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松遼盆地西部斜坡區(qū)上古生界油氣地質調查進展與發(fā)現

        2019-02-28 06:28:46陳樹旺鄭月娟張海華張德軍
        中國地質調查 2019年1期

        陳樹旺, 張 健, 鄭月娟, 蘇 飛, 張海華, 張德軍, 孫 雷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沈陽地質調查中心,遼寧 沈陽 110034)

        0 引言

        以白堊系為目的層的傳統油氣勘探認為,松遼盆地西部斜坡區(qū)白堊系目的層總體沉積厚度小、生烴潛力差、有利相帶不發(fā)育,具有所謂“遲到早退”特征[1],長期以來投入的常規(guī)油氣勘探工作較少。與之相比,在上古生界深層系為目標的非常規(guī)油氣勘探方面,業(yè)內學者[2-8]分別從構造活動與盆地形成演化、上古生界分布狀況、油氣資源潛力研究方面進行了不懈的探索,積累了豐富資料。但由于松遼盆地西部斜坡區(qū)構造巖漿活動復雜,不整合面(T5)之下勘探目標具有不確定性,導致該區(qū)域的油氣勘探具有難度大、風險高的特征,各大油公司陸續(xù)退出西斜坡區(qū)的油氣勘探。但從長遠來看,盡管西斜坡區(qū)的油氣勘探不易在短期內實現儲量、產量和效益重大突破,但其晚古生代時期所處的古地理環(huán)境和目前的中生代蓋層特征等表明,要實現松遼盆地上古生界深層系新認識、新發(fā)現乃至勘探突破,西斜坡區(qū)將成為關鍵帶。本文旨在梳理區(qū)域地質與地球物理資料,分析上古生界目的層及其蓋層和基底的物性特征,探討針對深層系油氣資源的調查方法和松遼盆地西部斜坡區(qū)上古生界的油氣資源勘探前景,為下一步公益性油氣地質調查指明方向。

        1 區(qū)域地質概況

        松遼盆地西部斜坡區(qū)位于松遼盆地西部白城—齊齊哈爾一帶,其西側與大興安嶺東部毗鄰,北部和南部分別與松遼盆地的北部傾沒區(qū)和中央凹陷區(qū)毗鄰; 白堊紀以來該區(qū)在構造上為自西向東的緩坡,俗稱西斜坡; 是一個中、上白堊統與下第三系地層超覆帶(圖1)。

        晚古生代以來,“古亞洲洋構造域”與“濱太平洋構造域”的疊加轉換[9-10]以及構造-巖漿活動和不同類型的沉積作用,為松遼盆地上古生界深層系研究提供了廣闊空間和物質基礎。從石炭紀開始,東北地區(qū)總體呈現南海北陸的構造格局。晚石炭世—早二疊世陸內裂谷的發(fā)育,形成了規(guī)模巨大的近EW向海盆,其沉積作用持續(xù)到中二疊世[7]。晚二疊世初期,裂谷由伸展轉向閉合,沉積環(huán)境逐步由海相過渡為海陸交互相,最終成為近EW向的大型陸相沉積盆地。華北板塊與西伯利亞板塊最終閉合后,晚二疊世大型陸相盆地至早三疊世轉變?yōu)閿嗬m(xù)分布的小規(guī)模陸相沉積盆地,中晚三疊世近EW向至NE-SW向[11]擠壓隆升造山活動和巖漿活動,致使上古生界遭受不同程度的動力變質和接觸變質作用[12-13]。

        1.地名; 2.國界; 3.盆地邊緣; 4.上古生界露頭; 5.典型地質剖面; 6.物性采樣點; 7.上古生界遠景區(qū); 8.地震剖面; 9.非震剖面; 10.地質調查井

        1.1 目的層發(fā)育狀況

        參照松遼盆地外圍與濱北地區(qū)地層資料[2,4,14],初步分析松遼盆地西部斜坡區(qū)發(fā)育的上古生界地層主要為二疊系,自下而上分別為下二疊統大石寨組、中二疊統哲斯組和上二疊統林西組。

        (1)下二疊統大石寨組(P1d): 松遼盆地外圍西部表現為一套中酸性熔巖及凝灰?guī)r組合,局部夾正常碎屑巖(砂泥質板巖、黑色泥板巖等)。一般認為與盆地內杜爾伯特板巖組大致相當,但目前缺少年代學依據。杜爾伯特板巖組主要巖性為砂泥質板巖、黑色泥板巖、黑色板狀千枚巖和變余砂泥巖,含花崗質脈巖類,見于杜101井1 946.0~2 200.0 m井段(未見底)。

        (2)中二疊統哲斯組(P2z): 整合于大石寨組之上。松遼外圍的西烏旗—林西地區(qū)以碎屑巖為主,局部夾有灰?guī)r,富含腕足化石; 龍江—烏蘭浩特分區(qū)以灰?guī)r為主,富含、珊瑚、腕足、菊石化石。與盆地內部的一心組相當,主要巖性為泥灰?guī)r夾強碳酸鹽化流紋巖,見于杜101井1 662.2~1 946.0 m井段。揭露的最大厚度為283.8 m; 發(fā)現門類豐富的大化石生物群,其中腕足化石屬于Spiriferella-Kochiproductus-Yakovlevia組合,與哲斯組層位相當。

        (3)上二疊統林西組(P3l): 整合于哲斯組之上,松遼盆地外圍的林西組巖性組合為灰黑、灰綠色為主的砂板巖組合,局部夾灰?guī)r、泥灰?guī)r,含有雙殼、葉肢介、介形蟲、植物和孢粉等多門類化石。相當于松遼盆地內部的四站板巖組,主要巖性為灰色、深灰色板巖; 盆地內四深1井3 480.5~4 770.0 m井段揭露四站板巖組(1 289.5 m,未見底); 本次工作在高D1井2 911.5~2 758 m井段發(fā)現孢粉化石,時代為晚二疊世,可與盆地西緣的林西組進行對比。

        1.2 油氣地質條件

        松遼盆地外圍上古生界研究[15-17]表明: 晚二疊世林西組暗色泥頁巖分布范圍廣、厚度大; 有機質豐度中等,有機質類型為Ⅱ型,沉積環(huán)境為微咸—半咸水[18-20]還原環(huán)境,其有機質熱演化程度屬于高、過成熟階段。晚二疊世湖相沉積具有向東延伸進入松遼盆地,與盆地內部的大安—榆樹一帶半深湖或深湖相沉積[21-22]連片的趨勢; 扎魯特—高力板地區(qū)零星分布的采石場露頭證實了晚二疊世林西組在松遼盆地西緣的發(fā)育情況。

        與外圍中小盆地和松遼盆地中心部位相比,松遼盆地西部斜坡區(qū)的上二疊統目的層規(guī)模大、埋深適中,具有可觀的油氣資源前景。初步統計表明: 濱北地區(qū)鉆遇二疊系泥板巖(相當于晚二疊世林西組)的8口探井的有機碳含量均值總體大于1.0%; 氯仿瀝青“A”和熱解參數S1、S2等地化指標相對較低; 有機質成熟度Ro主要為2.0%~3.0%,個別可達4.8%~5.5%。如魚深1井灰黑色、黑色泥板巖就具有如下特征: 有機碳含量為0.137%~2.375%,平均1.226%; 熱解(S1+S2)均值2.26 mg/g,氯仿瀝青“A”均值0.013%; 有機質成熟度Ro均值4.86%。

        2 油氣調查進展與發(fā)現

        2.1 火成巖覆蓋區(qū)物探方法和目的層物性特征

        2.1.1 物探難點與重磁電震聯合反演探索

        松遼盆地西部廣泛發(fā)育火山巖,相關地震資料處理存在此下難點: 一是火山巖分布不均,給靜校正帶來不確定性; 二是火成巖的強反射屏蔽造成中深層反射能量較弱,深層資料成像困難; 三是資料信噪比較低,干擾波嚴重,有效信號能量較弱,同時斷裂發(fā)育,構造復雜,速度多解性強,導致速度分析以及地震成像困難。

        每一種地球物理探測方法都有各自的優(yōu)缺點,為得到一個更準確的解釋結果,在分析了盆地內已有勘探成果的基礎上,開展重、磁、電、震聯合解釋研究。主要研究思路為: 以巖石物性差異為橋梁,利用地震淺部地質信息和大地電磁的深部信息構建剖面構造格架和地層結構,并作為重力和磁力反演的初始地質模型; 參考區(qū)域物性特征和差異,進行重力異常的密度反演和磁異常的磁性反演,基于重力異常特征,對其進行反演調整,力求獲得接近實際情況的地球物理綜合模型。

        2.1.2 目的層物性特征

        近年來,以上古生界為目的層,在扎魯特盆地、突泉盆地、白城、鎮(zhèn)賚等松遼盆地西部斜坡區(qū)及外圍區(qū)采集并測試了3 173塊巖石物性標本(采樣點見圖1),測試參數包括密度、磁化率、剩余磁化強度等。將這些巖石物性標本測試數據與盆地內的井旁測深、地球物理測井等資料對比表明,上古生界目的層(石炭系、二疊系)與中新生界蓋層(主要為白堊系)和下伏的基底(前石炭系)及各類巖體存在較為明顯的物性差異,上古生界地層不同巖性之間也存在一定的物性差異。正是這些物性差異引起了研究區(qū)內不同的重磁電異常響應,為針對性地開展地球物理資料處理解釋提供了物性依據,對研究上古生界目的層分布狀況和發(fā)育特征具有重要意義。

        表1所列的電性特征方面數據主要來自電阻率測井資料和實測的上古生界地層露頭電阻率資料; 密度、磁化率特征方面數據,主要來自收集的密度測井資料,以及實測的上古生界地層露頭資料。蓋層、上古生界目的層、下伏的前石炭系基底及各類巖體的物性特征如下。

        (1)蓋層物性。營城組、沙河子組和火石嶺組表現為中高阻、中等密度、微弱—中強磁性層; 泉頭組、登婁庫組表現為中阻—中低阻、中等密度、弱磁性層; 新生界地層和嫩江組、姚家組、青山口組表現為中低阻—低阻、低密度、弱磁性層。

        (2)上古生界目的層物性。二疊系表現為中低阻、中高密度、弱磁性層; 石炭系則表現為中高阻、中高密度、弱磁性層。

        (3)基底物性。前石炭系基底表現為高阻、高密度、中—強磁性層; 花崗巖類基底則表現為高阻、中低密度、弱—強磁性層。

        侵入巖體物性總體表現為高阻、中低密度、弱—強磁性層。

        表1 松遼盆地西部斜坡區(qū)及外圍地區(qū)物性分層統計Tab.1 Statistics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strata in the western slope of Songliao Basin and peripheral regions

        2.2 富?!獙毶竭h景區(qū)上古生界及油氣發(fā)現

        富裕—寶山遠景區(qū)位于松遼盆地西部斜坡區(qū)的北部(圖1),地形上處于由平緩起伏的漫崗向平原的過渡段,面積約850 km2。區(qū)內T5界面(為典型的不整合面型)以下地震像與濱北地區(qū)類似。上古生界表現為較連續(xù)的反射地層,反射能量較強。近期開展的二維地震剖面測量和廣域電磁剖面測量表明,富?!獙毶絽^(qū)上古生界目的層埋深為1 500~3 500 m; 據零星探井資料分析,初步預測沉積層厚度為20~300 m; 儲層為暗色泥板巖(源內成藏)和火成巖(近源成藏); 蓋層為營城組—火石嶺組巨厚火山巖及暗色泥巖蓋層、泉頭組泥巖蓋層、青山口組厚層泥巖蓋層及姚家組—嫩江組大段泥巖蓋層; 總厚度大于300 m。部署的黑富地1井在1 386.73 m處鉆遇T5界面。

        2.2.1 黑富地1井鉆遇地層情況

        黑富地1井位于富?!獙毶絽^(qū)的中東部,黑龍江省富裕縣,完鉆深度2 089.4 m。該井較好地揭示了區(qū)內上二疊統、白堊系及其上部地層的充填序列。鉆遇的地層自上而下分別為第四系(0~202.4 m)、明水組(202.4~473.1 m)、四方臺組(473.1~529.4 m)、嫩江組四段(529.4~876 m)、姚家組(876~1 083 m)、青山口組(1 083~1 181.8 m)、泉頭組(1 181.8~1 386.42 m)和林西組(1 386.42~2 089.4 m,未見底)。

        二疊系目的層與上覆地層的巖性界線位于1 386.73 m處,之上為下白堊統泉頭組(K1q)雜色礫巖,之下為上二疊統林西組(P3l)灰色、深灰色、灰黑色砂質、粉砂質泥巖、泥質粉砂巖、頁巖等,局部夾薄層泥灰?guī)r、沉凝灰?guī)r。T5之下不同井段巖心樣品同位素鋯石U-Pb年齡數據表明,沉凝灰?guī)r的下限年齡為(272.9±3.7) Ma,含細砂質泥質粉砂巖的年齡為(257.4±4.1) Ma,石英正長斑巖的年齡為(245.6±6.7) Ma。綜合分析認為該套沉積地層沉積時間應在250~260 Ma之間,即為晚二疊世沉積,相當于盆地外圍的上二疊統林西組。

        2.2.2 二疊系烴源巖特征

        黑富地1井鉆遇二疊系6層泥頁巖(未鉆穿),累計厚度276 m,最大單層厚度約70 m。泥頁巖樣品(26塊)總有機碳(TOC)含量分布在0.013%~1.56%之間,平均值為1.058%(樣品中 TOC含量<0.5%為 5件,占比為19%; 0.6%450 ℃的階段,指示高成熟—過成熟階段(圖3)。

        圖2 黑富地1井烴源巖TOC含量直方圖Fig.2 Histogram of TOC of the source rocks in well HFD1

        圖3 黑富地1井烴源巖Tmax分布Fig.3 Distribution of Tmax of the source rocks in well HFD1

        伊利石結晶度(K.I)是劃分變質作用最有效的指標之一。黑富地1井樣品(26塊)伊利石結晶度平均值為0.54 °Δ2θ,最小值0.41 °Δ2θ,最大值0.85 °Δ2θ,總體上表現為中晚成巖階段(表2)。

        表2 二疊系伊利石結晶度Tab.2 Illite crystallinity in Permian

        2.2.3 二疊系氣測異常顯示

        黑富地1井在深度2 004 m之后有明顯的氣測異常,氣測基值為0.3~0.4,有逐漸增大的趨勢,逐漸增加至0.8左右,鉆進中氣測異常高值可達1.6~1.8,后效值達4左右,每次取芯后開始鉆進都會產生后效值,說明地層中氣體在停鉆泥漿不循環(huán)時溢入鉆井中。對采集深度2 000~-2 037 m井段的氣體成分分析表明,主要為CH4、N2、O2、C2H6以及CO2,其中CH4含量較高,無空氣基分析組分含量一般在66.95%~97.34%,N2含量介于25.61%~95.66%, CO2的含量介于0.30%~11.33%。

        2.3 白城—豐收鎮(zhèn)遠景區(qū)“基底”下的厚層泥頁巖

        白城—豐收鎮(zhèn)遠景區(qū)位于松遼盆地西部斜坡區(qū)的南部(圖1),地形地貌特征以平原為主,面積約1 150 km2。區(qū)內構造-巖漿活動較為發(fā)育,以往的油田鉆井多終孔(井深一般為500~1 500 m)于傳統認識的花崗巖“基底”之上。在開展本輪研究工作之前,該區(qū)沒有鉆遇古生界基底地層的鉆井,井震標定困難; T5界面以下層狀反射特征不明顯,內部反射波組層狀反射特征亦不明顯,地震剖面上的同相軸不連續(xù),反射能量也較弱。但花崗巖“基底”之下是否存在上古生界沉積地層,一直是懸而未決的問題。近年來,結合晚古生代區(qū)域古地理格局分析以及物探資料重新處理解釋,部署的廣域電磁剖面和二維地震剖面在花崗巖“基底”高阻之下發(fā)現了明顯的低阻信息,推測二疊系(林西組—哲斯組)頂面埋深最大約6.0 km,一般3.0 km左右; 本區(qū)的西南部埋深相對較淺,為1.8~2.2 km。據此部署實施的吉白地2井首次在該區(qū)傳統油氣勘探終孔的花崗巖“基底”之下鉆遇厚層泥頁巖。

        2.3.1 吉白地2井鉆遇地層情況

        吉白地2井位于白城—豐收鎮(zhèn)區(qū)的南部,吉林省大安市龍沼鎮(zhèn),設計井深2 200 m,完鉆井深2 284.4 m。鉆遇地層自上而下分別為: 第四系(0~202.4 m)、明水組(215~504 m)、四方臺組(504~604 m)、嫩江組(604~814 m)、姚家組(814~930 m)、青山口組(930~1 118 m)、泉頭組(1 118~1 496 m)、營城組(1 496~1 812 m)、花崗巖脈(1 812~1 872 m)、林西組(1 872~2 252 m)和花崗巖(2 252~2 284.4 m,未見底)。

        林西組巖性為灰黑色泥巖、泥質粉砂巖,其中發(fā)育有薄層狀花崗質脈、石英脈和方解石脈; 在靠近脈巖處接觸變質作用明顯,巖性為紅柱石角巖。確認該套地層時代目前主要是依據錄井巖石組合特征與露頭剖面對比,以及測井曲線和過井地震像特征與鄰區(qū)高D1井下部(已確認為二疊系)的測井曲線和過井地震像對比而定的。

        2.3.2 烴源巖特征

        吉白地2井鉆遇二疊系19層泥頁巖(未鉆穿)累計厚度139 m,最大單層厚度約29 m; 泥頁巖樣品(18塊)總有機碳(TOC)含量分布在0.01%~2.10%之間,平均值為0.65%(樣品中TOC含量<0.5%為 9件,占比為50%; 0.6%2.0%為2件,占比11%(圖4)),大部分為中等—好烴源巖; 吉白地2井烴源巖δ13C值為-28.632‰~-22.881‰,平均值為-25.491‰,指示有機質類型大部分為Ⅱ型干酪根,部分為Ⅲ型干酪根,個別為Ⅰ型干酪根,具備生烴物質基礎。

        圖4 吉白地2井烴源巖TOC含量直方圖Fig.4 Histogram of TOC of the source rocks in well JBD2

        18個樣品的Tmax為300~546 ℃。樣品中Tmax<435 ℃為11件,占比為61%,指示未成熟; 435 ℃≤Tmax<440 ℃為 1件,占比6%,指示低成熟; 440 ℃≤Tmax<450 ℃為 4件,占比22%,指示成熟; 450 ℃≤Tmax<580 ℃為 2件,占比11%,指示高成熟。從測試分析結果來看有機質成熟度從未成熟—高成熟階段均有分布,總體上為成熟—高成熟階段(圖5)。伊利石結晶度(表2)平均值為0.536 K.I(°Δ2θ),最小值0.25 K.I(°Δ2θ),最大值0.84 K.I(°Δ2θ)??傮w上表現為中晚成巖階段??拷◢徺|脈巖的樣品,由于受到接觸變質作用影響,與其它樣品的成熟度差距較大。

        圖5 吉白地2井烴源巖Tmax分布Fig.5 Distribution of Tmax of the source rocks in well JBD2

        3 關于三疊紀地層的認識

        松遼盆地西部斜坡區(qū)中部的高D1井和蒙科地1井(圖1)孢粉化石鑒定和同位素年齡分析表明,該區(qū)發(fā)育有三疊紀地層。

        3.1 高D1井生物地層

        深度0~198.2 m層段巖石固結不好,較為疏松,為新生代地層; 198.2~1078.7 m段為白堊系地層,巖性主要為灰色、灰綠色凝灰質砂巖、礫巖夾凝灰?guī)r,淺灰綠色凝灰?guī)r、安山質凝灰?guī)r; 1 078.7~2 460.3 m段為侏羅系,巖性主要為深灰色粉砂巖、泥巖、砂礫巖,灰白色流紋質凝灰?guī)r; 2 460.3~2 758 m段為三疊系,巖性主要為灰綠色晶屑凝灰?guī)r、灰色凝灰質砂巖,夾灰綠色閃長巖類脈巖; 2 758~2 911.2 m段為二疊系(未見底),巖性主要為灰黑色粉砂質泥巖、泥巖、粉細砂巖。

        在2 460.3~2 758 m井段有4件樣品獲得孢粉化石,共有蕨類植物孢子5屬5未定種,裸子植物花粉16屬7種15未定種,以無肋兩氣囊花粉為主(圖6)。該層段所有孢粉都可見于中生代地層,其中Taeniaesporites(寬肋粉)可作為早三疊世的標志性分子,從孢粉組合特點來看,可與我國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吐哈盆地早三疊世孢粉組合對比[23]。東北地區(qū)早三疊世地層一般為紅層沉積[23-24],該井段地層雖然未發(fā)現紅層沉積,但其上部被閃長玢巖侵入,不排除存在紅層的可能。

        2 782~2 911.2 m井段共有10件樣品發(fā)現晚二疊世孢粉化石,其中Klausipollenitesschaubergeri、Platysaccuspapilionis常作為二疊紀常見的標志性分子,Hamiapollenites、Cordaitina、Florinites、Potonieisporites等也為二疊紀常見屬種。另外組合中含量相對較多的Protohaploxypinus、Striatopodocarpites在準噶爾盆地二疊系—三疊系、陜甘寧盆地南部下二疊統、山東北部上石盒子組都有不同程度的分布。

        圖6 高D1井2 460.3~2 758 m井段部分孢粉化石Fig.6 Sporopollen fossils from the segment of 2 460.3~2 758 m in well GD1

        3.2 蒙科D1井年代地層

        從鉆遇地層情況看,根據巖性組合特征,可以分為2大部分。

        深度0~322.15 m: 該層段巖石固結不好,較為疏松,為中新生代地層。上部為灰黑色、灰綠色泥巖、泥質粉砂巖,夾少量灰綠色砂巖及紫紅色泥巖夾層,灰黑色泥巖中見大量介形蟲化石,為嫩江組; 下部為以磚紅色為主色調的泥巖、砂巖及礫巖組合,為泉頭組。

        深度322.15~1 800 m: 為一套黑色、灰黑色、灰綠色砂巖、粉砂巖、泥巖組合,夾多層火山巖,巖石較為致密堅硬。雖然采集了孢粉分析樣品并送往實驗室分析鑒定,但未獲得孢粉化石,針對眾多火山巖夾層,開展了同位素測年工作。

        深度322.15~953.84 m井段共對7件火山巖樣品進行同位素測年,其中6件樣品數據較集中,可信度較高: 336.56 m處流紋巖同位素年齡為(224.7±2.1) Ma(n=11,MSWD=1.3)(圖7); 648.2 m流紋巖年齡為(226.0±5.1) Ma; 652.8 m處蝕變流紋巖的年齡為(225.4±1.7) Ma; 687.25 m處石英粗安巖同位素年齡為(232.1±1.7) Ma; 835.1 m處蝕變流紋巖同位素年齡為(225.4±1.3) Ma; 947 m處蝕變流紋巖同位素年齡為(234.0±1.3) Ma。綜上認為6件樣品的年齡為(224.7±2.1)~(234.0±1.3) Ma,時代應為中—晚三疊世。

        (a) U-Pb諧和圖 (b) 加權平均年齡

        4 結論與討論

        4.1 結論

        (1)確認了富?!獙毶竭h景區(qū)具有上古生界油氣資源前景。松遼西斜坡北部富?!獙毶絽^(qū)不整合面T5之下發(fā)育有上古生界目的層,該套晚二疊世林西組厚層泥頁巖不僅具有生烴潛力,而且含有較高錄井氣測異常,具有良好的油氣資源前景。

        (2)突破了白城—豐收鎮(zhèn)遠景區(qū)的花崗巖“基底”禁區(qū)。首次在白城—豐收鎮(zhèn)地區(qū)傳統油氣勘探終孔的花崗巖“基底”之下鉆遇厚層泥頁巖,綜合分析認為屬上古生界目的層,具有一定的生烴潛力。

        (3)發(fā)現并厘定了三疊紀地層。依據年代地層和生物地層分析,指出松遼盆地西部斜坡區(qū)的中部區(qū)發(fā)育有三疊紀地層,為豐富東北地區(qū)三疊系地層研究、討論中生代構造-巖漿活動與上古生界的改造提供了重要的地層學依據。

        4.2 討論

        (1)關于地層學研究。針對上古生代地層連續(xù)頂底剖面缺乏情況,要結合松遼盆地外圍典型露頭剖面和盆地內部代表性鉆孔,進一步深化典型地區(qū)重點層位對比研究,完善松遼盆地及外圍晚古生代地層格架,明確具有生烴潛力的關鍵層段。關于三疊紀地層研究,還需要針對具體的野外露頭和鉆孔巖心,開展系統的生物地層學和年代地層學采樣,深化區(qū)域地層劃分對比研究。

        (2)關于地球物理方法。針對區(qū)域構造活動復雜、巖漿-火山事件發(fā)育特點,目的層及其頂、底的物性特點需要進一步明確。關于上古生界,特別是二疊系目的層的有效物探方法組合還有待加強探索。晚古生代地層基底埋深尚未得到一致認識,包括基底的時代、巖性組合、物性特征等,有待結合外圍露頭區(qū)進行深入研究。

        (3)關于油氣資源研究。從松遼盆地及外圍的整體視野來看,盡管野外露頭剖面較為豐富,但盆地內關于上古生界的鉆井資料少,而且目前還沒有一口井鉆穿上古生界目的層,使得系統的烴源巖評價和上古生界原型盆地恢復難。但與外圍中小盆地和盆地中心部位相比而言,松遼盆地西部斜坡區(qū)的上古生界目的層具有規(guī)模大、埋深適中的特點,以“晚古生代以來重大地質事件與盆地形成演化”為主線,加強建造、改造和保存研究,尋找遠離構造-巖漿活動帶、變質作用較微弱的優(yōu)勢相帶,優(yōu)選有利目標區(qū),有望實現上古生界暗色泥頁巖油氣調查與勘探突破。

        此外,松遼盆地西部斜坡區(qū)油氣調查發(fā)現的稠油(吉洮地1井、吉白地1井在上白堊統姚家組分別鉆遇稠油層5.68 m和1.96 m)以及氦氣(高D1井、吉洮地1井、黑富地1井曾檢測到含量大于0.5%的氦氣)等資源提示我們: “全盆地、大地質、多資源、綜合調查”將成為新時期公益性油氣地質調查的工作方向。

        致謝: 本文成果是集體勞動的結晶,喬德武、張抗、金成志、黃桂雄、賀君玲、李志忠、朱群等對項目工作給予了指導幫助,劉建勛、董向宇、冉清昌、周錫明、卞雄飛、黃欣等參加了相關工作,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謝!

        亚洲男人天堂网站| 国产精品久免费的黄网站| 50岁退休熟女露脸高潮|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播放| 午夜av内射一区二区三区红桃视| 男人的精品天堂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久久88综合| 视频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无卡顿| av网站免费在线不卡| 青青草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777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国产婷婷丁香久久综合| 国产内射视频在线观看| 偷拍夫妻视频一区二区|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中文字幕av人妻一区二区| 自拍偷自拍亚洲一区二区|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亚洲高清在线视频网站| 一区二区三区美女免费视频| 国产97色在线 | 亚洲| 中文字幕亚洲好看有码| 日本女同av在线播放| 在线亚洲高清揄拍自拍一品区| 吃奶还摸下面动态图gif | 日韩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观看视频|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电影| 亚洲VA不卡一区| 亚洲av一区二区在线| 成人一区二区免费中文字幕视频|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啊啊啊一区二区三区| 美丽的小蜜桃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无码八av在线播放| 91福利国产在线观一区二区| av网站免费观看入口| 内射合集对白在线| 精品日产卡一卡二卡国色天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