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萬棟
康萬棟,天津師范大學教授。先后擔任天津教育學院教育管理系主任、天津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天津師范大學教育學原理碩士學位點學科帶頭人、碩士生導師。曾兼任教育部全國中小學校長培訓專家委員會委員、天津市普教干訓中心常務副主任、天津師范大學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現(xiàn)任天津市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和學術委員會委員、天津市“未來教育家奠基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天津市教委特色高中評審咨詢專家組成員。主要研究領域為教育管理、教師教育、教育科研方法和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等。代表性著作有《校長與學校發(fā)展》《中小學教科研與應用》《名校長成長軌跡》《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中小學特色化發(fā)展的理論與實踐》《誰執(zhí)牛耳——未來世界的教育》等。
瓦·阿·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世界著名教育家,也是對中國基礎教育影響最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烏克蘭人,七年制學校畢業(yè)后,讀了一年師資培訓班,十七歲起擔任農村小學教師,開始了教育生涯。他一邊讀書,一邊以函授方式學完了波爾塔瓦師范學院語言學系的課程,于1939年取得中學教師合格證書。衛(wèi)國戰(zhàn)爭時期,蘇霍姆林斯基參加了紅軍,在1942年的一次戰(zhàn)役中受重傷,傷愈后被分配到一所中學,先是當語文教師,后來擔任教導主任、校長、區(qū)教育局長。從1948 年起,他被任命為烏克蘭一所十年制中學——帕夫雷什中學的校長,一直到1970年去世,始終沒有離開這所學校的實際工作,他的全部教齡長達35年。
帕夫雷什中學是一所規(guī)模不大的典型的農村中學,地理位置比較偏僻,在20 世紀五六十年代,這所學校的在校生人數(shù)保持在400-1000 名之間。蘇霍姆林斯基在這所學校一邊從事管理和教學工作,一邊堅持進行教育科學研究。他一生中寫了41部教育專著,600余篇教育論文。他的教育著作中,既有大量生動活潑的事例,又有深思熟慮的理論概括。他的書被譽為“活的教育學”“學校生活的百科全書”。作為一名普通農村中學的校長和語文教師,蘇霍姆林斯基始終立足于學校日常教育實踐,邊實踐,邊研究,創(chuàng)造出輝煌的教育業(yè)績和具有世界影響的科學而生動的教育理論,也使自己從一名普通的校長、教師成長為世界一流的教育家。那么,他是怎樣做教育研究的?他的教育研究對中國中小學校長、教師又有哪些啟示?
蘇霍姆林斯基是一名普通的校長和教師。與一般的教育家不同,他不是以“學者”或“專業(yè)研究者”的身份去冷峻、客觀、孤立地研究教育,而是充滿真誠的人道主義情懷,把對教育的摯愛和深情灑向每一個學生。他強調:“教育——這首先就是人學,世界上沒有比當醫(yī)生和教師更富有人道主義色彩的職業(yè)了……應該確信教育中富有人情味的開頭正是每個教師教育素養(yǎng)中最重要之點?!薄鞍颜麄€心靈獻給孩子。”“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薄爸挥挟斀逃⒃谙嘈藕⒆拥幕A之上時,它才會成為一種現(xiàn)實的力量。如果對孩子缺乏信心,不信任他,則全部教育智謀,一切教學和教育上的方法和手段都將像紙牌搭小屋一樣定然倒塌?!边@些論述和觀點充分說明他在教育研究中首先重視的是學生的心靈,而不只是具體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他一生所關注的首先是每一個學生的和諧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這就使得他的教育境界遠遠高于一般側重于研究教育技術的教育家,而使教育真正進入了人的心靈世界。蘇霍姆林斯基在表達自己的教育觀點時,所用語言充滿親切溫馨的情感又不乏詩意?!懊總€兒童就是一個完整的世界?!薄霸诿總€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fā)出特有的聲響,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講的話發(fā)生共鳴,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對準音調?!薄坝H愛的朋友,請記住,學生的自尊心是一種非常脆弱的東西,對待它要極為小心,要小心得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因為在要摘采這朵花時,不可抖掉那閃耀著小太陽的透明露珠?!?/p>
“培養(yǎng)真正的人”“培養(yǎng)全面和諧發(fā)展的人,社會進步的積極參與者”,讓每個學生都能快樂學習,都幸福地度過自己的一生,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想和追求,也是他做教育研究堅定而又鮮明的價值取向。
蘇霍姆林斯基是一個普通的校長和教師,但他也是一個堅持實事求是、獨立思考的知識分子。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研究始終立足于學校日常的教育實踐,始終堅持從學校教育的實際出發(fā),研究解決實際的教育問題。他在《帕夫雷什中學》一書中寫道:“我竭力做到居于我這個校長工作首位的,不是事物性問題,而是教育問題。”正是因為他堅持從實際出發(fā)而不是從“本本”出發(fā),他的教育研究才充滿了鮮明的獨創(chuàng)性和大膽的創(chuàng)新精神。例如,他在實際工作中深感研究兒童是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功,因此公開批評蘇共中央1932 年對兒童學的批判有過頭的地方,是把孩子和洗腳水一起潑掉了。又如,1955年以前,蘇聯(lián)學校完全取消了勞動教育,而他在自己的學校堅持進行勞動教育,并從1947年起給畢業(yè)生授予職業(yè)證書。而赫魯曉夫在1958 年大搞生產教學,勞動占用了過多的學習時間,當時,他又第一個站出來反對這種過頭的做法,認為這是片面的,是不符合人全面和諧發(fā)展基本原則的。他之所以能夠如此,一是因為他始終腳踏實地,立足于實踐,真正面對學生的發(fā)展,根據(jù)實際情況提出自己的觀點,而不是唯書唯上;二是因為通過長期的學習和研究,他更加理性,能夠深刻把握教育的本質和規(guī)律,具有一個教育家應有的教育定力。
蘇霍姆林斯基在長期的教育實踐和教育研究中提出了許多獨特的觀點和改革創(chuàng)舉,如“學校的理想是培養(yǎng)全面和諧發(fā)展的人”“和諧全面發(fā)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孩子的智慧出在他的手指尖上”“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校長對學校的領導,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領導”等。他創(chuàng)辦了“快樂學?!?,開設了“思維課”,實施研究性教學方法……他的一些主張,如教育過程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對人本身和兒童的關注與研究,主張把情感教育寓于教學過程的始終,關注兒童與大自然及周圍環(huán)境的關系,利用自然開展教育教學,強調要愛具體的人,而不是抽象的“我愛人民”,這些主張和做法并不符合當時蘇聯(lián)教育理論界的潮流和教育行政的口味,甚至遭到了教育界的“圍剿”。生前他的大部分著作都沒能出版,他的《我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是通過特殊渠道在德國出版的,為此他差點被開除黨籍。即便如此,他對理論界那種“理論脫離實際,裝腔作勢嚇唬人”的不良傾向沒有絲毫妥協(xié),他拒絕奉承拍馬、做表面文章,毫不動搖地繼續(xù)自己的教育探索。
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研究實踐告訴我們,教師從事教育研究要立足于教育實踐,堅持從教育實際問題出發(fā),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教育研究就要致力于“真”和“實”,不要追求空洞的理論高調,不要迷戀時尚的術語,要靜下心來,下一番工夫,認真鉆研教育教學問題,長期堅持,必然會收獲滿意的成果。
蘇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視學校教育研究,并身體力行開展教育研究。同時,組織全校教師共同聽課,做調查,邊改革實驗,邊研究新問題。他深刻指出:“就邏輯本身而言,就哲學理論而言,就創(chuàng)造的特殊性而言,沒有科學的研究,便不可能有教育工作。如果您想讓教育工作給教師帶來樂趣,使每天上課不成為一種枯燥而單調的義務和程序,那您就要引導每一個教師走上從事科學的、教育的研究這條道路上來。”“學校領導最重要的任務,是使教師成為善于深思、勤學肯鉆研的研究者?!碧K霍姆林斯基不僅深刻闡述了中小學教師開展教育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為中小學教師開展教育研究提供了一套符合實際的操作方式,即實踐、觀察、思考、總結、寫作相結合的方式,這套方式類似于今天倡導的行動研究。
蘇霍姆林斯基諸多教育論著創(chuàng)作的源泉就是學校生活和教育實踐。他深入觀察,細心記錄教學和教育工作中的事實,認真進行思考,不斷進行理論上的概括。他每天早晨五點至八點從事寫作,白天則上課、聽課和當班主任,每天都記“教育日記”,每日晚上進行小結,整理筆記,思考一天中遇到的教育問題,每星期日作總結。日記中詳錄事實,提出初步結論、問題和繼續(xù)研究的線索。蘇霍姆林斯基特別提醒:“校長要有一個記事簿。只要你是認真地對待自己的工作,你就要尊重這個記事簿和尊重自己,把它一年又一年地記錄和保存下去,這實際上是一種教育日記,同時也是你對一個較長時期的教學和教育過程進行概括性分析的準備工作。”同時,他也建議教師寫教育日記:“我建議每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教育日記并不是在形式上有某些要求的正式文件,而是一種個人的隨筆和札記。這種記載對日常工作頗有用處,是進行思考和創(chuàng)造的源泉。記了一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日記,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彼麑ⅰ敖逃沼洝币暈榻逃芯克璧摹罢滟F的教育財富”。
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教育實踐者,也是教育現(xiàn)象細致而敏銳的觀察者和持之以恒的研究者。身為校長,他始終兼教一門語文課,幾十年不斷地研究這門課的教學問題。他曾試辦六歲兒童的預備班;接著又從一年級到十年級連續(xù)擔任這個班的班主任,在十年內跟蹤觀察和研究學生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期的多種表現(xiàn)。他曾先后為約3700 名學生做了觀察記錄;他能指名道姓地說出25年中178名“最難教育”的學生曲折的成長過程。蘇霍姆林斯基除了長年堅持親自上課、當班主任外,還堅持每天聽兩節(jié)課,與學生同活動、同讀書、同游戲、同旅游,幾十年如一日地對學生教育情況進行跟蹤觀察。他的研究深深扎根于學校教育實踐,在教育實踐中觀察,在積累大量事實的基礎上思考、總結,把自己的經驗提升到理論高度,寫出了大量既通俗易懂,又思想深刻、操作性強的教育論著。前蘇聯(lián)教育界承認他的教育活動是一次長達三十年的“教育實驗”,他的學校是一所“教育學實驗室”,他的著作是近幾十年罕見的“先進教育經驗的完整總結”。
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與其他經典教育著作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他將教育理論熔鑄于一個個生動感人的教育故事中,或者在事與理的夾敘夾議中,自然而然地以生動活潑、精辟凝練的語言將自己的教育見解和觀點娓娓道來,給讀者以真實的現(xiàn)場感和形象的感染,又給讀者以思想的啟迪。比起許多充斥著晦澀生僻術語或枯燥乏味的理論著作,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擁有更多的一線教師讀者,如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就是眾多中小學教師十分喜歡閱讀的案頭書。書中的每一條建議,或從某一個教育現(xiàn)象的分析入手,或針對教師常見的教育問題,或從一個生動的教育事例引出教育思考,在夾敘夾議中揭示教育教學的規(guī)律,闡發(fā)教育見解,給出教育教學的建議,可讀性強,具有操作性。書中的每條建議針對一個教育的小問題,每條建議的文字平均不足2000字,今天來看,是經典的小課題研究??梢哉f,蘇霍姆林斯基開創(chuàng)了一種符合教師研究特點嶄新的教育著作文體。當然,也有外國教育史學者認為,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在闡述具體經驗上內容翔實,但對它們所作的理論論證還嫌不夠”,這可能是蘇霍姆林斯基的局限性,但也正是他的優(yōu)勢和鮮明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