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科
兒時的記憶里,鄉(xiāng)村的新年往往是從趕集開始的。為了湊足余錢置辦年貨,父親會在黃昏時分整整齊齊地裝滿一板車白菜蘿卜,待翌日清晨去趕集售賣。我喜歡坐在板車的蔬菜上,迷迷糊糊地任由父親拉著車,穿過冬天氤氳的濃霧和靜寂的寒冷往集市前行。在鄉(xiāng)下,白菜蘿卜常見,父親從清晨吆喝到黃昏,嗓子幾近沙啞,才勉強將一車蔬菜賣完。他在寒風中數(shù)錢,“嗯,今天還不錯,賣了二十一塊八毛錢?!备赣H有些沾沾自喜。這個時候,他會帶我來到老街中心,給我買上一碗餛飩和一個燒餅,算是對我陪他一同趕集賣菜的獎賞。等我吃飽喝足,他再拿著剩下的錢,按照母親的要求置辦年貨。
那時的鄉(xiāng)村生活雖然貧乏,但置辦年貨卻馬虎不得,父親通常要趕三四次集市,才能將年貨籌備齊全。母親對年貨非常講究,炸面果、炸圓子、炸魚塊、炸焦葉、蒸饅頭、蒸包子……一樣也不能少。饅頭揭鍋之前,她要將四根火柴并立捆綁,并在瓷碗里調(diào)拌好紅色的糖料,待饅頭出鍋后,在饅頭上點上紅點才算大功告成。白胖胖軟乎乎圓滾滾的饅頭上赫然印著四顆紅心,讓人看了就高興。母親包的油渣粉絲豆芽餡的包子,味道堪稱一絕,包子上的褶皺花紋勻落有致,是村里婦女們學習的榜樣。過年的儀式感滿滿,每一種吃食做好,都要先放一碗在灶臺上敬奉灶神,保佑一年豐衣足食,再放一碗在堂屋的茶幾上敬獻天神,祈求新的一年大吉大利大富大貴。
我最愛偷吃母親炸的魚塊了。新鮮的草魚處理干凈后剁塊,再配以佐料拌上面糊下油鍋炸,想起來就咽口水。我每年都會坐在灶臺前,一邊看父親燒鍋,一邊看母親炸魚,并留意她會將炸好的魚塊放在哪里。通常,母親將炸好的魚塊放在廂房屋的櫥柜里,然后關(guān)好柜門,以防貓咪偷吃。我總是趁母親不備,溜進廂房屋里偷魚塊吃。為了不被母親發(fā)現(xiàn),每次只吃一兩塊。除夕尚未到,魚塊日漸少了大半。母親發(fā)現(xiàn)后,誤以為躲過了貓咪,卻沒躲過老鼠。
后來,母親將炸好的魚塊放進竹籃里,用籠布蓋好懸掛在堂屋的房梁上。那天,我趁家里沒人,將飯桌挪到竹籃正下方,然后搬來一條板凳放于飯桌之上,冒著“生命危險”爬上飯桌,再踩上板凳,踮起腳尖伸出手臂顫顫巍巍地去夠頭頂上竹籃里的魚塊。這樣吃到的魚塊,真的是格外地香。當我再一次“作案”時,被母親抓個正著,半竹籃的魚塊所剩不多了。母親生氣地責怪我“貪嘴”,什么好吃的東西都藏不住。我辯解都是她的手藝太好,全村無人能及,我有一個好媽媽,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母親噗嗤一笑,不再追究了。
農(nóng)歷新年的前幾天,是父親最為忙碌的時候。父親寫了一手好看的毛筆字,新年到來之前,全村家家戶戶幾乎都會帶著紅紙過來請他寫春聯(lián)。那幾天里,人人臉上喜氣洋洋,父親每天早起洗漱完畢后,就擺上桌案鋪開紅紙,根據(jù)每位村民的要求“揮毫潑墨”。村民對春聯(lián)的需求很大,家家戶戶但凡視線所及之處,就不會讓喜氣遺落。除了堂屋、廚房和廂房的門楣、門框及門板必須要貼春聯(lián)之外,其它與生活緊密相連的地方也都不能省略――床頭旁要貼“身體健康”,水井上要貼“清泉長流”,豬圈上要貼“六畜興旺”,拖拉機上要貼“出入平安”,糧囤上要貼“五谷豐登”,灶臺旁要貼灶王爺畫像……余下“無足輕重”之處皆可用“?!弊侄贩酱妗4郝?lián)必須趕在除夕早上貼好,這樣就可以規(guī)避那些前來討債的人――人家都開始歡歡喜喜地過年了,誰還會自討沒趣地前去添堵?春聯(lián)像是一對天神賜予的尚方寶劍,不僅可以驅(qū)妖降魔,還能避開生活的煩惱,其地位毫不遜于各種年貨。
來請父親寫春聯(lián)的鄉(xiāng)民越來越多,母親搬來板凳,泡上熱茶,奉上瓜子香煙。鄉(xiāng)民們圍坐在院里的柿子樹下抽煙喝茶閑談,細碎的陽光散落在紅紙上,紙上尚未落筆,就已映出對生活五彩斑斕的期望。父親義務(wù)寫春聯(lián),忙碌間有著小確幸。
一年年飛逝而過,大家的日子都富足了,過年的年味卻越來越淡。只要輕點鼠標,年貨就送到家。村里極少有人會花費精力提前數(shù)日忙活,發(fā)面蒸饅頭、炸制各種吃食,更鮮少有人會買上幾張紅紙,專程來請父親寫春聯(lián)了。
又到年節(jié)了,這一番回味少年時滿滿的年味,讓我做出決定,今年早早回家,跟母親學學炸魚,找回我的年味。
責任編輯:張蕾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