粉是否具有同等效果,從不同商家收集雜色玉米6穗(F1代),脫粒后按照紅色、紅黑和紅花三色分類,每色6袋,3個重復(fù)18袋并編號,在同一基地播種。
2017年10月20號整地,同時施用750 kg/hm2靑上化工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復(fù)混肥料,然后用起壟機起壟,22號播種,播前用清水浸泡24 h,密度為67 500株/hm2,大小行種植,大行距80 cm,小行距40 cm,株距25 cm。播種后防治鼠害,授粉期間澆水、施肥和除草,并進行人工授粉。數(shù)據(jù)調(diào)查,記錄散粉、抽絲期,用尺子測量株高、穗位,2月初收獲5穗考種,裸眼觀察穗粒色,用天平稱單穗重、粒重和100粒鮮重,計算均值,從中取些代表性的樣品進行花青素檢測。
材料為雜色玉米F2代、F5代籽粒顏色純合穗,于2017年11月和2018年3月測定。取自然授粉籽粒50粒測花青素。測前將籽粒用清水浸泡1 h,用剪刀和鑷子把果皮和籽粒分開,晾干,用粉碎儀器粉碎,用天平稱取籽粒樣品1 g左右,果皮樣品0.5 g左右,用0.1 mol/L鹽酸與95%乙醇體積比1∶1比例混合液4 mL提取,提取液pH 2.568,50℃水浴提取30 min,提取后pH均值4.264,取上清,10 000 rpm離心2 min,在530和335 nm條件下用分光光度儀測定花青素和類黃酮,參考賈士芳(2011)[7]方法并略微修改。
提取時籽粒和果皮溶液pH小于7,溶液顯示出粉黃到紫紅色一系列顏色,取0.5 g NaOH溶于50 mL去離子水中,配成堿性溶液,取0.1 mL提取液,分別加入0.4 mL堿性溶液和2.0 mL去離子水,觀察溶液顏色,用pH計測定pH。
從種植的F5代株系中,從籽粒顏色的角度選出一些株系,與京501相比,F(xiàn)5株系葉色均為綠色,株高、穗位分別介于65~153 cm和28~62 cm之間,抽絲、散粉期在12月26—31日期間,與京501差異不大。其穗部性狀與京501的不同,有的單穗重、粒重、100粒鮮重均比京501的大,籽粒顏色多樣,有紅、紅黑、黑等色(表1)。
表1 F5代及京501自交系農(nóng)藝性狀
2.2.1 不同雜色玉米后代農(nóng)藝性狀及籽粒顏色(F2代)。結(jié)合表2和圖1可知,不同雜色玉米后代抽絲、散粉期差異不大,處于12月25—27日之間;株高、穗位分別介于142~162 cm與58~69 cm之間;單穗重和粒重介于140~184 g與91~121 g之間;100粒鮮重介于44~54 g之間。大部分穗籽粒彩色,有紅、紅黑、黑、白或黃色,個別穗上籽粒顏色大體一致有紅、紅黑、白色,糊粉層紅、紅黑、黑和白色,果皮同一色。
表2 雜交F2代植株的農(nóng)藝性狀
圖1 籽粒彩色的玉米穗子
2.2.2 京501×HiⅡ雜交種農(nóng)藝性狀及京501雜交穗籽粒顏色。
通過表3可知,京501×HiⅡ雜交種各重復(fù)間抽絲、散粉期差異不大,株高和穗位介于162~194 cm和50~75 cm之間,單穗重和粒重介于90~165 g與33~42 g之間(表3)。不同籽粒色株系花粉與雜交種(HiⅡ×京501)授粉4穗上籽粒雜色,雜交種自交穗籽粒黃白色,自然授粉穗籽粒黃白色,個別籽粒紫色,不同籽粒顏色株系花粉與京501雜交穗籽粒雜色,自交穗籽粒純黃色。
2.3.1 8行自然授粉穗籽粒和果皮花青素、類黃酮測定值(F2代)。按照不同穗籽粒色取8行自然授粉穗籽粒、果皮測花青素和類黃酮。從表4可以看出,紅黑和紅色籽?;ㄇ嗨販y定值比白色高,測定液呈深紅或淺紅色,紅花籽粒花青素測定值與白色的差異不大,可能與雜質(zhì)有關(guān),類黃酮差異不顯著;紅黑、紅和紅花果皮花青素測定值比白色高,測定液呈黃色可能與雜質(zhì)有關(guān)。
表3 京501×HIⅡ雜交種植株的農(nóng)藝性狀
表4 8行自然授粉穗籽粒和果皮花青素、類黃酮測定值
2.3.2 8個自然授粉穗籽粒和果皮花青素、類黃酮值(F5代)。對8個株系穗籽粒和果皮花青素、類黃酮進行了測定發(fā)現(xiàn),重量1 g左右,在目前不考慮重量的條件下,所有的株系穗籽?;ㄇ嗨睾烤染?01高,類黃酮含量則差異不大;但是果皮不同,有的果皮花青素含量比京501高,有的則低,類黃酮含量差異不大,測定液呈深紅或淺紅色,個別黃色可能與雜質(zhì)有關(guān)(表5)。
表5 8個自然授粉穗籽粒和果皮花青素、類黃酮值
有研究表明花青素在酸性條件下呈桔紅到紫紅,該次研究結(jié)果表明樣品提取液pH均為4.264的酸性條件下,果皮提取液顏色由桔紅到紅色,籽粒提取液顏色由淺紅到深紅,而且分淺紅色的A-37、桔紅的A-47、紅色的A-43-5,深紅的A-40-3 4種類型;有研究表明花青素在堿性條件下顯藍、褐或黃綠色,該次研究結(jié)果表明在堿性條件下果皮提取液色由淺黃綠到黃綠,籽粒提取液顏色與之不完全相同,如淺粉的A-39,黃綠的A-44,淺黃的A-47等(表6)。
表6 堿性條件下pH與提取液顏色
3.1.1 穗籽粒色澤。葉綠F5代株系葉綠色,大部分株系單穗重、粒重和100粒鮮重比京501高,籽粒有紅、紅黑和黑等色;不同雜色玉米后代大部分穗子籽粒有紅、紅黑、黑和白等色,個別穗籽粒顏色一致。不同籽粒顏色株系花粉與HiⅡ×京501雜種授粉穗籽粒雜色,雜種自交穗、自然授粉穗籽粒黃白色;與京501授粉穗籽粒雜色。
3.1.2 籽粒花青素值。紅黑和紅色籽粒花青素含量較白色籽粒的高,紅黑、紅和紅花果皮花青素含量比白色的高,可能與雜質(zhì)有關(guān);8個F5代株系籽粒花青素含量比京501高,果皮花青素含量有的比京501高。
3.1.3 不同pH與提取液色澤。研究表明在酸、堿性條件下,同一個樣品的花青素提取液色澤不一樣。酸性條件下果皮提取液顏色由桔紅到紅色,堿性條件下果皮提取液顏色由淺黃綠到黃綠;酸性條件下籽粒提取液色分淺紅色、橙紅、紅、深紅4種類型,堿性條件下籽粒提取液顏色有淺粉,黃綠,淺黃等。
3.2.1 玉米籽粒色澤。玉米籽粒外觀呈現(xiàn)的顏色由果皮色和糊粉層色組成,而花青素苷是決定玉米果皮和糊粉層色的重要色素之一,因為普通黃、白玉米品種黃白色產(chǎn)生在胚乳。其他色玉米籽粒產(chǎn)生在糊粉層或果皮,果皮表現(xiàn)出紅、花斑和白色等表現(xiàn)型[8],一些研究認為果皮表現(xiàn)出紅、花斑與果皮中鞣酐有關(guān)[9-10],通過觀察和檢測筆者發(fā)現(xiàn)葉綠F5代株系果皮和提取液呈紅色,常規(guī)玉米F2代無紅果皮,提取液不顯紅色;糊粉層在特殊遺傳背景下可形成黑、藍、紫、紅等色[11],有研究顯示紅、紫和黑玉米中花青素主要是矢車菊素-3-葡萄糖苷[12-15],粉色玉米中主要是天竺葵素[16]。該次研究發(fā)現(xiàn)葉綠F5代株系和常規(guī)玉米F2代籽粒糊粉層呈紅、紅黑和黑色,提取液中檢測到了花青苷,不同色素種類及含量時空組合可能決定糊粉層呈色,有研究認為色素顏色表現(xiàn)數(shù)量效應(yīng),花青苷含量低時花粉紅,高時花色由紅變深紅至黑色[17]。該次研究發(fā)現(xiàn)紅黑和紅色籽?;ㄇ嘬諟y定值高,呈現(xiàn)出數(shù)量壘加效應(yīng),所以糊粉層色是玉米籽粒色澤的主要組成部分。
3.2.2 pH與顯色?;ㄇ嘬胀瓿缮锖铣珊笮柁D(zhuǎn)運到液泡中形成色素體,所以花青苷主要存在于細胞液泡,不同pH條件下呈現(xiàn)五彩繽紛的顏色[18],液泡pH、金屬離子和助色素等會影響花青素苷最終呈色,液泡pH升高可使花青素苷由紅向藍轉(zhuǎn)變[19]。同種花色素在不同的pH下會顯現(xiàn)出不同顏色[20],在酸、堿性條件下體外研究同一樣品表明不同pH的花青素提取液色澤不一樣。酸性果皮提取液顏色由桔紅到紅色,堿性果皮提取液色由淺黃綠到黃綠;酸性的籽粒提取液顏色由洋紅到深紅,堿性籽粒提取液色顯現(xiàn)出淺粉到黃綠的顏色變化。有學者認為pH通過影響花色苷與輔色劑共色作用而調(diào)節(jié)花色,花色苷積累于液泡包涵體中導(dǎo)致顏色藍化[21],筆者以前研究發(fā)現(xiàn)糊粉層顯現(xiàn)不同色可能與pH影響花色苷與輔色劑共色作用有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