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暉
(中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 工程技術研究院,克拉瑪依 834000)
火驅作為一種頗具特點的熱力采油工藝,具有能量利用率高、技術限制少、適應性廣等特點,綜合了熱驅、氣驅、混相驅和非混相驅的驅油機理,是一種提高采收率的理想方法。近幾年,新疆油田陸續(xù)開展了火驅先導性試驗,雖然火驅技術不斷發(fā)展,但火驅生產(chǎn)過程中油井管材料的腐蝕失效原因和腐蝕機理尚不明確。
新疆紅淺火驅先導試驗于2009年點火投產(chǎn),點火前該區(qū)塊經(jīng)歷過注蒸汽熱采,因此地層含水量較高。2013年某火驅生產(chǎn)井修井作業(yè)時,在上提油管過程中發(fā)生油管斷裂。經(jīng)井下磨銑作業(yè)后,將磨銑的碎片打撈上來。斷裂油管材料為N80,斷裂發(fā)生在約560m井深處。隨后對該井進行了套管四十臂井徑測試,結果發(fā)現(xiàn),在554.4~569.0m井段處套管變形及損傷嚴重。為查明該油管斷裂失效原因,對打撈上來的碎片進行了理化檢驗,并在室內模擬火驅工況條件下對N80鋼進行了腐蝕試驗。
圖1 送檢的油管碎片的宏觀形貌Fig. 1 Macrograph of oil pipe fragments for testing
為便于敘述,將4塊送檢的油管碎片標記為4-1,4-2,4-3,4-4,如圖1所示。送檢的4塊碎片表面均腐蝕嚴重,磨銑劃傷痕跡所占比重較小。測量得4塊碎片的剩余壁厚分別為1.58mm(4-1),3.40 mm(4-2),1.68 mm(4-3),0.82 mm(4-4)。其中,4-3碎片多處出現(xiàn)穿孔。
分別在4塊油管碎片上切取試樣進行金相分析,其金相組織如圖2所示。結果表明:這4塊碎片的金相組織均為回火索氏體,晶粒度分別為8.0級(4-1),9.0級(4-2),9.0級(4-3),8.0級(4-4)。由于金相試樣的檢測面具有隨機性,很難根據(jù)外觀形貌辨別碎片的縱向和橫向,因此其組織形貌和晶粒度級別的差異可能與檢測面的方向有關。
分別在4塊油管碎片上取樣,采用掃描電子顯微鏡分析其腐蝕形貌,結果如圖3所示。
在圖3所示位置對油管碎片表面的腐蝕產(chǎn)物進行能譜(EDS)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由能譜分析結果可知:腐蝕產(chǎn)物主要含有C、O、S、Fe,據(jù)此推測其物相可能為FeCO3和Fe的硫化物。
(a) 4-1(b) 4-2(c) 4-3(d) 4-4圖2 油管碎片的金相組織Fig. 2 Microstructure of oil pipe fragments
(a) 4-1(b) 4-2
(c) 4-3(d) 4-4圖3 油管碎片表面的微觀腐蝕形貌及EDS分析位置Fig. 3 Micro morphology of the surface of corroded oil pipe fragments and EDS analysis positions
分別在4-1、4-2、4-3油管碎片上取腐蝕產(chǎn)物,通過X射線衍射分析其物相組成,分析結果如圖4所示。結果表明,這些油管碎片表面的腐蝕產(chǎn)物主要含有FeCO3和Fe的硫化物。
在TFCZ-35/250及TFCZ-25/250型磁力驅動反應釜[1]中模擬火驅工況對N80鋼進行腐蝕試驗?;痱屔a(chǎn)階段產(chǎn)出氣主要含有CO2、H2S和少量O2。模擬腐蝕環(huán)境中,CO2含量為14%(質量分數(shù),下同),O2含量為1%,H2S含量為0.3%,壓力為3 MPa,流速為2 m/s,溫度為50 ℃,試驗時間168 h。腐蝕介質為根據(jù)油層產(chǎn)出水中離子含量配制的水溶液,見表2,其pH為6.9。
表1 油管碎片表面腐蝕產(chǎn)物的能譜分析結果Tab. 1 EDS results of corrosion products on the surface of oil pipe fragments
模擬腐蝕試驗結果表明,N80鋼在模擬火驅工況下的均勻腐蝕速率為0.337 1 mm/a,大于石油管材在含CO2、H2S和O2條件下使用的均勻腐蝕速率判據(jù)(0.2 mm/a)[2]。
(a) 4-1(b) 4-2(c) 4-3圖4 油管碎片表面腐蝕產(chǎn)物的XRD譜Fig. 4 XRD patterns of corrosion products on the surface of oil pipe fragments
mg/L
圖5和表3為N80鋼腐蝕產(chǎn)物的EDS分析位置及分析結果,圖6為其X射線衍射分析結果。由分析結果可知:N80鋼表面腐蝕產(chǎn)物為FeCO3[3],沒有出現(xiàn)H2S腐蝕產(chǎn)物成分,表明在該模擬條件下,CO2和O2腐蝕占主導作用。
圖5 模擬腐蝕試驗后N80鋼腐蝕產(chǎn)物膜EDS分析位置Fig. 5 EDS analysis locations of corrosion product membrane on N80 steel after simulated corrosion test
在溫度為50 ℃條件下,N80鋼發(fā)生了CO2和O2腐蝕。在酸性介質中O2與H+的去極化作用較強,陽極初生腐蝕產(chǎn)物Fe2+只能與溶液中的CO32-反應生成FeCO3。由于50 ℃下生成的FeCO3腐蝕產(chǎn)物膜軟而無附著力,且致密性、保護性較差,因此N80鋼主要發(fā)生均勻腐蝕,腐蝕速率較大[4]。
表3 模擬腐蝕試驗后N80鋼腐蝕產(chǎn)物的能譜分析結果Tab. 3 EDS results of corrosion product membrane on N80 steel after simulated corrosion test
圖6 模擬腐蝕試驗后N80鋼腐蝕產(chǎn)物的XRD譜Fig. 6 XRD pattern of corrosion product on N80 steel after simulated corrosion test
送檢的4塊油管碎片的組織均為回火索氏體,回火索氏體為N80油管鋼的正常組織,因此排除了由組織缺陷引起油管失效的可能。
1960~2009年該井采用蒸汽吞吐生產(chǎn),地層含水量較高。后期改為火驅生產(chǎn),原油燃燒過程中產(chǎn)生大量CO2。CO2極易溶于水,形成具有腐蝕性的碳酸,釋放出強去極化性的氫離子,促進陽極鐵溶解而導致腐蝕。根據(jù)該井火驅階段井底壓力(3.8~4 MPa)和CO2氣體含量(質量分數(shù)16%~17%)推算出井底CO2分壓約0.6 MPa,超過CO2腐蝕的臨界壓力(0.2 MPa)。能譜分析和X射線衍射分析表明,油管碎片表面的腐蝕產(chǎn)物主要為FeCO3和Fe的硫化物[5]。因此推測,送檢油管碎片均發(fā)生了CO2腐蝕和H2S腐蝕。
(1) CO2腐蝕機理
CO2為弱酸性氣體,溶于水后生成碳酸,并電離出H+、HCO3-、CO32-,其中H+主要來源于一級電離[6]。CO2腐蝕是氫去極化腐蝕,在管體夾雜物、晶界等處,被還原成H原子,隨后合成氫氣析出,如式(1)所示。腐蝕的陽極過程是鐵的溶解,生成Fe2+,如式(2)所示。Fe2+進入水溶液與CO32-生成FeCO3,如式(3)所示。
(1)
(2)
(3)
(2) H2S腐蝕機理
H2S溶于水并電離出H+、HS-和S2-,使溶液呈酸性。H2S在水中的電離反應為
(4)
(5)
H2S腐蝕是一種氫去極化過程,鐵溶解和析氫分別在陽極和陰極上進行,如式(1)和式(2)所示。
H2S溶于水并電離出H+、HS-和S2-,并與陽極反應產(chǎn)物生成不同組分的硫化鐵化合物,如式(6)~(8)所示。
(6)
(7)
FexSy為各種結構硫化鐵的通式,隨著溶液中H2S含量及pH的變化,硫化鐵的組成和結構均不同[7]。
送檢油管碎片可能來自于油管的不同部位,其工作環(huán)境略有差異,是造成其表面腐蝕產(chǎn)物中硫化鐵結構不同的原因。井下油管發(fā)生了CO2腐蝕和H2S腐蝕,剩余壁厚不足,難以承受油管懸重,最終導致油管斷裂落井。
(1) 送檢油管碎片的組織均為回火索氏體。
(2) 油管斷裂的主要原因為井下油管發(fā)生了CO2腐蝕和H2S腐蝕,剩余壁厚不足,難以承受油管懸重,導致油管斷裂落井。
(3) 室內模擬腐蝕試驗結果表明,N80油管鋼在溫度為50 ℃時的腐蝕產(chǎn)物主要為FeCO3,其腐蝕以CO2和O2腐蝕為主;而現(xiàn)場腐蝕環(huán)境更復雜,腐蝕產(chǎn)物中除了含有FeCO3外,還含有Fe的硫化物。這也說明經(jīng)歷過蒸汽熱采和火驅兩種工況的N80油管,其腐蝕嚴重程度遠高于單一火驅工況條件下的。因此在蒸汽熱采井轉火驅生產(chǎn)論證時,應客觀評價原有管柱的服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