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熠明
(晉煤集團寺河煤礦, 山西 晉城 048019)
長期以來,控制巷道底鼓一直是礦井維護的重大問題之一[1]。隨著開采深部增加,地質(zhì)構造更為復雜,巷道底鼓越來越多,給生產(chǎn)和安全帶來了以下問題:底鼓造成運輸軌道隆起,給運輸帶來安全隱患;底鼓造成巷道通風斷面縮小,風阻增加,風速時常超限,嚴重影響通風安全;底鼓造成巷道維護消耗大量人、財、物;底鼓造成巷道支架失穩(wěn)[2-6]。為此,研究解決回采巷道底鼓影響安全生產(chǎn)問題成為現(xiàn)有巷道支護進行補充完善的一項很重要的工作。
古書院礦15 號煤層頂板巖性為中砂巖、砂質(zhì)泥巖、粉砂巖,平均厚度3.35 m;底板為泥巖、砂質(zhì)泥巖、炭質(zhì)泥巖,平均厚度3.30 m。西二盤區(qū)軌道石門設計長度約300 m,頂部沿15 號煤層頂板掘進,底部留有2.5~2.8 m 的底煤,巷道斷面形狀為矩形,掘寬5.2 m,掘高4.2 m,S掘=21.84 m2;凈寬5 m,凈高4 m,S凈=20 m2,設計支護形式為錨網(wǎng)噴。且該掘進段內(nèi)地質(zhì)構造極為復雜,斷層較多,因此給巷道的支護帶來了非常大的困難,尤其是巷道底鼓非常嚴重。到現(xiàn)在為止,巷道不同程度出現(xiàn)底鼓、兩幫向外鼓出、頂板變形及下沉現(xiàn)象,且有繼續(xù)擴大的趨勢,其中220~250 m 段內(nèi)頂板鋼帶出現(xiàn)擠壓折斷現(xiàn)象,并且頂板在靠近巷幫位置,出現(xiàn)了“臺階”式下沉現(xiàn)象。嚴重的影響了巷道的安全運輸,進而影響了整個礦井的生產(chǎn)。
軟巖巷道圍巖變形持續(xù)時間較長,巷道擴刷、臥底后巷道圍巖更加破碎,圍巖松動圈發(fā)育范圍會進一步擴大。根據(jù)西二盤區(qū)軌道石門圍巖巖性特征及變形特點,以及參考其他礦井治理經(jīng)驗,采用補強巷道支護、加固兩幫會對底鼓有較好的控制作用。但傳統(tǒng)的錨桿補強支護方式很難有效、長久的控制巷道變形,需采用主動+被動支護相結合的方式來控制回風下山底鼓、頂板下沉。計劃采用以下幾種措施來進行治理。
1)錨索的作用。錨索的作用等同于錨桿,其作用有:懸吊作用;組合梁作用;擠壓固拱作用。
2)注漿的作用。注漿可改善巖石的松散結構,填充巖石裂隙,提高巖體強度。
3)錨注的作用。從錨索的作用中可以看出,對于在巷道底板上施工錨索,就是利用了錨索的組合梁的作用,錨索可以使巷道底板組合成一個整體,從而提高了巷道底板的整體性,增強其抗壓性能。該巷道的掘進區(qū)段巖體比較破碎,因此注漿可以改善巖體的松散結構,使其成為比較密實的巖體。因此錨索+注漿支護就形成了一種有效組合梁,即錨索組合梁,漿液擴散加固梁,從而提高了結構的整體性和承載能力。
首先對底鼓段進行臥底,臥至設計尺寸后,用架柱支撐式地錨鉆機打孔,孔徑Φ75 mm,孔深7 m;然后注入錨索和錨注管,錨索規(guī)格Φ22 mm×6 200 mm;錨注管規(guī)格Φ26.75 mm×3.25 mm×2 m,錨注管末端1 m 為花管;最后進行注漿,張拉錨索并加固。
臥底—底板淺部注漿—(注漿24 h 后)打錨索孔—安裝錨索、錨注管—封孔—深孔注漿—張拉錨索。
3.2.1 臥底
由測量部門提前給出腰線控制點,然后根據(jù)該控制點對巷道底板進行臥底。臥至設計深度后,在巷道底板垂直于巷道走向沿著施工鉆孔線臥一施工溝槽,溝槽規(guī)格:寬×深=400 mm×300 mm
3.2.2 底板淺部注漿
由于巷道底板巖體破碎,為防止打底板錨索孔時塌孔,因此對巷道底板先行注漿。每排布置3 個淺孔,沿巷道中心線布置1 排孔,兩邊分中各布置1 排孔,間排距1 400 mm,孔深2 m,孔徑Φ42 mm,淺孔注漿管規(guī)格:4 分注漿管,長1 000 mm,淺孔封孔采用棉紗和樹脂藥卷封孔,注漿壓力2~3 MPa,穩(wěn)定時間3~5 min。淺孔平面布置圖如圖1 所示。
3.2.3 錨索、注漿鉆孔
待淺孔注漿24 h 后,用架柱式地錨機打錨索孔。每排布置3 個孔,沿巷道中心線布置一排,兩邊分中各布置一排,孔間排距2 000 mm×2 000 mm,孔深7 m,孔徑Φ75 mm。深孔錨索注漿鉆孔布置平面圖如圖2 所示。
圖1 淺孔布置平面圖(mm)
圖2 深孔錨索注漿鉆孔布置平面圖(mm)
3.2.4 施工底拱
工字鋼棚支護結束后,隨即施工底拱。先將底部施工成拱形,最大深度860 mm,分別在底板中間、兩側用鉆機施工深10 m 的注漿孔,將錨索插入注漿孔中,利用注漿泵將水泥漿注入孔中,最后鋪設金屬網(wǎng)、BHW3-280-5400 型鋼帶,最后用16 mm 鋼托板將鋼帶、金屬網(wǎng)和錨索固定,最后澆筑C25 混凝土至設計底板(見圖3)。
圖3 回風下山底拱施工圖(mm)
3.2.5 噴漿支護
最后對巷道進行噴漿,噴射混凝土強度C20,噴層厚度0.1 m。
1)必須嚴格按照布孔參數(shù)布置注漿孔,不得擅自更改技術參數(shù)。
2)必須嚴格按照要求配制漿液,每次拌制漿液前,必須嚴格量測水泥的用量和水的用量,保證水灰比1∶1。
3)每次使用水泥前,必須檢查水泥的出廠合格證及質(zhì)量檢驗報告單,以確保水泥的質(zhì)量。
4)注漿中隨時觀察設備壓力表,確保注漿壓力達到設計值。
在巷道兩幫設置一組水平觀測點,每組兩個測點,測點處在同一水平上,每隔50 m 一組;每隔十天測量一次觀測點距底板的數(shù)據(jù),并建立觀測臺帳。
支護前的兩個月內(nèi)共臥底三次,其中最大底鼓量達到1 m,最小底鼓量達到600 mm,平均每次底鼓量約900 mm,平均每次臥底量約1 000 mm。支護后,底鼓量明顯縮小,一個月后,基本趨于平穩(wěn),具體觀測點的數(shù)據(jù)如圖4 所示。
圖4 底鼓量變形曲線圖
巷道治理底鼓長度200 m,通過后期觀測證明:在巖體破碎,地質(zhì)構造復雜導致巷道壓力較大,底鼓極為嚴重的情況下,巷道支護有效的控制了底板的底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