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鈞
人說看破紅塵,朋友陳楚年說“被紅塵看破”。人生一直為紅塵察看而不自覺,猝然說穿,有驚艷之感。
想吾人呱呱墜地,即被紅塵盯牢,“頭角崢嶸”“啼聲洪亮”等等成語,即是確鑿明顯的證據(jù)。然后進入社會,老板“用人之智去其詐,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貪”。然后……紅塵一直看你看到末日。
談到“末日”,想起婚禮喪禮的場面,戚族世寅各路關(guān)系濟濟一堂,大部分人目光炯炯面無表情。他們來干什么?他們是紅塵,來看你,看你的氣色、時運、排場,看某公有沒有親自到場,禮簿上收了多少錢。孟子評論葬禮,有“吊者大悅”之語,四個字泄露秘密,人家死了人,你高興個什么勁兒?并非有新仇舊怨,而是通過辦喪事,對其人看好,給了一個滿分。
記得當時年紀小,大概10歲。學校里演話劇,我在看,訓育主任塞給我一沓銅元。一對襤褸的老年夫婦,跪在舞臺口上,訴說日本軍隊怎樣毀了他的家。訓育主任給我的任務是,老人說到最激昂處,掏出銅元,撒在舞臺上。
那時,年紀小,事過也就忘了。年終,成績單發(fā)下來,我的操行特優(yōu)。依照規(guī)定,學生必須以行為表現(xiàn)他的品德,并經(jīng)學校貼出布告來表揚,才有條件進入“特優(yōu)”之列,我并沒有,父親覺得奇怪。
父親去拜訪訓育主任,探聽“特優(yōu)”的來歷,我才想起舞臺上的那一沓銅元,這才知道,訓育主任把銅元交給我的時候,他記下了數(shù)目,等演員把散落在舞臺上的銅元撿起來,他在后臺清點數(shù)目。銅元一個也沒少,我全慷慨地“施舍”了。他很滿意。
多年后,回想這件事,才知道人生在世,一直被測試,被估量,被猜防,從出生之日人家聽你的啼聲就開始,直到吊者大悅或者為吊者所不屑??追蜃樱袝r也是一片紅塵而已,他說“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他盯上你了?!八氖迨鵁o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他把你看“破”了。每讀孔子這段話,我常想起“黔驢技窮”的故事。貴州的老虎,沒見過驢,起初看不透,以為是什么神怪,經(jīng)過一番搜索試探,大喜曰:“技止此矣。”結(jié)果,老虎把驢子吃了。
其實,“四十五十而無聞焉”還沒什么,只是人還得繼續(xù)活下去。我的一位老上司,曾用“風馬?!比衷炀?,形容“人在紅塵”的三階段。
風華正茂,馬到成功,牛刀小試。
風頭出足,馬屁拍足,牛皮吹足。
風燭殘年,馬齒徒增,牛衣對泣。
到第三階段,自然已被紅塵看破。大概也就在這般時候,人也看破紅塵。中國有敬老的傳統(tǒng),也有“壽則多辱”的名言。多辱者何,紅塵向你澆冷水、劃界限也。有人為了趨吉避兇,提前看破紅塵,以為得計,不幸并非上策,你搶先看破它,它也立刻跟上來看破你。人生在世,總要對紅塵“破而不看”,對人喊著“相公厚我”,拖一天算一天,虛應故事,虛張聲勢,把“大限”盡量延后。
所以,人生在世,壓力沉重。所以,道家說,“勞生樂死”;佛家說,“苦海無邊”;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都可以到我這里來,我必使你們得享安息”。時至今日,教堂寺院已非安息之所,你進去以后更累。酒館、戲院無可取代。連丘吉爾都說,“酒店關(guān)門時,我就走”,蓋店已打烊,只好離開,可以想見一番踽踽踉踉。
中國人常說安身立命。什么是安身立命?就是與紅塵相安,我不破你,你也破不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