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周崇臣,宋春蘭,成怡冰,耿香菊,高國財,崔亞杰
手足口?。℉FMD)是一種好發(fā)于5歲以下嬰幼兒的急性發(fā)疹性傳染病,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和腸道病毒71型最為常見[1]。HFMD的臨床表現為發(fā)熱及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出現皰疹、斑丘疹或潰瘍[2]。HFMD屬自限性疾病,多數預后良好,不留后遺癥,但重癥患兒多伴有中樞神經系統(tǒng)損傷、周圍神經麻痹,若不及時干預可導致患兒終身殘疾[3]。研究發(fā)現早期理療可以促進患兒肢體功能恢復,縮短療程,降低致殘率[4]。本研究旨探討在常規(guī)理療基礎上加用針刺治療重癥HFMD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受損致神經肌肉系統(tǒng)功能異常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2017年12月在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就診的重癥HFMD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受損致神經肌肉系統(tǒng)功能異?;純?8例。納入標準:(1)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5]及《實用小兒手足口病診療指南》[6]中HFMD的診斷標準;(2)患兒伴有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受損癥狀如精神差、易驚、嗜睡、頭痛、嘔吐、譫妄甚至昏迷等;(3)患兒肢體抖動、肌陣攣、眼球震顫、共濟失調、眼球運動障礙;(4)患兒無力或急性弛緩性麻痹;(5)患兒驚厥;(6)患兒腦膜刺激征,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巴氏征陽性;(7)患兒監(jiān)護人知情同意,自愿接受治療。排除標準:(1)對針刺不能耐受者;(2)合并其他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者;(3)曾接受過類似治療者;(4)合并其他疾病引起的運動功能障礙者。將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4例。對照組中男22例,女22例;年齡(2.2±2.7)歲;病程(4.2±2.1)d;主要癥狀:嘔吐35例,易驚32例,肢體抖動24例,肌無力22例,嗜睡18例。觀察組中男23例,女21例;年齡(2.5±1.3)歲;病程(4.3±2.5)d;主要癥狀:嘔吐35例,易驚33例,肢體抖動25例,肌無力21例,嗜睡19例。兩組患兒性別(χ2=0.05)、年齡(t=0.66)、病程(t=0.20)及主要癥狀(χ2嘔吐=0.00;χ2易驚=0.06;χ2肢體抖動=0.05;χ2肌無力=0.05;χ2嗜睡=0.05)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均給予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包括抗病毒、抗感染、促進受損神經恢復及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對照組加用常規(guī)理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針刺治療,兩組均住院接受治療,治療周期均為1個月。依據“治瘺獨取陽明”的原則,針刺以陽明經穴為主,取大椎、曲池、少商、合谷、足三里、心俞、肺俞、膈俞、血海、天樞等補益不足[7]。穴位加減:眼歪斜者加地倉透頰車、太陽;小便失禁者加關元、太溪;語言障礙者加廉泉;豎頭不穩(wěn)、不能翻身及坐起者加腎俞、腰陽關、命門、脊中;大便干結或數日大便不通者加四縫、大腸俞;有余熱未盡征象者,大椎點刺放血。針用瀉法,不留針,依據針下緊澀或空虛之感,采用呼吸、提插、徐疾、捻轉等補瀉手法,靈活施術,針下感覺平和后出針。每日針刺1次。
1.3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臨床療效判定標準參考文獻[8],詳見表1;(2)粗大運動功能和平衡功能:采用粗大運動功能量表(GMFM)[9]對兩組治療前后粗大運動功能進行評分,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10]對兩組治療前后的平衡功能進行評分;(3)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受損的相關癥狀消失時間:包括嘔吐、易驚、肢體抖動、肌無力、嗜睡等癥狀的消失時間;(4)生化指標: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法檢測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試劑盒由南京科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采用羅氏Modular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兩組治療前后白細胞計數(WBC)、肌酸激酶(CK)水平;(5)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相對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x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GMFM、BB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GMFM、BB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GMFM、BBS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GMFM、BBS評分高于本組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兩組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受損的相關癥狀消失時間比較觀察組嘔吐、易驚、肢體抖動、肌無力、嗜睡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4 兩組生化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IL-6、hs-CRP、WBC、CK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IL-6、hs-CRP、WBC、CK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IL-6、hs-CRP、WBC、CK水平低于本組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2.5 不良反應 兩組治療期間未出現明顯的不良反應。
重癥HFMD多由腸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腸道病毒71型的VPI基因編碼的衣殼蛋白具有較強的嗜神經性,易導致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受損,使患兒出現運動障礙[11]。中醫(yī)學認為濕熱疫毒是HFMD的主要病因[12]。HFMD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受損致神經肌肉系統(tǒng)功能異常屬中醫(yī)“痿證·肺痿”范疇,《素問·痿論》云:“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脈,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腎主身之骨髓。故肺熱葉焦,則皮毛虛弱急薄,著則生痿躄也?!奔礈責岫拘扒忠u肺衛(wèi),津液耗損,肺熱葉焦,津液難以敷布全身,筋脈肌膚失養(yǎng)而肢體痿軟[13]?!端貑枴ゐ粽摗芬嘣疲骸瓣柮髡呶迮K六腑之海,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沖脈者,經脈之海也,主滲灌溪谷,與陽明合于宗筋,陰陽宗筋之會,合于氣街,而陽明為之長,皆屬于帶脈,而絡于督脈。故陽明虛,則宗筋縱,帶脈不引,故足痿不用也?!碧岢觥爸勿舄毴£柮鳌钡闹委熢瓌t[14]。因此,本文針刺取穴以陽明經為主,取大椎、曲池、少商、合谷、足三里、心俞、肺俞、膈俞、血海、天樞等補益不足。大椎穴為諸陽之會,針刺可清瀉余熱,并點刺放血,熱毒隨血瀉而有出路,熱毒盡清,可激發(fā)人體陽氣,促進機體功能康復;曲池穴可轉化脾土之熱,燥化大腸經濕熱;少商穴可清熱宣肺、疏解表邪;合谷穴為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可疏風止痛和通絡開竅;足三里可瀉陽明熱氣;心俞穴可清少陰熱;肺俞穴可解表宣肺;膈俞穴為血會,可寬胸膈、清血熱;血海穴可清血分之熱;天樞穴為大腸之募穴,是陽明脈氣所發(fā),主疏調腸腑、理氣行滯、消食。
表1 臨床療效判定標準Table 1 Criteria for judging clinical efficacy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3 兩組GMFM、BBS評分比較(x±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GMFM and BB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4 兩組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受損的相關癥狀消失時間比較(x±s,d)Table 4 Comparison of disappearing time of CNS damage-related symptom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5 兩組生化指標比較(x±s)Table 5 Comparison of biochemical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與李彥畢等[15]報道結果一致,說明常規(guī)理療聯(lián)合針刺治療重癥HFMD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受損致神經肌肉系統(tǒng)功能異?;純旱寞熜?yōu)于常規(guī)理療,這是因為針刺可有效刺激局部機體血液循環(huán),達到治療重癥HFMD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受損致神經肌肉系統(tǒng)功能異常的目的[16]。同時,治療后兩組GMFM、BBS評分高于本組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與陳冬梅等[17]報道結果一致,說明常規(guī)理療聯(lián)合針刺可顯著改善重癥HFMD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受損致神經肌肉系統(tǒng)功能異?;純旱倪\動功能和平衡功能。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受損的相關癥狀(包括嘔吐、易驚、肢體抖動、肌無力、嗜睡)消失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與劉德芳等[18]研究結果類似。同時,治療后兩組IL-6、hs-CRP、WBC、CK水平低于本組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說明常規(guī)理療聯(lián)合針刺可顯著減輕重癥HFMD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受損致神經肌肉系統(tǒng)功能異?;純旱捏w內炎性反應,這是因為針刺不僅可以直接抑制炎性細胞浸潤及調控炎性因子的表達,而且還能在整體上調控炎癥信號傳導通路,抑制炎性反應[19]。此外,兩組治療期間未出現明顯的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常規(guī)理療聯(lián)合針刺治療重癥HFMD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受損致神經肌肉系統(tǒng)功能異?;純?,可顯著改善患兒運動功能,縮短病程,減輕炎性反應,且無明顯不良反應。
作者貢獻:陳芳進行文章的構思與設計,文章的可行性分析,文獻資料收集、整理,撰寫論文;周崇臣進行論文整體的修訂,英文部分的修訂;宋春蘭、成怡冰、耿香菊、高國財、崔亞杰負責文章中所選病例的確診及文章的審校。
本文無利益沖突。