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宇 秦 浩 韓慧棟
(山西蘭花科技創(chuàng)業(yè)股份有限公司伯方煤礦分公司,山西 高平 048400)
頂板巖層移動是導致綜放工作面的支架工作阻力發(fā)生變化的直接原因,需要現(xiàn)場對支架工作阻力進行實時測量,明確采面推進度與支架工作阻力的關系,并得出綜放面頂板的活動規(guī)律[1-3]。為了探明工作面礦壓顯現(xiàn)規(guī)律,本研究以伯方煤礦綜放工作面為例,對其礦壓情況進行了測量,獲取了周期來壓和支架工作阻力等指標,探明了支架與圍巖之間的相互作用,實現(xiàn)了對綜放面頂板壓力分布規(guī)律的了解,為回采工作的安全性奠定了良好的前提條件。
3205綜放工作面位于二盤區(qū)運輸巷左翼,北部與3207工作面相鄰,南與3203工作面相鄰,東側與二盤區(qū)運輸、軌道和回風巷相接。工作面走向長度為1384m,傾斜長度為157m,開采3#煤層,區(qū)域內煤層厚度穩(wěn)定,平均厚度為5.31m,煤層傾角2~10°,平均為4°。煤層直接頂為5.51m厚灰黑色粉砂巖,薄層狀,含砂質不多且均為中部稍粗含星散狀黃鐵礦及結核;基本頂為4.5m厚中粒砂巖,上部含云母較多粘土膠結,含泥質包裸體;直接底為1.6m厚黑灰色細砂巖,薄層層理發(fā)育,層面平整;基本底為4.32m厚灰黑色薄層砂質泥巖,以粘土為主含多量云母。針對工作面頂板的管理,實施全部垮落法和傾斜長壁綜采放頂煤法,同時采用ZFG4800/18/30型過渡架(6架)以及ZF4400/17/28型中間架完成對頂板的支護。
本研究將KJ24型礦壓監(jiān)測系統(tǒng)(山東 思科賽德)作為觀測器,監(jiān)測主要針對3205綜放工作面ZF4400/17/28型液壓支架,支架上安裝礦用本安型數(shù)字壓力計,實時監(jiān)測液壓支架立柱工作阻力,工作面內共安裝無線數(shù)字壓力計17臺。自工作面1號架開始向機尾方向每5~7架安裝一臺(架號為:1#、8#、15#、23#、28#、33#、42#、49#、57#、64#、65#、70#、78#、85#、89#、93#、96#),本文以8#液壓支架觀測數(shù)據(jù)對工作面礦壓顯現(xiàn)規(guī)律進行分析。
對8#液壓支架的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液壓支架的工作阻力變化曲線如圖1所示,通過分析圖1可知:(1)液壓支架在達到初撐力后,支架阻力處于增阻狀態(tài);(2)工作面靠近運輸巷側多數(shù)支架工作阻力較低,多數(shù)處于3000kN以下;靠近軌道巷側支架工作阻力較高,受工作面上、下段推采空間因素影響,軌道巷側支架處在傾向應力集中區(qū),應加強此段頂板管理;(3)工作面多數(shù)液壓支架的工作阻力較低,前、后柱工作阻力狀態(tài)不平衡,工作阻力均小于額定工作阻力值,現(xiàn)場應加強工作面工作阻力與支架狀態(tài)管理;(4)工作面基本頂周期來壓距離為11.98~19.03m,平均15m。
圖1 8#支架工作阻力曲線圖
在對液壓支架的工作性能進行評判的過程中,通常將液壓支架工作阻力頻率作為評價指標。若工作阻力呈現(xiàn)出正態(tài)分布特點,表明液壓工作阻力處于合理區(qū)間[4-6]。本研究將每個區(qū)間的寬度作為劃分依據(jù),將寬度定為850kN,計算出在不同區(qū)段內的液壓支架工作阻力(如圖2所示)。
圖2結果顯示,液壓支架的工作阻力呈現(xiàn)非正態(tài)分布的特征,絕大部分工作阻力介于3400kN以下,未達到額定工作阻力要求。從整體來看,所有液壓支架的工作阻力小于額定工作阻力,表明液壓支架選型具有合理性,有助于實現(xiàn)對頂板的控制要求。
圖2 8#支架工作阻力分布直方圖
2.4.1 液壓支架初撐力分析
為了獲悉液壓支架初撐力是否處于合理區(qū)間,采用數(shù)理統(tǒng)計方法分析了8#支架初撐力的分布區(qū)間以及前后柱初撐力的平均值(如圖3所示)。ZF4400/17/28型液壓支架額定初撐力為4000kN,從圖3可以看出,工作面支架的初撐力處于1710kN以下的比例占49.3%,處于1710~3420kN的比例占41.5%,處于3420~4000kN的比例占9.9%,生產(chǎn)中需要加強支架初撐力的管理,避免因初撐力過低頂板回轉向支架施加過大的沖擊載荷。
圖3 8#支架初撐力頻率分布直方圖
2.4.2 工作面傾向液壓支架壓力分布
表1結果顯示,工作面液壓支架循環(huán)末阻力為1809.4~5173.8kN,平均循環(huán)末阻力為2951.2kN,是額定工作阻力的49.2%。
表1 支架平均循環(huán)末阻力統(tǒng)計
在工作面回采過程中,為消除頂板來壓對工作面生產(chǎn)造成的威脅,在頂板來壓期間對頂板實施深孔爆破強制放頂技術。采用煤礦許用乳化炸藥對工作面頂板進行爆破。在工作面回風順槽、運輸順槽2條巷道內進行布孔,巷道內每組分別布置一個基本頂孔、一個輔助孔、一個端頭孔。三級煤礦許用乳化炸藥爆速≥2800m/s,殉爆距離≥2cm,導爆索采用煤礦安全防水抗拉導爆索,雷管采用毫秒延期電雷管;裝藥結構:兩根起爆導爆索分別靠近炮頭及二次炮頭的1m和5m處,炮孔編號如下:1號孔和2號孔分別為回風巷和運輸巷下幫基本頂切斷孔,3號孔和4號孔分別為運輸巷上幫端頭切斷孔和回風巷下幫基本頂切斷孔,5號孔和6號孔分別為運輸巷和回風巷輔助孔。炮孔參數(shù)如表2所示。
表2 各個位置炮孔參數(shù)
本研究結合頂板的巖體結構和力學特性,依據(jù)松動爆破原則,運用類比方法,獲取所選擇炸藥的單耗,實施不耦合裝藥結構。為了形成起爆的保障,將兩根導爆索與每個炮孔的炸藥串進行連接,分別將藥卷插入主、副導爆索的孔底以及距離孔底4~5m處,藥卷長度均應在200mm以上,借助于毫秒延期雷管完成引爆,每次起爆一組炮孔,且需要確保同一炮孔雷管段的一致性。
3205綜采工作面平均推進10.0m 時,工作面中下部頂板開始冒落,局部地段冒落較嚴實,當工作面推進到15.0m 時,采空區(qū)頂板全部跨落,采空區(qū)充填嚴實,采空區(qū)冒落高度、冒落塊度達到了設計要求,達到了預期放頂效果。
(1)3205綜放工作面基本頂?shù)闹芷趤韷壕嚯x介于11.98m到19.03m之間,平均來壓距離為15m。
(2)工作面支架的初撐力處于1710 kN以下的比例占49.3%,處于1710~3420kN的比例占41.5%,處于3420~4000kN的比例占9.9%,生產(chǎn)中需要加強支架初撐力的管理,避免因初撐力過低頂板回轉向支架施加過大的沖擊載荷。液壓支架前后柱循環(huán)末阻力之比在51.4%~1125.4%之間,平均為136.7%,說明液壓支架前后柱受力極不均,這與工作面狀態(tài)有關,推采期間液壓支架前柱工作阻力偏大。
(3)在周期來壓期間,應采用深孔爆破技術完成強制放頂工作,形成工作面全部垮落的保障,提升工作面回采工作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