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曉青
2000年,短篇小說《流浪地球》在《科幻世界》雜志首發(fā)引起轟動,但當時的環(huán)境不足以拍出科幻大片。那一年,小說作者劉慈欣37歲,科幻讀者郭帆20歲。
《流浪地球》當時的責任編輯,如今《科幻世界》雜志副總編姚海軍回憶:“看到《流浪地球》稿件第一眼,就覺得耳目一新,大膽的想象令人震撼?!?/p>
2000年時,使用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電子郵件的人還不多?!读骼说厍颉房呛?,讓讀者雀躍,雜志社收到雪片般的來信,不少青少年就此迷上科幻。
同是在2000年,中國人在電影院里第一次看到了李安導演運用國際化團隊拍攝的大片《臥虎藏龍》,當時中國內(nèi)地商業(yè)電影的年票房還不到10億元,市場化的電影院線機制尚不完善,合拍大片更是寥寥無幾,科幻電影市場基本被好萊塢占領(lǐng)。后來《臥虎藏龍》獲了諸多國際大獎,這部武俠片包含了西方對中國人的各種“想象”,辮子、功夫、山水風景……
1995年,來自山東濟寧的15歲少年郭帆偶然看到了外國科幻大片,他冒出一個念頭——“我是不是可以當導演”。后來輾轉(zhuǎn)到海南讀法學專業(yè)的他,最終還是選擇執(zhí)導筒,做自己愛做的事。
郭帆也是科幻愛好者,也愛讀《三體》。他回憶,2005年時,他開始嘗試看一些關(guān)于量子物理的書,但起初其實看不懂;真正開始著手《流浪地球》這個項目時,已是2015年,《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從無到首映,花了4年。
從一部科幻大片的角度看,《流浪地球》已具備了知識結(jié)構(gòu)、邏輯關(guān)系、視覺特效、人物命運、科技倫理等要素,比照之前的國產(chǎn)科幻電影,實現(xiàn)了整體性的進步。
在近70年的中國電影史上,并非完全沒有科幻作品,一般認為改革開放助推了一批科幻電影誕生。上海電影制片廠拍攝的《珊瑚島上的死光》曾激勵包括劉慈欣、韓松等在內(nèi)的一批“60后”科幻作家進行科幻創(chuàng)作。而在中國觀眾記憶中,還有《霹靂貝貝》《大氣層消失》等作品,但有的只歸為兒童片,有的則與科研本身掛鉤,真正的科幻片,特別是科幻大片,幾乎為零。
“過去很多導演都想拍科幻片,但是條件和想象力還沒有發(fā)展到這個地步,包括周星馳也曾經(jīng)拍過《長江7號》,但大家知道,一般外星人也只是簡單的裝扮,還不是科幻大片?!眳⒀荨读骼说厍颉返南愀垩輪T吳孟達感慨。
在《流浪地球》首映之際,劉慈欣寫道:“當人類的‘太空大航海時代到來的時候,故鄉(xiāng)的觀念將再一次回到人類文化之中。”
多名文學評論人士指出,電影《流浪地球》不僅提供了一種奇觀式的幻想圖景:例如中國的一些特大型城市遭遇冰封等災難的挑戰(zhàn),同時也提供了一種中國科幻的敘事邏輯,比如在遇到整體性災難時,不是不顧一切逃離,而是要帶著眷戀的這片土地、帶著地球這個人類共同的家園,一起飛向未來。
劉慈欣坦言,自己是在中國文化的大背景下創(chuàng)作的,地球是全部歷史、文化、文明之根的一個象征。帶著地球一起在太空航行,表達了中國人對故土、對家園的感情和情懷。他試圖在宇宙的大背景下表現(xiàn)這種情懷。
值得關(guān)注的是,今天全世界任何一部科幻大片的拍攝,也同樣需要依靠“地球村”的共同努力?!读骼说厍颉分破她徃駹柾嘎?,影片約八成特效由中國本土團隊自主完成,另外約20%由來自德國、韓國等的多個團隊共同合作完成。
“可以預見有一批科幻電影已經(jīng)在籌備、拍攝的路上。事實上,我們正在做的是孵化更多的本土‘科幻頭腦和原創(chuàng)力量,包括培育新一代的創(chuàng)意提供者、專業(yè)作家、編劇、導演、制作人、運營者等,這將是針對全產(chǎn)業(yè)鏈的人才和創(chuàng)意孵化,促進文學向視聽影像轉(zhuǎn)化。同時,要普及和推廣科幻文學和電影,擴大讀者群和觀眾群。”姬少亭說。
(選自《新華每日電訊》2019年2月12日,有刪節(jié))
《流浪地球》的電影工業(yè)化努力,同時也不僅僅是停留在技術(shù)層面的。著名科幻作家陳楸帆在《(流浪地球)能否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中指出:“(流浪地球)最大的成就在于解決了一個困擾中國科幻電影多年的難題:如何將中國人和中國元素不違和地融入科幻設定中。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接受美學問題,跟科幻類型的舶來品源頭有關(guān),也與觀眾長期形成的審美習慣有關(guān)。”“《流浪地球》中的中國人和中國元素真正做到了基本不雷、不尬,不囧,從最小的標識符號、器具細節(jié),到末日后的中國城市景觀、地下城春節(jié),再到中國人成為救世英雄,中國“歸鄉(xiāng)”情節(jié)的普世化升華,無不自然流暢,服務于主題故事,又讓觀者能夠產(chǎn)生結(jié)構(gòu)性的文化共鳴與審美體驗,這真的是不下一番苦功夫,光模仿歐美科幻片皮毛必然是無法做到的。這也是為什么包括我在內(nèi)的科幻迷所倍感激動振奮的原因。我們終于有了真正屬于中國人自己的科幻商業(yè)大片,以中國人所熟悉的情感結(jié)構(gòu)與審美方式去講述一個關(guān)于科技、時空、文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故事?!睂徝赖谋就赁D(zhuǎn)換和“地方性知識”概念性的建立,是《流浪地球》足以永載電影史冊的重要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